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會海減了沒,容錯機制容多少?暗訪基層減負

2020-12-06 大眾網菏澤

  文山會海「減」了沒,容錯機制「容」多少

  聽河南一線幹部聊基層減負:初有成效與難點痛點並存

  近期,記者分兩路跟隨河南省委督查室暗訪基層減負工作,一路上,聽基層幹部談實情、吐真言,有肯定、有吐槽、有期盼,記者原汁原味節選代表性言論,聚焦獲得感和痛點、難點、堵點,輔以對上級機關、督查幹部等的採訪,點面結合,上下印證,力爭呈現當前基層減負工作真實面貌。

  開會少了,幹工作時間多了;檢查督導少了,並且不是光問責,也能幫基層解決一些問題了。這是基層幹部談得最多、感受較為明顯的減負成效,聽聽他們怎麼說?

  「我當科級幹部七八年了,這兩年感覺會議確實比以前減少了,原來一天上午下午都是在開會,不是區裡,就是市裡,從去年開始,明顯會議大量減少。會議減少了,可以騰出時間到基層,我管著徵地拆遷,去年建一個小學,搞徵地拆遷,60個小廠房,挨家挨戶走訪,半個月時間就拆完了,現在學校已經建起來了。如果是以前,天天開會,哪有時間到現場做這個工作。」

  「過去,不管是幹部也好,群眾也好,存在誤區,認為你不開個會,這事就不重視,可以先放一放。現在幹部們都知道,包括村支書也知道,事的重要性不是以會議文件多少來定的。基層減負,不叫你開會,你還得把事幹好、幹成功,讓老百姓滿意,你要把心思放到幹工作上,不是放在開會發文上。」

  「現在通知鄉鎮、街道領導開會,必須得區委書記、區長同意。假如說組織部長開會,說黨建,想讓鄉鎮、街道辦書記參加,得給書記說,書記同意了,才能通知,叫鎮長、街道辦主任參加會,必須得區長同意才行。開常委會,讓他們列席,也得先讓書記看一下,需要換成副職的,就換成副職。」

  「以前組織會開完,開統戰會,統戰會開完,開宣傳會,現在一個會就都解決了,組織、宣傳、統戰帶黨委辦,都放到一個會上安排部署。」

  「上面的各種督導檢查確實少了,定期和定向的檢查還是有的,比如前段時間疫情防控檢查,是必要的。檢查當中,評比排名的活動少了,大部分檢查能夠替基層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像以前,下來檢查就是幾個單位評比排名。」

  「過去組織部考核、紀委考核,經濟指標也考核,確實讓基層應接不暇。現在把十幾個多頭考核變成一個考核,半天時間,全部考核完。過去是口頭反饋,現在是書面反饋,反饋完之後,有個回頭看,半年時間,給基層整改時間,存在的問題,指出來一目了然。」

  「原來在辦事處,市領導來督查拆遷。他問,市裡定的5月30日,你為啥沒拆出來?我說,區裡給我定的是6月30號,那你說我聽區政府的,還是市政府的?他說你不用給我解釋,按你區裡說的6月30號拆完,拆不完我追你責!我說,我給你解釋解釋,為啥沒拆完。人家不聽解釋,錄著像,直接就走了。咦!氣得我沒法了!現在轉變過來了,會問你到底啥原因,是工作不主動不作為,還是有其他特殊因素?是你自己的原因,還是部門聯動配合上的原因?他給你找原因,幫你解決問題。」

  「督查也是個協調機構,好多東西,坐到一塊攤開,大家按照各自分工幹去就行,不扯皮。過去見面,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你也不開腔,我也不開腔,這事就拖在那。現在督查局一喊,心平氣和說事,哪是堵點?哪是痛點?這件事咋辦?責任一分工明確,幹活就行了。」

  「過去鄉鎮局委不願意和督查部門打交道,覺得本來沒啥事,跟督查部門一打交道,這事就成了事了。現在他有啥問題,主動找督查部門去,一匯報協調溝通,這事就不成事了。」

  從只挑毛病、發號施令向既發現問題又幫助解決問題轉變

  督查幹部說:

