3條跑道、3座航站,設計年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60萬噸——長沙機場將大變樣

2020-12-04 新湖南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首席記者 鄧晶璡

12月3日,備受矚目的長沙機場改擴建暨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正式啟動。這標誌著湖南投資規模最大的單體項目推進加快,湖南民航迎來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黃金髮展期。

省委書記許達哲宣布項目啟動。中國民航局黨組書記、局長馮正霖說,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項目的啟動,將極大帶動臨空經濟區和航空產業發展,帶動湖南民航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省委副書記、代省長毛偉明要求把項目打造成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載體、培育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抓手。

根據項目可研批覆,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按滿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60萬噸目標設計。建成後,長沙機場將形成3條跑道、3座航站樓聯動運營的區域綜合交通樞紐,湖南「一帶一部」區位優勢將更加凸顯。

長沙機場為什麼要修建新航站樓?改擴建工程完工後,長沙機場將有什麼變化?

1、現有硬體條件觸及「天花板」

12月3日,在長沙機場改擴建項目啟動的同時,不遠處的另一片土地上,西南站坪二期擴建工程已進入完工倒計時。

在長沙機場,今年試運行的西北站坪擴建工程和正在建設的西南站坪二期擴建工程,都屬於緩解停機位不足現狀的挖潛增效項目。

停機位不足,是當前長沙機場運輸保障的一大挑戰。

目前,長沙機場可通航162個國內外航點,構建起了輻射國內國際、連接五大洲的航線網絡,成為中國中部飛往東南亞航點覆蓋最廣、航班密度最高的區域型樞紐。

2019年,長沙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已達2691萬人次,保障運輸起降19.5萬架次,可現有停機位只有76個。

與同處兩千萬客流量級別的鄭州、青島、武漢、海口等機場相比,長沙機場的停機位數量遠遠落後。

「停機位不足會影響航班保障效率,從而直接影響旅客出行體驗。」湖南機場建設指揮部指揮長徐愛民向記者介紹,長沙機場現在為「雙跑道雙航站樓」運營,兩個航站樓設計容量為1980萬人次/年,已經超飽和運營;兩條跑道可滿足25萬架次年起降量,也已逼近飽和。

站坪擴建工程完工後,雖可新增12個機位,暫時緩解資源緊張現狀,但預計到2022年也將達到容量極限。

去年,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已明確指出「長沙機場運輸增長已觸及硬體保障能力『天花板』」。因此,啟動新的航站樓和第三跑道建設,勢在必行。

加之湖南這些年開放崛起步伐加快,特別是今年9月成功獲批湖南自貿試驗區,對充當開放「窗口」重任的機場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T3航站樓建成前,我們仍要盡最大努力挖掘航班時刻資源,確保每趟航班都高效率運營,提升旅客出行體驗。」湖南省機場管理集團市場部部長周蘊說。

2、搶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

就在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啟動的前一晚,省政府與中國民航局在長沙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動湖南民航高質量發展。

這是湖南搶抓國家重大政策機遇的最新成果。

今年來,為有效應對疫情,國家出臺了一攬子宏觀經濟逆周期調控政策,通過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等措施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拓寬了地方新開工重大項目的資金渠道。

搶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湖南在全國率先啟動復工復產,比去年提前兩個月部署安排重大項目投資,搶佔了發展先機。

「如果說既往是『綿綿用力』,今年則稱得上『集中火力』。」省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有了政策、資金支持,多年來想要幹、早晚都要幹、有利於調結構補短板的重大項目就可以提前啟動。

作為總投資約430.2億元的湖南投資規模最大單體項目,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進入了國家「籠子」。

今年4月1日,國家發改委批覆了長沙機場改擴建項目預可研報告;11月18日,國家發改委批覆項目可研報告。

11月17日,國家發改委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按照「十四五」規劃建議,將加快推進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其中擬重點加快實施長沙等樞紐機場改擴建工程,對列入「十四五」規劃的重大項目開闢「綠色通道」,為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創造有利條件。

根據可研批覆,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按滿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60萬噸目標設計。

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在現有第二跑道東側2000米處新建1條長3600米、寬45米的第三跑道;新建50萬平方米的T3航站樓和165個機位的站坪;新建4.6萬平方米的綜合交通中心等。

