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大飛機製造「卡脖子」難題 全等軸晶3D列印裝備蘇州下線

2020-10-30 3D列印世界

說到飛機製造,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鋁合金材料及其生產裝備一直是我國大飛機製造的「卡脖子」問題。10月24日,上交大全等軸晶3D列印裝備在崑山周市組裝下線,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崑山晶微新材料研究院研製的首臺500公斤液態金屬3D列印智能設備,實現了連續液態金屬3D列印的增材成型方法,而且產品為全等軸晶組織,鋁的強度、均勻性、一致性等性能指標,都遠遠優於傳統鑄造工藝,技術已成功申請了海內外30多項發明專利。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孫寶德說:「打破國外對高性能大規格金屬材料製備的技術壁壘,發展我們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裝備和技術。能夠實現對國際上的彎道超車,做出更好的材料,佔領世界金屬材料製備的前沿。」

當前我國大飛機關鍵鋁合金材料基本依賴進口,這一項目去年落戶崑山,將有力推動實現重要航空鋁材生產技術自主可控,破解我國大飛機製造關鍵材料「卡脖子」難題。現場還進行了上交大全等軸晶3D列印裝備訂購合同籤約儀式。

《3D列印世界》——中國3D列印行業專業讀物

搜索官方微信帳號:「3D列印世界」,新鮮、有料、深度3D列印資訊,盡在3D列印世界!

