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發布「潔淨能源」專項最新成果 完成萬噸級工業試驗

2021-01-13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11月26日,中科院在北京發布該院「變革性潔淨能源關鍵技術與示範」A類戰略先導專項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合成氣制高碳醇鈷-碳化鈷基催化劑的創製及其在萬噸級裝置上的評價試驗」,該成果同日在京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

據該項目負責人、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丁雲傑介紹,長期以來,國際主流的高碳醇生產方法——高碳烯烴氫甲醯化法的原料和工藝技術被國外壟斷,國內企業普遍用棕櫚油等油脂,加氫生產高碳醇。這使得高碳醇產量始終無法擴大,相關下遊產業也嚴重受限。

2004年,丁雲傑帶領科研團隊研發出一種新的催化劑——新型鈷-碳化鈷基催化劑。這種催化劑可以讓由煤產生的合成氣一步制出高碳醇。2018年,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與陝西延長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共同啟動 「合成氣制混合醇聯產柴油萬噸/年級工業示範」項目,首次採用新型鈷-碳化鈷基催化劑,在大型漿態床反應器中完成世界首例合成氣一步制高碳醇的萬噸級工業試驗。

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李亞棟作為項目鑑定委員會專家當天表示,如果說合成氣制高碳醇是「條條大路通羅馬」的話,中國原創新型鈷-碳化鈷基催化劑及其完成世界首例合成氣一步制高碳醇萬噸級工業試驗,就是找到一條具有工藝流程短、原料成本低等優勢的「通往羅馬」的捷徑,在科學研究和經濟發展方面都具有很強競爭力。

(教育科學部編輯)