3、「長沙之星」點亮區域國際航空樞紐

2018年底,長沙機場獲評「SKYTRAX國際四星級機場」。這是內地第五家、中部首家獲此評定的千萬級客流量機場。

「服務設施越來越人性化,機場非常乾淨整潔,員工外語水平極大提升。」SKYTRAX 主席愛德華在長沙機場現場評估時如此評價。

隨著旅客出行需求的多元化,T3航站樓的設計建設,需放眼更遠發展未來。

湖南機場建設指揮部指揮長徐愛民介紹,根據長沙機場區域國際航空樞紐的定位,T3航站樓將建設成為「平安機場、綠色機場、智慧機場、人文機場」。

根據設計方案,T3航站樓總面積為50萬平方米,是現有長沙機場T1、T2航站樓面積總和的兩倍多。

航站樓造型設計像張開的五指,取名為「長沙之星」。之所以設計為五指造型,是考慮到旅客步行距離綜合最優。

徐愛民解釋,旅客乘飛機時,從登機口前往飛機客艙的這段路程,有的航班需要坐擺渡車,有的航班可直接通過走廊進入客艙。

「如果近機位多,將有更多航班不需要擺渡車,旅客出行體驗將更好。」

T3航站樓儘可能多地設計了75個近機位,其中80%的近機位登機口步行距離小於500米。

旅客中轉也將更便捷。在T3航站樓出發大廳,國際(地區)旅客值機區位於大廳中部,旅客進入航站樓直行即可辦理乘機手續,無行李的旅客中轉時間小於40分鐘。而國內值機區分別設在大廳兩側,值機後可同層進入安檢區。

為了響應反恐與衛生防疫需求,T3航站樓在入口處規劃了防爆檢查與體溫測量,有效提升機場安全保障。

近年來,長沙機場在智慧出行建設中走在了全國前列。T3航站樓的設計中,高科技元素隨處可見。

比如,利用5G技術在航站樓內實現5G高精度導航、機器人引導服務、行李分揀及全流程監控等服務,提升旅客乘機體驗的同時優化機場管理運營效率。

T3航站樓設計方案中,有這樣一組數據:

80%的航班可使用自助/網絡值機;60%的航班可使用自助行李託運;80%的航班可使用毫米波安檢門;100%的航班可自助登機;50%的國際地區航班可自助邊檢。

可以預見,未來的長沙機場,無感通關、自助通關將成為常態。

4、全新「湖南客廳」服務「民航強省」

出入一座「高大上」的航站樓,往往有不少旅客擔心會否迷路。

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把綜合交通中心與航站樓進行了一體化設計。即,旅客不用走到戶外,全在室內就可實現便捷換乘。

根據設計方案,旅客出入T3航站樓可選擇國內最全的快捷交通方式。

旅客可選擇地鐵、磁浮、城際快線、高鐵4種軌道交通、共5條軌道線路。按規劃,近期將實施長贛鐵路(渝長廈高鐵)、長沙地鐵6號線、長沙磁浮東延線項目,遠期預留了長沙地鐵10號線、市域快線S2線。

在綜合交通中心,絕大部分旅客可實現步行5分鐘換乘,最遠距離不超過300米,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零距離換乘。

除了軌道交通外,圍繞長沙機場還將打造「外井內中多橫」的集疏運快速通道。

「外井」為長瀏高速、京港澳高速東線、江杉高速、長株高速,融入高速公路網,承擔機場對外長距離到發功能;

「內中」為盼盼路、湘府東路、機場大道、機場東路、機場中軸大道,銜接進出場高架系統與外圍高快速路;

「多橫」為人民東路、機場高速、勞動東路、中軸大道、香樟路,承擔機場與市區間快速聯繫通道功能。

改擴建工程全部建成投運後,長沙機場將形成3條跑道、3座航站樓、東西航站區整體聯動運營的區域綜合交通樞紐,一個以長沙為中心的四小時國際航空經濟圈將基本形成。

展望「十四五」,省機場管理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姚英傑說,湖南機場將緊緊圍繞「三高四新」戰略,以建設民航強省為中長期發展目標,重點推進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統籌發展支線機場、通用航空和本土航空,充分滿足人民美好生活航空需求,為湖南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貢獻民航力量。

(參與採寫: 鄧竹君 唐騫)

