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良博院不閉館!一個全新展覽「在良渚,看世界」在雲上等你

2020-12-05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

5月18日,周一,本來是博物館的閉館日,但今天,恰逢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很多博物館依然正常開放。

今年的節日有些特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雲上」,和博物館來一場特別的約會,用不同的方式,多元的視角,貼近歷史遺產,感受人類文明的美美與共。

這也恰恰和今年博物館日的主題相契合:多元與包容。

良渚博物院今天也不閉館,並且開啟了一個全新展覽——良博院聯合錢江晚報共同推出了博物館日公眾徵集活動「在良渚,看世界」,面向全球文化遺產愛好者徵集世界遺產、考古遺址和博物館的精彩影像作品,我們從中精選了63張照片,從5月18日開始,在良博院的「雲端」展廳,首次推出雲展覽:「在良渚,看世界」,邀你開啟一段時光之旅。

這,也是一場永不落幕的展覽。

英國學者哈裡森·羅德尼說:「遺產最重要的不是關乎過去,而是我們與現在、未來的關係。」歷史的遺物和遺蹟從表面上看是死的,它等待著今人重新發現關聯、意義和秩序,獲得新知。

而影像,是古今對話的重要媒介。我們快門按下的瞬間,便是今人面對歷史、遺產的體悟與思考。

讓我們在這些光影瞬間中,照亮過去,啟發未來——進入雲展覽

這63張照片,覆蓋了22個國家和地區,如中國、埃及、印度、墨西哥、雅典、巴基斯坦、尼泊爾、梵蒂岡、俄羅斯、英國、美國、泰國、法國、克羅埃西亞、緬甸、日本、韓國、納米比亞、宏都拉斯、匈牙利、希臘、斯洛伐克等。

其中,有你熟悉的大英博物館、羅浮宮、泰姬陵、聖彼得大教堂、雅典衛城等,也有小眾又有趣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馬丘比丘古城、頹廢方丹、杜布羅夫尼克城市、哈拉帕遺址、科潘遺址等等。

照片中,涵蓋了中國18個博物館、遺址,如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浙江省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南京六朝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洛陽博物館、四川科技館、陝西歷史博物館、碑林博物館、蘇州博物館、蘇州金磚博物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東景緣寺、塔公草原、成都博物館、馬蹄寺石窟、西藏阿里古格王朝遺址等等。

雲展覽分為五個單元。

第一單元 山河華章

山河歲月,時光流轉,人類的創造,無論是廢墟,還是聖地,無論是博物館,還是村落,它們穿越時空,依舊在我們身邊佇立。

雅典-伊瑞克提翁神廟作者:徐蕊紅傳說中是雅典娜女神和海神波塞冬為爭做雅典保護神而鬥智的地方。西南角門廊的6根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少女像柱真身分別收藏於衛城博物館和大英博物館。

第二單元 天工開物

鐫刻在石樑、木柱、斷壁、殘垣中的技藝……有的經過修復,換上了新衣,有的則消失在風的盡頭。

秘魯-馬丘比丘作者:張瑾馬丘比丘古城被譽為鑲嵌在安第斯山脈上的寶石,是印加帝國文明最偉大的遺址之一。

第三單元 行雲流水

沒有文字的年代,人們如何溝通?不同的文明,留下不同的「語言」。

有的用圖案,有的用線條,有的刻畫在玉器上,有的穿鑿在山巖間。

鬥轉星移,原來你還在這裡。

作者:動脈影這麼細小的玉柱形器,製作卻非常精緻,外壁上還刻著神人紋飾,打磨得十分光滑。

作者:動脈影玉琮,一種「內圓外方」的玉器,在良渚文化中是非常典型的器物,幾乎每件都琢刻紋飾。

第四單元 意象萬千

光影交疊,古今交錯,歷史斑駁的痕跡還未洗去塵埃,又浮現在眼前。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光影,色彩,會讓人獲得不同的認知和思考。

