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11月26日,中科院在北京發布該院「變革性潔淨能源關鍵技術與示範」A類戰略先導專項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合成氣制高碳醇鈷-碳化鈷基催化劑的創製及其在萬噸級裝置上的評價試驗」,該成果同日在京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
據該項目負責人、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丁雲傑介紹,長期以來,國際主流的高碳醇生產方法——高碳烯烴氫甲醯化法的原料和工藝技術被國外壟斷,國內企業普遍用棕櫚油等油脂,加氫生產高碳醇。這使得高碳醇產量始終無法擴大,相關下遊產業也嚴重受限。
2004年,丁雲傑帶領科研團隊研發出一種新的催化劑——新型鈷-碳化鈷基催化劑。這種催化劑可以讓由煤產生的合成氣一步制出高碳醇。2018年,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與陝西延長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共同啟動 「合成氣制混合醇聯產柴油萬噸/年級工業示範」項目,首次採用新型鈷-碳化鈷基催化劑,在大型漿態床反應器中完成世界首例合成氣一步制高碳醇的萬噸級工業試驗。
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李亞棟作為項目鑑定委員會專家當天表示,如果說合成氣制高碳醇是「條條大路通羅馬」的話,中國原創新型鈷-碳化鈷基催化劑及其完成世界首例合成氣一步制高碳醇萬噸級工業試驗,就是找到一條具有工藝流程短、原料成本低等優勢的「通往羅馬」的捷徑,在科學研究和經濟發展方面都具有很強競爭力。
(教育科學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