相關焦點

  •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蘇州崑山一機構攻克大飛機製造「卡脖子」難題
    說到飛機製造,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鋁合金材料及其生產裝備一直是我國大飛機製造的「卡脖子」問題。10月24日,上交大全等軸晶3D列印裝備在崑山周市組裝下線,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崑山晶微新材料研究院研製的首臺500公斤液態金屬3D列印智能設備,實現了連續液態金屬3D「列印」的增材成型方法,而且產品為全等軸晶組織,鋁的強度、均勻性、一致性等性能指標,都遠遠優於傳統鑄造工藝,技術已成功申請了海內外30多項發明專利。
  • 世界首臺微鑄鍛銑裝備下線,中國高端數控工具機解開世界難題
    鑄鍛工藝以前都是先鑄出毛坯然後鍛壓成型,進入大機械製造時代,傳統製造流程是鑄鍛、焊銑分開,這樣就需要多工序、多裝備,而且時間長,汙染大。現在常規的技術是金屬3D列印,由於金屬熔化得很快,溫度梯度就比較高,產生的氣孔很難以排出。溫度梯度高容易產生裂紋等缺陷。總結出來:我們現在的製造模式對於製造金屬鍛件來說,依賴重型的裝備長,流程長,重汙染,是一種非綠色的鑄造過程。
  • 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造出世界最大雷射3D列印裝備
    近日,由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完成的「大型金屬零件高效雷射選區熔化增材製造關鍵技術與裝備(俗稱雷射3D列印技術)」順利通過了湖北省科技廳成果鑑定。
  • 攻克焊接領域「卡脖子」難題 綠色製造熔接技術研究所在張家港成立
    蘇報訊(記者 陳潔)昨天,蘇州市產業技術研究院綠色製造熔接技術研究所在張家港揭牌成立。研究所將聚焦解決目前焊接領域技術與智能製造方面瓶頸問題,填補國內高端焊接材料與技術方面的空白,提升我國焊接產業和先進位造業國際競爭力。
  • 金屬3D列印技術限制出囗:華中科大「居裡夫婦」領航中國製造!
    該技術由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海鷗首創,歷時近二十年,團隊創造性地將金屬鑄造、鍛壓技術合二為一,顛覆了自古整體先鑄後鍛的認知,發明並研發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微鑄鍛同步製造系列技術與裝備,攻克了大型複雜高端鍛件無法高品質短流程製造的"卡脖子"難題。
  • 攻克行業「卡脖子」難題 華數機器人實現自主創新
    (記者文俊、通訊員沈珺)1月13日,記者從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其子公司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簡稱「華數機器人」)攻克了我國工業機器人核心系統的難題,自主研發的機器人控制系統實現了規模化批量應用,量產的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自主比例超80%。
  • 我國航空航天高端製造的利器:送粉式雷射金屬3D列印裝備
    南極熊了解到,南京中科煜宸研製的LDM2500同軸送粉金屬3D列印裝備,已經成為我國航空航天高端製造的利器。△煜宸增材製造裝備健康安全管理軟體:RC-Argus。為提升增材製造裝備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有效提升加工精度和工件質量,融合三大智能化核心技術:智能感知的核心元器件綜合信息採集技術、感知信息分析與故障診斷技術、設備故障預警與自保護技術。
  • 兩院院士四川行|金屬3D列印有多牛?國產大飛機率先用上了
    主要研究領域:增材製造、表面工程、新材料。9月18日,「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在成都舉行。當天下午的先進材料與裝備製造專題對接會上,中國工程院川籍院士王華明走上講臺,為大家分享重大裝備高性能大型關鍵金屬構建增材製造技術及其影響。王華明發言聲音不大,但一開場他拋出的觀點就吸引了在座裝備製造從業者們的注意。
  • 2020年中國亟待攻克的「卡脖子」技術清單
    在向服務業轉型的口號聲中,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按捺不住說了真話,那麼,亟待攻克的核心材料、技術有哪些? 目前,信息技術之外,中國「卡脖子」的核心技術集中在高端製造及新材料領域,光刻機便是高端製造之一。
  • 坪山舉辦2020年院士大講堂 盧秉恆院士開講「智能製造與3D列印」
    在本次講座中,盧秉恆院士圍繞「中國製造2025」,就中國製造的發展歷程、現狀以及未來路線做了深入淺出、高屋建瓴的介紹。盧秉恆院士特別介紹了3D列印在航空航天、汽車、IT、醫療、新材料、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應用。
  • 3倍於C919大飛機明年開建,核心機點火成功!
    俗話說有需求才會有市場,我國龐大的民航市場決定著必須要有自己的大飛機,幾十年來全世界製造的大型客機,有五分之一都進入到了中國市場,在國內需求如此之高的背景下不能沒有中國造。CR929前機身全尺寸筒段下線「一代材料、一代飛機」,從最初的木製飛機到鋁製飛機,如今
  • 220噸大飛機明年開建,核心機點火成功!國產航發悶聲發大財
    俗話說有需求才會有市場,我國龐大的民航市場決定著必須要有自己的大飛機,幾十年來全世界製造的大型客機,有五分之一都進入到了中國市場,在國內需求如此之高的背景下不能沒有中國造。因此布局更大型號客機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民航客機其實早在C919大型客機研製初期,俄羅斯聯合飛機製造集團就主動找到商飛希望在大飛機領域合作
  • 3倍於C919大飛機明年開建,核心機點火成功!國產航發悶聲發大財
    俗話說有需求才會有市場,我國龐大的民航市場決定著必須要有自己的大飛機,幾十年來全世界製造的大型客機,有五分之一都進入到了中國市場,在國內需求如此之高的背景下不能沒有中國造。
  • 3倍於C919大飛機明年開建核心機點火成功國產航發悶聲發大財
    俗話說有需求才會有市場,我國龐大的民航市場決定著必須要有自己的大飛機,幾十年來全世界製造的大型客機,有五分之一都進入到了中國市場,在國內需求如此之高的背景下不能沒有中國造。單通道窄體客機很難實現,因此布局更大型號客機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民航客機其實早在C919大型客機研製初期,俄羅斯聯合飛機製造集團就主動找到商飛希望在大飛機領域合作
  • 中國石化自主研發鑽井系統解決「卡脖子」難題
    原標題:中國石化自主研發鑽井系統解決「卡脖子」難題   中石化集團12月25日宣布,由該集團自主研發的SINOMACS ATSⅠ型鑽井旋轉導向系統取得突破性進展
  • 我國急需攻克的儀器儀表「卡脖子」技術清單
    美國對華為的封鎖事件,在這大半年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刷屏國內網絡。晶片製造技術的落後,國外對我國進行卡脖子,對該行業是致命威脅。那麼在儀器儀表及其相關方面,急需攻克的「卡脖子」技術有哪些?  中國已經連續5年成為世界第一大機器人應用市場,但高端機器人仍然依賴於進口,除了核心算法的差距,工業機器人核心部件:觸覺傳感器也是制約因素。  除了生產工藝,材料純度也是從實驗室到工業生產的「扼咽之處」。日漸複雜的技術也讓國產產品落得越來越遠。
  • 這一「卡脖子」裝備如何打破先進國家技術封鎖?聽聽科學家介紹其中門道
    由中科院聲學所與南京銳聲聯合研製的深海低噪聲毛髮阻尼陣列在本次展會上首次向全球公開發布,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首條完全國產的深海低噪聲毛髮阻尼陣列,系海洋探測領域的關鍵「卡脖子」裝備。首次亮相的深海低噪聲毛髮阻尼陣列。
  • 兩種3D列印技術同步進行,有望用於製造電池組件
    然而近期,德國哈雷-維滕貝格大學(Martin-Luther-University Halle-Wittenberg)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全新的工藝,可以一步完成全部列印需求,未來或可用於製造自癒合材料甚至電池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