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龍馬奔騰!西南「四強藩」聯手,伺機推翻幕府的腐朽統治

2020-12-06 三郎觀歷史

百家原創作者:三郎觀歷史

作為我國的鄰居,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我們對其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日本的歷史。日本的開國和攘夷的爭論是就對外關係而言的,但經過長期摸索和碰壁,有識之士逐漸認識到不先改革內政,將無以凝聚全國人心一致對外,如此若攘夷則必然失敗,若開國則會被迫淪為列強的殖民地。新的思潮就此產生並開始了激烈的交鋒,那就是尊王倒幕與公武合體。

「功山寺起義」的第二年是慶應元年(公元1865年),五月,一個名叫「龜山社中」的商會悄然建立了。日本的這場近代變革,產生了所謂的「維新三傑」,而在此之前,還有所謂的「前三傑」聲名更為烜赫,那就是高杉晉作、幕臣勝海舟,以及「龜山社中」的創辦人坂本龍馬。坂本龍馬本名直柔,出身非常低微,他的祖父直益本是酒店「才谷屋」的少東家,後來過繼到土佐藩一個下級武士家庭,才始取得「鄉士」資格。成年後,龍馬獲得藩內允準,前往江戶遊學,不但修習了「北辰一刀流」的精妙劍術,還拜在大學問家佐久間象山門下精研儒學、軍事和蘭學。所以說,相對這時期絕大多數尊攘派的年輕武士來說,龍馬接觸西洋學問是比較早的,了解也是比較深的,雖然同樣主張攘夷,但對開國的牴觸並不強烈。

土佐藩的始祖,乃是豐臣秀吉的親信山內一豐,「小山評定」之際,一豐主動站出來支持德川家康,並且提出獻出自己的居城掛川,請德川軍入駐。因此「關原合戰」後,他被家康封以土佐一國,領地九萬八千石一豐十五傳而至山內豐信,是幕末「四賢侯」之一,起用開國派重臣吉田東洋,進行藩政改革,成效卓著。「安政大獄」中,山內豐信受到打擊,被迫讓位給前藩主山內豐惇之弟豐範(豐信是以旁支入繼宗家的)自己退居二線,號「忍堂」,後改「容堂」。井伊直弼對洋人的卑躬屈膝與對「一橋派」和尊攘志士的殘酷迫害,直接刺激了土佐藩中廣大年輕武士,於是他們聯合起來,組建了一個「土佐勤王黨」。

「土佐勤王黨」的首腦,乃是激進尊攘派的武市半平太(瑞山),坂本龍馬幼小時即與半平太相交莫逆,因此也在盟誓的文書上籤上了名字。此後不久,半平太找到龍馬,請他前去刺殺吉田東洋,欲圖以此契機來控制藩政。龍馬的思想在攘夷和開國之間徘徊,也不願傷害對土佐藩做出過重大貢獻的東洋,被迫脫黨,甚至脫藩而去。不過最終,武市半平太還是找到一個名叫那須信吾的劍術高手,斬殺了吉田東洋,並且如其所願,很快便推翻了舊的藩政府,把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放下武市半平太不提,再說龍馬脫藩以後,便前往九州考察,隨即返回江戶,在劍道師父千葉定吉的介紹下,前去拜會新任政事總裁松平慶永。慶永雖然頗為欣賞龍馬的才幹,但二人的地位天差地別,身為幕府首腦,不便破格提拔一名浪人,於是又介紹他去拜見軍艦奉行勝麟太郎義邦(海舟)這位勝海舟,據說本出自一個高利貸者家庭,其父靠著金錢把兒子送去幕府御家人勝家做婿養子,繼承了勝氏的家名。

「黑船來航」之後,勝海舟受到幕府海防掛大久保忠寬(一翁)的賞識,進入長崎海軍傳習所任職。萬延元年(公元1860年),幕府為了《日美修好通商條約》的換文,派出赴美使節團,使團成員乘坐美國軍艦帕沃坦號,此外海軍傳習所的教練艦「鹹臨丸」也跟同護衛——使團翻譯,就是大名鼎鼎的中濱萬次郎,而「鹹臨丸」的副艦長就是勝海舟,那位薩摩藩的福澤諭吉,也混了個同船前往的位置。

