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原創作者:三郎觀歷史
作為我國的鄰居,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我們對其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日本的歷史。日本的開國和攘夷的爭論是就對外關係而言的,但經過長期摸索和碰壁,有識之士逐漸認識到不先改革內政,將無以凝聚全國人心一致對外,如此若攘夷則必然失敗,若開國則會被迫淪為列強的殖民地。新的思潮就此產生並開始了激烈的交鋒,那就是尊王倒幕與公武合體。
「功山寺起義」的第二年是慶應元年(公元1865年),五月,一個名叫「龜山社中」的商會悄然建立了。日本的這場近代變革,產生了所謂的「維新三傑」,而在此之前,還有所謂的「前三傑」聲名更為烜赫,那就是高杉晉作、幕臣勝海舟,以及「龜山社中」的創辦人坂本龍馬。坂本龍馬本名直柔,出身非常低微,他的祖父直益本是酒店「才谷屋」的少東家,後來過繼到土佐藩一個下級武士家庭,才始取得「鄉士」資格。成年後,龍馬獲得藩內允準,前往江戶遊學,不但修習了「北辰一刀流」的精妙劍術,還拜在大學問家佐久間象山門下精研儒學、軍事和蘭學。所以說,相對這時期絕大多數尊攘派的年輕武士來說,龍馬接觸西洋學問是比較早的,了解也是比較深的,雖然同樣主張攘夷,但對開國的牴觸並不強烈。
土佐藩的始祖,乃是豐臣秀吉的親信山內一豐,「小山評定」之際,一豐主動站出來支持德川家康,並且提出獻出自己的居城掛川,請德川軍入駐。因此「關原合戰」後,他被家康封以土佐一國,領地九萬八千石一豐十五傳而至山內豐信,是幕末「四賢侯」之一,起用開國派重臣吉田東洋,進行藩政改革,成效卓著。「安政大獄」中,山內豐信受到打擊,被迫讓位給前藩主山內豐惇之弟豐範(豐信是以旁支入繼宗家的)自己退居二線,號「忍堂」,後改「容堂」。井伊直弼對洋人的卑躬屈膝與對「一橋派」和尊攘志士的殘酷迫害,直接刺激了土佐藩中廣大年輕武士,於是他們聯合起來,組建了一個「土佐勤王黨」。
「土佐勤王黨」的首腦,乃是激進尊攘派的武市半平太(瑞山),坂本龍馬幼小時即與半平太相交莫逆,因此也在盟誓的文書上籤上了名字。此後不久,半平太找到龍馬,請他前去刺殺吉田東洋,欲圖以此契機來控制藩政。龍馬的思想在攘夷和開國之間徘徊,也不願傷害對土佐藩做出過重大貢獻的東洋,被迫脫黨,甚至脫藩而去。不過最終,武市半平太還是找到一個名叫那須信吾的劍術高手,斬殺了吉田東洋,並且如其所願,很快便推翻了舊的藩政府,把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放下武市半平太不提,再說龍馬脫藩以後,便前往九州考察,隨即返回江戶,在劍道師父千葉定吉的介紹下,前去拜會新任政事總裁松平慶永。慶永雖然頗為欣賞龍馬的才幹,但二人的地位天差地別,身為幕府首腦,不便破格提拔一名浪人,於是又介紹他去拜見軍艦奉行勝麟太郎義邦(海舟)這位勝海舟,據說本出自一個高利貸者家庭,其父靠著金錢把兒子送去幕府御家人勝家做婿養子,繼承了勝氏的家名。
「黑船來航」之後,勝海舟受到幕府海防掛大久保忠寬(一翁)的賞識,進入長崎海軍傳習所任職。萬延元年(公元1860年),幕府為了《日美修好通商條約》的換文,派出赴美使節團,使團成員乘坐美國軍艦帕沃坦號,此外海軍傳習所的教練艦「鹹臨丸」也跟同護衛——使團翻譯,就是大名鼎鼎的中濱萬次郎,而「鹹臨丸」的副艦長就是勝海舟,那位薩摩藩的福澤諭吉,也混了個同船前往的位置。
「文久的改革」中,幕府任命勝海舟擔任軍艦奉行,等同於海軍部長。所以松平慶永一瞧這位名叫坂本龍馬的年輕浪人頗為精通蘭學,便讓他直接去找海舟謀職。海舟是徹底的開國派,龍馬心中不能毫無芥蒂,勉強前往,反倒三言兩語就被海舟給說服了不開國則無以強國,不強國,所謂攘夷只是痴人說夢而已。隨即勝海舟開設了神戶海軍操練所,也就是官辦海軍學校,委任坂門龍馬擔任塾頭(類似於教務主任)。
勝海舟和坂本龍馬一心培養出日本自己的海軍人才,建立一支真正現代化的海軍,但可惜好景不長,因為學員當中有很多人都與激進尊攘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八月十八日的政變」後,勝海舟受牽連而被罷免了軍艦奉行的職務,神戶海軍操練所經費斷絕,也被迫關門。此時的坂本龍馬,已經構思出了他獨特的共和政體論,在離開神戶海軍操練所後,他率領一些學員先是投奔薩摩藩,隨即便在長崎創立了「龜山社中」,後改名「海援隊」。「龜山社中名義上是個普通的對外商務貿易組織,實際上乃是尊王志士們的總聯絡站和總情報站,利用這個組織,龍馬把大量精力和金錢都投入到尊王倒幕運動中去。
只是龍馬並不贊成武力倒幕,他認為只有各地雄藩聯合起來,才能逼迫幕府自動地「大政奉還」,也即把權力返還給天皇朝廷,完成不流血的革命。為了達成這個目的,他決定首先要讓尊攘派的兩大魁首—長州和薩摩—攜起手來。薩摩藩本是尊攘派的重要基地,但公武合體的色彩更為濃厚,當坂本龍馬和好友中岡慎太郎來到薩藩的時候,掌握藩中實權的乃是大久保利通(一藏)和西鄉隆盛此二人與長州的桂小五郎(後改名木戶孝允)並稱為「維新三傑」。
薩摩藩前此所以會協助幕府與長州軍交戰,本是為了掌握京都的實權,完成藩主島律久光公武合體和「雄藩公議」的政治理想。可是幕府在戰敗長州以後卻卸磨殺驢,加速恢復幕權,同時故意攪黃朝廷明令召開的「參預會議」。在這種情況下,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人的思想逐漸傾向於武力倒幕。於是,經過龍馬和慎太郎的反覆勸說,西鄉隆盛終於答應和長州聯起手來,伺機推翻幕府的腐朽統治。
接著,兩人又來到長州遊說,雖說長州人恨透了「會奸」、「薩賊」,但眼界開闊的桂小五郎和高杉晉作還是力排眾議,決定爭取薩摩這個強有力的外援。經過反覆磋商,薩摩和長州首先聯起手來,其後又有土佐和肥前加入,通稱「薩長土肥」,這就是最終推翻幕府統治的西南「四強藩」。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