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Biomed Eng: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技術全身跟蹤單細胞軌跡

2021-02-23 Renal Messager

      體內分子成像可以檢測注射細胞通過體內的平均動力學和運動路線。然而,由於造影劑的非特異性積累及其從細胞流出的問題,這些成像方法大多都不能準確地測定細胞的分布。Stanford大學的Guillem團隊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上發表最新的研究,將單個人類乳腺癌細胞負載於含有濃縮68Ga放射性同位素的介孔二氧化矽納米顆粒,並注入免疫缺陷小鼠,隨後可以利用正電子成像術的光子湮滅檢測圖譜,結合來自X-射線CT掃描的解剖學標誌,對標記的細胞進行實時跟蹤。細胞以50mm/s的平均速度運動,並在尾脈注射後2-3s在肺中被捕獲,這與血流速度是一致的。單細胞跟蹤可用於判斷早期的腫瘤細胞轉移級聯時細胞的蹤跡及逃逸動力學,以及腫瘤免疫治療過程中免疫細胞的運動和移植後細胞的分布。

思索

這個技術是否可以用於幹細胞治療腎臟疾病中的動態示蹤?

周末了放鬆一下下,分享一個不燒腦的呢

《Whole-body tracking of single cells via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20-0570-5.

給咖灰加點蜂蜜

相關焦點

  • 免疫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活體檢測抗原特異CD8+ T細胞
    免疫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活體檢測抗原特異CD8+ T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7 15:57:55 活體檢測抗原特異CD8+ T細胞的免疫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這一成果由波士頓兒童醫院
  • 新加坡中央醫院楊長通博士的最新綜述: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標記物和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劑雙醫學影像連用分子探針的發展與挑戰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技術 (PET) 和核磁共振成像技術 (MR) 已經廣泛用於日常臨床診斷。
  • PET/CT,中文全稱"正電子發射計
    PET/CT,中文全稱「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X線計算機體層成像儀
  • 2分鐘完成全身掃描,「人體哈勃望遠鏡」落戶仁濟醫院!
    PET-CT又稱為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相比常見的CT、磁共振等醫學掃描設備,它能更早更清晰地發現腫瘤,因而在臨床上主要用於腫瘤、腦和心血管等領域重大疾病的早期發現和診斷。而探索者PET/CT更是被譽為人體探測的「哈勃望遠鏡」,憑藉近2米的超大軸向視野、30-40倍的超高靈敏度、2.9mm的超高解析度,突破了一系列技術極限,為患者帶來福音。
  • 20秒完成全身3D掃描的醫學成像設備
    秒就能完成全身3D掃描,不久或將在研究和臨床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傳統的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儀(PET)一般需要20分鐘的成像時間,而這款經過改良的PET掃描儀比傳統掃描儀速度更快,輻射劑量也更低。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近日舉辦的「高風險高回報研究研討會」上,研究人員展示了這一設備生成的最新視頻。
  • 2分鐘完成全身掃描,「人體哈勃望遠鏡」落戶仁濟!
    2分鐘完成全身掃描,「人體哈勃望遠鏡」落戶仁濟!PET-CT又稱為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相比常見的CT、磁共振等醫學掃描設備,它能更早更清晰地發現腫瘤,因而在臨床上主要用於腫瘤、腦和心血管等領域重大疾病的早期發現和診斷。而探索者PET/CT更是被譽為人體探測的「哈勃望遠鏡」,憑藉近2米的超大軸向視野、30-40倍的超高靈敏度、2.9mm的超高解析度,突破了一系列技術極限,為患者帶來福音。
  • 斷層掃描技術助力魚化石研究
    計算機斷層掃描,其實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醫學上的CT掃描,工作原理可以簡單概括為:利用X射線連續掃描檢測物,在一次掃描結束後,檢測物旋轉一個角度,
  • 「人體哈勃望遠鏡」落戶仁濟醫院 2分鐘完成全身掃描-中新社上海
    PET-CT又稱為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相比常見的CT、磁共振等醫學掃描設備,它能更早更清晰地發現腫瘤,因而在臨床上主要用於腫瘤、腦和心血管等領域重大疾病的早期發現和診斷。而探索者PET/CT更是被譽為人體探測的「哈勃望遠鏡」,憑藉近2米的超大軸向視野、30-40倍的超高靈敏度、2.9mm的超高解析度,突破了一系列技術極限,為患者帶來福音。
  • 西安高尚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全球首款全身動態 4D PET/CT
    PET/CT全稱為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X線計算機體層成像,綜合了PET功能顯像與CT形態學顯像的優勢,實現人體解剖結構與功能代謝成像的完美結合,是目前最高端的分子成像技術,在腫瘤、腦與心臟疾病診療中發揮重要作用。