[責編:萬枝典]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相關焦點

  • 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啟動 設計年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
    中新網長沙12月3日電 (付敬懿 鄧竹君 唐騫)湖南長沙機場改擴建暨綜合交通樞紐工程3日正式啟動,工程按滿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60萬噸目標設計,總投資約430.2億元,將形成集高鐵、地鐵、磁浮、公路等多種交通方式為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
  • 為何新鄭機場的旅客和貨郵吞吐量,比天河機場和黃花機場更多?
    鄭州新鄭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和貨郵吞吐量近幾年都是中部第一,超過了武漢的天河國際機場和長沙黃花國際機場,這3座省會城市也是中部省會城市經濟總量的前三甲,在2019年武漢GDP中部第一,鄭州中部第二,長沙中部第三。鄭州的新鄭國際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和貨郵吞吐量為什麼能位居中部省會第一名?
  • 2019年全球機場旅客吞吐量Top10
    機場航站樓面積63萬平方米,機位數量299個,共有五條跑道。2019年旅客吞吐量11053.1萬人次;起降架次90.4101萬架次;貨郵吞吐量63.9276萬噸。2019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10001.3萬人次,僅次於美國亞特蘭大國際機場;起降架次59.4萬架次;貨郵吞吐量195.53萬噸。
  • 2019年全球旅客吞吐量最多的十大機場
    機場航站樓面積63萬平方米,機位數量299個,共有五條跑道。2019年旅客吞吐量11053.1萬人次,起降架次90.4101萬架次,貨郵吞吐量63.9276萬噸。2019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10001.3萬人次,僅次於美國亞特蘭大國際機場;起降架次59.4萬架次;貨郵吞吐量195.53萬噸。
  • 第三條跑道開建,T3航站樓10月開工,長沙機場向一流機場邁進
    ,其中鄭州機場為2913萬人次,武漢機場為2715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7.57萬噸,居全國第18位(居中部六省第三,其中鄭州機場為52.2萬噸,武漢機場為24.3萬噸);飛機起降19.6萬架次,居全國第15位(居中部六省第三,其中鄭州機場為21.3萬架次,武漢機場為20.3萬架次)。
  • 2019年國內機場旅客吞吐量Top10
    2019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10001.3萬人次,僅次於美國亞特蘭大國際機場;起降架次59.4萬架次;貨郵吞吐量195.53萬噸。現有218個機位,其中135個客機位,擁有五條跑道,其中一條跑道主要供中國商飛使用。2019年,浦東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7615.34萬人次;起降航班51.18萬架次;貨郵吞吐量363.56萬噸。
  • 重慶第二機場預選場址定為璧山 預計年旅客吞吐量7000萬人次
    重慶第二機場預計規劃3-4條3200米-3800米跑道招標公告介紹,重慶第二機場預計規劃3-4條3200米-3800米的平行跑道,飛行區等級為4F級,佔地約30平方公裡,終端保障能力為年旅客吞吐量7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50萬噸。目前,為推進前期工作,需對預選場址區域進行地形圖測繪、淨空障礙物測繪及地質勘察,滿足選址、預可研、機場總體規劃及航站樓國際方案招標、可研等階段報告編制和相關調整需要。
  • 長沙機場T3航站樓10月份開工,向國內一流機場邁進
    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已於2020年4月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立項,總體設計規劃方案已於9月1日開始進行公示。作為中國中部地區的經濟大省,湖南的經濟發展,迫切需要高水平的交通基礎設施來支撐。長沙機場作為幹線樞紐機場,近幾年的發展有目共睹。
  • 寧波機場總體規劃2020版獲批 新建T3航站樓和第二跑道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趙瑜 通訊員黃躍光 報導:近日,民航空局正式批覆寧波櫟社國際機場總體規劃(2020版),寧波櫟社國際機場定位為區域樞紐機場,標誌著寧波機場邁入加速建設發展新階段本次總體規劃修編,寧波機場近、遠期飛行區指標均為4E,近期2030年按照滿足年旅客吞吐量3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0萬噸、飛機起降架次25.3萬架次需求。遠期2050年按照滿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20萬噸、飛機起降架次48.3萬架次的需求進行規劃。近期規劃用地面積12.02平方公裡,遠期規劃用地面積20.3平方公裡。
  • 剛剛,長沙機場改擴建暨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啟動!未來長沙機場長這樣
    根據項目可研批覆,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按滿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60萬噸目標設計。主要建設內容包含機場工程、空管工程、供油工程、汽車加油站工程,總投資約430.2億元。
