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3D列印技術助攻:科學家發明可有效抗菌的物體表面

2020-11-22 cnBeta

在醫院或者醫療中心等場所,通常會使用化學噴霧來進行殺菌。這種化學噴霧劑可以在有害微生物引起問題之前將其殺死,雖然效果不錯,但並不適合所有場景應用,而且需要反覆噴灑才能保持表面衛生。那麼如果物體表面本身就能抗菌呢?得益於3D列印技術,來自謝菲爾德大學的科學家成功實現了這令人難以置信的壯舉。他們的研究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上。

我們都知道銀具備很強的抗菌能力,甚至在某些應用中用於防止微生物生長,例如電子設備的水冷卻系統。以此為靈感,參與該項目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銀基抗菌化合物」,然後將其摻入3D列印材料中。

這種添加劑並不會讓3D列印的成品變硬或者更耐用,但確實可以提供更強大的抗菌保護能力。為此團隊構想將這種製造技術用於製造抗細菌的器械和表面,以用於醫療機構,包括醫院甚至療養院。

該項研究的共同作者坎迪斯·馬耶夫斯基(Candice Majewski)博士表示:「控制有害細菌的傳播,感染以及對抗生素的日益增強的耐藥性是全球關注的問題。在製造時向產品和設備引入抗菌保護可能是這場鬥爭的重要手段。目前大多數3D列印產品都沒有其他功能。在製造階段增加抗菌性能將我們對這項技術的利用發生重大變化。」