相關焦點

  • 中國完成世界首例合成氣一步制高碳醇萬噸級工業試驗
    )於2004年原創發現的一種全新催化劑——Co-Co2C(鈷-碳化鈷)基催化劑,歷時15年持續研發試驗,近期已完成世界首例合成氣一步制高碳醇萬噸級工業試驗,並於26日傍晚在北京通過科技成果鑑定。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這一重要催化劑研發已列入中科院「變革性潔淨能源關鍵技術與示範」A類戰略先導專項重大科技任務「合成氣制混合醇聯產柴油萬噸/年級工業示範」項目,其階段性研究成果「合成氣制高碳醇Co-Co2C(鈷-碳化鈷)基催化劑的創製及其在萬噸級裝置上的評價試驗」最新通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鑑定委員會專家一致認為:該新型催化劑獲授權發明專利
  • 銅基催化乙炔法合成氯乙烯的萬噸級工業試驗通過鑑定
    銅基催化乙炔法合成氯乙烯的萬噸級工業試驗通過鑑定 2019-12-04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中科院大學能源學院在大連揭牌成立 助力潔淨能源發展
    央廣網大連10月31日消息(記者張四清 賈鐵生)10月30日,中國科學院大學能源學院揭牌儀式在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舉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李樹深,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大連市人民政府市長譚成旭等領導出席儀式。
  • 中科院展示「率先行動」重大成果
    多項化學和化工類成果位列其中  近日,中國科學院在系統梳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眾多科技成果的基礎上,凝練歸納出59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並在官網進行展示,多項化學和化工類成果位列其中。  這59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包括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18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29項和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12項。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CO2礦化利用固廢關鍵技術與萬噸級工業試驗...
    2018年8月16日,「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重點專項「CO2礦化利用固廢關鍵技術與萬噸級工業試驗」項目牽頭單位四川大學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
  • 潔淨能源新方向 我國「合成氣制高碳醇」取得關鍵進展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董瑞豐)利用合成氣清潔轉化,直接製取高碳醇等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學品——一種新技術日前已完成萬噸級工業試驗,26日在北京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上述技術創新性地採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開發的碳材料負載的新型鈷-碳化鈷基催化劑,在大型漿態床反應器中完成了世界首例合成氣一步制高碳醇聯產液體燃料的萬噸級工業試驗。鑑定委員會專家一致認為:該催化劑獲授權發明專利11件,屬於原創性技術,指標先進,應用性強,居國際領先水平。
  • 化物所助力大連「潔淨能源之都」建設
    ,助力大連建設「潔淨能源之都」。依託中國科學院潔淨能源創新研究院,爭建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遼寧省及大連市高度重視並大力支持大連化物所爭建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省市主要領導多次進行專題調研,建設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現已寫入遼寧省政府工作報告。目前,大連市已撥付1億元專項經費支持國家實驗室建設並與中科院籤署「中國科學院-大連市全面科技合作戰略協議」。
  • 基於單原子催化的5萬噸/年乙烯制正丙醇工業裝置投產丨亮點成果
    近年來,中科院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為進一步增進公眾對中科院亮點工作的了解,同時促進院屬各單位進一步加強對重大成果的傳播推廣,特啟動「中科院科技創新亮點成果篩選」活動。中科院相關職能部門現已推薦候選條目,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投票,相關得票數將作為正式當選條目的重要參考依據。
  • 千噸級煤基合成氣制低碳醇工業側線試驗完成—新聞—科學網
    低碳醇合成獨闢新路徑
  • 劉中民: 大連先進光源是推動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申請建設的重要支撐和保障
    昨日,全國政協委員、市政協副主席、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所長劉中民院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具有非常強大的聚集人才和科技資源的作用,缺失了這樣先進的創新平臺,正是近些年來遼寧省科技人才不斷外流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前,科學研究已經從『小科學』進入到『大科學』時代,科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依賴於先進儀器設備的發展。」劉中民表示。
  • 中科院實現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 汽車等有望擁有無限能源
    圖文無關 氫氣作為清潔能源的一種,無論在工業生產還是製作燃料電池方面都是理想原料。近期《自然-通訊》期刊刊登了由中國科學家完成的國際首例「自然-人工」雜化光合系統實現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的研究報導。與以往用化學手段製備氫氣的方法不同,此次成果利用太陽光和水獲得氫氣。該項目負責人、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李燦院士說,這將為人類清潔、高效製造氫氣提供重要途徑,若能大規模實現此過程將改變能源和化學工業格局。
  • 中科院提高鈾利用率超百倍,核裂變有望變為近萬年可持續能源
    、安全、清潔的戰略能源。」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局長王越超介紹,通過先導專項的實施,取得了一批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重大原創成果,如空間科學專項成功發射暗物質衛星「悟空」、量子衛星「墨子號」,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專項在「體外」獲得功能性精子、脊髓損傷修復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南海環境變化專項為南海可持續開發利用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等。
  • 國家科學技術獎之航空製造:工業之花燦爛開放
    復現高超聲速飛行條件激波風洞實驗技術面向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學科基礎研究需求,利用中科院力學所獨創的反向爆轟驅動方法,進一步提出了激波管縫合運行、噴管起動、激波幹擾的弱化、高壓爆轟驅動、二次波的運動及其控制等系列激波風洞創新技術,研製成功了國際首座可復現高空高速飛行條件、試驗氣體為潔淨空氣、試驗時間超過100ms的超大型高超聲速激波風洞,整體性能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楊學明代表:加快推進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籌建
    遼寧作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區域,正按照國家部署積極打造綜合性區域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學明說,如果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落戶大連,將為東北振興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促進石化等傳統能源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能源規模化開發利用,從而推動遼寧乃至整個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在大連建設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的優勢明顯。」
  •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兩項清潔能源技術產業化應用加速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兩項清潔能源技術產業化應用加速 2020-12-29 中國新聞網 孫自法 【字體:大 中 小】
  •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兩項清潔能源技術產業化應用加速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 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29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獲悉,採用該所研發循環流化床煤氣化技術和氣化飛灰焚燒發電技術的全球迄今最大煤制清潔工業燃氣項目,本月中下旬起已在江西全面進入試運行期,從而為這兩項清潔能源核心技術的產業化應用按下「加速鍵」。
  • 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 含5項「科技抗疫」專項成果
    2020年11月23日下午,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在烏鎮網際網路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行,這是第五次面向全球舉行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
  • 科學網—鋼鐵與能源化工碰撞出潔淨新「火花」
    近日,「第一屆全國鋼鐵與能源化工行業協調發展研討會」在大連召開,兩大行業實現跨界聯盟。會議聚集了全國鋼鐵行業、能源化工行業的知名學者和企業家,共同探討鋼鐵與能源化工行業的協調發展問題。 鋼廠的廢氣 化工的「寶貝」 無論是大會報告還是臺下交流,兩大行業代表談論最多的是「握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