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Nature署名近6萬名作者!這些論文徹底刷新了我的認知!

2021-01-13 PubPeer

最近,偶然在 Nature 上看到一篇評論文章 「The demise of the lone author」,大體是說單一作者的消亡。是啊,當今的科學研究,已經不再是一個人單槍匹馬的時代了!

但凡是一些大的科研項目,如腦的研究、人類基因組學、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等,需要科學家之間、學術團體之間、國內外科學家之間的合作才能完成,所以署名作者相應也會很多。幾十人甚至幾百人已經不是新鮮事情了,可是6萬個作者署名的論文,你見過沒?

下面,小編就來盤點一下那些作者過千的硬核文章。

一、5700多人署名的Nature:通過多人聯機遊戲預測蛋白質結構!

2010年,國際頂尖雜誌Nature 刊登了華盛頓大學David Baker教授一篇和遊戲有關的科研論文,題為「Predicting protein structures with a multiplayer online game」(使用多人在線遊戲預測蛋白質結構)。multiplayer online game(多人聯機遊戲)這樣的標題出現在《Nature》這樣的雜誌上肯定是前無古人了,頗有種「頂級期刊啥時候也學會了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之感。

論文裡提到了一個遊戲——Foldit,這是一種多人在線遊戲,可讓非科學家參與解決困難的蛋白質結構預測問題。2008年,華盛頓大學研究蛋白結構的大佬級人物David Baker因工作不順,想出了個歪點子,不自己去湊蛋白質結構了,轉去開發了一款遊戲Foldit,就是給定一個目標蛋白,讓玩家用各種胺基酸進行組裝,最終拼湊出這個蛋白的完全體。這個遊戲對全球開放下載,可以在線聯網進行遊戲,還能上傳自己的成績與全世界玩家進行比拼。一經發布就吸引了全世界閒得蛋疼且有志於蛋白組裝事業的好青年們的目光,註冊玩家數量迅速達到了24萬人。很快,一個個蛋白就在全世界玩家的圍攻之下淪陷。

真是應了一句話,眾人拾柴火焰高啊。為了突出遊戲玩家的貢獻,David Baker在這篇Nature論文的作者欄中寫上了「>57000 Foldit players」(超過57,000個Foldit遊戲玩家),作者單位寫的是「Worldwide」。假如這些無名英雄也被承認是作者的話,這可能是作者數最多的論文了。

在隨後的幾年中,Baker 再接再厲,於 2011 年在 Nature 系列的子刊《Nat Struct Mol Biol》上發布了一種猴類愛滋病毒相關蛋白 M-PMV 結構的解析。據說這個蛋白的結構已經困擾了研究者15 年之久,然後作為任務發布到 Foldit 上僅僅 10 天后就被草根大神們破解……人民萬歲!

當然,不變的是霸氣依舊的標題,開門見山表明是玩家們搞定了這一切,作者中也放入了兩個玩家小組:

截止目前,這個遊戲已經貢獻了19篇論文,其中有5篇Nature系列,1篇PNAS。當然,作者數沒有這麼誇張,但是也是雙手雙腳都數不過來的多!

除了上述的 Foldit 以外,已有數款遊戲在科研領域發光發熱,比如和它齊名的 phylo ,讓玩家通過排列 DNA、RNA 和蛋白質,尋找功能相似序列。這也是產出了不少好文章。

(phylo 遊戲圖像)

玩遊戲玩出了頂級論文的操作也是服!人和人的差別就是這麼大~

二、 5154 人署名的物理學論文

下面這篇論文的作者數和上一篇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這篇論文是 CERN(歐洲核子研究委員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中兩個巨大探測器——ATLAS 和 CMS 的研究團隊合寫的第一篇論文,對希格斯玻色子的質量做出了迄今為止最精確的估計——範圍縮小到了 ±0.25%。

全文 33 頁,正文和參考文獻只有 9 頁,其餘的 24 頁全是論文作者和研究機構名單!足足有 5,154 位作者,平均下來,一個人只要寫幾個單詞就好了。

連 Nature 都寫了相關的社評來評價這篇文章的作者數,真的是很多了。

三、1011 人署名的諾獎級論文

和上面兩篇比,這篇2016年發表在 PRL 上的論文作者數就遜色多了。

這篇論文一共有 1,011 位作者。但是,它卻誕生了三位諾獎,從 1,000 來號人裡脫穎而出,也是辛苦了!

圖片來源:諾獎官網

按照常識,論文最重要的是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所以獲得諾獎的應該也是一作和通訊吧?

但其實根本不是這樣!