  在數量上做減法,確實立竿見影。2019年,河南省級發文、開會數量和督查檢查考核事項分別比2018年減少32.4%、35.6%、84.4%,省轄市發文、開會數量和督查檢查考核事項分別比2018年減少42.9%、40.1%和85.6%,實現了文件、會議壓減30%,督查檢查考核事項壓減50%以上的預定目標。今年前三季度,省級發文、開會、督查考核事項分別控制在年度計劃的65.5%、57.6%和50%,可以實現比2019年只減不增的目標。

  但一方面,治標還要治本。河南省委立足解決思想根源問題,大力倡導「五比五不比」工作導向,比誰對中央精神和上級部署吃得更透、把得更準,不比誰會開得最快、材料報得最早;比誰的實際增長點多,不比誰的表面「亮點」多;比誰的工作載體實、方法新,不比誰的口號響、調門高;比領導班子的整體合力,不只比領導幹部的個人能力;比攻堅克難的戰鬥力、解決矛盾的執行力,不比轟轟烈烈的大場面,引導各級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幹實事的正確政績觀,以領導方式、思維方式、工作方式的轉變推動中央精神的落實。

  另一方面,既重減數量又重提質量。一些地方文件、會議和督查檢查考核的數量減少了,基層幹部的獲得感卻還不夠強,就是因為文件、會議、督查考核質量不高,接下來,還需要進一步明確精文減會的標準和尺度,嚴防文山會海「回潮」,改進督查檢查考核方式方法,著力從重過程向重結果轉變,從以明查為主向明查暗訪相結合轉變,從只挑毛病、發號施令向既發現問題又幫助解決問題轉變。

  屬地管理責大權小,問責追責不問原因,年輕人才引進難、留下難,過度留痕、多頭要材料尚未杜絕,一些地方雖然基層一把手參會有所減少,但其他工作人員被動陪會現象依然存在等,是基層幹部反映較多的減負難點、痛點,聽聽他們怎麼說?

  「上級職能部門責任下放多,權力卡得死,涉及自身利益的事不願放權。比如辦事處的行政執法隊現在就是空殼部隊,在市場監管、環境保護等領域不具有執法權限,現在隊裡只有3個人,市裡也沒有下派專業人員。沒有具體人員,經費也不到位,責任放下來我們接不住。」

  「如果沒有誡勉約談,就不叫鄉鎮。此前環境汙染整治標準突然提高,但是沒有給鄉鎮適應的時間,過去鄉鎮積累的問題很多,必然導致一部分鄉鎮幹部被問責。鄉鎮幹部不擔當,還能讓誰擔當?責任到我們這就沒法往下推了。」

  「我們鎮上有縣裡的產業集聚區,原本產業集聚區是一個內循環,各項事務不歸鄉鎮管理。現在機構改革後,把最棘手的信訪和安全生產責任劃到了鄉鎮。之前我們和產業集聚區從沒有接觸過,導致現在連一些企業的大門都進不去。基層幹部權力無限小,責任無限大,現在縣裡很多職能部門權力還沒下放。」

  「現在任何事情都要求屬地管理,對基層壓力太大。基層沒有執法權,更多是服務職能,但是現在出問題首先追究鄉鎮。不能只強調屬地管理,忽略了分級負責。鄉鎮的綜合執法中隊現在剛成立兩個月,和鄉鎮各方面的工作還在磨合。綜合執法隊工作歸鄉鎮管理,人員歸城管局管理,執法中隊只是下沉到了鄉鎮,我們發現問題還是報告給執法中隊,放權賦能不徹底。但目前發現問題的響應機制比原來快很多,原來一天才能到場的事現在半小時隊員就能到位。」

  「創建文明城市,整治三無小區,有項目需要投入30萬,但必須3天時間幹完,哪有時間去招標,時間緊,手續不完善,也不可能完善。過了兩年,巡察組來了,啪!交給紀委了,說為啥你沒有招標?實際上都是為了幹工作,但是免責機制,哪裡用過呢?當然,現在往好的方向發展,鼓勵基層敢擔當敢作為,上級也要敢擔當敢作為。」

