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填了一首詞,講的是他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陪媽媽說說話的故事

2020-12-05 和訊

「我有著一個夢,走在田埂上,它同我一般高,我拉著我最親愛的朋友,坐在稻穗下乘涼……」

  2018年元旦,央視一套「相聚中國節·出發2018」晚會,「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這首名為《我有一個夢》的童謠演繹中,對著鏡頭乾脆利落地道出雜交水稻新的攻關目標——在清脆悠揚的童聲中顯得格外樸實而有力。

  鮮有人知的是,童謠《我有一個夢》為袁隆平「以信改詞」,與90後小夥楊檸豪共同創作的。

  在湖南小夥楊檸豪心中,最初的美好是家鄉安江早春還冒白尖的雪峰頂,初夏滿城飄散的柑橘香……那裡也是雜交水稻的發源地。和他懷有一樣感情的,是在那度過自己37年研究生涯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為共鳴,這一老一少合作了這樣一首飽含詩意的童謠,讓歌聲永留住記憶中的故鄉。

  兩個夢

  「禾下乘涼夢」觸發合作童謠夢

  說起《我有一個夢》的創作幕後,一定繞不開一個地方——湖南安江。這是袁隆平與楊檸豪產生情感交集的所在,也是兩人合作這首童謠的緣起。

  「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有掃帚那麼長,穀粒有花生米那樣大,我跟我的助手們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涼。」這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廣為人知的「禾下乘涼夢」,而夢境之地正是安江農校。

  「那些山川,那片田野,我都再熟悉不過了。」楊檸豪的老家湖南省安江鎮是座千年古鎮,因沅水平瀾無波,民安江靖而得名,寧靜悠然的鎮子,曾留住了袁隆平的腳步。1953年,從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畢業後,袁隆平服從分配來到安江農校執教,自此開啟與安江的不解之緣。

  彼時尚在四川音樂學院讀大一的楊檸豪,從新聞中了解到袁老的「禾下乘涼夢」。

  故鄉安江一下子拉近了他與袁老的距離,而袁老的這席「夢話」也深深鐫刻在了他的腦海,他驚訝,「常年與莊稼打交道的袁老,竟然能說出如此口語又富有詩意的話。」出於作曲專業的敏感,楊檸豪心想,要是能約到袁老寫詞,說不定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楊檸豪就此種下的「夢」,不想在2015年成真了。

  經朋友引薦,楊檸豪來到了袁隆平位於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辦公室。等待見面的那一刻,那種與享譽世界的科學家僅有一門之隔的心跳加速,他至今難忘。「我就在門外,幾乎能聽到門後袁老說話的聲音,心裡卻忐忑不已,『這位德高望重的科學家真的會接受我這個毛頭小子的合作邀請嗎?"

  但在內心更深處,楊檸豪是有十足把握的。

  拜訪前,他就特意買來袁隆平的傳記,仔細翻閱。當看到袁隆平在安江以拉小提琴排遣寂寞的細節,他狂喜不已,也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決定,「看得出來,袁老是一個懂生活愛音樂的人。」加上安江對於袁老的意義,尤讓楊檸豪相信袁老應該不會拒絕這樣的合作。

  以信改詞,袁隆平盡訴念母深情

  有安江這張「底牌」,楊檸豪遂定了定神,推門而入。

  有些出乎楊檸豪意料的是,當他將邀請袁老創作童謠話說完,沒有半點猶豫,袁老便一口答應,利落爽快地回了一個「好」字。

  「袁老師,您能不能聽聽(曲子)?」楊檸豪試探著問。袁老隨即接過CD,放了起來,一邊側耳欣賞一邊發出「旋律動人」的讚賞。讓他沒想到的是,袁老還主動提起了填詞想法,「我還有一封寫給母親的信,改一改應該就能成為歌詞。」

  袁隆平曾在《稻子熟了,媽媽,我想您》一詩中提到,為了照顧孫子,母親在70歲高齡之際,從城市來到了山村,並永遠地留在了袁隆平為之奉獻青春的安江。母親離開之際,袁隆平還在長沙開會,那天正好是中秋節。第二天天不亮袁隆平就往安江趕,卻還是沒能見上母親最後一面。而這也成了袁隆平心中永遠的遺憾。