在該專業領域,國際科學共同體有慣例:作者署名按作者姓氏的英文字母次序排序,所以這次的三位諾獎得主的名字還讓我們一頓好找,哈哈哈。

四、一篇非常重要的Nature

這篇就是 2001 年那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文章了,具體有多少作者沒有數,隨手一截部分作者名單讓你們感受一下吧~

畢竟是多國合作的項目,參與者可謂是很多很多了。當然,與其研究這些作者名單,不如研究如何提高自己的論文質量、快速有效投稿來的實在。

綜合整理自網絡

時刻關注問題論文!為中國科研誠信體系建設添一份力!

相關焦點

  • 一篇Nature署名近6萬位作者!這些論文徹底刷新了我的認知
    幾十人甚至幾百人已經不是新鮮事情了,可是6萬個作者署名的論文,你見過沒?下面,小編就來盤點一下那些作者過千的硬核文章。一、5700多人署名的Nature:通過多人聯機遊戲預測蛋白質結構!為了突出遊戲玩家的貢獻,David Baker在這篇Nature論文的作者欄中寫上了「>57000 Foldit players」(超過57,000個Foldit遊戲玩家),作者單位寫的是「Worldwide」。假如這些無名英雄也被承認是作者的話,這可能是作者數最多的論文了。
  • 一篇論文能署名多少作者?這篇Nature署名了57,000+位...
    一些大的科研項目,如腦的研究、人類基因組學、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等,需要科學家之間、學術團體之間、國內外科學家之間的合作才能完成,所以署名作者相應也會很多。論文的署名人數有幾十人甚至幾百人已經不是新鮮事情了,可是6萬個作者的論文,你見過沒?  Nature 出了一篇關於遊戲的科研論文,裡面提到了一個遊戲——Foldit。
  • 愚人節的一篇論文,轟動了世界,署名作者是α、β、γ
    而在學術論文中,除了論文本體,署名作者也非常重要,如果是多名科研人員共同的研究成果,署名作者靠前的就是貢獻比較大的。不過在學術界還有一篇論文,在愚人節發表,署名作者是三個字母,不僅如此,其中一人並沒有參與到這項研究中。
  • Nature一篇論文57000位作者,更厲害的是,大多數作者都是遊戲玩家
    一些大的科研項目,如腦的研究、人類基因組學、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等,需要科學家之間、學術團體之間、國內外科學家之間的合作才能完成,所以署名作者相應也會很多。論文的署名人數有幾十人甚至幾百人已經不是新鮮事情了,可是6萬個作者的論文,你見過沒?
  • 一篇Nature論文有57000位作者,且大多數作者都是遊戲玩家!?
    一些大的科研項目,如腦的研究、人類基因組學、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等,需要科學家之間、學術團體之間、國內外科學家之間的合作才能完成,所以署名作者相應也會很多。論文的署名人數有幾十人甚至幾百人已經不是新鮮事情了,可是6萬個作者的論文,你見過沒?
  • 一篇sci論文可以有幾個第一作者
    sci論文在學術界很有地位,成為sci論文的作者,尤其是第一作者,是一項極大的榮譽。但查閱sci文獻後發現,第一作者人數並不一樣,反而讓我們很困惑,不知道安排幾個第一作者是好。那麼,一篇sci論文可以有幾個第一作者?
  • 川大正式撤稿一篇6分SCI,原因是所有作者均不知情有該論文
    本文來源:生物學霸 作者:EVEE曾經有一篇論文擺在我眼前,但我沒有絲毫印象,只能選擇撤稿,即使它發表在影響因子接近 6 的期刊上。別不信,這是個離奇的真實故事...通通都不是~根據官方的撤稿通知,本文系作者申請撤回,原因是論文署名的三個作者並未參與該論文或者對該論文並不知曉。圖片來源: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三個作者都沒參與過這篇論文,那麼論文是誰寫的,又是誰投的呢?
  • 為什麼導師和學生搶論文第一作者署名,第一作者有多重要?
    在本科期間對學術論文沒有很大的了解,可是當讀了研以後,才知道只有在一定期刊上發表過論文後才能畢業,而且獎學金等都需要一定的論文數量才能申請。如果學生寫了一篇SCI,那麼學生和老師之間都會爭搶論文的第一作者署名,那論的第一作者署名究竟有多重要,一起來看看吧!
  • 校長張希:關於科技論文署名的一點思考
    我們反對「唯」論文,是反對將論文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而不是不要論文,反而更看重高質量的論文和代表作。科技論文的署名作者有多有少,一些論文僅有一個作者;一些論文只有一個第一作者,而有些論文出現了多名共同第一作者;一些論文只有一個通訊作者,而一些論文出現了多名共同通訊作者,等等。這是否是合理的現象?誰應該是論文的署名作者?通訊作者意味著什麼?第一作者又意味著什麼?署名作者如何排序?
  • 一篇論文發布兩次!作者竟不是同一人!鹹陽師範學院副校長帶頭學術...
