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講堂】魚在深淵:「百年大學·人文講堂」 第四期 第4講

2021-01-15 澎湃新聞
【人文講堂】魚在深淵:「百年大學·人文講堂」 第四期 第4講

2020-01-16 0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1月11日下午,來自全區各中小學校的百餘組親子家庭,在期末考試結束之際,齊聚楊浦區少年宮,共赴「百年大學」之約。來自上海海洋大學的翟斯凡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場有關神秘海底世界的講座。現在就隨小編來一探究竟吧!

在探索之前,

先來回答翟老師的第一個問題吧~

01

海有顏色嗎?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海水和普通水一樣,都是無色透明的,海洋色彩是由海水的光學性質(光的折射和散射)和海水中所含的懸浮物質、海水的深度、雲層的特點及其他因素決定的。

怎麼樣,你答對了嗎?

接下來,

就跟著翟老師給出的關鍵詞,

一起開啟「海底世界」之旅吧!

深海

海雪

那「海雪」是什麼呢?

海雪主要由微小的死亡有機物和活有機體結合而成,其中包括一些裸眼可見的甲殼動物,例如小蝦和橈腳類物;隨著時間的推移,海雪(是許多海洋生物的食物來源)不斷聚攏其他微小物質,他們碰撞黏連,慢慢增大形成黏液物質。海雪含有大量的碳、氮、磷等生物營養鹽成分,是深海生物的可口食品。在中層帶支撐起了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使這裡成為深海魚類密度最大,種類最多的區域。

讓我們來看一看以海雪為食的明星魚——水滴魚。它被戲稱為「全世界最悲傷的魚」。

水滴魚學名為軟隱棘杜父魚,以深海的海雪為食,來自深海巨大的壓力令它們已經不能用充氣的魚鰾來調節浮力,於是它們改用渾身的膠原蛋白大量吸收水,降低密度,這也是深海魚最通用的浮力調節策略。翟老師告訴大家,由於深海捕撈作業,水滴魚正遭受滅絕的威脅。

深海魚類的營養傳遞

「海雪」在中層帶支撐起來了一個的龐大生態系統,想看看在中層帶有哪些「捕食者」和「被捕者」嗎?仔細看哦,它們來了!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深海魚類的奇特

在充滿未知的海底深淵,生存著許多我們從未謀面、樣貌奇特的深海生物。由於深海中高壓缺氧、不見天日,深海魚類自然演變出了許多獨特的性狀,以適應艱難的環境。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挑戰深淵極限

在科技強國、科技興國的今天,科學家和研究學者們正在不斷探索挑戰深淵極限。翟老師向大家介紹了國人在探索深淵的現階段成果。

蛟龍號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一艘由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當前最大下潛深度7062米,工作範圍可覆蓋全球99.8%的海洋區域。長、寬、高分別是8.2米、3.0米與3.4米,空重不超過22噸,最大荷載是240公斤,最大速度為每小時25海裡,巡航每小時1海裡。

「彩虹魚」號

「彩虹魚」號是上海海洋大學研製的中國首臺著陸器。「彩虹魚」號無人深潛器已下潛至10890米的深度,目前正在建造過程中的「彩虹魚」號載人深潛器長12米,寬3.5米,高3.5米,有效載重220公斤,可潛深度達1.1萬米。

講座在學生們的讚嘆聲中結束。翟老師帶領同學們由海洋200米層層深入,以硬骨魚綱為例,介紹了深海中魚類營養傳遞以及多種深海魚類的奇特性狀,帶大家了解深海魚類的生活習性。為同學們學習海洋生物,研究深淵環境進行了啟蒙教育。

至此,百年大學·人文講堂第四期的前四講已落幕,讓我們共同相約2020年3月,共聚少年宮,繼續共探「百年大學」帶給我們的課程魅力!

您可以保存預約二維碼,我們期待您的到來!

