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自然》雜誌精選—新聞—科學網

2021-01-13 科學網

 

封面故事: 中國科學現狀與未來

本期《自然》專刊分析中國科學的現狀與未來。我們介紹了中國科研力量的迅速崛起和中國十大科學家。中國試圖領先世界的一個領域是DNA測序。發表在本期第462頁上的一篇文章顯示,中國也計劃在精準醫學方面獨佔鰲頭。在一篇文章中, 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楊衛認為,中國需要提高基礎研究的質量、誠信度和適用性。而Douglas Sipp和裴端卿認為,與人們一般看法相反的是,中國給其他國家提供了管理生命科學領域倫理敏感性研究工作的經驗。

強子的構造

量子色動力學(QCD)描述夸克怎樣聚集在一起形成強子。最常見的強子是重子,如質子、中子(它們由三個夸克組成)及介子(它由一個夸克—反夸克對組成)。但原則上,QCD允許存在的構造要奇異得多:由更多夸克組成的粒子或由膠子(強作用力的載體)及夸克組成的粒子。雖然這種奇異狀態的例子最近已被發現,但實驗結果和來自 「格點QCD」的高準確度理論預測並未產生一個能夠據其從QCD推導出強子構造規則的清晰模式。這篇文章討論最近在尋找決定強子構造的規則過程中所獲得的實驗和理論結果,作者就這一領域當前和未來的研究工作表達了他們的觀點。

自然遺傳多樣性和蛋白質組

關於基因變異怎樣決定基因表達的研究工作迄今主要集中在量化對RNA轉錄體的影響上。本文作者主要關注一個具有遺傳多樣性的小鼠類群中的蛋白和轉錄體豐度。在一項蛋白質組範圍的分析中,他們對來自小鼠肝臟的轉錄體和蛋白進行量化,識別出一大批 「蛋白層面的數量性狀位點」(pQTL)。中介分析識別出了 「distant pQTL」背後的蛋白中間體以及數百個蛋白—蛋白關聯。

黑洞合併檢測的一個路線圖

Krzysztof Belczynski 等人發表了對雙黑洞的形成所做的數值模擬,其模擬為解讀最近檢測到的第一個引力波源(被稱為GW150914,由兩個大質量黑洞合併而成)提供了一個框架。他們的模型顯示,這些事件是在一個金屬性不到太陽10%的環境中發生的,其前體是初始質量為40~100個太陽質量、通過質量轉移和一個 「common-envelope相」相互作用的恆星。根據他們的計算預測,一旦引力波觀測裝置達到其最大靈敏度,那麼每年將會檢測到大約1000個黑洞合併事件。

通過四個離子進行粒子物理學模擬

量子模擬有望為經典計算方法無法解決的問題提供解決辦法。具有挑戰性的計算問題的一個例子是規範場論(對現代粒子物理學至關重要的場論)中的實時動態。這篇論文發表了在由幾個量子位(這些量子位由被電磁場控制的處於束縛狀態的鈣構成)組成的一臺量子計算機上對「格點規範場論」所做的數字量子模擬。本文作者所模擬的這一特定模型是 「Schwinger mechanism」,它描述電子—正電子對從真空中的生成。作為通過一項原子物理實驗所模擬的一個粒子物理理論的一個早期例子,這項模擬有可能為模擬更複雜的、通過計算無法模擬的模型打開大門。

活細胞中觀察到半融合和半分裂

脂質雙層會發生融合或分裂,分別產生更大或更小的細胞器,但它們是通過一個半融合的中間體還是一個內壁有蛋白的小孔來做這件事情的仍然存在爭議。Ling-Gang Wu及同事利用超高解析度顯微鏡在融合和分裂過程中對活細胞中的半融合中間體進行了直接觀察。他們的數據表明,鈣和動力蛋白在融合和分裂之間控制兩個方向的可逆轉變。