    有網友在中國知網發現,呂廣利2005年發表在《廣西社會科學》上的《論法本質及精神的探究》與2004年發表在《鹹陽師範學院學報》署名南江波的《論法的本質及其精神》除題目略有不同,其餘內容幾乎完全一致,只有少數語句表達方式稍有差異。而呂廣利在否認抄襲時表示文章系與南江波共同完成不屬於剽竊抄襲與侵權。
  • 署名僅有三個字母,它是史上最「神奇」的論文,作者後獲諾貝爾獎
    毫無疑問,論文裡面最重要的就是署名的問題,畢竟論文的作者可不是隨隨便便拿來玩的,這屬於論文所有權和貢獻率的問題。 可是有這樣一篇論文,發表是在愚人節當天,並且它的署名是三個字母。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這篇神奇的論文。
  • 吉林大學校長:關於科技論文署名的一點思考
    誰應該是論文的署名作者?通訊作者意味著什麼?第一作者又意味著什麼?署名作者如何排序?與師生們分享一孔之見。 誰應該是論文的署名作者呢?論文的署名作者一定要對該項研究有實質性的貢獻。什麼是實質性的貢獻呢?它應該包括提出研究的思想,設計實驗方案,收集處理實驗數據,撰寫和修改論文等等。 按照這樣的定義,僅僅提供實驗表徵設備,支持研究所需常規材料,等等,不屬於實質性的貢獻。但對於這些有益的協助,應該在論文的結尾處逐一致謝。
  • 吉林大學校長張希:關於科技論文署名的一點思考!
    我們反對「唯」論文,是反對將論文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而不是不要論文,反而更看重高質量的論文和代表作。科技論文的署名作者有多有少,一些論文僅有一個作者;一些論文只有一個第一作者,而有些論文出現了多名共同第一作者;一些論文只有一個通訊作者,而一些論文出現了多名共同通訊作者,等等。這是否是合理的現象?誰應該是論文的署名作者?通訊作者意味著什麼?第一作者又意味著什麼?署名作者如何排序?
  • Nature非編碼RNA重要論文被撤,涉多名華人科學家
    ,讓非編碼RNA研究蒙上了陰影,而這篇重磅論文的作者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西南醫學中心不僅是美國最頂尖的醫學院和生物醫學研究中心之一,培養了6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而且也是世界top10級別的醫學院,西南醫學中心在2016年的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世界大學排名)中被排在全球醫學院第9位。
  • 迷惑:江蘇大學 Nature 子刊文章涉嫌抄襲本科畢業論文,涉事作者...
    4 月 8 日,知名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主頁上掛出一則撤稿聲明,一篇完成於 2015 年的論文被撤。
  • CCS Chemistry 常務副主編張希:關於科技論文署名的一點思考
    科技論文的署名作者有多有少,一些論文僅有一個作者;一些論文只有一個第一作者,而有些論文出現了多名共同第一作者;一些論文只有一個通訊作者,而一些論文出現了多名共同通訊作者,等等。這是否是合理的現象?誰應該是論文的署名作者?通訊作者意味著什麼?第一作者又意味著什麼?署名作者如何排序?與師生們分享一孔之見。
  • 對多人合作論文作者獎勵的複雜性分析
    此時,論文的第一作者雖然是研究生本人,但其第一署名單位不能是原單位,而往往被要求寫為就讀學校,此時,論文的貢獻就給了就讀學校,也就是導師學校;  6. 單位職工在外讀研深造,畢業發表論文掛上導師名字。但導師也不是就讀學校的職工,而是從外單位聘請的。就讀學校提供培養平臺,研究生和導師均不是同一個單位的,也都不屬於「平臺」學校。
  • 詳解論文署名3大困惑:一作、通作與單作
    其實「一作」的定義最清楚,就是署名排第一位的作者,通常被認為是對論文做了實質性和最大貢獻的作者(這一點有爭議)。 但如果一篇論文的作者比較多,可能不只一個作者的貢獻最大,這時也許有必要啟動「共同第一作者」機制,以維持署名的公平性(這一點也有爭議)。
  • 985大學發《nature》有多難?發一篇相當於一個河南省高考狀元
    而他研究後寫出來的論文,自然也是毫無疑問的發表在了《science》、《nature》這樣的頂級期刊上,而且還不止一篇,一個人發的比我們的985大學一年發的還多。華中農業大學是老牌211大學,科研實力也是相當的不錯,可在前幾年才發出了本校歷史上的第一篇《nature》。
  • 14篇Nature論文合集!「DNA元件百科全書」公布第三階段成果
    作者:小柯生命《自然》、《自然—方法》和《自然—通訊》聯合發表14篇論文描述了這一結果,為基因組組織和功能帶來了新的認知。在《自然》發表的一篇概述性文章中,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教授翁志萍和同事描述了在ENCODE前兩個階段上擴展增加的近6000項新實驗(4834項涉及人類樣本,1158項涉及小鼠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