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鏈斷裂人獸衝突升級 三江源驚現「熊吃人」

2020-12-04 搜狐網

瀾滄江地理源頭

阿尼瑪卿雪山保護站拍到的雪豹、棕熊

  7月8日,瀾滄江綜合科考隊的一支分隊為了探路,離開位於青海省玉樹州雜多縣扎青鄉然曲河旁的一號營地,在荒野中驅車四五個小時,當晚落腳於閒置的一個冬窩子。這是牧民冬天放牧的住房,由四面土牆圍成,中間一個簡易的灶臺,以犛牛糞作為燃料。

  晚上狂風大作,窗外風雨飄搖,漏進屋裡的雨水在地上匯成一條小溪。來自北京的一位年輕記者說,她整宿望著窗外不敢睡,擔心附近山上的藏棕熊拍門進來。

  在雜多,熊的故事已經被傳得神乎其神,它們不僅攻擊人和牲畜,還毀掉了不少牧民的冬窩子。然而,「犯案」的藏棕熊是國家重點保護獸類,近年來人獸衝突加劇,這是動物保護人士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棕熊傳說

  「一個老阿媽在野地裡豎了個房子,她去打水回來看到一隻熊進了家門,嚇了一跳說:太可怕了!難道世界末日來了嗎?這時候熊回答她說:老阿媽別害怕,世界末日早在幾年前就已經來了!」尼尕說了一個有關熊的段子,引來旁人哈哈大笑。他坐在然曲河邊的草甸上曬太陽,離他不遠處,幾隻鼠兔探頭張望,隨後自顧自地追逐。

  44歲的尼尕是青海省玉樹州雜多縣扎青鄉的書記,土生土長的雜多人,高大孔武,膚色黝黑,年輕時曾當過兵,復員後先後在雜多縣結紮鄉、莫雲鄉和昂賽鄉任職,2010年調任扎青鄉。

  扎青鄉地處扎曲河北岸,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從玉樹縣到雜多縣的路上,南都記者就目睹了一對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在公路邊的草甸上起舞。

  「最可怕的就是熊!」尼尕說,「以前的熊只會攻擊人和動物,現在已經開始攻擊房屋了。」他前一天剛剛聽牧民說,一家人花了5萬塊錢建的房子,每年都遭到熊的攻擊,裡面的糧食和家具都被熊糟蹋了。最令人感到驚訝的是,熊進門之後,竟然能夠順利找到麵粉、酥油和蜂蜜等,飽餐一頓之後還把吃不了的食物混在一起。

  來自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趙翔已經在高原上工作了兩年,他說聽說過最「文明懂禮」的一隻熊,進入房子之後吃完食物就出來了,沒有做任何破壞。而其他故事中的熊似乎都是壞脾氣,一番飽食之後順帶把家具也拍個稀巴爛。

  尼尕說,每年扎青鄉都會統計受野生動物影響牧戶的數據,去年在扎青鄉放牧的牧民全部遇過熊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

  更極端的事件發生在玉樹縣通天河保護站。保護站工作人員扎西文沙告訴南都記者,去年4月份,該保護站範圍內一隻熊殺死一名誤撞熊窩的婦女,其家人氣憤不已,跑上山殺了3隻熊。

  這件事就發生在通天河保護站範圍內。「可能是在搶回屍體的過程中把熊殺了,那我們怎麼辦?」扎西文沙一臉茫然,「把人抓起來?不可能吧……」

  相比之下,牧民們對狼和雪豹的容忍度更大一些。尼尕認為,草原狼不會攻擊人,只是喜歡吃牛羊,而雪豹有很多食物,很少攻擊人和牲畜,只有餓極了才會吃牛羊。

  24歲的桑丁一家住在扎青鄉戰鬥村扎阿河邊,他說有時在山上放牛,眼睜睜看見對面山上的牛被狼吃掉卻無可奈何。「被狼吃就吃了吧,這是很自然的現象,沒有什麼好憤怒的。」

  瑪沁縣阿尼瑪卿雪山站是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之一,站長才旦加說,阿尼瑪卿雪山在當地被視為神山,山上的狼則被視為山神的看家狗,雪豹也被視為山神的象徵。