「文久的改革」中,幕府任命勝海舟擔任軍艦奉行,等同於海軍部長。所以松平慶永一瞧這位名叫坂本龍馬的年輕浪人頗為精通蘭學,便讓他直接去找海舟謀職。海舟是徹底的開國派,龍馬心中不能毫無芥蒂,勉強前往,反倒三言兩語就被海舟給說服了不開國則無以強國,不強國,所謂攘夷只是痴人說夢而已。隨即勝海舟開設了神戶海軍操練所,也就是官辦海軍學校,委任坂門龍馬擔任塾頭(類似於教務主任)。

勝海舟和坂本龍馬一心培養出日本自己的海軍人才,建立一支真正現代化的海軍,但可惜好景不長,因為學員當中有很多人都與激進尊攘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八月十八日的政變」後,勝海舟受牽連而被罷免了軍艦奉行的職務,神戶海軍操練所經費斷絕,也被迫關門。此時的坂本龍馬,已經構思出了他獨特的共和政體論,在離開神戶海軍操練所後,他率領一些學員先是投奔薩摩藩,隨即便在長崎創立了「龜山社中」,後改名「海援隊」。「龜山社中名義上是個普通的對外商務貿易組織,實際上乃是尊王志士們的總聯絡站和總情報站,利用這個組織,龍馬把大量精力和金錢都投入到尊王倒幕運動中去。

只是龍馬並不贊成武力倒幕,他認為只有各地雄藩聯合起來,才能逼迫幕府自動地「大政奉還」,也即把權力返還給天皇朝廷,完成不流血的革命。為了達成這個目的,他決定首先要讓尊攘派的兩大魁首—長州和薩摩—攜起手來。薩摩藩本是尊攘派的重要基地,但公武合體的色彩更為濃厚,當坂本龍馬和好友中岡慎太郎來到薩藩的時候,掌握藩中實權的乃是大久保利通(一藏)和西鄉隆盛此二人與長州的桂小五郎(後改名木戶孝允)並稱為「維新三傑」。

薩摩藩前此所以會協助幕府與長州軍交戰,本是為了掌握京都的實權,完成藩主島律久光公武合體和「雄藩公議」的政治理想。可是幕府在戰敗長州以後卻卸磨殺驢,加速恢復幕權,同時故意攪黃朝廷明令召開的「參預會議」。在這種情況下,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人的思想逐漸傾向於武力倒幕。於是,經過龍馬和慎太郎的反覆勸說,西鄉隆盛終於答應和長州聯起手來,伺機推翻幕府的腐朽統治。