  聽著楊檸豪提前譜好的曲,袁隆平的填詞幾乎是一氣呵成。

  「我有著一個夢,走在田埂上,它同我一般高,我拉著我最親愛的朋友,坐在稻穗下乘涼。媽媽我來看您了,你看這晚霞灑滿小山村……」《我有一個夢》,150字的歌詞,娓娓道出了袁隆平的「禾下乘涼夢」,以及他對母親深深懷念之情。

  「我想讓每個人聽到這首歌,都能想到自己的童年。」在歌曲傳達的意境中,楊檸豪想呈現的是一種自然的狀態:用輕描淡寫的旋律重現童年成長的環境,看到成長的足跡,看到媽媽鼓勵自己要做個有志向的人……「這是袁老的初心,也是大家的童年和夢想。」

  編曲完成後,楊檸豪找來了曾在《中國好聲音》徵服導師的大叔趙祺和擁有稚嫩甜美童音的豆豆,試圖以一種大人小孩對唱的形式,講述一個穿梭時空表達愛的故事,「當孩子長大成人的時候,母親已經先一步離開,兩個人沒法在平行時空交錯、對答,但在音樂世界可以。」

  水稻耕耘者「唱」出夢想

  第二次敲響袁隆平的辦公室門時,楊檸豪揣著製作好的CD。「隔了些日子不見,袁老會不會不記得我了?」沒想到,一進門,袁老便打趣道:「喲,音樂家來啦!」

  一個玩笑雖打消尷尬和緊張,但楊檸豪仍有些不安,忐忑著奉上了成品。「我一直用餘光偷瞄眼前這位長輩,想看看他作何反應。」只見袁隆平嘴角微微顫動,一曲完畢,袁老突生感慨,「再過幾天又是中秋節了,又到我媽媽的忌日了。」楊檸豪隨之長舒一口氣,「這歌,應該是寫到他心裡去了吧。」

  隨後袁隆平在辦公桌前鋪起了紙,在《我有一個夢》的譜子上寫下,「詞:袁隆平,曲:楊檸豪。」,並朗聲說道,「我相信這首歌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力量都是無限的。」

  去年12月,袁隆平負責的科研團隊接到了中央電視臺「相聚中國節·出發2018」晚會節目組的邀請。「明年(2018年),要向著每公頃水稻產量18噸的目標攻關,攻關過後還要向著每公頃產量20噸的目標攻關。」袁隆平在鏡頭前講述著,他的「禾下乘涼夢」從未改變過。

  《我有一個夢》,也由來自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和小朋友們演唱,登上了央視一套「相聚中國節·出發2018」晚會。戰鬥在一線的水稻耕耘者,如今終於可以把夢想唱出來了。

  《我有一個夢》

  作詞:袁隆平作曲:楊檸豪

  我有著一個夢

  埋在泥土中深信它不同

  光給了它希望

  雨給了它滋養

  它陪種子成長

  我有著一個夢

  走在田埂上

  它同我一般高

  我拉著我最親愛的朋友

  坐在稻穗下乘涼

  媽媽我來看您了

  你看這晚霞灑滿小山村

  媽媽我陪您說說話

  這種子是您親手種下

  在我心裡發芽(童謠):

  風吹起稻浪

  稻芒划過手掌

  稻草在場上堆成垛

  穀子迎著陽光嗶啵作響

  水田泛出一片橙黃

  封面新聞記者秦怡 楊晨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封面新聞。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