  • 山西即將擴建一座機場,還引入了地鐵線路,提升吞吐量
    這座機場就是太原武宿國際機場,是一座4E級民用機場,位於山西太原小店,是區域樞紐機場,在1939年就已經通航,航站樓面達到了8.1萬平方米,擁有2座航站樓,1條3600米的跑道,43個機位,開通了130條客運航線,通航了72個城市。
  • 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將於近日開工建設
    中國網地產訊 據湖南省人民政府網站消息,改委近日批覆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同意實施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這標誌著我省目前單體投資規模最大項目步入快車道。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將於近期開工建設。
  • 寧波機場5年累計旅客運輸量超5000萬人次
    他,成了一個歷史性節點的標誌——這一刻,寧波機場2018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000萬人次,成為當年國內首個新晉「千萬級俱樂部」成員,正式邁入國際大型繁忙機場行列。寧波機場於1984年建成通航(莊橋軍民合用),1996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萬人次,2011年突破500萬人次,此後又用了7年的時間,實現了又一個500萬的跨越。
  • 長沙機場改擴建啟動!未來3條跑道、3座航站樓,總投資430億元
    12月3日上午,湖南投資規模最大的單體項目——長沙機場改擴建暨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正式啟動。省委書記許達哲宣布項目啟動,中國民航局黨組書記、局長馮正霖,省委副書記、代省長毛偉明在啟動儀式上講話。根據項目可研批覆,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按滿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60萬噸目標設計。主要建設內容包含機場工程、空管工程、供油工程、汽車加油站工程,總投資約430.2億元。責任編輯:湖南分社實習生
  • 長沙機場改擴建暨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啟動!未來長沙機場長這樣
    根據項目可研批覆,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按滿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60萬噸目標設計。主要建設內容包含機場工程、空管工程、供油工程、汽車加油站工程,總投資約430.2億元。整個長沙機場改擴建項目建成投運後,長沙機場將形成3條跑道、3座航站樓、東西航站區整體聯動運營的區域綜合交通樞紐,一個以長沙為中心的四小時國際航空經濟圈將基本形成。
  • 8月華東地區44個機場旅客吞吐量2736.5萬人次 同比下降24.3%
    民航資源網2020年9月21日消息:據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消息,2020年8月,華東地區44個機場(濟寧、連雲港機場停航)共完成旅客吞吐量2736.5萬人次,同比下降24.3%;其中國內航線旅客2722.1萬人次(其中港澳臺航線旅客4萬人次),國際航線旅客14.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6.3萬噸
  • 至2030年,津門這一座機場要滿足旅客吞吐量5500萬人次
    ,至2030年旅客吞吐量要達到5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要達到100萬噸,包括新建3號航站樓等,這座機場就天津機場。由此可見,天津機場是「新中國民航的搖籃」。經過70年的發展壯大,如今的天津機場已經成為國內幹線機場、國際定期航班機場、國家一類航空口岸。2019年天津機場旅客吞吐量達2381.4萬人次;在津運營客貨運航班的中外航空公司59家,運營航線281條,通航城市167個。
  • 寧波機場邁入加速發展新階段
    、遠期飛行區指標均為4E,近期2030年按照滿足年旅客吞吐量3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0萬噸、飛機起降架次25.3萬架次需求。遠期2050年按照滿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20萬噸、飛機起降架次48.3萬架次的需求進行規劃。近期規劃用地面積12.02平方公裡,遠期規劃用地面積20.3平方公裡。
  • 太原機場將新建T3航站樓及第二條跑道
    9月7日太原機場消息,《太原武宿國際機場總體規劃(2020年版)》獲得民航局正式批覆。按照規劃,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定位為區域樞紐機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備降機場,三期改擴建中將新建T3航站樓及第二條跑道,停機位也會相應增加,今後市民乘機外出會更加方便。
  • 等比例尺下的青島膠東國際機場與流亭國際機場
    2018年11月21日,青島新機場命名為「青島膠東機場,首期工程總投資約381.75億元,其中機場工程300.45億元,建設2條平行遠距跑道,跑道長度3600米,跑道間距2200米,航站樓面積47.8萬平方米,設97座登機廊橋;站坪共設178個機位,其中76個為近機位,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0萬噸,飛機起降30萬架次的保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