  「鄉鎮還面臨一個問題,年輕人才的流失。這幾年,在公務員招錄中,上級部門傾斜鄉鎮,目的很明確,讓剛剛加入隊伍的年輕人在鄉鎮歷練,但有的到鄉鎮後,不適應基層工作,吃不了苦,待遇與期望差距大,直接辭職不幹了;有的服務期滿就參加各種選調、遴選走人了。平心而論,他們一旦被上級機關遴選、選調,作為鄉長我們只能放人,不能耽誤年輕人的前途;還有服務期內被上級部門長期借調的。」

  「最缺年輕高素質人才的還是鄉鎮。我們這裡35歲以下的不到三分之一,30歲以下的更少,大部分都在40歲以上。就這我們還算是好的,其他鄉鎮,基本都是45歲以上的。」

  「從鄉鎮人員結構看,事業編制人數佔比70%以上,但是事業編待遇較低。由於受各地經濟條件限制,鄉鎮事業編補貼沒有統一標準。」

  「基層幹部待遇還是有點低,現在我一周四天下鄉巡山巡河,一個月4900多元的工資中油費至少支出1000元,車補650元還不夠,而且現在鄉鎮沒有周六周日,加班也沒有加班費。」

  「現在工作中還存在過度留痕,原因在於沒有留痕考核就沒有依據。比如脫貧攻堅需要入戶宣講幫扶,不留痕就證明不了你去了貧困戶家裡,留痕有些人就會指責我們是作秀,說我們來就是為了拍照片的。」

  「縣鄉層面材料不共享,導致基層需要耗費大量精力上報材料。比如說脫貧攻堅領域,我們已經給扶貧辦報過了一個匯總的材料,各部門還要再找我們分頭要。」

  「一些縣市陪會現象依然存在,會議精細化程度不夠。比如秸稈焚燒問題,領導為了提高大家認識,還要求一些轄區內沒有莊稼地的街道辦事處人員也參加,非得把沒問題的也撥拉撥拉。」

  督查幹部說:

  我們調研發現,當前基層權責不清、責重權小的問題還比較突出,這是基層減負增能的深層次問題,也是導致年輕人不願意去基層,基層留不住年輕人的關鍵原因之一。對此,河南省制定賦權清單,將160項省轄市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首批下放到9個示範縣(市)進行複製推廣。各縣(市、區)向鄉鎮(街道)下沉編制3萬餘名,探索推進向條件成熟的鄉鎮街道下放更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建立鄉鎮政府權責清單,持續完善政府工作部門權責清單,建立職責準入制度,防止違反程序、超越權限行使權力或層層轉嫁責任;繼續整合基層審批服務執法力量,推進執法服務職能和力量下沉。

  我們暗訪督查也發現,一些地方的探索已經小有成效。例如,平頂山新華區焦店鎮2019年7月機構改革後,將原有28個站所整合為10個部門,執法、食藥監、司法、國土、工商等部門在該鎮站所的力量逐步壯大,這些站所的人員管理實行雙重領導,焦店鎮對站所的人事、任用、評比擁有了話語權,這就從以前的部門考核鄉鎮變成了鄉鎮考核部門,形成了鎮街道與職能單位捆綁在一起幹活的良好氛圍。

  要避免基層幹部做事越多,問責越多,要在容錯激勵機制上進一步改革

  盼文件會議繼續精簡,盼放權賦能大力推進,盼容錯機制落實到位,盼帶薪休假領導帶頭……聽聽基層幹部都有哪些期盼?