美國-洛杉磯LACMA作者:陳雨明照片中的巨石是博物館的標誌性藝術裝置之一。一位觀眾從下經過抬頭張望的時候,和光影形成了戲劇性的效果。

第五單元 叩問當下

無論是初見還是重逢,古今穿越,必然留下今人與歷史的勾連。

過去的故事,在凝固了的物質文化中,如何再次講述,啟迪未來?有情懷者,有叩問者,亦有反思者。

希臘-希羅德·阿提庫斯劇場作者:徐蕊紅幾經毀損,依稀尚存,這個古劇場現在還在使用。近處的觀眾席是新翻修的,後面的雅典城市也是新的。

印度-恆河作者:邱凱瓦拉納西-恆河夜祭。延續三千年的信仰,天天如此從不間斷,代代相傳的儀式比輝煌的建築更永固。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今天起試開放!良渚申遺背後故事首次解密,良博院的這個新展像一部...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攝影 敖彬偉2019年7月6日,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在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良渚古城遺址」經過13分鐘的審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良渚是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聖地」,得到了全世界的廣泛認同。
  • 一個不一樣的展覽|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特展
    從頭用心的看完整個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啟初·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特展」,就像是隨著愛因斯坦重走了一遍他的人生。這次的展覽精選出133件/組珍稀原件,除了E=MC²的那張紙,還有近期很🔥火的黑洞奧妙,早早都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手稿中被推測出。一些愛因斯坦的筆記、以及1905年愛因斯坦震驚世界的論文,還有愛因斯坦最後的筆記。。。都在展覽中展出。
  • @愛看展的你!12月的申城,97場展覽可以免費看→
    市文旅局為大家整理了滬上美術館12月觀展指南,打卡之前記得收好這份攻略。「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音聲畫海』——當代女性藝術家聯展」等36項新展在內的130餘項展覽可以觀賞。還有講座、工作坊、特別導覽、書法課堂、手工課等24項活動等你體驗,更有97場展覽可以免費看!
  • 「見證——良渚申遺之路展」試開放 全景式展現良渚古城遺址申遺...
    1月18日,「見證——良渚申遺之路展」在良渚博物院試開放,以新聞式的視角、紀實感的故事、現場感的表達,首次全景式展現良渚古城遺址申遺背後的歷程。這也是國內首次揭示中國申報世界遺產全過程的主題展。該展覽通過80件實物、99幅圖片,以及多個互動新媒體,揭開那些不為人知的動人故事,再現了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那激動人心的13分鐘審議過程。故事化、國際化、現場感,是本次展覽不同於其他主題展的特色。紀錄片式的講述方式,讓觀眾在觀展中能感受到緊張的時間感,以「年」「天」「分」「秒」為節奏演進,跟隨著申遺之路的腳步,讓人親身感受申遺過程的真實現場。
  • 三百專家學者參觀良渚古城 刷新世界對中國文明的認識
    昨天是大會的最後一天,43個國家,包括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學院(UCL)、早稻田大學、北京大學等在內的200多所世界一流大學和文化遺產研究機構的300多位專家學者,專程從浙大趕往良渚,參加「良渚古城遺址國際學術研討會」。良渚二字,這幾年在國際上持續刷屏。
  • 2021年1月-2月杭州最新展覽更新
    文章來源於JAM SPACE公眾號JAM SPACE奈藝術中心位於杭州高德置地廣場HUB 6樓,使用面積兩千多平方米,是一個為城市藝文愛好者提供藝術體驗的新社交空間。正在展出的展覽為「世界華人藝術家協會【AWCA】執行主席大聾一墨作品展」杭州 · 展覽資訊新文化運動與設計啟蒙時間:2020年11月25日–2021年3月31日地點:中國美術學院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7、8、9號展廳包浩斯的四個問題《 總體藝術》影響及不同的選擇時間: 2020年11月11日-2021年05
  • 餘杭良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遺址
    玉鉞上的神徽  良渚古城西城牆  浙江在線9月2日訊(錢江晚報通訊員 陳道亮 記者 施雯)  這裡就是餘杭良渚。  良渚古城  五千年前世界最大的城市遺址  良渚遺址是良渚文化遺存分布最為密集的區域,保護區面積約42平方公裡。
  • 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12月起閉館改造 將以全新面貌迎接20歲生日
    由於展陳內容需作重大調整,設施設備需要修繕更新,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將於2019年12月1日起全面閉館實施改造,不再向社會開放,具體開放時間另行告知。  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於2000年2月25日建成開館,由此向世界打開了了解申城滄桑變遷,探尋時代發展奇蹟,展望市民未來夢想的城市之窗。二十載時光珠流璧轉,2020年2月25日,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將迎來建館20周年。
  • 國際博物館人「雲上對話」:疫情下博物館的力量
    展覽、教育、研究會發生哪些轉向?當線上活動成為主流,博物館能否超越線上?7月15日,來自中國內地、美國、英國、加拿大、阿聯、新加坡、日本、韓國、中國香港的十八家博物館及文化機構的館長、亞洲藝術部主任及策展人,受上海博物館之邀齊聚雲端,藉助網絡及多媒體平臺,對博物館的現狀和未來展開了一場雲上對話。
