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所奇翅目Alienoptera昆蟲奇特交配行為研究獲進展

2020-12-05 中國科學院

動物所奇翅目Alienoptera昆蟲奇特交配行為研究獲進展

2018-01-26 動物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昆蟲是地球上種類最多的動物群體(已知超過一百萬種),在所有生物種類(包括細菌、真菌、病毒)中佔比超過50%,它們的蹤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如此繁多的昆蟲依據形態上的差異,被歸併為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等30多個目級分類階元。2016年初,中德合作研究團隊在緬甸琥珀中(約一億年前)發現了一個滅絕的昆蟲綱新目——奇翅目Alienoptera昆蟲。在昆蟲綱中,奇翅蟲屬於異類,具有非同尋常的特徵組合,又被戲稱為「四不像」昆蟲。

  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白明、研究員楊星科和德國耶拿大學博士Wipfler合作,發現了產自白堊紀緬甸琥珀(約一億年前)奇翅目的第二個新屬種,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

  研究團隊在陸續獲得多塊標本之後(共8塊標本,包含9個蟲體,其中3個成蟲6個若蟲),綜合運用多種無損成像和分析手段研究標本,包括動物所的顯微CT、北京同步輻射裝置(BSRF)的硬X射線相襯CT、上海同步輻射裝置的硬X射線相襯CT等。通過對CT數據的重建、分割和融合,無損得到姬鋸胸奇翅蟲高清3D形態。通過詳盡研究後(圖1A-E),再結合三維重建和系統發育結果,最終確定1個新屬種姬鋸胸奇翅蟲†Caputoraptor elegans Bai, Beutel et Wipfler gen. et sp. nov.。該種與已發表的奇翅目昆蟲†Alienopterus brachyelytrus同屬†Alienopteridae,最奇特的是,其特化的頭胸剪刀狀結構,其頭部向後翼狀延伸,與前胸背板鋸齒狀前緣形成剪刀狀結構,前胸背板腹面具有長感覺毛,可能起到觸髮結構閉合的機制,此結構在古生及現生昆蟲及其他動物中絕無僅有。通過對其功能進行分析,研究人員提出三種假說:交配抱握、捕食或防禦,其中交配抱握是最有可能的假說。研究認為姬鋸胸奇翅蟲在交配時,並非是常見的雄上雌下的體位,而是雌性爬到雄性個體上方,通過頭胸剪刀狀結構,把持住雄性的前翅(圖1F)完成交配。此類雌上雄下的交配體位,在動物界極為罕見,目前僅在現生直翅目、蜉蝣目和蜚蠊目等類群中有零星報導。研究進一步豐富了奇翅目昆蟲的種類和生物學信息,有助於了解一億年前複雜的昆蟲交配行為機制,並為仿生學提供啟示。

  研究工作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歐盟、德國研究基金會、德國洪堡基金會、北京光源和上海光源的支持。