相關焦點

  • 《Nature》雜誌子刊,日本人發明3D列印表面處理方法,3D化學溶解
    太牛了,日本人發明的一種3D列印表面處理新方法:3D化學溶解,居然登上了《Nature》的《Scientific Reports》,具備強烈的顛覆性
  • 新3D列印技術可將電子信息嵌入列印物體中
    自2010年以來,3D列印技術越來越受歡迎,隨之人們對3D列印的水印技術也越來越感興趣。奈良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由博士生Arnaud Delmotte,教授Yasuhiro Mukaigawa,副教授Takuya Funatomi,助理教授Hiroyuki Kubo,助理教授Kenichiro Tanaka組成,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可以在3D列印對象中嵌入信息,信息能夠用使用者文檔掃描儀進行檢索。
  • 「反轉」的3D列印技術,可用於使用不同材料列印單個物體
    科學技術研發人員研發出一種「反轉」的技術變體,用於使用不同材料列印單個物體。據外媒報導,在原來,金屬的3D列印中最常用的是一種稱為選擇性雷射燒結(SLS)的工藝。在傳統的SLS中,一束雷射照射到充滿金屬粉末的列印床上。當光束按照預先編程的模式來回移動時,它將粉末熔化並融合成固體,但只在選定的區域。隨著更多粉末的加入,物體會逐漸形成,一次一層。
  • 「3d掃描儀結合3d列印技術」學校3d創新教育的一把利器
    3d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在3d創新教育中,我們要如何讓「3d掃描儀、3d列印技術」這兩把利器發揮重要作用呢?從提供3d掃描獲取數據到3d設計、數據再創造再到3d列印創意實現的完整解決方案是廣大師生的呼聲,更是教育改革時代背景下的一條創新之路。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此外,3d列印技術的進步使得針對患者的可植入結構的設計更具可擴展性,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在醫院現場生產。因此,組裝這些複雜的組織不再需要專門的設備,這反過來減少了與種植生產有關的準備時間。 然而,一個理想的支持系統的開發已經被證明是難以實現的,這也是為什麼該技術在醫院環境中沒有廣泛應用的原因之一。
  • MIT華人教授發明神奇墨水,在小鼠大腦中植入3D列印柔軟電極
    發明導電聚合物墨水,首次實現導電聚合物的高精度3D列印趙選賀教授團隊列印出的這些設備由一種導電的聚合物墨水製成。研究小組將這種類似於液體的導電聚合物溶液轉化成一種更像粘性牙膏的物質,然後放入3D印表機中,列印出穩定的導電圖案。
  • 聚醯胺3D列印醫療器械、防護用品表面易長菌?這種處理方式了解一下
    由於3D列印零件表面易出現粗糙、多孔且呈現粉末狀的情況,這些微小的結構為細菌和真菌提供了繁殖的環境。這種情況尤其是對於需要貼身使用的聚醯胺3D列印醫療器械、運動防護裝置來說是不利的。本期,3D科學谷將分享一種能夠改善3D列印聚醯胺零件抗菌性能的新型表面處理方法。
  • 結合3D列印和噴塗技術挑戰常規觸摸觸控 兼容幾乎任何物體表面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結合3D列印和可噴塗電子技術,來自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以及英國巴斯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已經開發出了一套幾乎適用於任何形狀的物體表面的 ProtoSpray 觸控方案。3D印表機徹底改變了我們創建交互式對象的方式,它允許非專業人士在家中即可對工業產品進行原型製作。
  • 3D列印神助攻!
    在這裡面,3D列印技術起到了神助攻的作用。如:1. 據國外媒體報導,SpaceX公司已經完成了3D列印SuperDraco火箭發動機的開發測試。該發動機是Dragon發射中止系統(LAS)的重要裝置,能夠在Dragon火箭發射失敗時幫助太空人安全逃生。
  • 對3D列印技術的原理及其在骨科的應用發展進行概述
    增材製造技術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應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過"分層製造、逐層疊加"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它包括SLA、SLS、3DP、FDM等。 為了方便理解和推廣,媒體將增材製造技術又稱為3D列印技術。增材製造技術最早主要用於設計原型的製造,因此又稱為快速原型技術。 30多年來,3D列印一般被用來通過數據軟體製造物理模型。
  • 告別神秘感 揭秘3D列印技術之FDM原理
    優點:成型精度高、列印模型硬度好、多種顏色。缺點:成型物體表面粗糙。    當我們了解FDM 3D列印技術的時候,我們便不會再雲裡霧裡了。其實,FDM成型技術較為簡單,只要我們仔細想像一下便會明白其中的內涵。那麼,一件件精緻美觀的3D列印品需要經過哪些步驟出爐的?下一頁,我們將了解3D列印的成型過程。
  • 流淌著的血液 3D列印材料有哪些(二)
    【中關村在線3D列印頻道原創】上期,筆者系統闡述基於不同3D列印技術下所使用的3D列印材料,並結合實際情況敘述FDM機型所需要的線材。FDM機型需要將3D列印材料製作成線狀的材料,我們通常稱為線材。時下,線材的種類有很多,如常見的PLA、ABS線材,另外還有各種性能的線材,如具有磁性的線材、可導電的線材等等。
  • 東南大學醫學院3D列印抗菌、變色、形狀自適應的電子皮膚
    東南大學醫學院3D列印出抗菌、變色、紫外線(UV)敏感、形狀自適應和免疫調節的電子皮膚日前,江蘇省三維列印裝備與製造重點實驗室實驗室與東南大學醫學院任建安課題組合作研發了一種抗菌它也是最大的免疫防禦屏障,在可穿戴設備和人機互動技術的發展過程中,模擬自然皮膚的綜合功能而不是簡單地感知外界物理刺激,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實驗室與東南大學醫學院合作,使用3D列印技術列印了具有壓阻性能與重要的天然皮膚特性(如顏色變化性、抗菌性、免疫調節和形狀定製)的無縫集成水凝膠電子皮膚。
  • 科學家首次創造出類似舌頭紋理的3D列印軟表面
    由利茲大學科學家領導的英國研究人員與愛丁堡大學合作,首次能夠3D列印出像人類舌頭一樣質地的合成軟表面。這一壯舉為測試食品的口腔加工性能、營養技術、製藥和治療口腔疾病的療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研究人員使用合成矽膠結構列印表面,模仿舌頭表面的拓撲結構、彈性和潤溼性。
  • 微量金納米粒子的神奇效果,3D列印變色杯會隨著光線改變顏色
    3d列印的高腳杯是二向色的,意思是它在不同的光線下會改變顏色。視頻顯示,當光線通過杯子時,杯子會從透明的紫色變成不透明的棕色。幾個世紀以來,納米顆粒一直被用來給材料著色,儘管工匠們不知道為什麼它們會有這樣的光學效果。 來自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和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利用金色納米粒子製造出了這種二向色溶液。他們使用檸檬酸鹽將金離子還原為金納米粒子,這種二向色溶液可以呈現出不同的神奇顏色。
  • 解讀金屬3D列印技術分類
    如下圖所示。金屬3D列印技術共有4類,共六種技術,如下圖所示。第一類金屬3D列印工藝:粉末床熔合技術金屬粉末床熔合是一種3D列印過程,可產生固體,使用熱源一次將金屬粉末顆粒一次融合在一層之間。與SLM和DMLS類型的3D列印技術相比,EBM通常具有更高的構建速度,因為它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 但是,諸如最小特徵尺寸,粉末粒度,層厚度和表面光潔度之類的東西通常較大。還要注意的重要一點是,EBM零件是在真空中製造的,該過程只能與導電材料一起使用。
  • 【材料】Nature:來自未來的科技——超高解析度3D列印技術
    1986年,美國科學家Charles Hull開發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商業3D立體印表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3D列印技術在逐步發展,其應用範圍也在迅速擴大,包括文物修復,運動鞋部件、牙科陶瓷、貴重飾品和航空航天部件的大規模生產,以及微流體、醫療設備和人工器官的製造等等,但這一技術目前仍然有諸多缺陷,例如非列印區域也會呈現固體,列印速度慢、解析度普遍較低。
  • 美國海軍獲得可生物降解3D列印材料專利,可用於水下航行 ​
    2020年9月4日,白令三維獲悉,美國海軍科學家獲得了一項為期20年的專利,該專利是由一種可生物降解的海洋基礎聚合物製成的3D列印材料,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分解。科學家團隊認為,使用新的3D列印材料,無人或自主水下航行器(UUV)等水下設備可以實現生物降解進而減少回收成本和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 3D列印模型表面處理專用噴砂機技術
    慧聰表面處理網訊:3D列印設備已經給大家展示過很多成熟的產品和方案。但是很多人還是對這一技術的認知,與客觀的事實有所差距。尤其是在模型表面的光潔度上總是頗有微詞,那麼有沒有辦法像韓國整容一樣,把這些3D列印的粗糙模型變得光滑呢?
  • 雷射全息圖可以在幾秒鐘內創建出3D列印物體
    如何在幾秒鐘內創建複雜的 3D列印 物體,而不是幾小時或幾天?由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和工程師小組已經開發出一種使用全息圖 雷射器 在液體樹脂罐內幾秒鐘內製造完整物體的過程。這個過程被稱為立體3D列印,該工藝克服了傳統增材製造的許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