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作為「三高」之一,是心腦血管健康的大敵,它會誘發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多種惡性疾病,對我們的生命健康造成極大地威脅。因此,很多人為了改善或者防止高血脂的問題,日常飲食以吃素食為主。
很多人普遍以為,只要不吃肉,多吃素食,血脂就會降下來。事實上,素食雖然能夠一定程度上幫助改善血脂,但吃素≠降血脂。
長期攝入大量肉類,的確會增加高血脂的患病機率。但如果在飲食上完全不吃肉類,都以素食為主的話,同樣也不利於血脂的控制。因為肉類中含有的優質蛋白、鐵元素以及維生素,這些物質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而長期吃素,徹底不食用肉類的話,容易導致體內營養缺失,代謝紊亂,從而適得其反。
很多人在減少肉類攝入之後,就會通過吃其它食物來填補,比如:吃過量的米、面等主食。而這些主食含有較高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過量的碳水化合物,就會在人體轉化成甘油三脂儲存在人體,長期下來甘油三酯升高,也會導致高血脂的出現。長期下可能會使甘油三酯升高,從而導致高血脂的出現。
而且大部分人往往關注「素食」本身,而忽略了一些「素食」背後的油脂等問題,可能因此陷入飲食誤區而導致血脂高。例如很多人喜歡吃花生、板慄、瓜子、核桃等堅果以及甜品。雖然這些不含肉類物質,但堅果中含有很多的脂肪,甜食中含有很多的糖分,經常吃這些食物,很容吸收過多的熱量,而這些熱量會在體內自動轉化成脂肪,同樣會導致脂肪增多、脂代謝異常。
另外,炒菜經常放太多的油,喜歡吃炒河粉、煎炸豆腐等素食,也會增加脂肪攝入,從而可能出現血脂增高的風險。所以,即便控制肉類攝入,其它膳食也要注意適量攝入即可。
那麼,高血脂患者該怎麼吃才有利於改善血脂呢?
相比不吃肉,學會正確吃肉,也是維持身體健康的一種方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普通人每天可以吃畜禽肉類40~75克,或是魚蝦等水產品40~75克,以及蛋類25~50克(大約一個雞蛋)。
如果本身血脂偏高,可以嘗試用「白肉」取代豬肉等「紅肉」。常見的白肉有魚肉、雞肉和鴨肉,雞鴨的內臟和皮含有脂肪比較多,建議儘量少食用。
許多新鮮蔬菜、水果裡邊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以有效地促進人體的腸道蠕動。有利於加快人體的新陳代謝,達到一定的降低身體血脂的目的。可以適量吃玉米,小麥等粗糧,這樣可以比較好地避免身體攝入過多的能量,達到降低血脂的目的,也可以用黃大豆製品代替部分肉類,達到比較好降血脂效果。
飲食清淡有益健康,但不要盲從。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合理飲食,做到食物多樣,營養均衡,才能更好地幫助身體維持健康。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發生謹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