  「基層雖然一直在減負,但是會議可以進一步精簡,現在檢查還是看會議記錄,好像沒開會就是沒幹活一樣。」

  「放權賦能要落實到位。現在強調屬地責任管理,但鄉鎮街道沒有執法權,諸如河道治理、拆除違建等事項沒辦法名正言順去處理。鄉鎮街道現在還是『小馬拉大車』,權責不相對稱。」

  「基層幹部在處理基層問題時主要靠感情,不能完全按照法律條條框框來,現在雖然督查檢查不多了,但是巡察、審計壓力很大。有些問題還是要區分開來,真正落實容錯糾錯機制。」

  「『勤快媳婦摔碗多』,要避免基層幹部做事越多,問責越多,要在容錯激勵機制上進一步改革,比如在考核排名中按某一項指標的上升或下降比例來排名,而不按絕對值來排名,激發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活力。」

  「年休假制度基層落實不到位,領導不休下面的人也不敢休假,希望在頂層設計上完善帶薪休假制度。」

  「建議對某些容易造成硬性攤派的事項取消排名,否則容易導致一些基層幹部因擔心排名落後被問責而弄虛作假。比如ETC安裝也排名,有些人不上高速也必須安裝,甚至報廢車輛都安裝了ETC,本來這些事是給群眾做好事,結果卻變成了形式主義走了樣。」

  「領導下基層調研要解決實際問題,不帶人財物,就不要下基層。有時候調研一圈開了幾個小時的會,落實的事情還是需要我們來。工作日失去的時間只能靠周末加班來彌補,無形中增加了我們的負擔。」

  「重要會議以視頻形式從上至下一開到底,一次性開完。增強開會的針對性、精準性,涉及誰誰去開會,杜絕陪會現象。」

  「加強對基層幹部的培訓。基層幹部受條件制約,想問題、看事情總是欠點火候,少點深度,缺點力度,處理新問題仍然沿用以前的老套路、老方法。期望多給基層幹部提供學習鍛鍊的機會,給基層幹部輸血,輸新知識、輸新技能,提升分析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怕幹多錯多、動輒問責,希望能多為實幹者撐腰、為擔當者擔當

  督查幹部說:

  基層幹部普遍反映,要求嚴一點、任務重一點都不怕,最怕幹多錯多、動輒問責,希望能多為實幹者撐腰、為擔當者擔當。河南省出臺了《關於為基層減負增能的九條措施》,著力打通激勵幹部擔當作為有關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裡」,研究制定進一步加強全省紀檢監察機關監督工作的舉措,精準審慎實施談話函詢和問責;研究制定受處分處理人員回訪教育工作具體辦法,及時糾正濫用問責、不當問責和以問責代替整改等問題,嚴肅查處誣告陷害行為,積極穩妥使用影響期滿、表現突出的幹部。完善落實有為有位、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把願作為、能作為、善作為的幹部選拔出來。研究加強對基層一線和困難地區幹部關心關愛的具體舉措,確保帶薪休假、津貼補貼、職務職級等待遇保障制度落到實處。

  基層減負是一項長期工作,很多問題具有長期性、頑固性、反覆性,不是短期內就可以徹底解決的,河南正在探索實行一系列制度機制和工作規範,像抓八項規定一樣,以釘釘子精神把為基層減負增能工作一抓到底。例如,實施終端監測機制,在全省縣、鄉、村和廠礦、企業、學校、醫院、科研單位選取統計樣本點和觀測點;藉助「網際網路+」督查平臺,創建微信小程序,開通「基層幹部談減負」通道,面向全省基層幹部徵集問題線索、經驗做法和意見建議;完善批評約談機制,對抓基層減負工作不力的,加大約談、提醒、函詢、通報、查處力度,把這項工作抓緊抓牢、抓出成效。(記者李亞楠、翟濯)

