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學專家金冬雁:病毒在三文魚身上複製的可能性很小

2020-11-29 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瞿依賢 6月12日,北京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6例,多例有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活動史。在新發地採集的517件樣品中,有45人咽拭子陽性,另在海澱一農貿市場中發現1例陽性,為新發地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

6月13日凌晨,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董事長張玉璽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相關部門抽檢時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而該產品的貨源來自京深海鮮市場。」據報導,受該消息影響,北京的主要商超企業超市發、物美、家樂福連夜下架三文魚。

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醫學教授金冬雁告訴經濟觀察網,北京時隔近兩個月以後再次出現確診病例,說明監測系統在起作用。不過三文魚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擴增性宿主的可能性很低,因為一個人類病毒、蝙蝠病毒,在三文魚身上複製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不排除三文魚在運送過程中受到汙染,跟一本書或者一個物件一樣,沾染了病毒。「三文魚受到汙染的可能,大過它確實能夠支持病毒複製的可能。」

金冬雁表示,魚類病毒感染人絕無僅有,哺乳動物的病毒感染魚也絕無僅有。如果確實有魚類病毒感染人,那是非常石破天驚的事情,這種可能性非常非常小。

值得注意的是,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也曾在案板、手套、門頂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但是動物樣本中沒有檢測到。

金冬雁認為,現在最重要的是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查明病毒的來源到底在動物身上?還是貨物裡頭?或者是在市場工作的人傳出來的?還有,案板上查出來病毒,到底是刀有病毒?三文魚有病毒?還是以前切過其他東西留下來的病毒?「如果說(新發地)確實發生了從動物到人的跨種傳播,這個問題是非常嚴重的,應該趕緊採取措施了。如果流行病學調查指向人跟人之間傳播,就不必太憂慮。」

金冬雁提醒,市民沒有必要不吃海鮮、肉類,不吃肉類可能導致營養不良,但是生吃要謹慎,就算沒有病毒也有寄生蟲。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表示,鑑於新發地農貿批發市場中人員發現確診病例,其環境樣本中檢測出核酸陽性,北京市決定將對5月30日以來與新發地市場有密切接觸的人員開展核酸檢測,衛生健康和公安部門正在制訂篩查方案,將以區為單位進行篩查,6月13日將公布。

