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3日訊(記者 和婷婷 實習生 彭叢梅 通訊員 鄧竹君 唐騫) 12月3日上午,湖南投資規模最大的單體項目——長沙機場改擴建暨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正式啟動。
省委書記許達哲宣布項目啟動,中國民航局黨組書記、局長馮正霖,省委副書記、代省長毛偉明在啟動儀式上講話。南部戰區空軍參謀長張洪斌在啟動儀式上講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謝建輝主持,省領導張劍飛、劉蓮玉、戴道晉出席。
這是湖南航空事業發展一件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件,更是湖南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實質性發揮「一帶一部」區位優勢的重要舉措。
根據項目可研批覆,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按滿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60萬噸目標設計。主要建設內容包含機場工程、空管工程、供油工程、汽車加油站工程,總投資約430.2億元。
整個長沙機場改擴建項目建成投運後,長沙機場將形成3條跑道、3座航站樓、東西航站區整體聯動運營的區域綜合交通樞紐,一個以長沙為中心的四小時國際航空經濟圈將基本形成。
不靠海不沿邊,機場改擴建助力湖南「飛」向世界
近年來,湖南充分發揮「一帶一部」區位優勢,搶抓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機遇,加快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2020年9月21日,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獲批,加速了湖南對外開放的步伐。不靠海不沿邊的湖南,如何走向世界?瞄準「藍天」,聯通世界,成為湖南開放崛起之路的重要選擇。
長沙機場作為區域性國際航空樞紐,也是近年來全國重要的複合型綜合交通樞紐之一。經過多年發展,長沙機場已是中部同類機場中國內通航點最多的機場,長興、湘滬、湘川快線不斷加密並已實現穩定運營,積極拓展以構建四小時航空經濟圈為目標的國際及地區航線網絡建設。
2019年以來,長沙機場已通航162個國內外航點(國際地區47個),構建起了輻射國內國際、連接五大洲的航線網絡,「長沙四小時航空經濟圈」擴大至16個國家及地區的36個城市,成為中國中部飛往東南亞航點覆蓋最廣、航班密度最高的區域型樞紐,為湖南開放型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目前,長沙機場現有的T1、T2航站樓的設計旅客容量約2000萬人次,而2019年長沙機場旅客吞吐量達2691萬人次,容量已經飽和;兩條跑道可滿足25萬架次年起降量,2019年長沙機場已保障運輸起降19.5萬架次,也即將飽和。為滿足不斷增長的吞吐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舒適便捷的航空出行服務,機場改擴建勢在必行。
將可滿足年6000萬人次的旅客吞吐量和60萬噸貨郵吞吐量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2019年4月23日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推動長沙機場東擴二期工程項目建設;5月,省委常委會要求加快推進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前期工作。項目獲批立項不久,許達哲書記、謝建輝常務副省長等省領導先後來到工程施工現場進行調研,了解推進情況。目前試運行的西北站坪擴建工程和正在建設的西南站坪二期擴建工程,正是湖南省機場管理集團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推進實施的挖潛增效項目。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12月,項目獲得民航局關於長沙機場總體規劃的批覆。2020年4月1日,國家發改委批覆項目預可研報告;5月,南部戰區空軍參謀部與湖南省人民政府籤署軍地協議;11月18日,國家發改委批覆項目可研報告;11月30日,項目初步設計評審會召開;12月3日,項目正式啟動。
根據項目可研批覆,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按滿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60萬噸目標設計。主要建設內容包含機場工程、空管工程、供油工程、汽車加油站工程,總投資約430.2億元。其中,機場工程投資415億元,飛行區等級指標4E,在現有第二跑道東側2000米處新建1條長3600米、寬45米的第三跑道,跑道主、次降方向分別設置Ⅲ類和Ⅰ類精密進近系統,相應建設等長的平行滑行道系統;新建50萬平方米的T3航站樓和165個機位的站坪;新建4.6萬平米的綜合交通中心、16萬平方米的停車樓、1.99萬平方米的貨運站,以及供水、供電、供冷、消防、救援、航食、機務維修等生產生活輔助配套設施。
5分鐘輕鬆換乘,構建多模式、多線路、多方向的綜合交通網絡
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按照「適度超前、統一規劃,互聯互通、智慧高效,公交優先,綠色低碳」原則,充分發揮湖南「一帶一部」戰略定位,服務長沙四小時航空經濟圈發展,構建多模式、多線路、多方向的綜合交通網絡。
接入多式、便捷的軌道交通體系。綜合交通中心內接入地鐵、磁懸浮、城際快線、高鐵4種軌道交通、5條軌道線路。近期實施軌道接駁長贛鐵路(渝長廈高鐵)、長沙地鐵6號線、長沙磁浮東延線,遠期預留長沙地鐵10號線、市域快線S2線。T3航站樓與綜合交通中心一體化布局,步行5分鐘即可輕鬆換乘各類交通方式。
構建「外井內中多橫」的骨幹路網體系。「外井」為長瀏高速、京港澳高速東線、江杉高速、長株高速,融入高速公路網,承擔機場對外長距離出發和到達功能;「內中」為盼盼路、湘府東路、機場大道、機場東路、機場中軸大道,銜接進出場高架系統與外圍高快速路;「多橫」為機場高速、勞動東路、人民東路、香樟路、中軸大道等多條幹路,承擔機場與市區快速聯繫功能。
項目建成投運後,長沙機場將形成3條跑道、3座航站樓、東西航站區整體聯動運營的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對完善我省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推動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促進湖南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連結: 建成後的T3航站樓長什麼樣?
「五指廊構型」 旅客雙中轉
新建的T3航站樓總面積50萬平方米,是T1、T2航站樓面積總和的兩倍多。T3航站樓定型方案總體形狀為五指廊構型,取意「長沙之星」,設計有75個近機位,其中80%的近機位登機口步行距離小於500米,極大減少旅客從登機口步行登機的距離。
T3航站樓創新提出「旅客雙中轉區」的規劃理念,國際旅客無行李中轉時間小於40分鐘,大幅領先國內同類機場,國內旅客候機區可實現同層就近中轉。樓內商業區規劃兩層立體式「景觀廣場」集中布局,並引入空陸兩側觀景平臺,提供特色航空體驗。
設施「智能化」 5G智慧應用全覆蓋
T3航站樓採用智能化設施,規劃有自助安檢驗證通道、自助登機通道、自助邊檢通道、自助行李託運設施,可與人工靈活切換,實現旅客通關無感化。樓內規劃有經濟性好、自動化水平高的翻盤式自動分揀系統、輸送線傳輸系統,提高行李服務效率;全面落地機場5G智慧應用,實現數位化機坪巡檢、機坪調度規劃、機場服務管理、行李全程監控、大帶寬安防視頻、機器人引導服務等智能系統。
為響應反恐與衛生防疫需求,T3航站樓規劃設置有毫米波安檢系統,提高識別危暴物品的精準度;航站樓入口處規劃防爆檢查與體溫測量,創新門鬥設計,旅客在門鬥內接受檢查,有效應對突發疫情與恐暴事件,提升機場安全保障。
[責編:胡元媛]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