  但對於來自熊的攻擊,牧民們無計可施。

  人類侵佔棕熊領地

  雜多縣內有多少只藏棕熊?其數量在增加還是減少?藏棕熊的食物鏈發生了什麼變化?對此,尚無人能用具體數據來回答。

  與此同時,中央與地方政府對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的重視程度不斷升級,不僅於2000年建立自然保護區,隨後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在2011年批准建立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

  事實上,整個三江源生態保護實驗區都缺乏可靠的生物多樣性數據,如何保護就成了空中樓閣。摸清三江源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家底」成為當務之急。環保組織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簡稱「山水自然」)從2012年起開展生物多樣性快速調查工作。

  今年7月6日,山水自然聯合雜多縣人民政府、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IB E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所和阿拉善SE E生態協會發起的溯源瀾滄江—中國(雜多)瀾滄江源綜合科考活動正式啟動。

  為期6天的考察中,科考隊有不少令人激動的發現。胡若成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大二的學生,同時也是該校綠色生命協會會長,在科考隊中專門觀察鳥類。至7月11日科考結束,他一共記錄了52種鳥類,這個長長的名單中包括黑頸鶴、胡兀鷲、金雕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有縱紋腹小鴞、黑耳鳶等8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北大經濟學院環境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史湘瑩則從附近的扎西拉吾寺取回寺僧拍下的雪豹視頻,其中一個視頻拍到了四隻雪豹同時出現在一塊巖壁上的場景。另外一支分隊則追蹤到一個熊窩,牧民告訴他們,熊害和狼害嚴重,他們都不敢再養羊了。在冬季牧場,雪豹也會下來吃牛羊。

  那麼,人獸衝突為何加劇?

  如果簡單地認為熊多到成災,那就大錯特錯了。

  扎西文沙說,熊的領地意識非常強,一旦人進入其領地,就容易發生衝突。

  在尼尕看來,熊與人爭食可能是食物出現短缺。「三江源一期工程實行,進行退牧還草、生態移民,加上對孩子教育的考慮,好多牧民搬到縣城,這裡的牛羊也不多了,棕熊的食物變少,只能攻擊房子。」在扎青鄉,57.6%的牧戶搬離了牧場,其中格賽村和戰鬥村只剩30%牧民在山上。雜多縣過去是擁有100萬頭牲畜的牧業大縣,如今只有40萬頭牲畜。

  青海省野生動植物和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董得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隨著人們放牧區域逐漸從原來的2000多米上升到現在的4000多米,侵犯了野生獸類的生活領地,迫使其不斷遷徙。此外,近年來牧民修建操場圍欄,阻斷了野生獸類的食物來源,同時限制了野生獸類的活動範圍,也是野生獸類接近人類的原因之一。而且,牧民滅鼠和捕獵旱獺等行為,也造成了野生獸類食物鏈斷裂,迫使其不得不尋找新的食物來源。

  探索補償機制

  正是在這為期3年的三江源調查中,山水自然發現,人獸衝突呈愈演愈烈之勢:棕熊、雪豹、狼等食肉類動物愈加頻繁地捕食家畜,牧民深受其擾。

  通天河保護站工作人員扎西文沙透露,對於野生動物造成的損失,政府推出了補償機制。2011年9月6日,青海省政府公布了《青海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造成人身財產損失補償辦法》,該辦法指定由縣級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野生動物造成人身財產損失的核實、認定工作,其中規定造成死亡的,應當支付死亡補償金和喪葬費,總額為全省上年度農牧民年均純收入的22倍。

  但補償制度的實施似乎並不理想。扎西文沙說,去年發生熊吃人事件之後,當林業部門工作人員到達事故現場,找了幾天都無法找到「肇事者」。「如何申請、如何補償,我們也不清楚,好像是動管局在管。」他指出,自然保護區裡的工作涉及農、林、動管局等7個部門,其中權責並非涇渭分明,即使身為保護站的核心工作人員,也並不了解補償機制的具體情況。

  扎青鄉書記尼尕很無奈:「鄉裡一年只有開展工作的經費,沒有額外收入去補償,只能等上級政府的支持。今年聽說對遭遇熊災的家庭有少許的補助,但對受災的牧民來說,不會起到多大作用。棕熊現在受國家保護,我們不可以去傷害它,但我們希望政府採取一些防護措施。」

