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醫學院3D列印抗菌、變色、形狀自適應的電子皮膚

2020-11-10 柔智燴

東南大學醫學院3D列印出抗菌、變色、紫外線(UV)敏感、形狀自適應和免疫調節的電子皮膚


日前,江蘇省三維列印裝備與製造重點實驗室實驗室與東南大學醫學院任建安課題組合作研發了一種抗菌、變色、紫外線(UV)敏感、形狀自適應和免疫調節的電子皮膚,基於上述實驗結果的研究論文"Programming electronic skin with diverse skin-like properties" DOI: 10.1039/D0TA09101D,被國際頂級學術雜誌《J MATER CHEM A》接收並發表,該雜誌影響因子為11.3,東南大學醫學院博士研究生黃金健為第一作者,實驗室李宗安講師和遲翔同學參與了此項研發工作。

人體皮膚是人體最大的感覺器官,能感知機械刺激、熱、紫外線和溼度。它也是最大的免疫防禦屏障,在可穿戴設備和人機互動技術的發展過程中,模擬自然皮膚的綜合功能而不是簡單地感知外界物理刺激,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實驗室與東南大學醫學院合作,使用3D列印技術列印了具有壓阻性能與重要的天然皮膚特性(如顏色變化性、抗菌性、免疫調節和形狀定製)的無縫集成水凝膠電子皮膚。

圖1 3D列印電子皮膚水凝膠圖案

採用了實驗室開發的螺杆擠出生物3D印表機如圖1(左)所示,右邊顯示的是模型文件和低填充率或高填充率的實際水凝膠樣品。3D列印了各種形狀的圖案,如方形、圓形、蝴蝶和"SEU"等,低填充率表明擠出長絲的精密成形,高填充率說明了列印圖案的精確建模。

