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
5月18日,周一,本來是博物館的閉館日,但今天,恰逢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很多博物館依然正常開放。
今年的節日有些特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雲上」,和博物館來一場特別的約會,用不同的方式,多元的視角,貼近歷史遺產,感受人類文明的美美與共。
這也恰恰和今年博物館日的主題相契合:多元與包容。
良渚博物院今天也不閉館,並且開啟了一個全新展覽——良博院聯合錢江晚報共同推出了博物館日公眾徵集活動「在良渚,看世界」,面向全球文化遺產愛好者徵集世界遺產、考古遺址和博物館的精彩影像作品,我們從中精選了63張照片,從5月18日開始,在良博院的「雲端」展廳,首次推出雲展覽:「在良渚,看世界」,邀你開啟一段時光之旅。
這,也是一場永不落幕的展覽。
英國學者哈裡森·羅德尼說:「遺產最重要的不是關乎過去,而是我們與現在、未來的關係。」歷史的遺物和遺蹟從表面上看是死的,它等待著今人重新發現關聯、意義和秩序,獲得新知。
而影像,是古今對話的重要媒介。我們快門按下的瞬間,便是今人面對歷史、遺產的體悟與思考。
讓我們在這些光影瞬間中,照亮過去,啟發未來——進入雲展覽
這63張照片,覆蓋了22個國家和地區,如中國、埃及、印度、墨西哥、雅典、巴基斯坦、尼泊爾、梵蒂岡、俄羅斯、英國、美國、泰國、法國、克羅埃西亞、緬甸、日本、韓國、納米比亞、宏都拉斯、匈牙利、希臘、斯洛伐克等。
其中,有你熟悉的大英博物館、羅浮宮、泰姬陵、聖彼得大教堂、雅典衛城等,也有小眾又有趣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馬丘比丘古城、頹廢方丹、杜布羅夫尼克城市、哈拉帕遺址、科潘遺址等等。
照片中,涵蓋了中國18個博物館、遺址,如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浙江省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南京六朝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洛陽博物館、四川科技館、陝西歷史博物館、碑林博物館、蘇州博物館、蘇州金磚博物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東景緣寺、塔公草原、成都博物館、馬蹄寺石窟、西藏阿里古格王朝遺址等等。
雲展覽分為五個單元。
第一單元 山河華章
山河歲月,時光流轉,人類的創造,無論是廢墟,還是聖地,無論是博物館,還是村落,它們穿越時空,依舊在我們身邊佇立。
雅典-伊瑞克提翁神廟作者:徐蕊紅傳說中是雅典娜女神和海神波塞冬為爭做雅典保護神而鬥智的地方。西南角門廊的6根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少女像柱真身分別收藏於衛城博物館和大英博物館。
第二單元 天工開物
鐫刻在石樑、木柱、斷壁、殘垣中的技藝……有的經過修復,換上了新衣,有的則消失在風的盡頭。
秘魯-馬丘比丘作者:張瑾馬丘比丘古城被譽為鑲嵌在安第斯山脈上的寶石,是印加帝國文明最偉大的遺址之一。
第三單元 行雲流水
沒有文字的年代,人們如何溝通?不同的文明,留下不同的「語言」。
有的用圖案,有的用線條,有的刻畫在玉器上,有的穿鑿在山巖間。
鬥轉星移,原來你還在這裡。
作者:動脈影這麼細小的玉柱形器,製作卻非常精緻,外壁上還刻著神人紋飾,打磨得十分光滑。
作者:動脈影玉琮,一種「內圓外方」的玉器,在良渚文化中是非常典型的器物,幾乎每件都琢刻紋飾。
第四單元 意象萬千
光影交疊,古今交錯,歷史斑駁的痕跡還未洗去塵埃,又浮現在眼前。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光影,色彩,會讓人獲得不同的認知和思考。
美國-洛杉磯LACMA作者:陳雨明照片中的巨石是博物館的標誌性藝術裝置之一。一位觀眾從下經過抬頭張望的時候,和光影形成了戲劇性的效果。
第五單元 叩問當下
無論是初見還是重逢,古今穿越,必然留下今人與歷史的勾連。
過去的故事,在凝固了的物質文化中,如何再次講述,啟迪未來?有情懷者,有叩問者,亦有反思者。
希臘-希羅德·阿提庫斯劇場作者:徐蕊紅幾經毀損,依稀尚存,這個古劇場現在還在使用。近處的觀眾席是新翻修的,後面的雅典城市也是新的。
印度-恆河作者:邱凱瓦拉納西-恆河夜祭。延續三千年的信仰,天天如此從不間斷,代代相傳的儀式比輝煌的建築更永固。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