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發現「三不像」昆蟲化石新目

2021-01-10 科學網

 

本報訊(見習記者李晨陽)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楊星科研究組與德國昆蟲學家合作,發現了產自白堊紀的(約一億年前)緬甸琥珀的一個昆蟲綱化石新目:奇翅目。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岡瓦納研究》。動物所副研究員白明為第一作者,德國耶拿大學教授比特爾為通訊作者。

「奇翅目的拉丁名本意是外星人。」白明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琥珀拿到手後,我們一眼就發現它的特徵組合非同尋常。」

奇翅目昆蟲可說是昆蟲中的「三不像」:三角形頭部、發達的咀嚼式口器、前胸背板具基節上溝以及具有捕捉功能的前足(前足腿節和脛節無齒,僅前足腿節具毛列),與螳螂目近似;極短的圓蓋狀前翅為革翅或鞘翅,同時具有發達的後翅,與革翅目蠼螋、鞘翅目隱翅蟲或澳洲螽斯科部分類群近似;足的跗節端部爪間具發達且上翹的中墊(具有黏附功能),又與螳脩目近似。

研究人員利用顯微CT對琥珀標本進行了掃描,重建了該蟲的三維形態,尤其是對頭部和生殖器進行了高解析度的重建,能夠對頭部骨縫和非對稱的生殖器細節進行解讀;同時對前翅和後翅進行了重建,並在計算機中將後翅虛擬展開,對部分保存下來的翅脈進行了研究。