圖2. 普通皮膚與電子皮膚對紫外線和人體運動的感知對比

這一新開發的3D列印水凝膠電子皮膚可以實現對紫外線和人體運動的感知,本工作對於柔性可穿戴器件的製備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俄州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副教授luizbertassoni博士說:「使用專利持有者非常容易,它可以像lego一樣堆放在數千種不同的配置中,以匹配幾乎任何東西的複雜性和大小。」此外,3d列印技術的進步使得針對患者的可植入結構的設計更具可擴展性,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在醫院現場生產。因此,組裝這些複雜的組織不再需要專門的設備,這反過來減少了與種植生產有關的準備時間。 然而,一個理想的支持系統的開發已經被證明是難以實現的,這也是為什麼該技術在醫院環境中沒有廣泛應用的原因之一。
  • 微量金納米粒子的神奇效果,3D列印變色杯會隨著光線改變顏色
    這是一個神奇的變色杯,它不同於我們常見的加入開水升溫變色的杯子。這種塑料杯的顏色,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可以發生神奇的變色現象,是因為杯體中已經添加了金納米粒子。3d列印的高腳杯是二向色的,意思是它在不同的光線下會改變顏色。視頻顯示,當光線通過杯子時,杯子會從透明的紫色變成不透明的棕色。
  • 3D列印"仿生皮膚"讓機器人也有觸覺
    明尼蘇達大學的工程師們使用自己研發的一臺3D印表機製作了這些可伸展的電子感受設備。這臺特製的印表機具有4個噴嘴,可以為「仿生皮膚」的不同層次提供不同類型的特製「墨水」。這種電子織物具有由矽製成的基底層,頂部和底部的電極由導電性的墨水、一個螺旋形的壓力感受器和一個「犧牲層」組成。在列印過程中,犧牲層可以保持頂層的位置不變,一旦列印完成,這一層就會被洗掉。傳統的3D列印系統往往使用高溫、剛性的液態塑料,而此項研究中使用的多層「墨水」可以在室溫下設置,這意味著它可以直接列印到人體皮膚上。
  • 圖集:3D列印藝術裝置「風的形狀」
    首爾實驗室SWNA 最近創作了作品「『the curtained wall(幕牆)」,該作品完全通過3d列印而完成的。該作品和之前白令三維所報導的3D列印建築的相關案例採用的工藝大致相同,都是以大型3D印表機採用快速混凝土的方式進行列印。
  • 哈佛大學開發形狀記憶3D列印材料
    近期,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3D列印材料,該材料可以預先編程為具有可逆的形狀記憶功能。該研究小組使用了從廢棄服裝的安哥拉羊毛中提取的原纖維角蛋白來製造新型3D列印聚合物。為了提取和利用羊毛中的角蛋白含量,研究小組使用了溴化鋰和二硫蘇糖醇(DTT)溶液的組合來誘導固液轉變。然後將所得的結晶角蛋白進一步擠出,將其從蛋白質濃液變成可印刷的水凝膠。
  • 科普 | 皮膚上直接列印3D電子元件 或帶來癒合傷口新療法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5日報導,在一項開創性的新研究中,美國研究人員使用定製的低成本3D印表機,首次在手上列印出電子產品。藉助新技術,戰場上的士兵能在身體上列印出臨時傳感器以檢測化學或生物製劑,或列印太陽能電池以給電子設備充電,而且只需鑷子就可將其剝離,也可用水衝洗掉。研究報告發表於26日出版的《先進材料》雜誌。
  • 東華大學莫秀梅教授等人:3D列印電紡纖維基軟骨再生支架
    3D列印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技術,可以精確控制單個三維形狀和大孔(鏈間)的支架。然而,目前基於3D列印的支架大多缺乏纖維表面結構,無法有效地模擬天然ECM結構。將靜電紡絲技術與3D列印技術相結合,可以製備出具有個性化形狀、可控大孔、纖維表面結構的理想三維支架。
  • 3D列印又立功了!這款高科技假肢不僅逼真 還能藉助AI「記憶」日常...
    總部位於紐約的假肢公司Unlimited Tomorrow(無限未來)將在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展示其3d列印假肢。這隻手臂配備了肌肉傳感器和一個人工智慧控制系統,它們共同工作,使被截肢的兒童能夠抓住物體,並單獨移動手指。
  • [圖]3D列印技術助攻:科學家發明可有效抗菌的物體表面
    那麼如果物體表面本身就能抗菌呢?得益於3D列印技術,來自謝菲爾德大學的科學家成功實現了這令人難以置信的壯舉。他們的研究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上。,甚至在某些應用中用於防止微生物生長,例如電子設備的水冷卻系統。
  • 曲面甚至皮膚上的微流道電子器件與傳感器3D列印技術
    研究人員開發曲面甚至皮膚上的3D列印微流道電子器件與傳感器技術導讀:通過軟光刻技術製造的微流控設備已被證明具有引人注目的應用,例如晶片實驗室診斷,DNA微陣列和基於細胞的檢測。通過將微流控技術與電子傳感器和曲線基板直接集成,以及提高自動化程度以提高生產率,可以進一步開發這些技術。
  • 如何通過3D列印的無害水凝膠傳感器來探測皮膚被紫外線照射的強度
    打開APP 如何通過3D列印的無害水凝膠傳感器來探測皮膚被紫外線照射的強度 MEMS 發表於 2020-12-01 16:10:09
  • 卡耐基梅隆大學3D列印可拉伸可穿戴的電子「紋身」
    科學家採用低成本的3D列印工藝將導電液態金屬合金列印到附著在人體皮膚上的紋身紙上。這些超薄紋身可以很容易地用水蘸上,就像用溼海綿塗抹兒童的裝飾紋身一樣。因為它們具有類似於輕質織物的機械性能,所以它們在彎曲、摺疊、扭曲和30%以上的應變(這是人類皮膚的典型可拉伸性)下仍保持功能。它們可以貼合併附著在高度彎曲的3D表面上,例如人腦或檸檬模型。超薄、順應性電子紋身的應用包括表皮生物監測、軟機器人、柔性顯示器等。
  • 東南大學趙遠錦教授團隊開發出用於可視化柔性電子結構色薄膜
    柔性電子器件在健康監測、傳感皮膚、植入式器件等領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其中,水凝膠由於其生物相容性、柔韌性以及人體組織般的機械性能而被認為是一種有吸引力的候選材料。通過整合導電填料,如碳納米管(CNT)、石墨烯、金屬納米線和導電聚合物,這些水凝膠可以被賦予更好的電性能。
  • 卡內基梅隆大學開發在10秒內識別冠狀病毒的3D列印傳感器
    中國3D列印網9月29日訊,卡內基梅隆大學(CMU)的研究人員3D列印了一個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在大約10秒內識別Covid-19抗體。AJP的一些應用包括電子,航空航天,醫療設備製造,傳感器等。多家公司已將Optomec的AJP技術用於製造高解析度電子電路和設備,例如應變傳感器,無線藍牙收發器和小型數模轉換器晶片。據中國3D列印網了解,在去年年底,Optomec宣布交付其第500臺3D印表機,其中約300臺由AJP系統組成。
  • 哈佛大學開發用於智能3D列印織物的形狀記憶材料
    研究人員在美國哈佛大學的工程與應用科學的約翰·保爾森A.學院(SEAS)的創建了一個新的材料,可以3D列印角質成複雜的形狀,並用可逆的形狀記憶預編程。這項新開發的產品在生物工程和智能紡織品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非常適合對具有拉伸強度和複雜幾何變換的強硬水觸發形狀記憶設備進行工程設計。
  • 3D列印,解密未來製造業的「潛力股」
    2019年聖誕節,諾丁漢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生製作了200多個3d雪花送給本科大三的學弟學妹們。每一片雪花都是由我們目前正在攻讀增材製造與3d列印碩士學位(additive manufacturing and 3d printing msc)增材製造和3d列印碩士專業的學生親手製作的。
  • 南方科技大學葛錡:多功能微尺度增材製造:從3D到4D列印
    通過開發可列印智能軟材料、生物材料、導電材料等功能材料而發展起來的4D列印、生物3D列印、柔性電子3D列印等多功能3D列印技術,能夠極大地拓展3D列印的應用範圍。但是,多功能3D列印的方面仍需要進一步提高列印精度不高、豐富可列印功能材料、以及三維結構設計優化工具。
  • UoT開發手持式3D皮膚印表機,用於快速修復深度傷口
    多倫多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創新的3D生物列印設備。他們的手持式生物筆能夠在深度傷口上列印皮膚組織,以啟動癒合過程,並且可以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完成該過程。可攜式3D皮膚印表機可以在原位形成組織,將其存放並放置到位,所有這些都在兩分鐘或更短的時間內完成。
  • 3D列印的超材料:具有新穎的光學特性!
    由超材料製成的「超薄皮膚隱形鬥篷」(圖片來源:伯克利實驗室)由超材料製成的無需半導體的微電子設備(圖片來源: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應用電磁學小組)由超材料製成的可利用廢熱的紅外線發射器(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具有十字形開口的超材料可改變太赫茲光束的角度。
  • 3d列印的優點和缺點
    打開APP 3d列印的優點和缺點 陳翠 發表於 2019-03-26 16: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