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瞿依賢 6月12日,北京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6例,多例有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活動史。在新發地採集的517件樣品中,有45人咽拭子陽性,另在海澱一農貿市場中發現1例陽性,為新發地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
6月13日凌晨,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董事長張玉璽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相關部門抽檢時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而該產品的貨源來自京深海鮮市場。」據報導,受該消息影響,北京的主要商超企業超市發、物美、家樂福連夜下架三文魚。
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醫學教授金冬雁告訴經濟觀察網,北京時隔近兩個月以後再次出現確診病例,說明監測系統在起作用。不過三文魚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擴增性宿主的可能性很低,因為一個人類病毒、蝙蝠病毒,在三文魚身上複製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不排除三文魚在運送過程中受到汙染,跟一本書或者一個物件一樣,沾染了病毒。「三文魚受到汙染的可能,大過它確實能夠支持病毒複製的可能。」
金冬雁表示,魚類病毒感染人絕無僅有,哺乳動物的病毒感染魚也絕無僅有。如果確實有魚類病毒感染人,那是非常石破天驚的事情,這種可能性非常非常小。
值得注意的是,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也曾在案板、手套、門頂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但是動物樣本中沒有檢測到。
金冬雁認為,現在最重要的是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查明病毒的來源到底在動物身上?還是貨物裡頭?或者是在市場工作的人傳出來的?還有,案板上查出來病毒,到底是刀有病毒?三文魚有病毒?還是以前切過其他東西留下來的病毒?「如果說(新發地)確實發生了從動物到人的跨種傳播,這個問題是非常嚴重的,應該趕緊採取措施了。如果流行病學調查指向人跟人之間傳播,就不必太憂慮。」
金冬雁提醒,市民沒有必要不吃海鮮、肉類,不吃肉類可能導致營養不良,但是生吃要謹慎,就算沒有病毒也有寄生蟲。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表示,鑑於新發地農貿批發市場中人員發現確診病例,其環境樣本中檢測出核酸陽性,北京市決定將對5月30日以來與新發地市場有密切接觸的人員開展核酸檢測,衛生健康和公安部門正在制訂篩查方案,將以區為單位進行篩查,6月13日將公布。
目前,北京市具備核酸檢測能力的機構已達到98所,日最大檢測能力已達9萬多人,可以適應人群檢測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