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一直以來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個詞語,不論是專科畢業,本科畢業還是研究生畢業,博士生畢業都會上交論文,並且進行論文答辯。論文是檢測一個人水平的重要指標,與此同時,論文對於研究學術的人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展示科研成果的一種方式。
因此一個人的論文是好是壞,是優質還是劣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他本人所做出的科研成果。所以大家應該經常可以看到在很多情況下,人們總是喜歡探討論文的題目,方向,數量以及質量的問題。前不久高福院士和施一公院士還被人們放在一起比較SCI的質量和數量。
既然論文對於一個人來說這麼重要,那論文在發表之前應該是經過了千萬遍的修改與審核。毫無疑問,論文裡面最重要的就是署名的問題,畢竟論文的作者可不是隨隨便便拿來玩的,這屬於論文所有權和貢獻率的問題。
可是有這樣一篇論文,發表是在愚人節當天,並且它的署名是三個字母。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這篇神奇的論文。
4月1日是愚人節,是人們拿來整蠱別人的一天。在這一天內發生的大多數的事情都不是真實的,是人們拿來開玩笑的,可就是在這天,一篇名為「化學元素的起源」的論文發表了。而且署名是阿爾菲、貝特和伽莫夫。
而這三個名字,你多讀幾遍,你就會發現它和數學中的」α、β、γ「這3個符號的發音是極其相似的。
4月1日發表,再加上以三個符號署名的論文,怎麼看都讓大家覺得這是一篇假的論文,是在開玩笑,但其實這就是真真正正的一篇論文。這篇論文中,首次提出了一個關於宇宙大爆炸的一些理論,這個理論後來被世人引用了很多次,意義深遠……
但是這篇論文的背後真實的作者卻只有阿爾菲和伽莫夫,他們兩個人經常會在一起做實驗,研究並且探討相關的內容。卻在發表的前幾天,伽莫夫突然提出要將貝特這個名字放在署名的位置上。這可是一個很瘋狂的想法,畢竟在整個論文中間,這個叫貝塔的人沒有一點力量。阿爾菲在聽到這個瘋狂的想法之後極力的反對,畢竟論文的署名不是玩笑。
但是,伽莫夫回答說:如果只有阿爾法和伽莫夫的話,對希臘字母表不是很公平,把貝塔加入就剛剛好。阿爾菲實在是拗不過伽莫夫,於是就同意把貝塔的名字放在了署名的位置上。
但其實這個貝塔也不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人,他也挺有名的,他在當時已經是一名很著名的物理學家,後來也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被人們一直稱讚。
這篇看似荒誕的論文卻名噪一世,那麼關於這篇論文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