  公益組織也開始了緩解人獸衝突的嘗試。從2009年起,山水自然就在四川甘孜雅江縣探索「人獸衝突補償基金」。他們選擇了2個項目村進行試點,與當地林業局、寺廟及試點村民共同成立了「人獸衝突」四人專員小組,其中2個試點村專員分別為1人,寺廟專員1人,林業局專員1人,並與村民共同制定了《人獸基金管理辦法》。2010-2011年,2個試點村參與農戶共計49戶,受理肇事案件145起,賠償金額21440元。2012年起,項目試點村從2個擴展為5個,基金參與人數達124戶,補償金額共計14530元。

  從2011年起,這種做法又在玉樹囊謙縣香達鎮前多村開展。山水自然與村裡的老百姓、林業局及寺廟一起建立了「家畜保險基金」,當地牧戶用給犛牛上保險的方式參與到保險基金中。其中,前多村百姓自發組成3個衝突記錄小組,共11人參與記錄損失,他們還共同商討出一套管理辦法。辦法規定:家畜損失賠付的前提是沒有野生動物被獵殺以及看管好自家的牛羊,同時開展定期野生動物巡護工作等。一年之中,基金共完成了66起案件的理賠工作,7戶沒有任何損失的牧戶因放牧管理良好而得到了獎勵。

  然而,目前的「家畜保險」機制卻並不適用於扎青鄉遭遇的熊害,因為在這裡,熊害已經不是偶發事件,而是必然現象—100%的牧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政府、牧民、環保人士深感頭痛。

news.sohu.com false 南方都市報 http://epaper.nandu.com/epaper/A/html/2014-07/23/content_3282738.htm?div=-1 report 4940 瀾滄江地理源頭阿尼瑪卿雪山保護站拍到的雪豹、棕熊7月8日,瀾滄江綜合科考隊的一支分隊為了探路,離開位於青海省玉樹州雜多縣扎青鄉然曲河旁的一號營地,在荒野中驅車四