目前,北京市具備核酸檢測能力的機構已達到98所,日最大檢測能力已達9萬多人,可以適應人群檢測方面的需求。

相關焦點

  • 北京新發地疫情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公布,專家認為與捷克等地病毒相似
    香港大學著名病毒學專家金冬雁稱,他查看並比對了上述三條病毒基因數據,「這三條病毒基因彼此之間只有一到兩個點不一樣,差異很小,說明他們來源應該是同一處。而對比世界數據來看,跟他們(三個)最像的是捷克斯洛伐克、中國臺灣地區還有歐洲的一些病毒序列,差異也就一到兩個核苷酸。
  • 三文魚或成為「挪威的森林"可怕的噩夢?
    即便專家後來闢謠說,「三文魚本身作為病毒載體的可能性非常小,病毒是來源於三文魚案板」,大家也不敢信了。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醫學教授金冬雁在《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説:《中國新聞周刊》「海鮮不太可能作為一種傳染源,因為魚類作為低等生物,魚類病毒傳染給人的情況幾乎沒有發生過。而且現在沒有證據表明病毒能夠在魚身上複製,也就是說三文魚本身作為病毒載體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 三文魚新冠後,這個專業逐漸被人所知,居然上課就能吃到海鮮?
    ——來自吃貨的靈魂發問 對於廣大吃貨來說,最影響日常生活的問題就是:三文魚是否會攜帶新冠病毒,我還能不能吃?聽聽各位專家怎麼說?他還表示,普通市民無需過於緊張,最好別吃生三文魚,魚蝦等加熱後可正常食用。 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醫學教授金冬雁接受採訪時表示,海鮮不太可能作為一種傳染源,因為魚類作為低等生物,魚類病毒傳染給人的情況幾乎沒有發生過。而且現在沒有證據表明病毒能夠在魚身上複製,也就是說三文魚本身作為病毒載體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 寶寶補腦佳品三文魚感染病毒?能不能吃?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了
    那麼三文魚會不會作為病毒載體進行傳播,三文魚攜帶病毒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01三文魚真的會作為病毒載體嗎?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醫學教授金冬雁稱,海鮮不太可能作為一種傳染源,因為魚類作為低等生物,魚類病毒傳染給人的情況幾乎沒有發生過。
  • 病毒專家金冬雁:北方冬季寒冷,室內密閉場合易發生超級傳播
    1月6日,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金冬雁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超級傳播者和長期潛伏感染人群有可能重疊,雖然概率比較小,但是要尤為警惕這類人群。在北京、大連、瀋陽等地區確診病例出現傳播力強、不易發現等特點,如北京順義區個別病例檢出陽性時間超過14天,大連、瀋陽均出現一傳多的超級傳播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定義,把病毒傳染給十人以上的病人被稱為超級傳播者。
  • 香港病毒學家金冬雁:「新冠病毒是人為製造」說法完全是含血噴人
    作為多年從事分子病毒學研究的專家,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金冬雁在接受深圳衛視&直新聞駐港記者秦玥專訪時指出,蒙塔尼的觀點完全沒有科學依據。金冬雁表示,呂克·蒙塔尼耶類似觀點最早是印度科學家提出來的,但提出來以後由於過於荒誕飽受各方批評,已經主動撤稿了,並且這個觀點其實不難證明「是完全錯誤的」。
  • 頂尖病毒學專家JVI發文:來源於蝙蝠的新型流感病毒變異後可在哺乳動物中複製
    ,會增強病毒在哺乳動物中的複製能力。該文通訊作者Yoshihiro Kawaoka教授是全球公認的頂尖病毒學專家。在MDCK II細胞中,NA-F144C突變毒株的滴度大於野生型毒株,而且NA-F144C/T342A雙突變毒株表現出協同效應,病毒滴度更高;在MDCK細胞中,野生型和單突變H18N11病毒株的複製能力有限,雙突變的協同效應使得病毒高效複製;類似的,在人肺腺癌細胞Calu-3中,野生型和單突變H18N11毒株複製能力較弱,雙突變株明顯表現出更強的複製能力
  • 三文魚上的病毒從哪來怎麼感染人的?曾光建議民眾暫不要生食三文魚
    專家有話說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突變,兩天內新增多例本土確診病例,因此前北京新發地市場董事長張玉璽接受媒體採訪時稱,相關部門抽檢時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這一消息讓三文魚一時間引發各方熱議。北京主要商超企業、部分日料店甚至連夜下架全部三文魚。那麼,三文魚究竟還能不能吃?
  • 變異病毒對新冠疫苗效力影響不大,希望不在動物身上「紮根」—專訪病毒學專家李文輝
    讓2020年變得不平凡,甚至未來會繼續存在數年的新冠病毒,在病毒學專家眼中,不是一個特別奇怪的病毒,雖然仍有不少待解的問題,卻並未脫離人類對病毒、免疫系統的框架性認識。李文輝:公眾、大眾媒體對於病毒、傳染病疫情,是缺乏判斷力的,不應該無端去質疑專家,尤其媒體不應該過度解讀,而是應該把專家的觀點完整、正確地傳播出去。
