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NED:三星和LG對新技術名稱的又一次不同表述,引發產業深思

2021-01-15 網易


  2020年末,LG電子宣布將在2021年發布QNED電視。LG版QNED電視原理上是採用了Mini LED背光和量子點濾光片(Color Filter)的LCD液晶電視。此與三星之前發布的「QNED」顯示技術原理完全不同,兩大巨頭在同一新技術名稱的又一次不同表述,值得業界深思。

  LG:QNED是採用Mini LED背光和QD濾光片的LCD電視

  QNED進入了LG電子2021年的電視產品線。其技術方案是採用Mini LED背光,以及量子點和納米Cell結合的濾光片。LED背光數量多達3萬顆,用在86寸之上,背光分區為2500個。此組合將帶來極高的峰值亮度和100萬:1的對比度。

  LG QNED示意圖


  QNED中的字母「Q」,指「Quantum Dot」量子點,字母「N」,則指LG在2020年初推出的高端液晶電視產品線「NanoCell」,其濾光片採用納米級的顆粒吸收多餘光波,避免不需要的顏色溢出影響色彩表現,從而增強屏幕顯示的顏色純度。

  LG 2020 CES 發布圖


  LG將其定位於LCD電視進化的最高級,與三星Mini LED電視正面競爭。OLED電視仍然是LG的旗艦產品技術,針對8K產品,QNED售價將為OLED的一半;針對4K產品,由於OLED電視的降價,可能QNED將略低於OLED。

  2021年起,LG電子對電視產品的檔次定位從低到高將為NanoCell,QNED,OLED/Micro LED(超大尺寸方面,LG宣稱Micro LED技術已經成熟)。

  本質上,LG版QNED是採用Mini LED背光的LCD液晶電視。

  三星:QNED是採用納米無機物GaN自發光的LED電視

  洛圖科技(RUNTO)在《》一文中指出,三星Display採用了QD OLED和QNED同時推進的「TwoTrack」戰略。QNED與QD OLED類似,但光源不同,從QD的藍色OLED光源換成了納米級(Nano)的藍色LED。LED採用基於GaN的藍色發光無機物,具備了更高的效率、更高的亮度、更長的使用壽命,而且理論上也避免了與OLED相關的缺陷。另外,由於GaN被認為比OLED材料更穩定,因此在GaN納米LED上不需要薄膜封裝。在藍色LED之上,仍需要由量子點濾光片來實現顏色轉換。

  三星QNED示意圖


  本質上,三星版QNED是採用無機LED作為自發光光源的電視,與傳統的液晶顯示原理完全不同。

  三星和LG在同一技術名稱上的分歧折射了競爭的激烈

  以上可見,三星和LG對於QNED的定義相距甚遠,尤其在是否自發光方面產生根本分歧。對於LG的QNED這一表述,三星公開表示反對。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全球顯示兩大巨頭第一次針對同一名稱的定義產生分歧

  在更早的五年前,三星在全球開始推廣售賣QLED量子點電視。洛圖數據(RUNTO)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銷售QLED電視中,三星佔比超過80%。目前市場上售賣的QLED電視全部為光致發光,仍舊是LCD的顯示技術,只是添加了量子點的膜材和粉末來提升色彩表現力。企業和媒體輿論善意地稱之為初級量子點顯示技術。

  真正的量子點發光技術是指利用量子點物質來實現自發光,通過對這種材料施加一定的電場,便會發出特定頻率的光從而產生圖像,不再需要背光,液晶等光源和光處理單元。

  因此,LG在2019年以違反《標識廣告法》的行為向公平交易委員會起訴了三星:「QLED電視仍是LCD技術,但此名稱讓消費者誤認為是使用了自發光技術」。

  之前,三星用QLED名稱來應對LG下一代的OLED。此回,LG用QNED名稱來堵截三星2021年將推出的MiniLED電視

  不僅僅是三星和LG的問題,引發業界深思

  電視業界為了讓消費者明確CCFL背光LCD電視和LED背光LCD電視的差異而煞費苦心。當時,業界打破了此前一直維持的「技術名稱」原則,開始稱呼LED背光的LCD液晶電視為「LED電視」,這是矛盾和誤會的開始

  目前在電視顯示技術的名稱中,Micro LED,OLED電視的定義是一致的。而Mini LED電視,QLED電視,QNED電視的定義是存在分歧的。

  LED(發光二極體)顯示屏是將LED作為發光源使用的屏幕,目前已經廣泛用在戶外數字標牌。若要從戶外應用變成消費級產品在家庭中使用,LED尺寸顆粒和間距必須變小。在微型LED電視商業化之後,如果LED材料是有機物,就是OLED;如果材料是量子點物質,就是QLED

  市場上售賣的Mini LED電視是採用了Mini LED背光源,QLED電視是添加了量子點膜材和粉末的濾光片,本質上都是LCD液晶顯示技術。NanoCell由LG推出,也僅是在濾光片上採用了納米材料。