相關焦點

  • 破形式主義之弊 減基層負擔之重
    2019年是黨中央確定的首個「基層減負年」。這一年,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成效十分顯著,基層幹部反響熱烈。  「這項工作做得不錯,但不應該只是一年的事情,已經開了個頭,接下來要一直這樣做下去,不要什麼時候又來個文山會海大回潮,要深化拓展基層減負工作,讓減負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眾。」
  • 基層減負年是什麼意思?給基層減負要怎麼減
    呼籲多時的給基層減負,終於迎來一個重要通知。  3月11日晚上,中辦印發的《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全文公布。《通知》說,2019年要解決一些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切實為基層減負。  而2019年正式被確定為「基層減負年」。  出擊  十八大以來,中央狠抓作風建設。
  • 新華網評:基層減負要破除「開會發文檢查」路徑依賴
    關注基層減負系列網評之二:閆 華「嚴格控制層層發文、層層開會,著力解決文山會海反彈回潮的問題」「著力解決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過度留痕的問題」……近日,中辦印發了《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
  • 顧滄龍:基層減負應是「相向運動」
    自2019年新華社發布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明確提出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基層減負工作已開展整整兩年。這兩年圍繞為基層減負,著力解決政績觀錯位,文山會海反彈回潮,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過度留痕,幹部不敢擔當作為等問題,切實為基層幹部鬆綁減負,激勵了廣大幹部擔當作為、不懈奮鬥。但在這過程中,還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筆者認為,基層減負不僅是上級部門的「獨角戲」,作為基層尤其是基層幹部也應該積極配合、迎難而上,拿出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勇氣來徹底改變基層的「痕跡主義」「形式主義」等不正之風。
  • 《全省政府系統推動「三減三強兩倡導」深化「五型」政府建設推進...
    一、出臺《若干措施》的背景及基本情況   在全省政府系統大力推動「三減三強兩倡導」,是省政府著眼於從更高層次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實省委十四屆六次、七次全會和全省「兩會」精神,特別是關於加強作風建設、優化發展環境的決策部署,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最大程度地為基層「減負」「鬆綁」,不斷深化「五型」
  • 十一屆省委巡視工作聚焦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 帶著「顯微鏡...
    &nbsp&nbsp&nbsp&nbsp45份辣味十足的「體檢報告」&nbsp&nbsp&nbsp&nbsp將形式主義問題作為重要反饋內容&nbsp&nbsp&nbsp&nbsp「有的地區文山會海問題突出
  • 湖南:增強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輻射效應 為基層真減負、減真負
    增強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輻射效應為基層真減負、減真負基層是社會的基礎,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保基層運轉、為基層鬆綁減負。湖南認真落實中央精神,依託政府網站集約化試點,為基層減負甩包袱,取得了較好成效。
  • 壓力要傳導到基層的「神經末梢」
    基層減負政策落實以來,「文山會海」、過度留痕、督查過多等現象得到全面整治,形式主義弊病也得到相應破除,使基層幹部從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精力幹事創業。但也應該看到,部分地方在落實基層減負政策過程中,逐漸出現「走異變形」的傾向,不僅減了「負」,也減了責任和擔當。
  • 力戒形式主義,以釘釘子精神做好基層減負工作
    2019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打一場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攻堅戰的堅定決心,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持之以恆狠抓作風建設,深入推進部署「基層減負年」工作,為基層鬆綁減負、促幹部擔當作為。8年來,經過堅持不懈努力,我們剎住了一些過去被認為不可能剎住的歪風邪氣,解決了一些長期想解決而沒能解決的頑瘴痼疾,黨風政風煥然一新。
  • 【地評線】太陽鳥視評:真減負、減真負 讓基層幹部輕裝上陣