†Caputoraptor elegans Bai, Beutel et Wipfler gen. et sp. nov.標本照片及重建圖

A-D.正模標本照片;E. 生態復原圖;F.交配體位示意圖

  昆蟲是地球上種類最多的動物群體(已知超過一百萬種),在所有生物種類(包括細菌、真菌、病毒)中佔比超過50%,它們的蹤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如此繁多的昆蟲依據形態上的差異,被歸併為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等30多個目級分類階元。2016年初,中德合作研究團隊在緬甸琥珀中(約一億年前)發現了一個滅絕的昆蟲綱新目——奇翅目Alienoptera昆蟲。在昆蟲綱中,奇翅蟲屬於異類,具有非同尋常的特徵組合,又被戲稱為「四不像」昆蟲。
  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白明、研究員楊星科和德國耶拿大學博士Wipfler合作,發現了產自白堊紀緬甸琥珀(約一億年前)奇翅目的第二個新屬種,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
  研究團隊在陸續獲得多塊標本之後(共8塊標本,包含9個蟲體,其中3個成蟲6個若蟲),綜合運用多種無損成像和分析手段研究標本,包括動物所的顯微CT、北京同步輻射裝置(BSRF)的硬X射線相襯CT、上海同步輻射裝置的硬X射線相襯CT等。通過對CT數據的重建、分割和融合,無損得到姬鋸胸奇翅蟲高清3D形態。通過詳盡研究後(圖1A-E),再結合三維重建和系統發育結果,最終確定1個新屬種姬鋸胸奇翅蟲†Caputoraptor elegans Bai, Beutel et Wipfler gen. et sp. nov.。該種與已發表的奇翅目昆蟲†Alienopterus brachyelytrus同屬†Alienopteridae,最奇特的是,其特化的頭胸剪刀狀結構,其頭部向後翼狀延伸,與前胸背板鋸齒狀前緣形成剪刀狀結構,前胸背板腹面具有長感覺毛,可能起到觸髮結構閉合的機制,此結構在古生及現生昆蟲及其他動物中絕無僅有。通過對其功能進行分析,研究人員提出三種假說:交配抱握、捕食或防禦,其中交配抱握是最有可能的假說。研究認為姬鋸胸奇翅蟲在交配時,並非是常見的雄上雌下的體位,而是雌性爬到雄性個體上方,通過頭胸剪刀狀結構,把持住雄性的前翅(圖1F)完成交配。此類雌上雄下的交配體位,在動物界極為罕見,目前僅在現生直翅目、蜉蝣目和蜚蠊目等類群中有零星報導。研究進一步豐富了奇翅目昆蟲的種類和生物學信息,有助於了解一億年前複雜的昆蟲交配行為機制,並為仿生學提供啟示。
  研究工作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歐盟、德國研究基金會、德國洪堡基金會、北京光源和上海光源的支持。

†Caputoraptor elegans Bai, Beutel et Wipfler gen. et sp. nov.標本照片及重建圖
A-D.正模標本照片;E. 生態復原圖;F.交配體位示意圖

