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大年科研團隊:吉林大學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科研團隊
,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用實際行動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貢獻力量」,展現吉林省在科技、人才方面厚重的愛國傳統、資源優勢和代表性人物,讓愛國精神、科學精神、奉獻精神深深植入吉林省幹部群眾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血脈,吉網、吉刻APP推出「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系列報導,本期聚焦的是吉林大學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科研團隊。
-
2016陝西西安交通大學先進外科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招聘8人公告
西安交通大學先進外科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外科夢工場)成立於2010年6月,隸屬於第一附屬醫院,2012年6月陝西省發改委命名為陝西省再生醫學與外科工程研究中心。研究所為臨床醫生和理工學科專家提供交叉研究的學術和技術平臺:針對臨床技術難題探索採用理工科最先進科技手段來解決;或者把理工科和基礎學科潛在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於臨床提高診治效果。
-
三秦楷模——西安交大網絡化系統工程團隊 把科研成果論文寫在祖國...
「三秦楷模」——西安交通大學網絡化系統工程團隊。薪火相傳 西遷老教授為事業築基新春剛過,學校還未開學,記者走入西安交大彭康樓內的團隊實驗室時,這裡氣氛熱烈,團隊創建人和領頭雁、中國科學院院士管曉宏老師,正和研究團隊的學者們,交流討論著相關的技術問題。管老師在與記者交流採訪中說,讓能源電力系統的安全優化、網絡信息安全等領域出現「中國身影」與「中國聲音」是團隊矢志不移的奮鬥目標。
-
西安交通大學校友鎖志剛教授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西安交通大學傑出校友、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鎖志剛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是美國工程科學領域的最高學術榮譽,當選院士均是在工程科學研究、工程技術實踐和工程教育領域內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鎖志剛教授1963年出生,1981年至1985年就讀於西安交通大學工程力學系,
-
西安交通大學黃佐華教授當選國際燃燒學會會士
西安交通大學黃佐華教授當選國際燃燒學會會士 近日,國際燃燒學會(The Combustion Institute)公布了首屆國際燃燒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名單,西安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黃佐華教授當選。
-
穿在身上的火災預警器||西科教授及其團隊再被國際頂級期刊報導
近日, 化學工程領域頂級國際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報導了西安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屈孟男教授團隊在可穿戴式多功能導電超浸潤材料製備及其在火災探測和預警方面應用的研究成果。
-
蘭州市科研人員研究成果獲國外媒體報導
中國甘肅網7月28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記者 孫理)近日,《衛報》報導了中科院西北生態研究員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飛騰等發表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Letters》上「冰芯定年」相關最新研究成果。
-
剛獲「世界科學獎」的王中林教授畢業於哪所大學?不是清華、北大
王中林教授曾經在《自然》《科學》等世界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多篇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科研論文,其論文引用次數已經超過20萬次,他也成為世界材料納米技術領域論文引用次數最多的五位科學家之一。2007年,王中林研究團隊首次研發出由超聲波驅動並可獨立工作的直流納米發電機,後來,又研發出基於摩擦納米發電技術的穩定實用的波浪能發電網絡裝置,這使得人類有可能從海浪中獲取大量能源,從而解決未來的能源危機。二、王中林教授畢業於西電王中林教授畢業於西北電訊工程學院,也就是現在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與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合作在固態鋰電池領域取得...