    我知道,這句話是基層工作的生動體現,為減輕基層負擔,黨中央確定2019年為「基層減負年」。而且,最近又有一個好消息,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進一步向形式主義「亮劍」,切實「減負」,讓幹部有更多精力抓落實謀發展呢。
  • 做強創新引擎 築牢基層堡壘
    當前,大數據、雲計算等新科技業態正在徹底改變我們的辦事方式和辦事風格,可以預想的是,在將來,一套集約的基層辦事系統將會為我們解決許多方面的問題。只需在鍵盤上輸入幾項數據,系統便可自動篩選出最佳方案,不論是辦證明,還是列名單,都能一次解決問題。科技改變基層,這將成為基層創新的主基調。從軟體著手,以制度創新讓基層減負擔、多服務。
  • 警惕基層反映問題「有怨無聲」
    筆者認為,要真正為基層減負,也應減去基層幹部「反映問題之負」,給反映問題一定的「獨立性」,讓其不必與「接鍋」掛鈎,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容錯」。 如今,年終大考在各地如火如荼開展。考核工作中,或許會遇到這樣一種說法:「我們把工作經驗總結好,至於問題就不談了吧。」深入基層一線調研,常常會收到「不跟上級談問題」的請求。長此以往,基層反映問題陷入不願說、不敢說、不多說的怪圈。
  • 兩頭抱怨:"基層幹部說群眾不聽話,群眾說幹部不像話"!末梢治理如何...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近400萬名城鄉社區工作者奮戰在中國大地65萬個城鄉社區的疫情防控一線,為基層治理的穩定運行、基層民生的有序維繫傾注了全部精力。在一次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公開的這組數據直觀反映了疫情防控中社區工作的分量。
  • 湘江治慧·新時代國家級新區容錯糾錯機制研究學術研討會徵稿啟事
    星辰在線6月29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胡云紅)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的示範引領作用,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切實發揮基層首創精神、率先開展基層探索、積極提供基層經驗,奮力書寫新時代國家級新區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
  • 減負要破除「路徑依賴」
    ■洪 治 夏雲龍-解放軍報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人向領導報告,基層反映會議太多。領導脫口而出,明天開會研究一下。像這樣用會議落實會議,用文件落實文件,用表態代替整改落實,是一種典型的「路徑依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很多單位改變工作方式,通過「雲辦公」等方式,既減輕了基層負擔,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實踐證明:工作方式轉變了,「路徑依賴」破除了,基層負擔才能隨之減下來。開闢新路才有出路。領導幹部真心為基層減負,就要善於打破「路徑依賴」,把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轉到現代、科學、法治的軌道上來,讓數據多「跑腿」、官兵少「跑路」,真正立起精準、簡潔、高效、快捷的工作導向。
  • 破解基層「年底症候群」須拿出釘釘子精神
    (1月11日半月談)  記者調查發現,基層「年底症候群」主要有四種表現:疫情影響沒留痕?補!5年前的工作沒檔案?造!缺材料影響年底考核?填!有錢還能沒地兒花?培訓!可謂萬變不離其宗,「年底症候群」就是典型的形式主義,對其「配方」和「味道」,基層幹部群眾深有體會、深受其害,但又無可奈何。
  • 「社會37度」學校減負致輔導班搶位:家長真的「瘋了」?
    資料圖:學校門口,家長接孩子 中新社發 張暢 攝減負之後:家長真的瘋了?在離南京180公裡的安徽省合肥市,6歲剛上一年級的兜兜暫時還感受不到這種競爭,他也不知道在減負政策下,自己的小書包輕了多少。「考試制度和高標準是不會變的,人才選拔機制也不會變,上好學校的還是前面的學生。」在他眼中,優秀,是唯一需要遵循的規則。周雨琪和楊勁松都意識到,教育是家庭的事情,陪孩子的過程也是家長成長的過程。而那些所謂「瘋了」的家長,更多的是從自身角度考慮問題。「原本學校要做的事情現在要自己做了,時間沒了,錢也沒了。」
  • 寒假這份「視力作業」為眼睛減減負
    一到寒假,上網打遊戲,培訓班補課,學生用眼依舊不減。寒假作業如何跳出傳統學科知識,讓學生關愛自身用眼衛生,一份特別的小學生「視力作業」為眼睛做SPA、除疲勞、添營養,在寒假用眼的關鍵期防控「小眼鏡」。即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每天非學習目的的電子產品使用一次不宜超過15分鐘,累計不超過1小時,期間必須遠眺10分鐘,緩解視覺疲勞;我給眼睛做SPA,即每天堅持上、下午做兩次眼保健操;「我給『綠蘿』找個家」,則要求學生在寒假期間做好種植、養護綠蘿的自然筆記、觀察日記和調查報告,以書面形式將種植、觀察、分享的過程記錄下來,開學後回到學校與小夥伴展示、分享個人養護成果,通過種綠護綠、分享綠植活動,達到「我給眼睛減減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