  • :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CT定位難治性癲癇...
    一項關於「Gamma knife treatment for refractory epilepsy in seizure focus localized by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T」的研究以18F-氟代脫氧葡萄糖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CT方法定位難治性癲癇患者,成功辨別60%的病灶,且對於高代謝灶和單病灶癲癇患者的定位更為準確。
  • X射線斷層掃描技術:分析缺陷對性能影響的利器
    雷射天地導讀:X射線斷層掃描技術作為一種具有獨特的功能的無損檢測技術,可以用來分析增材製造(AM)產品的缺陷。缺陷的類型包括氣孔、表面粗糙不平、尺寸偏差等。其形成的原因由於樣品的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隨著X射線斷層掃描技術應用於部件缺陷的檢測,使得依據部件缺陷尺寸或位置來檢查和判斷是否合格成為可能。這一技術應用於鑄造件和焊接件的檢查已經成為常規工藝。X射線斷層掃描技術已經在材料科學、度量衡領域和增材製造領域得到應用。採用X射線斷層掃描技術進行AM製造的分析所花的時間和效益成本是非常有優勢的。
  • PET-CT能查出全身的腫瘤嗎?會不會有輻射?
    首先我會告訴你,PET-CT是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是一種醫療設備,這種設備是用來作為體檢效果很棒的設備,PET-CT這種先進的設備,能夠實現人體成像,精準多高,安全高效的特點。那麼這種設備(PET-CT)能否查出全身的腫瘤嗎?
  • 場發射槍掃描電子顯微鏡實現國產化
    日前,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場發射槍掃描電子顯微鏡開發和應用」項目在北京通過科技部驗收,這標誌著這一納米研究領域的高端科學儀器實現了國產化。與會專家組成員認為項目按期完成了任務書規定的項目目標及各項考核指標,形成兩款產品並已陸續交付。專家組對項目完成情況給予高度評價,一致同意通過驗收。該項目突破了高分辨電子光學成像系統設計、場發射槍工程化設計製造、電子束加速鏡筒設計製造等多項關鍵技術,成功開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肖特基場發射槍掃描電子顯微鏡,解析度指標分別達到和優於3nm@1kV和1nm@30kV,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 日本電子發布智能技術新型肖特基場發射掃描電鏡JSM-IT800
    儀器信息網訊 2020年5月25日,日本電子株式會社(JEOL Ltd.)總裁兼營運長Izumi Oi宣布發布一款新型肖特基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JSM-IT800,並在2020年5月上市銷售。
  • 電鏡學堂丨掃描電子顯微鏡的結構(一) - 電子光學系統
    ②   場發射電子槍:1972年,擁有更高亮度、更小電子束直徑的場發射掃描電鏡(FE-SEM)實現商品化,將掃描電鏡的解析度推向了新的高度。場發射電子槍的發射體是鎢單晶,並有一個極細的尖端,其曲率半徑為幾十納米到100nm左右,在鎢單晶的尖端加上強電場,利用量子隧道效應就能使其發射電子。圖3-4為場發射電子槍的結構示意圖。鎢單晶為負電位,第一陽極也稱取出電極,比陰極正幾千伏,以吸引電子,第二陽極為零電位,以加速電子並形成10nm左右的電子源直徑。圖3-5為場發射電子槍的鎢單晶燈絲結構,只有鎢燈絲支撐的非常小的尖端為單晶。
  • Nature 中文摘要 16 June 2016
    Naidu & Timothy Bowling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34/n7607/full/nature17670.html彗星的核心—中心固體部分—正遭受著毀滅性的過程,這導致了彗星核心每年以0.01的比率分裂。這些毀滅性事件是由一系列潛在的熱物理效應引起的;然而,地球物理學沒有針對這方面的描述。
  • 北京理工大學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場發射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
    中國電子進出口總公司受北京理工大學的委託,對北京理工大學場發射掃  描電子顯微鏡、場發射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多功能掃描探針顯微鏡及共聚焦雷射顯微拉曼光譜儀設備採購項目中所需貨物及服務進行國內公開招標。現邀請合格的投標單位參加該項目的投標。
  • 【檢測表徵】利用計算機斷層掃描(CT)技術研究複合材料
    根據時間、成本、產品複雜性和所需的安全程度,無損檢測(NDT)技術越來越多的扮演著重要角色。由於許多複合材料產品(無論是消費類產品、運動產品、汽車產品還是航空航天產品)都突破了輕量化和性能的極限,因此深層內部零件檢查對於最終用途安全性、規避風險和業務可持續性變得越來越重要。
  • 朝陽市首臺全身PET-CT在市二院正式投入使用
    該款PET-CT配置112環數字光導PET探測器和128層時空CT探測器,一次檢查可完成全身臟器掃描,發現潛在疾患,是朝陽市引入的首臺PET-CT,全省僅有3臺。 當日上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核醫學科主任、中國核學會核醫學分會理事長、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李亞明教授到場指導,強調了PET-CT在相關臨床領域疾病診斷治療中的應用。
  • 德國研發新型電子鼻智能探測系統 可跟蹤嫌疑人運動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