接著,兩人又來到長州遊說,雖說長州人恨透了「會奸」、「薩賊」,但眼界開闊的桂小五郎和高杉晉作還是力排眾議,決定爭取薩摩這個強有力的外援。經過反覆磋商,薩摩和長州首先聯起手來,其後又有土佐和肥前加入,通稱「薩長土肥」,這就是最終推翻幕府統治的西南「四強藩」。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最後的武士西鄉隆盛,英雄善戰推翻幕府,卻遭政府算計身首異處
    戊辰內戰薩摩藩武士西鄉隆盛是好萊塢電影《最後的武士》主人公原型,前期率領薩摩藩武士從事倒幕運動,為日本政府推翻幕府統治立下赫赫戰功,後期卻因反對政府政策遭政府軍和西洋軍合力絞殺,身首異處,其英雄事跡可謂悲壯。
  • 北海道:日本是如何一步步統治和經營北海道的?
    隨著日本朝廷勢力逐漸衰落,與阿伊努人的貿易逐漸權由中央政府落入了地方諸侯手中。15世紀,日本進入了戰亂時代。為躲避戰亂,大量人口向本州北部松前藩(相當於中國的縣)逃亡。隨著人口的增加,活動範圍也不斷的開始向北海道南部滲透。與此同時,當地諸侯為了更方便的與阿伊努人進行貿易,在北海道修建了第一座港口——箱館。這就是今天的日本函館。
  • 「黑船號事件」後,日本人也曾盲目排外,最後為何改變了觀念?
    此時,日本一些強大而不滿幕府統治的藩,尤其是西南地區的薩摩、 長州等藩就出現了許多打出「尊王攘夷」旗號的倒幕派武士,這些強藩很多是曾經關原合戰後,被幕府削地、打壓的藩,加上幕府面對外來入侵的無能。這些武士打算推翻幕府、還政天皇,以抵禦外侮,本無可厚非。
  • 都是馬鹿:日本近代陸軍和海軍之間為什麼會有巨大的矛盾?
    有些人一直以來鼓吹日本民族如何團結,中華民族如何分裂,甚至還將這種現象歸結於「民族劣根性」。其實要是縱觀整個日本歷史,就會發現日本這個民族或者國家一點都不團結,充滿了內鬥,一直到進入工業化時代後都是如此。在日本近代的內部矛盾中,陸海軍之間的矛盾可以算是非常有名的。
  • 明治維新不過爾爾,為什麼日本能夠瞬間崛起成為亞洲第一強國
    日本的歷史,實際上就是一部幕府與大名、武士與浪人武士間對抗、制衡的歷史。到了德川幕府後期,隨著西方列強撞開日本國門,日本幕府體制進入瓦解動搖的階段。這與清朝情況類似,但清朝沒有很快滅亡,幕府卻滅亡了,為什麼?幕府根本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諸侯林立的集合體。
  • 關於你不知道的那個明治維新,日本有一些最新著作
    他的書名就很勁爆:《被改寫的明治維新的真相――創造近代日本的是德川幕府》——這是完全顛覆我們認知的標題,明治維新最大的功臣怎麼會是德川幕府呢?不是常聽說幕府阻礙日本進步才被打倒的嗎? 書腰上的文字更好玩:「揭示通過恐怖主義和民粹主義來發動政變的真實歷史,排除勝者定下的歷史解釋和薩長史觀,為你解讀真實的明治維新史」。當然知道作者不是專業水平,買來就是想知道如今都有哪些解讀明治維新的新說。
  • 為什麼日本國民都愛這個男人?
    同時,也解構了他,使其從從日本幕末時期的維新志士、薩長聯盟的重要推手等符號中復活,呈現出鮮活、有血有肉的形象。正如《坂本龍馬與明治維新》(理想國2019年出版)所寫,歷史劇中的「新」坂本龍馬大多年輕而勇敢,顯得與眾不同,他非常樂觀,可以很快地接受新思想。手槍好過刀劍,而商業好過戰爭。議會制好過世襲制,而民主則比大名統治更加切實可行。
  • 你不知道的日本史,一群醫生搞出的明治維新為什麼能成功?
    要知道,德川幕府在17世紀屠殺了國內的天主教徒之後,反覆下達禁令,不允許外國人到日本做買賣、傳教。「蘭醫」一員 在有名字可查的1796年、1798年兩次「新元會」中,參與者共有藩主7人,藩臣、武士7人,幕府醫官、藩醫26人,町醫8人,翻譯3人,庶民6人,其他職業或身份不詳者10人。
  • 日本為何痛失北方四島?
    到16世紀時,其活動區域已遠達庫頁島和北方四島在內的千島群島,長久以來,日本人便視這些「非我族類」的人群為外夷,蔑稱之為「蝦夷」(エゾ),因而阿伊努人活動的區域,包括北海道、庫頁島南部、北方四島和千島群島,皆被統稱為「蝦夷地」(エゾチ)。「蝦夷地」作為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進入日本統治階層的視野。
  • 日本史:明治政府就是一個官商勾結的政府,一起殘酷地壓榨百姓
    然而就骨子裡而言,日本的封建殘餘是非常濃厚的,上迄皇室、政府,下到公私企業,莫不滲透著頑固的家天下的概念。首先說政府組織,大久保利通雖然遇刺身亡,其獨裁政權就此分崩瓦解,但「有司專制」卻並未終結,西南各強藩尤其是薩摩、長州出身的新官僚們獨佔了政府和陸海軍要職,逐漸形成了所謂的「藩閥政治」——西方則稱之為「明治寡頭制」。