導讀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化工學院李明濤副教授、唐偉教授團隊與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約翰·班寧斯特·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教授合作在固態鋰電池領域取得新進展,該項研究工作發表於國際能源領域權威期刊《美國化學會能源快報》(ACS Energy Letters
-
出身福建農家,他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回國,科研成果被央視等權威媒體多次報導
作為國際工程熱物理領域的知名學者,楊榮貴回國前曾是科羅拉多大學終身教授,現任華中大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楊榮貴報考了西安交通大學的電廠熱能工程專業。當時他給自己的恩師吳國根寫信道:我將遠渡重洋,暫別生我養我的祖國,暫別我的父母親人,暫別我的恩師與朋友,飛向一個全新的國度,實現我新的理想。
-
東北這位教授厲害了:發200餘篇論文、帶領團隊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創效數十億
近年來,他帶領團隊通過自主研製突破了十餘項關鍵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封鎖,間接為製造企業創造數十億元的經濟價值;深耕&34;造幾十載,他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屢獲科技獎,產出一批具有重大意義的科研學術成果;助力學校建設,他帶領全院實現一系列突破。他是瀋陽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劉偉軍教授。
-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在新仙女木氣候突變事件的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在新仙女木氣候突變事件的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時間:2020-09-15 22:52:50 來源:西安新聞網
-
西安交通大學科研人員在地震波油氣探測的智能化表徵領域取得新進展
自2012年以來,西安交大數學與統計學院高靜懷教授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油氣重大專項等的持續資助下,致力於解決緻密油氣勘探與開發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和「卡脖子」技術難題。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高靜懷科學家工作室發表在國際期刊《海洋與石油地質學》(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2020陝西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人才招聘公告
學院不斷加強物理學與光電信息工程的交叉融合,在目標與環境光電特性、光電子技術等領域具有優勢地位。設有物理學、光學工程2個博士授權一級學科(4個博士授權點)以及物理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碩士授權點:光學工程、物理電子學、無線電物理、光學、等離子體物理、凝聚態物理。
-
遼寧"女神"教授:研發新冠病毒科研成果,轟動社會各界!
"身為大連民族大學的一名教師,我思量著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能否能為社會做一點什麼。"曹際娟教授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疫情期間,大連民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曹際娟研究團隊研發的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新型檢測方法——恆溫螢光快速檢測法,能夠實現新冠病毒的快速檢測,應用於廣州、昆明、大連等地海關新冠病毒比對測試,取得了良好的檢測效果。此項科研成果不僅在大連民族大學引起了轟動,社會媒體也對其進行了廣泛報導。當時,曹際娟教授來到生命科學學院工作還不到半年。
-
長安大學承辦的2018年全國工程地質學術年會在西安開幕
10月13日上午,2018年全國工程地質學術年會在西安開幕。本次學術會議由中國地質學會主辦,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與長安大學共同承辦,來自全國200餘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的近1500名代表匯聚西安,主題是「一帶一路」與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的新時代工程地質理論與實踐。
-
打造瑰麗的「水晶宮」 ——記山東大學晶體材料科研創新團隊
由於能夠實現光、電、磁、熱、聲和力的相互作用和轉換,晶體成為電子器件、半導體器件、固體雷射器件及各種光學儀器等工業的重要材料,被廣泛地應用於通信、光學、物理、化學、醫學、安檢、建築、軍事技術等領域。陶緒堂等晶體材料科研創新團隊所在的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就恰似一座瑰麗的「水晶宮」。
-
Cell子刊《iScience》刊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苗啟廣教授團隊研究成果
AI面部識別技術可實現動物個體身份識別,可進一步應用於多物種種群調研以及個體行為和群體行為識別與分析研究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市大數據與視覺智能重點實驗室苗啟廣教授團隊與西北大學郭松濤教授團隊、西北大學房鼎益教授、陳曉江教授、許鵬飛副教授團隊於2014年展開合作,進行動物AI研究,利用金絲猴圖像數據進行金絲猴個體身份快速準確識別。歷經長達4年的野外和動物園的動物面部數據採集,並建立動物面部識別資料庫。
-
中北大學劉有智教授榮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在京揭曉。核動力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獲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新增設的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頒給了為抗疫做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另有39位專家獲光華工程科技獎,其中,中北大學劉有智教授榮獲光華工程科技獎。
-
沉痛悼念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陳學俊
我國著名的能源動力科學家、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全國政協原常委,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九三學社中央原副主席、名譽副主席,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原理事長,西安交通大學原副校長、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陳學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7年7月4日2時26分在西安不幸逝世,享年9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