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上的都市圈在不平凡的2020年,迎來了史無前例的利好。始於年初的那一場會議,沒有在年末的這一場會後結束,而是再出發。
NO.1 | 壹
2020年2月28日:優先推動重大項目,推進川藏鐵路、沿江高鐵建設
年初的那場會,並沒有得到太多的關注,但我們當時依據會議內容做了一篇預測性文章:重磅!寧蕪搬遷寧揚寧滁北沿江等迎來轉機?國家發改委的這場重要會議專治疑難雜症!
現在回過頭來看,那場會議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
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9月29日發布批覆文件,11月8日便實現了開工,開工當天(省略)做重要指示(還上了央視綜合頻道晚上7點開始的那個節目)。
據了解,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設計時速120至200公裡,起自既有成雅鐵路雅安站,經甘孜、昌都、林芝,接入在建拉林鐵路(拉薩至林芝),新建正線1011公裡,全線共設26座車站。總投資達3198億元,並且全部由國家承擔(這在鐵路建設史上極為罕見)。
沿江高鐵:起於上海,經南京、合肥、武漢、重慶等城市,終點在成都,串聯長江沿線的22個城市,全程採用時速350公裡的標準修建。在江蘇段叫北沿江,前幾年因為線路走向問題各地爭得厲害,今年鐵總直接介入基本確定走向。而且江蘇省也多次強調年內必須開工,雖然看日子也沒幾天了,但最起碼錶現出了態度。
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今年內,南京都市圈的城際地鐵收穫頗豐,寧馬城際和寧滁城際(南京段)取得突破性進展,寧儀揚城際也有新進展(如籤署了補充協議等),寧句城際東延至茅山也提上了日程。
綜上,會上提到的內容基本都取得了重大進展,可謂是效果顯著。
NO.2 | 貳
2020年11月30日:部署整體推進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建設
年初那場會上,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建設排在了最後,而年末的這場會直接專題研究,效果會如何呢?明年這個時候我們再來總結。
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的概念其實很複雜,我們不妨先從一張圖講起:
軌道交通四兄弟,圖源網絡,侵刪。
其實,這張圖還是複雜了點,我們結合這張圖和南京都市圈軌道交通的實際情況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軌道交通主要包括哪些(個人理解,非專業叫法):
1,接近淘汰的普速國鐵,俗稱綠皮車,時速一般是120公裡。當然,在有些地方因為各種因素仍然是主力,比如今天講的川藏鐵路。
2,高速鐵路,一般是時速250-350公裡,快一點叫高鐵,慢一點叫動車,再慢一點叫寧啟鐵路。
高速鐵路中還有一種特殊的種類叫城際高鐵(C字頭),私以為如果不能實現公交化運營,C字頭城際高鐵是名不符實的。
3,市域(郊)鐵路:在廣深地區指的是時速200公裡的介於地鐵和高鐵之間的模式,而在南京都市圈可以叫跨市地鐵,也可以城際地鐵。我們熟知的S1到S9這幾條線路都是這樣的,坐過的朋友應該知道就是地鐵。
4,城市軌道交通。主要指地鐵,也包含一些不常見的模式如有軌電車,雲軌,中運量軌交等。
一個人理解介紹完軌道交通之後,我們再回到國家發改委的這場會提到的內容上,簡直就是為南京都市圈量身打造的。
第一,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時交通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由於南京的南北狹長,導致東西方向的都市圈通達度很高,南京都市圈城際地鐵四大金剛寧句城際,寧儀揚城際,寧滁城際和寧馬城際基本都是東西或者偏東或者偏西的走向。
寧句城際一小時通勤圈沒問題;寧儀揚城際和寧滁城際距離稍微長點但分別採用的是時速140公裡和160公裡的D型車,1小時通勤圈也沒問題;寧馬城際距離長速度稍慢,但基本確定與8號線貫通運營,據說至少有5種大小交路運行模式,1小時通勤圈更沒問題。
再看看高鐵呢,2小時以內也是沒有問題的。
第二,加快建設一批條件相對成熟的城際和市域(郊)鐵路項目。這一點不用多說了,寧儀揚城際,寧滁城際南京段和寧馬城際都走到這份上了,肯定屬於條件成熟的項目,這三大項目2021年繼續加速是可以預見的。
第三,準確把握功能定位。要把握好城際鐵路功能定位和建設標準,加強市域(郊)鐵路的統籌規劃和設計建設,實現鐵路建設與城市融合和多網融合。這一點也不用多說,南京南站和南京北站就是城際地鐵與高鐵充分融合的優秀案例。
第四,準確把握土地綜合開發。對新建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項目上蓋開發、既有鐵路用地綜合利用等其他開發方式進行深入研究,探索城鎮化地區鐵路綜合開發新模式。這一點更不用擔心了,地鐵上蓋是南京地鐵集團的強項;寧蕪鐵路改線後建設8號線就是既有鐵路綜合利用的典型案例。
除了上面的四點任務,如果我們還能做到會上提到的五點要求,2021年南京都市圈的目標就應該是這樣的:寧句城際通車,寧儀揚城際,寧滁城際(南京段)和寧馬城際開工!
NO.3 | 叄
最後,給大家普及個冷知識:都市圈是基於通勤時間和空間而不是行政區劃的概念。寧溧城際和寧高城際並沒有出市且沒有出市的規劃,但仍然以都市圈地鐵方式命名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