  • 馬丁·斯科塞斯新片《沉默》講述的日本幕府禁教事件
    安德魯·加菲爾德在《沉默》中飾演主角聖巴斯蒂安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作家遠藤周作同名小說,講述的是兩個耶穌會傳教士聽聞老師費雷拉在日本經歷酷刑後「棄教」,於是他們不顧教會反對執意前往日本探聽真相的故事。加菲爾德扮演的年輕傳教士聖巴斯蒂安從長崎登岸,目睹日本幕府統治者用「踏繪」的方式搜尋天主教徒,抓捕他們並施以酷刑的過程。
  • 他們才是真正的日本人,歷史上卻被大和民族滅的差不多了
    現在我們提起日本人一般是指大和民族的日本人。其實日本並不是一個單一民族的國家,除了大和民族,還有阿伊努人(也叫蝦夷人)和琉球人。無論日本人承認與否,阿伊努族確實與日本大和族有別,長相上來說就很不一樣。阿伊努族普遍膚色比較暗,低額多須,深眼窩,毛髮極為濃密,有點捲髮。而大和族則普遍皮膚白皙,臉型瘦長,鼻子窄高。再者,兩族的起源地也大不相同。大和族來源於中國,後來從日本的島根縣一帶輻射出去。
  • 日本國 (Japan)簡介
    綠雉國石:小晶主要節日:天皇誕辰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生於1933年12月23日)自然地理:位於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他6800多個小島嶼組成,故日本又稱「千島之國」。日本陸地面積約37.78萬平方公裡。日本地處溫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櫻花是日本的國花,每到春季,青山綠水間櫻花爛漫,蔚為壯觀。日本境內多山,山地約佔總面積的70%,大多數山為火山,其中著名的活火山富士山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的山,也是日本的象徵。
  • 「海軍馬鹿」與「陸軍馬糞」,二戰中日本海軍和陸軍的「大內鬥」
    日本陸海軍的嫌隙在明治維新時代就已經產生,在二戰的時候更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雙方的不睦也深刻影響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個戰場的軍事行動。後來,甚至發展到陸軍造軍艦、海軍造坦克,而且各自的螺絲方向都是反著擰的。戰後,日本天皇裕仁在《昭和天皇獨白錄》裡回溯戰敗原因時,還專門提到日本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陸海軍之間的惡劣關係和作戰上計劃上的相互掣肘。
  • 北海道是阿伊努人的家鄉,為什麼會被日本統治呢?
    日本最北方的領土和行政區劃是北海道,北海道由日本第二大島嶼(世界上第21大島)的北海道島和利尻島、禮文島、天賣島、燒尻島、奧尻島等小島構成,北隔拉彼魯茲海峽(宗谷海峽)同庫頁島(薩哈林島)相望,是一個扼控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戰略要地,也日本北部邊防前哨,素有「日本北門鎖鑰」之稱。
  • 《執劍之刻》守護幕府榮光組怎麼得 陣容搭配推薦
    導 讀 執劍之刻中的幕府中有許多強勢的武士,比如德川光國、狩野探幽等,都是玩家很喜歡用的陣容,那麼關於幕府組你還知道哪些呢,今天小編就帶來分享的執劍之刻守護幕府榮光組陣容一覽
  • 一個悲慘神秘鮮為人知的日本北方原住民族——阿伊努人
    說起日本的民族構成,大多數人的印象,日本是單一民族的國家,而且都知道這個民族是大和民族。其實情況不是這樣的,日本還有一個鬆散神秘古老的民族阿伊努人。阿伊努人,是日本北方的一個原住民族群,居住在庫頁島和北海道、千島群島及堪察加的原住民。
  • 日本歷史上「海軍馬鹿」、「陸軍馬鹿」的說法是怎麼來的
    日本的近代化陸軍和海軍建設就由此揭開序幕。在此之前日本是沒有一支統一的軍隊的。在古代日本當兵打仗是武士階級的專利,農民、商人子弟是不能當兵的。武士其實並不是國家的正規軍,而是分屬於大大小小的地方割據諸侯大名。在漫長的諸侯割據戰爭中由不同的諸侯大名統治的各藩之間積累了太多錯綜複雜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