  • 中美歐最新研究溯源:新冠病毒最早可能1948年在蝙蝠中出現
    香港大學病毒學教授金冬雁告訴 DeepTech,這項研究相當於病毒學的考古,3 個時間節點並非精確時間,而是一個概率的推演。該研究是新冠溯源的一個進步,讓原來業內的一些推論再進一步。但去除重組影響建立的進化樹表明,穿山甲不太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理由在於,穿山甲身上取樣的冠狀病毒毒株更靠近新冠病毒或蝙蝠身上提取的冠狀病毒 RaTG13 種系的祖先。姜小煒表示,由於感染冠狀病毒的穿山甲在臨床上大多患有重症呼吸疾病,也會死亡。
  • 香港大學教授金冬雁:華人科學家為病毒研究做出很多貢獻
    中國網4月10日訊 (記者李智)當前,在全球共抗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醫學家們也致力於研究病毒的「前世今生」,並希望找到攻克的關鍵。香港大學霍廣文伉儷基金精準醫學教授金冬雁告訴記者,從2019年12月31日宣布發現新冠病毒到今天,我們真實地見證了病毒從被發現到全球大流行,疫情的發展情況這樣被記錄下來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
  • ...效力影響不大,希望不在動物身上「紮根」—專訪病毒學專家李文輝
    這一研究進一步說明,新冠病毒的感染能力在加強。 讓2020年變得不平凡,甚至未來會繼續存在數年的新冠病毒,在病毒學專家眼中,不是一個特別奇怪的病毒,雖然仍有不少待解的問題,卻並未脫離人類對病毒、免疫系統的框架性認識。
  • 北京公布病毒基因序列!病毒來自歐洲,海鮮真的不能吃了
    儘管感染源頭直接指向三文魚,但實際上,無論專家還是民間, 並不太相信是三文魚感染了病毒。畢竟水產感染哺乳動物的新冠肺炎,也太荒謬了。財新網記者總結多位病毒和水產專家的說法稱,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證明魚類、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和兩棲動物可以感染並傳播新冠病毒;而新冠病毒通過食物汙染進行傳播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 (科技)專家在諾如病毒複製及抗病毒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新華社武漢12月18日電(記者李偉)諾如病毒導致的感染性腹瀉在全世界範圍內流行,感染對象覆蓋全年齡段,每年感染約6.84億人。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聯合英國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武漢大學等專家的最新研究,揭示了諾如病毒核糖核酸複製中的作用及機制,為世界抗諾如病毒藥物的研發提供了新思路。  據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周溪研究員介紹,諾如病毒是正鏈核糖核酸病毒,目前尚無針對諾如病毒的疫苗與抗病毒藥物。
  • 新冠病毒傳染性大增,治療手段會失效嗎?專家解讀
    英國防疫等級示意圖,顏色最深區域為四級封城區域,以倫敦和周邊城市為主什麼導致了新冠病毒變異?專家:存在三種可能性當地時間12月19日,英國首相詹森宣布,自12月20日起,將首都倫敦、英格蘭東南部及東部部分地區的疫情防控級別由三級調升至四級,未來兩周,相關地區將再次「封城」。
  • 這家A股花64億收三文魚公司,疫情衝擊有多大...
    中國每年進口的冰鮮和冷凍三文魚約為8萬噸,智利、挪威、法羅群島、澳大利亞、加拿大等都是主要的三文魚進口來源國,進口量逐年遞增。三文魚能否被安全食用受到廣泛關注。由於流調溯源的工作仍在進行中,尚未知道是三文魚是在宰殺、運輸、包裝、切割過程中的哪一環節接觸到了新冠病毒。在微博上,甚至有些聲音開始懷疑活三文魚能夠感染新冠病毒。
  • 新冠病毒到底從何而來?三文魚概念股炸鍋
    在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可能性有很多種:可能是進口三文魚本身在海水中已經被病毒感染,也可能是在進入市場時的養殖水源中存在病毒,也可能是案板在切割三文魚時已經存在感染等等,一時間推測頗多。
  • 三文魚進口暫停 外媒曝光挪威三文魚養殖「罪惡」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日前表示,北京突然爆發本土新冠肺炎病例有兩種可能性,其中一個就是批發市場裡被新冠病毒汙染的海產品或肉類是源頭。多家媒體已經報導,在該市場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進口三文魚因此一夜之間被推到風口浪尖。
  • 新冠病毒是否來自三文魚?冤枉蝙蝠了?
    近日,北京連續出現新發病例,新發地市場從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病源指向來自國外,引發民眾對三文魚傳播病毒的擔憂。多地也加強對肉類、生鮮、水產品和冷凍類食品的監管排查。 一夜之間,北京各大超市的三文魚遭緊急下架。隨著而來的是,民眾紛紛熱議:三文魚到底會傳播新冠病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