  洛圖科技(RUNTO)分析師Horse認為,電視市場的競爭越來越充分,出於營銷目的而模糊化技術名稱或品牌,有可能誤導消費者,其負面影響終究不利市場的良性發展。同時,在未來,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中,也存在給企業自身帶來標籤複雜和更高解釋成本的風險。

  三星計劃2021年批量生產QD Display,之前對QD Display在技術的表述是無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屏。但目前即將推出的QD Display是藍色有機材料OLED和QD量子點彩色濾光片的組合。本質上,這是「OLED」,採用有機LED作為自發光光源的電視

  真正的量子點自發光技術,三星可能在2023年實現商業化,屆時如何向消費者解釋和當前QLED的差別將是個難題,可能需要在QLED的名稱之前再添加諸如是否自發光或者初級高級的定語。但語言說明越長,越難抓住消費者的注意力

  儘管如此,洛圖科技(RUNTO)同時認為,好的一方面是,無論什麼樣的技術和品牌名稱,產業各方對新型顯示技術的真正發力點開始正在統一,無論是在量子點,Mini LED,Micro LED還是OLED的應用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三星LG 對薄公堂2021掀起第一戰 QNED是導火索?
    據內部人士稱,LG「 QNED」迷你LED電視的推出令三星感到不快,三星一直在開發使用相同名稱的下一代電視顯示技術,現在三星正在向法院起訴。歸根結底是話語權和行業地位之爭。從最近幾年的市場表現看,三星LG一直明爭暗鬥,都想成為新一代顯示技術的領軍者。為什麼雙方可能有訴訟?誰都想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是三星和LG基於QNED之爭的核心。
  • 三星Neo QLED vs LG QNED:下一代顯示技術之爭
    CES 2021才剛剛開始,LG和三星就已經展示了他們為2021年高端電視準備的下一代顯示技術。LG今年的重點在QNED,而三星則是Neo QLED。這兩種顯示技術都能帶來色彩、峰值亮度以及HDR內容對比度的提升,並提供了4K和8K解析度規格。這樣看起來,似乎他們看起來都非常不錯。
  • 韓國科技產業發達,擁有三星和LG,為什麼還無法擺脫對日本的依賴
    當然,韓國不光只有三星電子,韓國的LG電子,SK海力士都是世界知名的電子企業,韓國的四大財團三星,LG,現代,SK實力都非常雄厚,佔據了韓國經濟的半壁江山,幾乎壟斷了韓國。不過時至今日,韓國科技產業依然無法擺脫對日本的依賴,卻是公認的事實。
  • 柔性屏實用性大增:三星LG用ALD技術封裝
    三星LG用ALD技術封裝柔性屏    媒體援引產業人士說法,三星顯示器和LG Display正準備在柔性兩家公司完成了ALD技術的研發,它們正在考慮實際引入ALD的可能性,因為它們正在向柔性OLED生產設施投資。企業的研發已經完成,開始進入商用階段。    OLED是有機材料,它存在缺陷,比如OLED對水和氧的防護比較弱。為了保護OLED,製造商會在OLED之上鋪上許多層的薄膜,減少水和氧的侵蝕。因此為了生成無機薄膜,三星和LG採用PECVD技術。
  • 三星新耳機 FCC 文件揭露產品名稱
    三星新耳機 FCC 文件揭露產品名稱三星下一代 Galaxy Buds 真無線耳機在上周被媒體揭露,但根據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認證文件,耳機名稱就叫「Galaxy Buds Pro」,而非先前流出的「Galaxy Buds Beyond」。
  • 歧義表述引發誤解
    儘管這一方式被廣泛應用,談判文件的製作及內容表述上卻缺乏科學性和嚴謹性,有待各地的實踐探索和總結。  「幾次」與「幾輪」報價有別  競爭性談判之前,談判小組會依據談判內容及合同草案,就所購商品的情況與多個供應商分別進行不止一次的溝通、了解,以進一步確定採購商品的技術特點和性能要求,提出和了解各方的成交條件和意向,進而補充完善合同內容。
  • 從量子點到QNED 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韓國電視產業
    自從OLED顯示器開始普及後,顯示器產業已經進入了後液晶顯示器(TFT-LCD)時代,除了在技術方面要求更高的畫素、更好的畫質、更省電的顯示器或電視外,廠商們也不斷在顯示器的命名上標新立異,以爭取消費者的注意力。
  • 分貝是10lg還是20lg?
    首先,用比值完全消除了各種常量係數,重點更突出;其次,對數操作把乘方變成了加減法,運算和作圖都變得非常簡單。所以,重要的事情說三遍——「10lg」是正解!!!「10lg」是正解!!!「10lg」是正解!!!捎帶說一句,電信號的「模擬帶寬」就是用功率衰減一半來定義的,lg0.5=-3.0103,也就是-3dB。那麼,為啥又出來個「20lg」呢?
  • 新一代OLED來了!三星新技術登《科學》,採用太陽能電池板技術
