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新冠疫情在各地散發,全國目前中高風險地區已達50個。
在本輪疫情中,瀋陽、大連、北京都出現有病例多次檢測才被確診,更值得警惕的是,一傳多的超級傳播者在多地被發現。1月6日,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金冬雁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超級傳播者和長期潛伏感染人群有可能重疊,雖然概率比較小,但是要尤為警惕這類人群。
在北京、大連、瀋陽等地區確診病例出現傳播力強、不易發現等特點,如北京順義區個別病例檢出陽性時間超過14天,大連、瀋陽均出現一傳多的超級傳播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定義,把病毒傳染給十人以上的病人被稱為超級傳播者。非典期間,就出現過一名病人先後傳染130餘人的「非典超級傳播者」。
「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不知道來源的病毒在不知不覺中傳播。」金冬雁分析此次各地疫情特點時表示,現在很多老百姓放鬆警惕去婚禮、聚集,以目前新冠疫情在世界各地的傳播情況看,都很容易造成超級傳播。
1月3日大連市舉行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大連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趙連表示,大連此次疫情出現超級傳播現象,金某(病例35)通過一次家庭聚會造成11人全部感染,之後又傳播到所居住的樓道單元住戶及其他社會接觸人員,造成33人感染。
雖然目前石家莊市疫情傳播鏈條尚不明朗,但在石家莊市5日晚間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石家莊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疫情具有發病多、呈現家庭聚集性特點,短時間內出現了大量病例。
「和SARS一樣,超級傳播是新冠病毒的主要特點,有10%到20%的人傳染性特別強,」金冬雁表示,一定要盯緊這一兩成人。他們有一定的隨機性,千萬不能看現在形勢很好就放鬆警惕,超級傳播事件是影響最大的事件。
但金冬雁也強調,超級傳播是低概率事件,但比較容易發生在醫院等密閉場合裡面,特別北方地區冬季天氣冷了,在室內更容易超級傳播。
近期,全國多個城市相繼出現入境人員在結束14天集中觀察後確診並引發本土病例的情況,也就出現了長期潛伏感染者。
「超級傳播者和長期潛伏感染人群是有可能是重合的。」金冬雁對澎湃新聞表示,
超級傳播者很有可能是長期病患,這些人可能會有免疫缺損,在一段時間內病毒載量都特別高,特別容易傳染。同時,病毒在其體內完全清除的時間比較長。
對此,金冬雁強烈呼籲,一定要警鐘長鳴,盯緊活躍傳播的人員和場所,對於聚集活動,如婚禮、趕集還是要加強管控。就算發生超級傳播,也要儘量堵截,找出發生超級傳播的人員和場所,儘快幹預,把疫情扼殺在超級傳播早期,並將連續出現二次或多次超級傳播的可能性減到最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