Rocaglate 藥物的作用機制

癌症藥物Rocaglamide A (RocA)抑制一個子類的RNA 轉錄體的翻譯。因為它以RNA 螺旋酶eIF4A為作用目標,所以RocA 的特異性過去被認為在於信使RNA(它們需要eIF4A活性)的高度結構化的5′未翻譯區域。Nicholas Ingolia及同事現在發現,抑制機制有一個不同的基礎。RocA將eIF4A 固定在 「聚嘌呤」序列上,從而阻止43S亞單元沿信使RNA被掃描。這篇論文突顯了一種藥物何以能夠通過穩定序列選擇性 「RNA-蛋白」相互作用來發揮作用。

(田天/編譯 更多信息請訪問www.naturechina.com/st)

《中國科學報》 (2016-07-04 第2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5月2日《自然》雜誌精選—新聞—科學網
    在形成一種高親和性複合物前,抑制蛋白必須被激活,而本期《自然》上兩篇論文關注GCPR和被激活的抑制蛋白在原子尺度上的相互作用。Yong Ju Kim等人通過截掉抑制蛋白的羧基端來生成自然出現的被稱為p44的剪接變體模仿了最初的激活步驟,並確定了它的晶體結構。該結構有助於了解自然出現的、被截斷的抑制蛋白在視覺系統中所起作用。
  • 2月27日《自然》雜誌精選—新聞—科學網
    《自然》封面兒童室管膜瘤基因組分析 在本期《自然》上,兩個小組發表了對室管膜瘤所作的獨立基因組分析。
  • 12月8日Nature雜誌精選文章一覽
    本期《自然》發表了Joerg Schaefer等人與Paul Bierman等人所做的兩項研究,他們考察了冰蓋在過去的活動方式,旨在促進評估其在全球變暖環境下的脆弱性;兩項研究的結論似乎相互矛盾。在新聞與評論版塊中,兩位地球化學家和一位冰川學家探討了這兩篇論文所反映出的問題。封面:Frans Lanting/National Graphic Creative。
  • 7月30日《自然》雜誌精選—新聞—科學網
    對患自然出現的白內障的狗,施用含羊毛甾醇的眼藥六個星期,降低了白內障的嚴重程度,提高了晶狀體的透明度,這說明羊毛甾醇或具有相似活性的分子相對於白內障的手術治療來說也許可以提供另一種治療手段。
  • 6月24日《自然》雜誌內容精選
    6月24日《自然》雜誌封面封面故事:具有高喚回效率的量子記憶體
  • 【盤點】6月9日Nature雜誌精選文章一覽
    以尼安德特人為祖先的人所佔比例在過去45,000 年從3-6%減少到了當今的2%左右。【4】量子計算的一個演示doi | 10.1038/nature17658絕熱量子計算機是模擬機器,在量子隧穿效應的幫助下,能夠慢慢從一個簡單的輸入演變為人們所期望的、比較複雜的輸出。
  • 深圳先進院自然指數位列廣東省科研機構第一—新聞—科學網
    12月17日,記者從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獲悉,最新數據顯示(統計時間範圍為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按照自然指數排名,深圳先進院指數從去年同期的23.45提升至29.92,再創歷史新高,在廣東省科研機構中的排名由原來的第二躍居第一,在中科院體系內排名17,全國高校排名85。
  • 科學網—8月2日《自然》雜誌精選
    2012年8月2日的Nature雜誌上發表的4篇論文,採用全基因組和其他測序方法,為我們提供了關於這種疾病的遺傳學和基因組學的一幅詳細畫面。主要發現包括:識別出了以前沒有被發現與髓母細胞瘤相關的基因的復發性突變,同時發現了與四個在生物學上截然不同的亞組相關的顯著基因差別以及每個亞組所具有的不同臨床後果。
  • 《自然》新增兩種開放獲取期刊—新聞—科學網
    記者2月18日從施普林格·自然中國辦公室獲悉,該集團新推出《通訊—材料》和《通訊—地球與環境》兩本開放獲取(OA)期刊。
  • Nature雜誌11月24日精選文章一覽
    在本周《自然》的一篇評論文章中,Sergei Kalinin、Albina Borisevich和 Stephen Jesse提出了一種應對該挑戰的方法。這種方法要求讓電子束穿過樣本,以揭示其晶體結構。電子束可能會改變原子的位置,這在常規結構鑑定中是一種缺點,但如果想移動原子,這個缺點就會變為優點。不過,這種技術若要取得成功,必須實現對電子束的完全控制。