《中國科學報》 (2016-03-22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廣東發現古菌新目—新聞—科學網
    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許玫英團隊從河流沉積物中發現了一個古菌新目,並以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為新目命名為「廣微原體目」(Ca.
  • 南京古生物所等在昆蟲咀嚼式口器向刺吸式口器過渡研究中獲進展...
    同時,這類昆蟲也具有獨特的形態特徵,科研人員認為它們代表了昆蟲綱大家族中的一個新目:二疊囓蟲目(Permopsocida),該目包括二疊紀至白堊紀的20多種滅絕類型。緬甸琥珀中的古囓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二疊囓蟲目的最晚化石記錄,這類昆蟲在地球上生活了近兩億年。
  • 一億年前「三叉戟」揭示昆蟲長口器起源—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南古所)科研人員通過對約1億年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昆蟲化石的研究,揭示了這類生物的長口器的起源。相關研究成果3月4日在線發表於《科學》子刊《科學進展》。 據了解,中生蠍蛉廣泛分布於我國侏羅紀燕遼生物群、白堊紀熱河生物群和緬甸琥珀生物群。在中生蠍蛉總科中,阿紐蠍蛉科是已知第一個具長口器的長翅目昆蟲,其口器結構被認為是與跳蚤同源。
  • 科學網—「業餘」昆蟲學家張巍巍
    「在楊集昆先生身上,我不僅學到了昆蟲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到了他永遠懷疑、永遠探索、不計功利的治學精神。」張巍巍回憶說。 經歷生死考驗 就這樣,張巍巍入了昆蟲這個「坑」,直到現在依然沉迷於此,不能自拔。深入到小坡裡面窪地的張巍巍成為巖蜂發洩怒火的最佳對象,它們像黑布一樣直接圍了過來,張巍巍跑的時候幾乎看不清楚路。 等到了相對安全的地方,張巍巍的頭已經被巖蜂屍體密密包裹住了,還有兩個隊員也受傷不輕。司機一轟油門就走,總價值數十萬元的器材只得扔在原地。 張巍巍後來發現,自己全身中了300多根毒刺,而且集中在頭部。
  • 古昆蟲研究揭示昆蟲咀嚼式口器向刺吸式口器的過渡
    ,保存在南京古生物所  近日,南京古生物所黃迪穎研究員聯合法國、德國、黎巴嫩等國的科學家對距今約1億年前的白堊紀中期緬甸琥珀中的一類形態獨特的小昆蟲進行了深入研究。古囓蟲腹腔內密密麻麻數以千計的花粉  古囓蟲具有複雜的口器構造,是一大類昆蟲(包括囓蟲目、蝨目、纓翅目、半翅目)由咀嚼式口器向刺吸式口器過渡的中間類型。同時,其獨特的形態特徵代表了昆蟲綱的一個新目:二疊囓蟲目(Permopsocida),包括二疊紀至白堊紀的20多種滅絕類型。
  • 科學家首次發現昆蟲礦物盔甲—新聞—科學網
    Carlson    寧波大學植物病毒學領域研究員李鴻傑與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者合作,在一種中美洲切葉蟻的外骨骼上發現了首個昆蟲生物礦物盔甲。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 生物礦物骨骼的演化從距今5.5億年前就開始了,許多動物的骨骼和牙齒都有含鈣的礦物質,螃蟹和龍蝦等甲殼類動物的外殼和其他身體部位也有礦化的成分。
  • 豆娘化石揭示億年前昆蟲求偶行為—新聞—科學網
    求偶行為復原圖 黃氏憶人扇蟌 「求偶行為廣泛存在於現生昆蟲的各個類群,但化石記錄極為罕見,這是因為昆蟲(包括其他動物)行為保存為化石的機率極低。」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昆蟲的古行為研究多藉助間接的證據來推導,如一些特殊的身體結構。」
  • 繼「火星有昆蟲活體事件」之後,有人發現一疑似「化石魚」巖石
    不過最近,一位細心網友在一張高清照片上有了「可喜」發現,火星地面上存在一塊類似魚的奇怪巖石。高清火星照片顯示出,它剛好位於好奇號火星車的前方地面,被機械臂的陰影給遮擋。根據這位網友的說法,雖然它是一塊巖石,但極有可能是一塊「化石魚」。這是繼昆蟲學家稱火星有昆蟲活體事件後的又一大發現。
  • 研究發現奇翅目昆蟲奇特交配行為—新聞—科學網
    2016年被發現的滅絕新目——奇翅目(Alienoptera)昆蟲,在昆蟲綱中屬於異類,具有非同尋常的特徵組合,又被戲稱為「四不像」昆蟲。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楊星科研究組與德國昆蟲學家再度合作,又發現了產自白堊紀緬甸琥珀(約一億年前)奇翅目的第二個新屬種,成果於1月26日發表於《當代生物學》。動物所博士白明為第一作者,動物所研究員楊星科和德國耶拿大學博士Wipfler為通訊作者。
  • 我國發現第2隻蛩蠊目昆蟲
    我國第2隻蛩蠊的野外生態照片 宋克清/攝[科學網 陳丹報導]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了解到,繼中科院動物所王書永高級工程師於1986年首次在東北長白山發現中華蛩蠊Galloisiana sinensis之後,今年該所博士生宋克清在新疆喀納斯又發現了1隻雌性蛩蠊,是我國蛩蠊目昆蟲第2隻標本。
  •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琥珀化石內發現9500萬年前昆蟲!
    據了解,被封存在琥珀中的有今天蜘蛛、黃蜂、蕨類植物的祖先,不過最有價值的是一塊無翅螞蟻琥珀化石。這一化石對遍布全球的螞蟻是如何起源的傳統觀念提出了挑戰。無翅螞蟻黃蜂的祖先欏琥珀是數千萬年前的樹脂被埋藏於地下,經過一定的化學變化後形成的一種樹脂化石,是一種有機的似礦物。琥珀的形狀多種多樣,表面常保留著當初樹脂流動時產生的紋路,內部經常可見氣泡及古老昆蟲或植物碎屑。由於琥珀能完好地保存動植物的原始狀態,因此又被稱為時空膠囊。
  • 奇翅目Alienoptera昆蟲奇特交配行為的發現
    昆蟲是地球上種類最多的動物群體(已知超過一百萬種),在所有生物種類(包括細菌、真菌、病毒)中佔比超過50%,它們的蹤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如此繁多的昆蟲依據形態上的差異,被歸併為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等30多個目級分類階元。
  • 最早蝴蝶化石揭示喙的進化—新聞—科學網
    用像舌頭一樣的喙在花朵上吸取甜甜的花蜜。可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多虧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蝴蝶化石,研究人員如今估計,在開花植物出現之前,生長著喙的蝴蝶就已經在這顆星球上遨遊了。 科學家一直很感興趣:地球上是先有蝴蝶還是先有花朵?一個國際科研小組新近發表報告說,對昆蟲翅膀鱗片化石的分析顯示,早在開花植物即被子植物出現之前5000萬年,就有了原始的蝴蝶和蛾類。
  • 美國三疊紀化石中發現直翅目昆蟲存在一種特殊的翅痣結構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利用掃描電鏡和能譜分析技術,從美國三疊紀昆蟲標本中發現直翅目昆蟲存在一種特殊的翅痣結構。和現生的直翅目昆蟲不同,該絕滅類型存在可以保持飛行穩定性的翅痣結構,代表了一種新的飛行模式。
  • 昆蟲化石展9月上旬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
    「恐龍時代的小精靈——昆蟲化石展」9月上旬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約400件產自燕遼生物群和熱河生物群的珍貴昆蟲化石和現生昆蟲標本等配合詳盡圖板同時展出。    化石是記錄地球生命演化歷史的最直接物證。
  • 琥珀化石揭秘一億年前昆蟲的真實色彩
    相關成果7月1日在線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為了解白堊紀雨林中與恐龍共存的昆蟲提供了新的視角。自然界中的顏色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來源:即生物發光、色素色和結構色。色素色也稱為化學色,而結構色也叫物理色。
  • 30餘年昆蟲學研究探險路 用化石探索遠古世界的秘密
    他從事昆蟲學研究30餘年,用化石探索遠古世界的秘密,復原1.65億年前的昆蟲叫聲,震驚國內外各大媒體;他在科學的世界裡潛心鑽研,先後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傳粉昆蟲,擬態昆蟲和吸血昆蟲,讓人類對遠古生態環境和生物進化史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他就是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任東。
  • 準噶爾盆地發現三疊紀大型原蜻蜓目化石
    準噶爾盆地三疊紀地層對比和昆蟲群記錄 二疊紀末期的生態危機造成了三疊紀初期昆蟲多樣性和豐度的急劇降低,直到中-晚三疊世昆蟲才走出低迷,進入輻射期。 近幾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張海春研究員主導的「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對陸相三疊系進行了詳細的地質考察和化石採集工作,在盆地南緣和西北緣發現了一些新的昆蟲化石產地和大量昆蟲化石,對這些昆蟲群的系統研究將有助於恢復三疊紀昆蟲的復甦和輻射過程以及追溯部分現生昆蟲類群的起源。
  • 火星上發現生命?科學家:找到證據,像是昆蟲、爬行動物
    在此之前的探索研究中,我們雖然先後發現了火星上面存在水、存在鹹水湖的跡象、存在有機物,甚至有發現疑似存在「呼吸」的情況,但是我們暫時還沒找到火星生命。所以,只能說,火星基本上具備孕育生命的某些條件,至於火星是否能夠孕育生命,是否已經孕育生命,還需進一步探索研究。
  • 科學家發現1億年前昆蟲會「偽裝」成苔蘚—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南京5月2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美兩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團隊,最近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新發現一種會偽裝成苔蘚植物的昆蟲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