列印 責任編輯:侯茜

相關焦點

  • 奇翅目Alienoptera昆蟲奇特交配行為的發現
    2016年初,中德合作研究團隊在緬甸琥珀中(約一億年前)發現了一個滅絕的昆蟲綱新目——奇翅目Alienoptera昆蟲(Bai et al., 2016. Gondwana Research)。在昆蟲綱中,奇翅蟲屬於異類,具有非同尋常的特徵組合,又被戲稱為「四不像」昆蟲。
  • 研究發現奇翅目昆蟲奇特交配行為—新聞—科學網
    2016年被發現的滅絕新目——奇翅目(Alienoptera)昆蟲,在昆蟲綱中屬於異類,具有非同尋常的特徵組合,又被戲稱為「四不像」昆蟲。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楊星科研究組與德國昆蟲學家再度合作,又發現了產自白堊紀緬甸琥珀(約一億年前)奇翅目的第二個新屬種,成果於1月26日發表於《當代生物學》。動物所博士白明為第一作者,動物所研究員楊星科和德國耶拿大學博士Wipfler為通訊作者。
  • 科學網—奇翅目昆蟲研究獲進展
    本報訊(記者李晨陽)2016年被發現的滅絕新目奇翅目昆蟲,在昆蟲綱中屬於異類,具有非同尋常的特徵組合,被戲稱為「四不像
  • 人與動物雜交:全球最奇特動物交配性行為
    【每日科技網】   5月10日消息,全球最奇特動物交配性行為:人與動物雜交。動物交配是動物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動物的交配性行為千奇百怪,甚至還有雜交行為,最不可思議的是有人和動物雜交,場面火爆不忍直視。下面科技訊小編帶你看人與動物雜交的細節。
  • 動物所珍稀昆蟲蛩蠊研究取得新進展
    蛩蠊目(Grylloblattodea)起源古老,至少可追溯到上石炭紀(距今約3億年),特徵原始,是昆蟲綱孑遺類群之一,又被稱為昆蟲綱的「活化石」,在我國屬一級保護昆蟲。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楊星科領導的團隊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雜誌發表研究成果,正式報導了採於2009的中國第2種蛩蠊——陳氏西蛩蠊Grylloblattella cheni Bai, Wang et Yang sp. nov.。
  • 動物令人驚嘆的十種性行為 烏賊持續交配兩周
    據俄羅斯《趣聞報導》10日報導,科學在動物身上做實驗,是希望能從中獲得有益於人類的信息。可是,在這些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了野生動物許多與眾不同的性行為。以下就是這種最瘋狂行為的一些事例。  1.烏賊持續兩個星期一刻不停「交配」   烏賊是一種大型、種類繁多的海洋頭足軟體動物。當看到「意中人」後,雄性烏賊會跳起「圓圈舞」,吸引雌性烏賊上鉤,它們會繞在直徑200米的「產卵床」周圍纏綿。破曉時分,它們開始正式入戲,交配活動會持續一整天,它們只休息片刻,在這期間,雌性烏賊能向海底遊去,將卵藏起來。
  • 等待一生只為交配的動物:袋鼩長時間交配直至死亡
    在盡情交配之前的袋鼩,看起來還算正常北京時間5月2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其貌不揚的袋鼩近日又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這種小動物以長時間連續交配,直至死亡的特點為人所知。雄性袋鼩在將近一半的生命中,每天交配長達14小時。這並不是充滿愛意和閒情逸緻的性愛,而是瘋狂的,它們會迅速把有限的精子儲備耗盡,身體狀態也隨之一落千丈。它們會失去皮毛,出現內出血,然後在還不到一歲的時候就離開這個世界。無獨有偶,大自然中還有另一些動物也有著許多相似行為的動物,它們的存在似乎就為了繁殖和死亡。事實上,有一個學術名詞專門用來形容它們:單次繁殖動物。
  • 科學網—發現「三不像」昆蟲化石新目
    本報訊(見習記者李晨陽)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楊星科研究組與德國昆蟲學家合作,發現了產自白堊紀的(約一億年前)緬甸琥珀的一個昆蟲綱化石新目
  • 動物所在昆蟲後翅形態進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昆蟲是地球上最繁盛的生物類群,翅的獲得在昆蟲演化歷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長久以來,後翅特徵在昆蟲的識別和種類鑑定中就已獲得廣泛應用且具重要價值。伴隨著支序系統學的發展,後翅成為系統發育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特徵來源。但是,後翅的形態是否能夠反映整個昆蟲的系統發育並未獲得證實。
  • 動植物奇特交配方式[組圖]
    以下是自然界動植物十大奇特的交配和繁殖習性:  1、帝企鵝每年只有一個交配季帝企鵝每年只有一個交配季  帝企鵝生活在地球上自然環境最為惡劣的地區--南極。在印度尼西亞自然保護區內,研究人員通過長期觀察發現,如果一隻雄性獼猴首先為另一隻雌性獼猴梳理毛髮的話,那他與她交配的可能性則比其他雄性同伴高出三倍。由於雌性獼猴在同意交配前需要更多的關注,因此雄性獼猴就不得不盡力與雌性調情,通過面部表情或者別的方式,如彎腰低頭,挑眉或者咂嘴,接近雌性獼猴並取得她們的歡心。這意味著,等級高的雌性同樣可以扭曲這個體系。