——END——

信息來源:楊浦區少年宮活動部

供 稿:周晴雯

設 計:文 文

原標題:《【人文講堂】魚在深淵:「百年大學·人文講堂」 第四期 第4講》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工具機小講堂第1期:工具機之大,一個廠房裝不下
    這是金屬加工(mw1950pub)發布的第12477篇文章 編者按 金屬加工的視頻號開通啦!金粉們關注了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回顧視頻號中的一期精彩內容——工具機小講堂第1期:國內、國際知名重型工具機製造公司。 金粉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工具機小講堂欄目,我是金屬加工雜誌社金小美。
  • 雛鷹科普講堂第十六期 | 日常生活中的奇妙之光
    2020年10月31日,新站高新區勤勞社居委和雛鷹行動青少年公益服務中心聯合舉辦了科普講座《日常生活中的奇妙之光》,這也是雛鷹行動青少年公益服務中心系列公益科普講座的第16期。主辦方邀請了合肥工業大學劉晨教授,為雛鷹志願者們普及光學知識。
  • 2021平安知鳥《巔峰講堂》 ,首講秦朔剖析中國經濟
    由平安知鳥主辦、一刻talks聯合出品的《巔峰講堂》演講盛典將在1月15日正式開播!《巔峰講堂》通過8大主題來構建改變未來的認知體系,將邀請經濟、管理、大數據等領域專家學者進行跨界分享,共探未來發展新格局。《巔峰講堂》的首講,重磅邀請到了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朋友圈發起人,中國商業文明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無止之境》作者秦朔作為分享嘉賓,進行為時2小時的超長深度演講。
  • 首都科學講堂第590期《護佑國寶綠孔雀》
    2019年5月5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第590期首都科學講堂活動在首都圖書館舉行。本期講堂邀請了北京自然博物館的高源老師,為大家帶來主題為《護佑國寶綠孔雀》的精彩講座。講座一開始,高老師就拋出了三個問題:中國歷史上有孔雀嗎?是哪一種孔雀?中國孔雀現狀如何?
  • 2015元旦假期廣州圖書館知粵講堂第2講活動時間
    活動名稱:知粵講堂·第2講:回到兒時:廣府傳統童謠的語言文化解讀  活動時間:2015年1月3日(周六)14:30-16:30  活動地點:廣州圖書館負一層2號報告廳  講座提要:  從童謠粵語,看廣府文化:  《月光光,照地堂》——廣府早期婚姻制度
  • 「綠螺講堂第132期」蜘蛛的愛情與親情
    2019年自然博物館攝影志願者第二次當班拍攝,今天的主題讓人耳目一新——蜘蛛也吃奶?!btw,本期推文的所有照片都是未經修圖的原片,還請各位看官多多見諒!13:30 綠螺講堂的一鳴哥哥,一如既往地開始了熱場。
  • 孫保衛將軍做客第3期勵行講堂講述中國航天精神
    為加強學生行業教育,鼓勵學生樹立行業理想,增強專業學習的針對性,助力學生在本科低年級階段形成對所學專業的立體化認知,上海交通大學勵志講壇從本學期起,特開設全新子品牌「勵行講堂」。勵行講堂以「勵之所向,行以遠航」為主題,擬邀請知名專家、行業領袖等來校,與學生近距離交流,講解行業前沿現狀,為交大學子開設行業教育專題報告會。
  •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大家科普講堂
    在中國建築學會各科普教育基地依託單位,以及社會各界相關機構的大力支持下,截至2019年底,建築大家科普講堂已成功舉辦16期,由包括中國工程院、科學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在內的中國建築大家、行業巨匠、中青年傑出建築師、規劃師,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共同為大家呈現開放與多元並重的大家的講堂,幫助行業內外更好地了解中國建築文化、中西方建築學思維
  • 吳小紅主講才齋講堂第199講:科技考古——用自然科學方法解讀古代...
    吳小紅主講才齋講堂第199講吳小紅基於考古學的定義指出,考古學研究是一個從人到物、由物及人的過程,在從實物遺存中提取信息這一環節,自然科學技術扮演了重要角色講座現場吳小紅結合中國早期陶器研究等具體的考古研究案例,說明了在實踐中如何使用碳十四測年方法,如何綜合運用多學科的方法,來還原古代社會歷史中有關衣食住行的生活圖景,揭示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人地關係
  • 第十一期山東幹部講堂開講,王堅圍繞「城市大腦與城市治理」作報告
    第十一期山東幹部講堂開講,王堅圍繞「城市大腦與城市治理」作報告 2020-07-26 1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雞講堂2020年第十期:公的母的?動物雌雄科普真有趣
    海峽網訊 (晉科協 文/圖)為什麼公獅子脖子有一圈毛,而母獅子沒有?自然界有很多動物可以變換性別你知知道嗎?只要是有角的鹿科動物都是雄性的嗎?王璜老師,講課中2020年12月12日,由福州市晉安區科學技術協會和晉安區園林中心主辦的金雞講堂舉報了一場動物科普知識