    同時,新的OLED屏幕還將更加明亮、色彩更還原,而且生產難度和成本也會更低。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替代目前市場常見的兩種 OLED 顯示器路線,有望推進整個顯示屏產業更新換代。一、創新「光學元面」,讓光像聲樂共振一樣調和太陽能電池板和這款 OLED 背後的關鍵創新點,是一個「光學元面」(optical metasurface)。
  • 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印發毒品名稱表述規範意見
    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印發意見規範毒品名稱表述】為進一步規範毒品犯罪案件辦理工作,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近日印發了《關於規範毒品名稱表述若干問題的意見》,對毒品犯罪案件起訴意見書、起訴書、刑事判決書、刑事裁定書中的毒品名稱表述提出規範意見。
  • 3nm製程晶片卡住瓶頸,三星新技術奮起直追
    在今年這一特殊的年份,全球的半導體行業仿佛掀起了一片大波瀾,也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伴隨著美國宣布的各種技術封鎖,半導體行業的技術以及製程問題浮現在水面,因此全球很多半導體企業都在不斷地對晶片處理器等進行工藝上的突破。
  • 全球面板業者大洗牌,LG三星以及臺灣面板友達、群創策略大轉變
    另外,2015年大陸面板廠整體產能市佔率約23%,2019年倍增到46%,成為全球最大面板生產區域,相較於南韓和臺灣市佔率各約20%以上,到了2023年,大陸產能市佔率還將超過六成,全球面板產業的大餅,在大陸廠商崛起有很大的變化,改變了原有的生態及份額。
  • 新技術引發倫理爭議 專家呼籲強化全球治理
    基因編輯之外,人工智慧、腦機接口、自動駕駛……在現代科技快速迭代和社會應用不斷創新的今天,技術和產業創新緊密結合,在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引發一系列倫理問題,衝擊著人類傳統的倫理觀念。正如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龔克所言,「挑戰已經近在眼前」。
  • 旅行者號宇宙航行中,傳回的最後一張照片,引發人類深思!
    旅行者號宇宙航行中,傳回的最後一張照片,引發人類深思!《暗淡藍點》是卡爾薩根博士因為一張地球照片,而觸發的靈感所寫成的一本書,這張照片是航海者1號所拍攝的,整個照片的內容主要顯示了地球孤單的背景,它獨自懸浮在太陽系漆黑的夜幕當中,卡爾薩根更是憑藉著這本書聲名大噪。
  • 韓國三星和 LG,還是臺灣的友達和群創光電,在半年報中均虧損
    韓國三星和 LG,還是臺灣的友達和群創光電,在半年報中均虧損 作者:未知時間:2019-10-18 來源:與非網     北京時間
  • LG 將在廣州建設OLED面板廠,三星和京東方們怎麼看?
    但是由於政策,害怕技術外洩,中韓關係等等諸多複雜的原因,這次合作一直都受到了來自韓國政府的阻力。今年10月,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LG Display公司成立廣州工廠計劃,已經遭到了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叫停。
  • 韓媒分析:三星、LG是否會做自己的電動汽車?
    集微網消息,據韓國先驅報報導,隨著特斯拉、寶馬和大眾等大型汽車製造商開發自己的電池生產技術,作為供應商的韓國電池企業LG Energy Solution、三星SDI和SK Innovation的未來引發市場擔憂。不過有專家預測,三星和LG未來可能會利用自己的電池、自動駕駛以及其他相關技術製造自己的汽車。
  • 【分析】300W/Kg鋰電池,CATL、LG、三星SDI和松下等企業多角度對比
    分析這些問題,需要了解各家企業的發展策略、技術路線,甚或全球產業布局。 高比能量是發展共識 總體來看,各家企業在提高能量密度的路上,不約而同地把目光瞄向了三元體系,高鎳化成為共識。
  • 信息溝通方式的每次躍遷,都引發了一次產業進化
    「語音+文字」,這一溝通方式的來臨,引發了什麼樣的產業時代變革呢?當地的企業廠商不再局限於當地銷售,而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尋求銷售渠道,從而也催生出一個新物種,即渠道商。他們專門從黃頁中獲取跨省跨區的產品信息不對稱,先在生產地購入產品(例如河南的玉米),然後到其他省市(例如江西、廣東等)去銷售產品。
  • 動力電池兵器譜:三星欲借第5代技術躋身前3 LG化學將推712電芯
    推動電池技術進步,既是下遊客戶對電池性能、成本、安全的切實訴求,也是企業保持長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現如今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爭奪已經開啟,電池技術創新和PK也進入全球化階段。很顯然,在技術創新上沒有「獨門絕技」,在新一輪電池技術、市場競爭中可能就會陷入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