相關焦點

  • 人熊衝突是可以緩解的嗎?
    原創 象妹 北美小象君這個月兩起熊咬死人的新聞讓人熊衝突這一話題再次進入大眾的視野。青海的棕熊和綿陽的黑熊均被警方擊斃,從而也引起了一些關於「熊吃了人就該殺?這和野生動物保護有衝突嗎?當動物威脅到人身安全時,究竟該保護自己擊殺動物,還是任由他們胡作非為呢?」
  • 郊狼和棕熊:歐美國家如何應對人獸衝突?
    但每一年,管理署還是殺死成千上萬的食肉動物,包括熊、山貓、郊狼、狐狸、鷹、美洲獅以及狼。 然而,沒有證據表明,殺死食肉動物能減少人獸衝突。事實上,甚至會事與願違。研究表明,食肉動物對於維持生態系統健康至關重要。作為研究人獸衝突的保護生物學者,我看到越來越多否定滅殺食肉動物的證據。
  • 小興安嶺找到東北虎吃熊證據,同處食物鏈頂端,熊為何輸給老虎?
    小興安嶺找到東北虎吃熊證據,同處食物鏈頂端,熊為何輸給老虎?不久前,在我國小興安嶺的一處自然保護區之內,工作人員在野外發現了老虎捕食黑熊的證據,在當地發現了黑熊的殘骸,同時還發現了東北虎和黑熊的打鬥痕跡,而這也是我們國內第一次發現老虎捕食黑熊的情況,雖然我們有點吃瓜的感覺,但是也有一些疑惑,因為熊類本身也時處於食物鏈頂端的略是動物,怎就會成為了老虎的獵物了呢?
  • 付鑫:熊傷人之後,關於人獸共存的思考與解析
    付鑫對此事件的發生進行了認真研究和調查,問題發生的焦點在於,到底是人貿然進入到黑熊領地範圍導致黑熊的攻擊行為還是黑熊的種群數量增長引起的生存空間擴張。目前,當地相關部門仍未發布初步調查情況,付鑫對此進行了具體分析。鑑於有消息稱當地此前並沒有黑熊的存在,而突然出現兩隻黑熊,那麼是野生黑熊或圈養的放歸黑熊尚不得知。
  • 科學團隊監測分析顯示 三江源是世界上食物鏈最完整的地區之一
    今年,三江源國家公園保護區及祁連山國家公園即將正式掛牌成立。為進一步摸清這兩個地區野生動物分布情況,去年底到今年初由相關專業科研機構和管理部門聯合組成的調查隊伍連續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調查。近日,從近年監測到的幾十萬張監測照片和幾萬條監測視頻中,科學團隊分析得出結論:我國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食物鏈最完整的地區之一,青藏高原是目前世界上大型食肉動物最多的地區。土撥鼠學名旱獺,因為繁殖能力強,家族龐大,又與牛羊一起啃食牧草,而且有一個頗為令人頭疼的習慣——酷愛挖坑打洞,刨斷草根,一度被認為是草場的破壞者而遭到滅殺。
  • 三江源發現藏藍熊遛娃,戰鬥力不比黑熊強多少,與雪豹一個級別
    藏藍熊在三江源遛娃,公熊、母熊與小熊和睦相處10月1日下午6點左右,三江源的天漸漸暗了下來,忽然就下起了冰雹,溫度一下子降低了這時,4隻藏藍熊出現在一個山坡上,1隻公熊走在前面,1隻母熊緊跟著,後面跟著2隻不安分的小熊。難道它們是在遛娃?還是趁著國慶節出來採購點食物?
  • 《人獸雜交》獨家中文預告 驚現半人半獸混血兒
    《人獸雜交》獨家中文預告 驚現半人半獸混血兒 》劇照  由奧斯卡影帝亞德裡安·布洛迪(Adrien Brody)和薩拉·波莉(Sarah Polley)出演,文森佐·納塔利(Vincenzo Natali)執導的科幻驚悚片《人獸雜交》(Splice)曝光預告片,[電影網]獨家編譯中文字幕,影片大膽詭異的風格讓人驚嘆。
  • 三江源:全球雪豹連片分布最集中地區
    雪豹是處於生態系統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被稱為「高海拔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氣壓計」,其存在象徵著當地生態系統的健康穩定,作為活躍在高山之巔的神秘物種,一直是人類高度關注的重要物種之一。雪豹數量稀少,生活在人跡罕至的區域,活動隱蔽,人們在野外很難見到其蹤影,因此,監測難度大,對保護研究技術要求高。
  • 三江源:世界上大型食肉動物最多 食物鏈最完整的地區
    央視網消息:近日,北京大學大學生命科學院專家和調研人員從近年監測到幾十萬張監測照片和幾萬條監測視頻中分析得出結論:我國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食物鏈最完整的地區之一,青藏高原是目前世界上大型食肉動物最多的地區。
  • 野保專家在三江源發現罕見藏棕熊,野生動物向周邊擴散
    大公熊強壯而霸道,帶幼崽的母熊小心謹慎,小熊憨態可掬,都非常可愛。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2000年成立於北京的拒馬河河畔,20年來開展、參與了眾多野保項目。2014年,加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協助其在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開展多項野外工作。「看到三江源保護區裡的野生動物生機勃勃。食物鏈關係、生物多樣性都非常完整。
  • 美國的人獸衝突之困
    近日,美國媒體ABC新聞報導了一個人獸衝突的例子——墨西哥狼。美國聯邦政府的報告顯示,今年頭四個月,該國新墨西哥州和亞利桑那州有88隻家畜死亡,罪魁禍首就是瀕臨滅絕的狼。來源/ABCnews墨西哥狼(英文名Mexican wolf,學名Canis lupus baileyi)是一種食肉動物,灰狼的一個亞種,屬於食物鏈上層的掠食者,通常群體行動。分布於美國西南和墨西哥西北部的崇山群嶺之中。它們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犬科家族成員。
