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是生命的顏色,春,是成長的季節,公益則創造了人生季節中最旖旎燦爛的光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由人民日報社、教育部聯合主辦,人民日報傳媒廣告有限公司、教育部新聞辦承辦的「2019全國平面公益廣告大賽暨全國大學生公益廣告徵集活動」,共收到全國870所高校提交的19157件(組)作品。絢麗的青春色彩在獲獎作品中匯成了亮麗的公益風景。
這些獲獎作品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關注學生資助,聚焦生態建設、垃圾分類、孝老愛親、廉潔教育、誠信建設等主題,以小見大、以文化人、以德潤心,充分展示了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創造力和崇德向善的公益情懷。
綠色:一顆環保的心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垃圾分類》
如今,環境問題已成為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同濟大學的袁玉瑤在魯普及老師的指導下運用身邊隨手可及的小物件,將人們垃圾分類的過程比作是用梳子梳理和漏勺篩選的過程,雜亂無章的垃圾經過分類變成了有序的四類垃圾,作品呼籲人類做好垃圾分類,減少環境汙染。
藍色:保護海洋,救助海洋生物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石油汙染》
《石油汙染》的創作者鄭天峰藉助我國傳統藝術的魅力,運用國畫的形式,製作了3張插畫,表現了海洋生物在石油汙染下的悲慘生活,呼籲人們保護海洋生物,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重視海洋汙染這一問題。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H19海洋》
同樣的理念也體現在其他作品中,樂山師範學院的王彥用自己擅長的插畫創作了《H19海洋》,H19海洋從人類的角度上主要是表達海洋需要人類的幫助(help)、減少損害(harm)等來保護2019的海洋。從海洋的角度上來看2019的海洋以及生物上是無助的(helpless)、傷痛(hurt)的。內容以插畫為主,使其更具有藝術感染性......
橘色:正能量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文明乘車 共創文明城市》
和諧的社會當然少不了滿滿的正能量。廣東工業大學梁妍妍的一系列作品取景於地鐵車廂,以漫畫形式,用簡潔的明亮色與灰色進行對比,凸顯人物行為和情緒,圖文結合,生動有趣地展現了地鐵內可能會發生的現象,呼籲乘客文明乘車,禮讓座位和扶手,不要在車廂內食用氣味性大的食物,傳播積極文明的正能量!
紅色:暖心資助
《國家資助,助我飛翔》
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比母愛更偉大無私,我們祖國母親推出的大學生資助政策就像集結號,把千萬個困難學子召集到象牙塔裡,讓年輕的夢想得以飛翔,她吹暖的是寒門學子的心,吹響的是奮進的最強音。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王凡、劉前倫、趙孟的《國家資助,助我飛翔》以公益視頻的形式,讓莘莘學子感受到了祖國的溫暖。黑暗的天空因為有了群星的點綴而璀璨,平凡的我們因為懂得感恩而不平凡。是資助政策,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關懷,讓我們有了追逐夢想的機會,找到了自己前進的方向,並且帶著一份堅持的關愛一直走下去。
黃色:小人物的不平凡
《美好中國夢,我們在路上》
良好的生活環境必然少不了在平凡崗位上做不平凡事的小人物。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張穎的《美好中國夢,我們在路上》就是很好的詮釋。通過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平凡的生活,由小見大突出廣大中國人民艱苦樸素的品質,為了美好生活奮鬥的精神,每一位中華兒女都為了自己的「中國夢」努力奮鬥。
作品從「中國夢」出發,站在勞動人民的角度來看待我們現在的生活。各行各業都有其艱辛的地方,但是我們的勞動人民不怕吃苦,無論是清晨的掃地阿姨,或者是我們的白衣天使,他們都在堅守著崗位,用他們的雙手為我們編織美好的「中國夢」。作品指導老師張培源說「作為老師,引導學生更好的實現『中國夢』是我們的義務和擔當。夢想寄寓的是人們的期盼與訴求。讓學生站在社會各界人士的角度來思考,用鏡頭的語言記錄下來這個美好『中國夢』的實現過程。社會中一個個平凡的人物都蘊含著巨大的能量,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實現對於美好生活的寄寓和期望。」
《五星好評》
正如此次參賽的作品《五星好評》中體現的那樣,外賣員用自己的雙手為我們編織美好的「中國夢」。作者從現實生活出發,進行大量社會調研,挖掘出快遞員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同時又通過鏡頭語言,詼諧幽默的傳遞出外賣小哥送餐的不易。
體諒可能是夏天的一瓶冰水、體諒可能是雨天的一句小心、體諒可能是超時後的一句沒關係。每一份好評對外賣員來說都是最好的感謝。希望大眾能像片尾的小女孩一樣帶著感恩的心,感謝、體諒每一位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付出和艱辛。
紫色:責任與擔當
《布偶熊》
由季國珍、楊慧琳、苗榕雙、閆英紫、周子洋創作的《布偶熊》描述一個人逃避道德責任後內心的自我譴責。主人公是每日奔波到處掙錢的年輕女子,看多了大多數人的冷漠,所以當她看到小孩子被搶走,第一反應是逃避,不想多管閒事;隨後回到家中,她的內心其實是後悔的、糾結的。這個事情一直纏繞著她,她沒有辦法逃避,最後她選擇站出來。作品主要想表達的是責任與擔當,希望通過這個片子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鳴。
粉色:母愛偉大無私的溫情
《餃子》
華東師範大學金秋創作的公益視頻《餃子》短短的幾分鐘就勾起了人們對親情的回憶。時間是讓人猝不及防的東西,歲月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行,而母愛卻常伴我們身旁。母愛,是這個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就像短片中的母親,她即使身患阿爾茲海默病,將一切都忘了,卻還在每天堅持著包餃子,因為她記得,女兒最愛吃她親手包的餃子。
棕色:返鄉創業的感恩
《「姜」山如畫》
資助政策,讓我們有了實現夢想的機會,我們應懷揣著感恩的心,時刻不忘回報社會。我們深愛著家鄉,我們更願意為家鄉盡微薄之力。銅陵學院楊龍飛和朱旭的《「姜」山如畫》用每一次揮鋤來打破人們的質疑,用每一次疲倦重獲父母的理解,用每一次微笑換取鄉親的認可,用每一次溝通贏得客戶的信任,用每一個點讚證明自己的堅守。在影片最後,用一句文案 「回家更要回饋家」點出了「鄉村把我養大,我把鄉村壯大」的主旨,升華了整部影片。
大學生做公益,並不需要什麼轟轟烈烈的行動,需要的是一顆持之以恆、單純的志願之心。點滴的愛心匯聚,可以溫暖整個社會。扶貧攻堅戰不僅要靠政府的扶持與幫助,更要靠我們自身的努力,青年大學生的返鄉創業無疑是脫貧攻堅的主要力量之一。本片根據真實人物事件改編,講述了一位青年大學生放棄城市優越的條件回到家鄉,用所學的知識帶動家鄉產業升級,帶領村民致富的故事,以呼籲更多的年輕人和大學生返鄉創業,振興鄉村。
橙色:成就
《「快」看中國——70年火車發展成就》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正如周總理所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祖國母親的細心栽培下,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不斷努力奮鬥,使得祖國快速發展。昆明理工大學田昕悅的《「快」看中國——70年火車發展成就》以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不同年代使用過的火車機車為主要素材,展現了中國的快速發展。
斑斕:二十四節氣
原標題:《快來看這場「雲展覽」:讓公益創造出不一樣的青春色彩》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