  • 頤和講堂|報名: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副所長闞紅柳講述清帝園居理政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副教授,人文北京研究中心研究員。任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副所長,中國圓明園學會理事。研究方向為清代學術思想史、中國歷史文獻學、清代皇家園林歷史文化研究。著有《清初私家修史研究——以史家群體為研究對象》,主編《暢春園研究》《海外三山五園研究譯叢》《民國香山詩文精選》《清代皇家園林研究(第一輯)》《三山五園掌故》《清代暢春園史料初編》等,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五十餘篇。
  • 青島七好公司院士工作站:養殖小講堂 科普大天地
    3年來,七好公司藉助院士專家工作站這個平臺與中國海洋大學等高校、研究所進行產學研合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保證研發產品代表國際領先水平。   麥康森院士負責的《優質高效環境友好型鮃鰈類配合飼料產業化推廣》項目列入「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目前,青島七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海水仔稚魚微顆粒飼料已取代日本進口的同類產品,大菱鮃飼料已佔全國近50%的市場份額。
  • 馬伯強主講才齋講堂第188講:萬物的道理——從粒子到宇宙
    2019年11月28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馬伯強教授做客才齋講堂,介紹人類認識微觀粒子世界和宇觀宇宙的歷程,引導聽眾了解粒子物理學和宇宙學的科學成就和目前狀況,激發大家對科學研究的興趣。馬伯強教授主講才齋講堂第188講馬伯強教授指出物理學是萬物的道理,物理學的對象是宇宙中的萬物,從粒子到宇宙、從微觀到宇觀。物理學追求用統一的簡潔語言,描述宇宙萬物所遵循的運動規律,揭示它們的結構及相互作用。
  • 萃升書院講堂首期講座在瀋陽開講
    東北新聞網訊(記者楊詩野)11月28日,由遼寧政協文史館主辦的萃升書院講堂正式開啟。省政協副主席許波,省政協秘書長李樹民,省政協老領導高鵬出席講堂。萃升書院講堂名稱取義於清代康熙年間創建於奉天城的萃升書院。
  • 《歷史的溫度》:張瑋老師為中南學子講歷史,談信念 | 書香講堂
    「讀懂過去,活好當下,坦面未來」,正值中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萬語千言,只是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道阻且長,而終點可期。在聆聽完精彩分享後,一些同學提出請教了歷史、國學、寫作等問題,張瑋老師一一予以耐心回答,其中深刻的見解,令人受益匪淺。而後,張瑋老師現場抽取幸運觀眾,並贈與他們《歷史的溫度》系列書籍。
  • 山東科技大學啟動數聚西海岸研究生科學講堂
    近日,山東科技大學數學學院啟動數聚西海岸研究生科學講堂。學院副院長、研究生會主要學生幹部、全體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參加報告會。    講堂第一期的主題為「談股論金」。主講人黃虹講解了期權的概念、分類、發展和Black-Scholes期權定價公式、B-S期權定價公式的改進。
  • 「希望的理由」——著名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在長江文明館大河講堂開講
    2020年10月16日,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第十九期、2020年首期大河講堂在長江文明館學術報告廳正式開講。著名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博士(Dr.Jane Goodall)通過網絡視頻連線,以「希望的理由」為主題,講述了她早年在非洲坦尚尼亞岡比森林開展的對野生黑猩猩的研究和保護工作,分享其建立的珍·古道爾研究會(Jane Goodall Institute,簡稱JGI)與「根與芽」(Roots & Shoots)環境教育項目的相關情況,鼓勵每個人理解和保護我們的環境,尊重和關愛所有生命,維護健康的生態系統,讓更多人走進自然,產生聯結。
  • 冼星海紀念館開辦新時代紅色文化講堂 讓星海精神薪火相傳
    168場,接待學習團體819個,學員22588人。 冼星海雕塑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羅仕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廣州這片紅色熱土孕育出無數仁人志士2005年6月,為紀念冼星海百年誕辰,冼星海紀念館在其故鄉廣州番禺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通過圖片、實物、雕塑等展覽內容,再現冼星海偉大的一生,讓「星海」精神薪火相傳。記者從冼星海紀念館獲悉,今年國慶假期間,紀念館每天9:00至17:00對外開放,歡迎廣大市民和遊客前來參觀。
  • 首都科學講堂第670期《環境危機:從臭氧層空洞到全球變暖》
    2020年11月7日,首都科學講堂線上開講,本次首都科學講堂邀請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季風系統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魏科,為大家帶來題為 《環境危機:從臭氧層空洞到全球變暖》的精彩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