  • 在自然界中,交配時間最長的動物是什麼?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平常我們聽到的動物,沒發現它們有什麼奇特之處,而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很少被我們聽到的一些動物,它們的奇葩行為簡直讓人大跌眼鏡。前文說到一些動物的奇葩行為,究竟奇葩在哪裡呢,奇葩在它們的交配時間很久,有多久呢,最長可達8個小時,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的馬島縞狸就是這樣的一種動物,馬島縞狸是一種體型稍小一些的哺乳動物,較長體型的馬島縞狸體長可以達到近一米(含尾巴),成年的馬島縞狸平均體重在6千克左右,它長得有點像狐狸,是夜行動物,白天潛伏在隱蔽之處,等到太陽落山之後,它們才會出來活動。
  • 美研究發現動物同性行為或有助其社會行為進化
    低等動物的「同性戀」行為跟人類不一樣,一項最新研究為這些動物的同性戀進化意圖提供了合理解釋。最近生物學家在發表的一篇研究評論中,開始思考動物中的同性關係對這些動物的進化到底意味著什麼。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內森·貝利和馬琳·祖科發現,同性關係在動物王國很普遍,從蠕蟲到青蛙再到鳥類,都存在這種行為。貝利說:「顯然同性性行為涉及的範圍超出了科學和大眾文學經常談及的著名例子,例如倭黑猩猩、海豚、企鵝和果蠅等。」
  • 動物世界性行為大全:烏賊交配一整天
    動物世界中有很多行為是人類很難理解的,甚至科學家對這些古怪的行為都難以解釋。但是隨著科學家們對動物研究的不斷深入,他們也取得了非常可喜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動物在發情期那些奇葩的性行為,科學家們也已經有了更加清晰的答案。
  • 這六種動物有著危險交配:一個比一個慘烈-動物,交配,奇趣, ——快...
    對幾乎所有雌性動物來說,性愛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如果你對性行為十分熱衷——或者坦白地說,有著相對平庸的性生活——那你就已經可以在所有生物中位列前1%了。在動物界中,性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這並不令人意外。畢竟,許多生物都以性作為結束生命的方式。在雌雄同體的蝸牛把交配器(又稱為「愛的飛鏢」)刺入配偶的身體裡時,性愉悅和性激情就不是優先考慮的問題了。
  • 自復寄生蜂超寄生行為研究獲進展
    in Biological Control」的文章,系統準確地研究了自復寄生蜂的超寄生行為,對重新認識自復寄生蜂的進化地位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LoS One雜誌上。 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吉林農業大學臧連生研究員,通訊作者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劉同先教授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萬方浩研究員。這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930062和 31071735)、國家基礎研究和發展計劃項目(2009CB119200)的聯合資助。
  • 人類首次發現奇特白化蜘蛛 交配須將雌蛛舉起
    西澳大利亞博物館館長馬克-哈維(Mark Harvey)說:「當我看到這隻蜘蛛奇特的白色頭部時,差點嚇倒過去。」  事實上,這隻新發現的活板門蜘蛛並不是真實的白化症,其身體仍存有一些色素,除頭部之外其他部位都像正常活板門蜘蛛一樣呈現褐色。這種3釐米長的蜘蛛正式被描述為新物種之前,一直被稱為「白化活板門蜘蛛」。
  • 澳洲蘭花模仿雌性昆蟲 色誘雄性昆蟲與其交配
    澳大利亞雪梨麥格理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許多蘭花模仿雌性昆蟲來色誘雄性前來「尋歡作樂」。當然這些性偽裝的目的是為了給自己傳花授粉。當這些雄性昆蟲和其它花朵相會時,它們扮演了不知情的授粉者,從而幫助這些植物繁衍生長。科學家認為這種性欺騙是無害的,但他們發現一種名叫「蘭花欺騙的黃蜂」總是容易上當受騙,在和澳大利亞舌蘭交配時消耗了它們過多的寶貴精液。
  • 調控微生物-昆蟲共生關係動態變化信號分子研究獲進展
    調控微生物-昆蟲共生關係動態變化信號分子研究獲進展 2017-12-01 動物研究所 【字體這些微生物與昆蟲間緊密的互利共生關係顯著提高了昆蟲的適應性;同時,也存在資源上的競爭,形成相互拮抗作用。在這種共生體系中,微生物與昆蟲的關係處於動態變化中,但是在自然生態系統中,調控這種動態變化的信號分子的相關研究報導還不多。  紅脂大小蠹是一種源自美國的重大林業外來入侵害蟲。
  • 動物界十大奇特交配
    原標題:動物界十大奇特交配   1.海馬:雄性當媽  這些傢伙是人類學習的榜樣,它們堅守一夫一妻制,而且代代相傳。尤其值得稱道的是,雄海馬竟然擔負起生兒育女的重任,對伴侶也是忠貞不二,一生不變。
  • 三種噬食配偶的動物:雄蠍交配後被吞食[組圖]
    盤點動物世界中雌性噬食交配伴侶現象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1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自然界動物的一些生活習性時常令科學家匪夷所思,比如相同物種之間的噬食現象,而且雌性發生交配後吞食雄性的現象十分奇特,相反卻很少存在交配後雄性吞食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