相關焦點

  • 袁隆平小時候,母親給他講一個故事,讓他懂得「不可貪多」的道理
    袁隆平是我國著名的「雜交水稻之父」,同時也被國人親切地稱為「當代神農」。袁隆平之所以能獲得巨大的成功,除了他本人的努力外,還與其母親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袁隆平的母親究竟是一位怎樣偉大的女性呢?她又會對袁隆平的人生成長有過哪些幫助呢?
  • 羅孝和培育三超稻失敗,袁隆平講太陽採金的故事,讓他重獲信心
    在雜交水稻的培育過程中,袁隆平並非單槍匹馬,而是帶著學生和助手們合作完成的。在袁隆平的多個助手中,最值得一提到的是羅孝和,曾經培育「三超稻」失敗備受打擊,後來袁隆平給他講了「太陽採金」的故事才重獲信心。究竟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感恩母愛&鐵一寶寶送給媽媽的讚美詞排行榜
    今天是母親節,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你想對親愛的、熱愛的、最愛的媽媽說些什麼呢?Wuli鐵一寶寶用一個詞、一首歌、一句話表白母親,感恩母愛,一起來看看孩子們送給媽媽的讚美詞排行榜吧!她在你身後默默目送的守望;母愛是生活中,她在你身旁無微不至的關愛;……如果讓你用一個詞誇誇自己的媽媽,你會寫下什麼呢?
  • 詩文典本周推薦——《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袁隆平的故事》
    《為大自然寫日記:竺可楨的故事》《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袁隆平的故事》《植物的好朋友:吳徵鎰的故事》《第191號的發現:屠呦呦的故事》《摺紙飛機的男孩:錢學森的故事》【原文選讀】...袁隆平想啊想,滿腦子都是水稻,想著想著就進入了夢鄉。他夢見水稻長得像高粱那麼高,顆粒像花生米那麼大,他和朋友們坐在稻穗下乘涼。這個美好的「禾下乘涼夢」給了袁隆平很大的鼓勵。為了水稻增產,袁隆平不停地查資料,搞水稻植播試驗。
  • 老周谷堆,曾經的「鑽石批發市場」!
    以前說到批發水果蔬菜的地方,一定繞不開位於南一環路與巢湖路交口的百大周谷堆批發市場。這裡曾經是各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畜禽肉類、糧油、禽蛋幹調等交易為一體的綜合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就像絲綢之路一樣,這裡曾經是一個城市生活溝通最緊密的窗口。
  • 歌曲背後的故事;歐陽菲菲的一首(感恩的心),讓人心酸!
    歌曲背後的故事;百家號/宇辰音樂大家好,歡迎來到宇辰音樂,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首歌(感恩的心),不用說我特意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首歌呀,他是來自於一個真實的故事,也正是這個感人的故事情節,才讓這首歌充滿了靈魂與感情色彩,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國臺灣,有一對以撿廢品生活的夫婦,偶然間呢,他們在垃圾桶旁邊撿到了一個棄嬰,這個孩子呢,天生失聰(耳聾),不會說話,也聽不到別人說話,但是呢,這對好心的夫婦,她們的善心卻給了這個孩子一個全新的家
  •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地上的娃娃想媽媽——讓人哭紅眼的《魯冰花》
    郭雲天老師坐在教室裡的一個座位上,早已淚流滿面。他回憶起在這個小學的一切,回憶起坐在這個座位上的男孩子,他叫古阿明,只有10歲,前不久已經去世。阿明是個貧苦家庭出身的孩子,畫畫天賦極高,他還沒來得及看外面的世界,還沒來得及長大,卻被白血病奪去了生命。
  • 媽媽教寶寶唱歌需要說的英文(基本篇 - 以一首萬聖節歌曲為例)
    作者:寶寶知道 你和寶寶說英語1. Halloween is almost here. Today, mommy will teach you a wonderful Halloween song.萬聖節快到了。今天,媽媽教你一首非常好聽的萬聖節歌曲。2.
  • 每日一笑:許仙給兒子講故事,說:爸爸給你講個農夫與蛇的故事