  • 北京天文館周六開放夜場參觀,本周起至9月底每周六延時閉館
    全新科普展覽「尋找另一個地球——從系外行星到地外文明」主題展覽也已開展。為配合北京消費季,北京天文館還連續推出了一系列文化科普活動和文創產品服務。其中,「月球·撞擊與生命」主題直播將於9月3日登錄網絡直播平臺快手;多款天文文創產品陸續上架,官方網店及微店正式投入運營。
  • 瑞士巴塞爾7個不容錯過的展覽
    藏有從文藝復興到現代大師大量傑作的巴塞爾藝術博物館(Kunstmuseum Basel)雖正在閉館維修,但人們還是能在巴塞爾文化博物館等其他博物館中看到其館藏藝術品。貝耶勒基金會博物館、紹拉格博物館、洛桑州立美術館正在展出或將要開幕的展覽,都讓正在等待藝博會開幕的觀眾們無法停下腳步。
  • 良渚玉琮進化為「香薰」玉蟬從葬玉變為佩玉
    如今,在杭州,你就有機會一睹這些溫潤美玉的芳容——昨起,「溫·潤——武漢博物館藏曆代玉器展」在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開幕。展覽從武漢博物館館藏中國歷代玉器中精挑細選了108件(套),從禮玉到佩玉,上迄遠古,下至明清,帶你看盡玉文化的數千年。
  • 良渚古城遺址代表中國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
    剛剛,良渚古城遺址正式申報世界遺產」。當天下午,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向新聞媒體宣布:良渚古城遺址正式代表中國申報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今天的申報相當於我們良渚申遺的萬裡長徵正式跨出了第一步。」良渚遺址管理區工作委員會副書記陳壽田說。
  • 良渚遺址考古:向世界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專業考古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國際間的交流合作日趨頻繁,為世人呈現中華大地上如「滿天星鬥」的璀璨文明。  即日起,新華社在「新華調查」欄目中連續推出一組報導,通過對良渚文化、三星堆遺址等考古重大發現的最新報導,充分展示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充分展示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突出貢獻;充分展示考古重大發現對增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積極意義,實證中華文明所深具的文化軟實力。今天播發第一篇《良渚遺址考古:向世界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 良渚玉上的神徽象徵著什麼?代表了先民的個性,也是一種氣節
    2019 年7月6日,在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通過將中國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至此,中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總數達55項,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7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4項。
  • 老重慶|「雲」上賞寶 帶你看看巴渝民俗博物館的五件鎮館之寶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文 李化/圖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雲」端開學、「雲」上動物園、「雲」上賞花成了不少「深宅」在家裡看世界的一個窗口和渠道。日前,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渝北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悉,位於渝北的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和渝北歷史文化陳列館雖然閉館,但服務不打烊,推出了多個網上展覽。
  • 看展覽丨NASA帶你探索宇宙:《星球奇境》太空展上海開幕
    看展覽丨NASA帶你探索宇宙:《星球奇境》太空展上海開幕 實習生 倪煒 澎湃新聞記者 文若愚 2017-09-29 20:52 來源:澎湃新聞
  • 從良渚消失到西北暖溼氣候
    伴隨城市開發、良渚申遺等系列事件,越發感受到這片土地的美好與神奇。 國慶期間去了一趟良渚博物院,去之前看了一些相關資料、書籍。再去看陳列的文物,古城遺址,感受就很不一樣了。 今天的我們為什麼要研究良渚?這一段五千年前出現、持續千年卻又神秘消失的上古文明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 百萬網友線上探訪古蜀文明三星堆 國寶青銅大立人搬新家
    「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的三星堆,揭開了怎樣一個古蜀文明?隨著直播鏡頭,古老文明的神秘面紗漸次展開。雖然當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但通過雲端,一樣可以在家裡參觀博物館。據統計,全網共有106.5萬網友通過封面新聞客戶端、官方微博等平臺收看了《看國寶青銅大立人搬新家 三星堆綜合館閉館4個多月盛裝歸來》直播。
  • 一周早報|給你一個選擇圖書館閉館音樂的機會
    因此,先秦文獻的研讀要從常用詞出發,從訓詁通向義理世界。我們將立足《說文》學傳統,深入考察「靜」的本義及詞義特點——內在的秩序性,從而理解「人生而靜」的義理內涵,探討禮樂傳統與先秦人性論之間的關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會看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