  • 北京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隊員在青海三江源地區發現罕見藏棕熊
    大公熊強壯而霸道,帶幼崽的母熊小心謹慎,小熊憨態可掬,都非常可愛。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2000年成立於北京的拒馬河河畔,20年來開展、參與了眾多野保項目。2014年,加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協助其在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開展多項野外工作。「看到三江源保護區裡的野生動物生機勃勃。食物鏈關係、生物多樣性都非常完整。
  • 熊會不會吃人呢?
    熊會吃人嗎?答案是肯定的。熊當然會吃人,我們常說的「一豬二熊三老虎」就是根據這三種動物對人的威脅程度來排名的,但是,並不是說老虎對人威脅最小,而是因為老虎都在深山之中,很少有與人碰面的機會,所以,這個排名也是根據三種動物與人相遇的機率而產生的。而且熊是食肉目下熊科動物的總稱,既然是食肉動物,吃人就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了。下面我們來看幾則熊吃人的實例。
  • 野保專家在三江源發現罕見藏棕熊 藏棕熊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熊亞種之一
    這對於外地進入三江源地區的野   原標題:野保專家在三江源發現罕見藏棕熊  藏棕熊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熊亞種之一      9月30日、10月1日傍晚,青海省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邊界地帶,正在這裡開展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的北京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的三名隊員,發現了四隻罕見的藏棕熊。
  • 史上最大的熊,身高五米,站在食物鏈的頂端!
    除了獅子、老虎以外,熊也不得不說。把自然界的所有熊列為戰鬥力排行榜的話,排名最後的不是我們熟知的熊貓,而是一個叫做馬來熊的馬戲團明星,可以說是熊界的弱雞。而排在榜首的不是我們所說的人熊棕熊,而是在北極不與人接觸的北極熊,但是今天我們要說是世界上最大的熊,身高五米,坐穩了頂級掠食者的寶座。我們想說的這隻熊是史前巨熊短面熊,距今2千萬年前,美洲大陸上住著可怕的頭號捕食者,它們主要狩獵各種哺乳動物,例如野牛和大角野牛。這種生物是短面熊,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地球上最大的熊,也是最可怕的熊。
  • 《中華水塔》:探尋三江源的風情與質地
    具有自然形態、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三個認知維度的三江源被譽為「中華水塔」,它是黃河、長江和瀾滄江的發源地,是孕育與滋養著中華民族的水源地,是地球最後的秘境與大自然元氣之所在。這部作品不是有關三江源的旅遊指南,而是對三江源生態現狀及其危機進行富有針對性的深入考察,將現實客觀再現出來,將人的修復與保護意識的覺醒以及實際的行動再現出來,以此警醒世人。
  • 為什麼不能隨便吃野味兒?看看背後的食物鏈邏輯關係,你就再也不吃了!
    從華南海鮮市場開始的「野味」,也成為了今年肺炎疫情出現的源頭指向,當然根據science的文章表示,源頭可能並不只有華南海鮮市場,但是有一點我們是一定是痛定思痛的,就是不能再繼續「無腦」吃「野味兒」了。
  • 已有4人被咬死,小心熊吃人!
    說明這隻黑熊把受害者視為食物,準備全家老小一起享用。這實在是讓人細思極恐。熊吃人,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個難題。2011年,俄羅斯發生一起棕熊襲人事件。哪怕在它破壞村子時,村裡有馬有牛,它依然不為所動,只想吃人。這使山本更加確信,這頭變態至極的熊絕對留不得,多留一天都是禍害。
  • 黑熊吃人,令人震驚但並不罕見,人類一直在熊的食譜上
    我們常說的熊包括了亞洲黑熊、美洲黑熊、棕熊、北極熊、大熊貓、馬來熊、眼鏡熊這8種熊科動物。其中除了生活在極地的北極熊是高度肉食的動物,蠢萌憨厚的大熊貓是啃竹子的,其他熊都是雜食性的。何為雜食性呢?也就是遇見什麼吃什麼了。
  • 熊吃人!該不該一命償一命?
    可最近兩個熊吃人的事件為我們敲響了警鐘也讓我們深思:熊吃人,該不該一命償一命?5月14日晚,青海治多公安官方微信公號發布通報:5月12日早上7時許,治多縣公安局扎河鄉派出所接警,稱扎河鄉口前村一社阿某某一家凌晨遭棕熊潛入帳篷襲擊,其妻被叼走,咬傷致死。通過現場勘測,襲擊事件發生在扎河鄉口前村一社阿某某所搭建的帳篷住處,死者系女性,屍體遭大面積啃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