    大媽對大爺說:看到沒有,跟你說早上有人出來鍛鍊,你還不信!大爺說:是啊!沒想到這姑娘年紀輕輕的也像我一樣得了這偏癱後遺症!【每日一笑】幾個婦女在一起聊天,一個婦女說:我家的婆婆,天天說我這做不好,那做不好,還說她怎麼樣,怎麼樣,好像很了不起一樣。她做的事,那樣我做不到。旁邊一2B青年不服,說:你婆婆能陪你公公睡覺,你行麼?
  • 你與孩子共情,他才會好好聽你說話
    我問他畫具畫紙怎沒拿,他說放畫室了。我一聽,又下意識否定他的做法,又開啟了我的講道理模式:你放畫室,會不會弄不見?假如別的小朋友拿錯或拿走呢?還是拿回家安全。他聽了,一臉抗拒,不耐煩:「媽媽,你又來了,為什麼總是這樣呢?為什麼總不相信我的選擇呢?我說沒問題就沒問題,我已經寫了名字作標記了。」我聽了,馬上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 白領媽媽熱衷陪孩子網上學英語
    白領媽媽們更關心對孩子英語的培養,然而工作與孩子,一直是都市白領女性難於兼顧的兩大難題。「媽媽」和「白領」的雙重角色給很多女性以巨大的挑戰,大多數白領媽媽都很少有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也缺少與孩子親子交流。  開口說 膽大勝於其他  讓不懂英語的家長陪孩子一同學習英語,其學習效果好於讓懂英語的家長輔導孩子。
  • 女強人媽媽沒時間陪兒子,卻把孩子培養成醫學博士,傳授兩條經驗
    讓我更不可思議的是,因為孫姐工作很忙,她幾乎沒有時間陪自己的兒子,她說兒子從小到大,幾乎沒讓自己操什麼心。舉一個例子。她說兒子考上了西安最好的初中,當時她就在學校附近租了個房子。她兒子說,旁邊就是西安工業大學,希望多感受一下大學的氛圍,就讓媽媽辦了一張西工大的餐卡。從初中到高中6年時間,孫姐幾乎沒有在家裡給孩子做過一頓飯,她兒子是吃著西工大的學生餐度過的中學。
  • 老王講民間傳說故事:蛇王
    不過今天的故事不是講這個村子,而是講村子後面的山。村後這座山叫蛇王山,山上百草豐茂,各種山珍數不勝數。民間裡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說法,但是村裡的人卻沒有一個敢上這座山的。原因從這山的名字上就看出來了——這山上住著蛇王。蛇王活了多久?沒人知道。在人們印象中蛇王好像在村子建成之前就存在了。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蛇王的年紀越來越大,脾氣越來越暴戾,也越來越喜歡壓榨眾蛇。
  • 系列活動之小偲媽媽講故事
    系列活動之小偲媽媽講故事 2020-12-02 10: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柳永最悲催的一首詞,澆滅了他做官的最後希望,不是淺斟低唱!
    柳永年輕時即以填詞出名,不但市井的人喜歡他的詞,宮中也傳唱他的詞。可是,自從考試不中,寫了《鶴沖天》詞,就得罪了宋仁宗。詞云:「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又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更說:「且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 都說人是一種群居動物,可為什麼總要離別呢?
    「你有故事啊?」我笑著問。「來嘛來嘛,你明天就要搬走了。」胖子身後擠出一個腦袋,是胖子樂隊的大提琴手,大家都叫他短腿。短腿拉得一手好琴,我們經常開玩笑說「你這大提琴一走,眼淚譁譁流,大提琴一停,立馬喝一瓶。」胖子從他衣櫃的一個隔間裡,選了一瓶白葡萄酒。我們三個,一個坐在椅子上,一個坐在凳子上,一個盤腿坐在床上。
  • 小恩講故事|《小王子》第26集上—小王子離開了
    在井旁邊有一堵殘缺的石牆。第二天晚上我工作回來的時候,我遠遠地看見 了小王子耷拉著雙腿坐在牆上。我聽見他在說話: NO.2 故事段落
  • 90歲袁隆平3位孫女曝光後,我又去了解了他的父母,更不淡定了……
    這個孩子就是袁隆平。華靜懷抱1歲的袁隆平,旁邊是哥哥隆津當時接生的新手醫生林巧稚,後來成了首屆中國科學院唯一的女學部委員(院士),是全國婦產科第一大權威。有一次,母親講的是糧食和土地的故事:「我們吃的糧食是黃土地裡長出來的,我們穿的衣服,是用黃土地上收穫的棉花織成的布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