  • Nature雜誌9月8日精選文章一覽
    【1】封面故事: 致敬科幻http://www.nature.com/news/scifi-special-1.20529本期《自然》致敬科幻小說。Simon James回顧了威爾斯的科幻小說,有關教育、歷史和政治的大量其它作品,以及他(據我們所知)在《自然》上發表的五十篇文章。Sidney Perkowitz指出,《星際迷航》至今已勇往直前50年之久,他報導了星際迷航系列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的影響。
  • 12月29日Nature雜誌精選文章一覽
    【1】封面故事: 2016年《自然》年度十大科學人物doi: 10.1038/540507a值此歲末之際,《自然》雜誌再次選出了2016年度十大科學人物,十位在各自領域產生重大影響的科學家分別是:Gabriela Gonzalez、Demis Hassabis、Terry Hughes、Guus Velders、Celina Turchi、Alexandra Elbakyan
  • 科學網—9月1日《自然》雜誌精選
    月球巖石樣本年齡之輕讓人吃驚 對在靠近「阿波羅16」登月艙降落點附近收集到的一個月球巖石所做的一次新的年代測定工作,發現其年齡之輕讓人吃驚——只有大約43.6億年。 利用溶瘤病毒治療癌症 溶瘤病毒(不管是自然的還是人工設計的)喜歡感染和溶解腫瘤細胞。David Kirn及其同事報告了一個第一階段的臨床試驗,通過該試驗,他們演示了在只有一次注射之後,系統便能夠將人工設計的溶瘤病毒JX-594選擇性輸送到腫瘤組織。
  • 12月15日Nature雜誌精選文章一覽
    本期《自然》發表的一項國際合作研究報告了虎尾海馬(Hippocampus comes)的基因組序列。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海馬的基因組是人類迄今為止研究過的演化最快的魚類基因組。虎尾海馬是海馬貿易中最常見的品種——幹海馬被用來製作傳統藥材,活海馬則被作為觀賞水族交易——且目前被列為IUCN紅色名單瀕危物種。虎尾海馬基因組揭示的特徵有助於解釋海馬形成現有體型的原因。
  • 8月27日《自然》雜誌內容精選
    8月27日《自然》雜誌內容精選 2015-09-07 中國科學報 田學文 【字體:
  • 1月29日《自然》雜誌內容精選
    1月29日《自然》雜誌內容精選 2015-02-02 中國科學報 田學文 【字體:大 中 小】
  • Nature雜誌10月20日精選文章一覽
    在本期《自然》雜誌中,Daniel Rokhsar及同事報告了非洲爪蟾的基因組序列,並與其近親熱帶爪蟾(X. tropicalis)的基因組進行了比較。他們的分析證實非洲爪蟾是異源四倍體,並區分出了兩個非對稱演化的亞基因組——一個往往保留了遠祖狀態,而另一個則經歷了基因損失、刪除、重組和表達降低的情況。這兩種二倍體的祖先約在3400萬年前出現分化,並在約1800萬年前結合形成異源四倍體。
  • Nature雜誌9月15日精選文章一覽
    【6】高強度與蠕變抗性兩全的金屬doi | 10.1038/nature19313在本期《自然》中,兩支研究團隊探索了這些免疫細胞的抗病毒機制。葉麗林及同事研究了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病毒(LCMV)的小鼠模型和人類HIV感染者,他們發現了一個因慢性病毒感染而部分耗竭的CXCR5+ CD8+ T細胞群,這個細胞群位於B細胞濾泡,控制病毒複製。病毒特異性CXCR5+ CD8+ T細胞的分化和效應器功能由Id2-E2A 信號傳導軸調控。
  • 2月5日《自然》雜誌內容精選
    2月5日《自然》雜誌內容精選 2015-02-09 中國科學報 田學文 【字體:大 中 小】
  • 2012年5月31日《Nature》雜誌精選
    他們用它來校準安裝在智利La Silla天文臺的3.6米望遠鏡上的「High Accuracy Radial Velocity Planet Searcher (HARPS)」的光譜。本文作者們通過監測恆星HD 75289和計算其相伴行星的軌道演示了這種組合方式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