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一代日產GTR發布,完美的外表和出色的動力性能是新改變!
日產GT-R Nismo高性能版作為日產公司性能部門(Nismo)打造的全新旗艦,GT-R Nismo的百公裡加速時間達到了驚人的2.5秒。作為「戰神」的頂級性能版車型,一時間受到眾多業內外車迷的高度關注。但對於「戰神」40多年的發展史中,不僅有輝煌的成績也有過兩次停產。
而近日,全新一代的日產GTR正式發布引起不少人的熱議和關注,完美的外表和出色的動力性能是新改變!全新的日產GTR犀利的外形和奢華的內飾是亮點,而且新車的動力系統堪稱碾壓了之前左右的車型。
今天就讓我們再聊聊關於GT-R背後的那些人與事。「請不要叫我GT-R之父,按年齡我應該是R35的爺爺!」這是水野和敏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記者所說的開場白。正式這樣一位平和、幽默,甚至有時還愛「賣萌」的老人,一手將我們熟知的GT-R(R35)展現在世人面前。
「我們為什麼不能為國民打造一款能夠買得起並且擁有超級性能的跑車呢?」對於水野和敏來說,這個自我提問源自於1988-1993年期間。在當時,水野和敏主要負責日產R33系列參加的勒芒C組賽事,當在起跑線上R33被眾多保時捷GT、麥拿輪等售價超過1億日元的超級跑車包圍時(R33的售價只有近500萬日元左右)。
後來,打造平民超跑的念頭便油然而生,時間來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由於日產常年受限於傳統的採購流程,一度面臨破產的危機。此時雷諾成為了日產的救星,1999年3月27日,雷諾正式和日產結盟,來自雷諾的卡洛斯·戈恩正式擔任日產CEO。隨後戈恩明確指示:「要把GT-R打造成為日產的旗艦車型,讓GT-R成為日產的品牌象徵。」
由此在水野和敏率領團隊不斷的研發與創新之後,日產在2001年正式推出了GT-R Concept概念車,之後這款概念車成為了我們現在熟知的GT-R(R35)的原型車。隨後在2005年日產又發布了GT-R PROTO車型,到了2007年GT-R(R35)量產版正式發布,其外觀沿用了大量與GT-R PROTO車型相同的設計元素。
相信在企業曾面臨破產危機之後的全新旗艦車型--GT-R(R35)是否能獲得成功是至關重要的。曾經也有人這樣問過水野和敏:「2007年在日產發布GT-R(R35)量產版的時候,您是否緊張?(意為是否擔心GT-R(R35)不會獲得好評)」。而水野和敏的回答卻是:「我為什麼要緊張?緊張是那些撒謊的人才喜歡做的事兒!」「我們已經竭盡所能、我們已經問心無愧!」
GT-R(R35)獲得成功的另一大功臣便是中村史郎,那麼首先讓我們先來認識下這位GT-R幕後的另一位傳奇人物。1974年3月中村史郎畢業於東京五藏野美術大學,並獲得工業設計學士學位。後加入五十鈴任職設計及其他職位長達25年。
1980年五十鈴送中村史郎去美國加州帕薩迪納藝術中心學院,1981年10月他獲得了交通工具設計學士學位。1999年幾乎與卡洛斯·戈恩同時加入日產。後僅用兩年時間便升職擔任日產高級副總裁兼首席創意官。
「中村史郎是日本最好的設計師,過去日本企業只會模仿歐洲風格和美國風格,但他讓世界知道了有一種Japanese Style。」這是奔馳傳奇設計師奧利弗·布雷曾經對中村史郎的評價。
事實上,中村史郎自加入日產之後在設計領域涉及了多款車型,如英菲尼迪G35、FX45、M35、M45,日產跑車350Z、Titan、Altima、Murano等等。當談到GT-R(R35)的設計與研發之初時,中村史郎說道:「GT-R(R35)設計之初就是決不妥協!」
當戈恩表示GT-R(R35)將成為日產品牌形象時,我們對於GT-R(R35)的態度就是決不妥協。而在設計方面不妥協的地方包括了設計、功能、以及技術。中村史郎曾經表示過:「GT-R(R35)無論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到世界第一!我本人對跑車和賽車的知識很豐富,所以我明白怎麼樣做出好的跑車。
在當初與各個部門溝通時我就曾對設計團隊說過『其他技術部門都能做到世界第一,那麼在設計上,我們也要做到世界第一!就是以這樣的決心,在2007年GT-R(R35)量產版發布時,我們才會堅定不移的相信它必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