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夜讀|是處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2020-12-05 千字文書法

文 | 煙雨客

夜永星沉,讀夢溪筆談,從林林總總的知識掌故中,感慨文明的星火,一脈如豆,卻從未斷絕。

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是一位包羅萬象的雜家,可惜的是情商不高。

他與蘇軾本為國家圖書館的同事,也曾奉皇帝之名去調查蘇軾現狀,也是拜沈括所賜,蘇軾陷入烏臺詩案的泥淖,並一度寫下絕命詩。這兩首詩就是《獄中示子由》。

其一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今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其二

柏臺霜氣夜悽悽,風動琅璫月向低。

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

額中犀角真君子,身後牛衣愧老妻。

百歲神遊定何處?桐鄉應在浙江西。

是啊,哪裡的青山不可以埋骨呢?只是,我親愛的兄弟,每逢夜雨之夜,可能會獨自傷神吧?內心沉痛,感慨遙深。

雖說百無一用是書生,萬言不值一杯水,但這樣動人心魄感人至深的文字,依然是可以救命的。

蘇軾的絕命詩作完成後,獄吏按照規矩,將詩篇呈交神宗皇帝。宋神宗欣賞蘇軾的才華,並沒有將其處死的意思,只是想藉此挫挫蘇軾的銳氣。

尤其是讀到蘇軾的這兩首絕命詩,感動之餘,也不禁為如此才華折服。為蘇軾求情的人很多,王安石也勸神宗說:聖朝不宜誅名士,神宗遂下令對蘇軾從輕發落,貶其為黃州團練副使。

因為這兩首詩,當然也有皇太后等人的營救,轟動一時的「烏臺詩案」就此銷結,蘇軾也重獲自由。

此後的沈括,當沒事發生一樣,依然跟蘇軾是朋友,還是禮數周到,恭恭敬敬,蘇東坡想發脾氣也找不到理由。對沈括來說,他更像是一個科學家,而不是世俗之人,本來也沒有害人之心,只是無意中充當了幫兇而已。

他的書中有這麼一篇故事:

賈魏公為相日,有方士姓許,對人未嘗稱名,無貴賤皆稱「我」,時人謂之「許我」。言談頗有可採。然傲誕,視公卿蔑如也。公欲見,使人邀召數四,卒不至。又使門人苦邀致之,許騎驢,徑欲造丞相廳事。門吏止之,不可,吏曰:「此丞相廳門,雖丞郎亦須下。」

許曰:「我無所求於丞相,丞相召我來,若如此,但須我去耳。」不下驢而去。門吏急追之,不還,以白丞相。魏公又使人謝而召之,終不至。公嘆曰:「許市井人耳。惟其無所求於人,尚不可以勢屈,況其以道義自任者乎。」

這耿直率性的許我,也有沈括的影子吧?無求於人,又何必折節事人?

百年之後,我們俱歸塵土。這些愛恨情仇悲歡哀怨,最終都湮沒在風煙塵埃裡了。就如蘇門四學士之一黃庭堅寫的這首清明。

清明

宋 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說什麼智慧愚氓,最終不過是一個個再無差別的荒丘。可是,那些閃耀著靈性與光芒的名字,將如日月星辰,經天恆在。

相關焦點

  • 一次相遇 百年相惜|十萬青山藏一水,碧波與我約梅開
    十萬青山藏一水,碧波與我約梅開。入南告村穿石車近煙村日已晡,山藏畫閣水藏朱。主人待客豪奢甚,備得流霞滿鏡湖。蒼鷺才隨碧波去,青山又放白雲來。老梅周興海白雪飛來晚更寒,百年開落在孤山。何妨耗得春華盡,依舊骨香天地間。
  • 天下詩人寫山水|你看過的每一處風景,都是詩
    呂可夫瀟湘此匯流,隔窗聽夜雨芭蕉,沙沙如滴離人淚;天地情何寄?雲欲埋山山不許,青山半在白雲中。望白水寨瀑布陳顯赫白光一道出寒煙,劃破青山劃破天。不是銀河看不夠,珠三千又玉三千。其二微雨溼青山,人家煙翠間。林深風細細,竹密鳥關關。逝水千秋去,浮生幾日閒。相攜雲起處,詩酒慰蒼顏。
  • 項光達和他的「青山現象」
    項光達說,青山總部經濟回歸溫州後,得到了各屆市委、市政府,以及龍灣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他一直在思考,青山能為溫州做些什麼。  最終,他把目光瞄準了新能源領域。今年4月,青山旗下永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瑞浦能源動力電池儲能項目開工,預計該項目最快可於今年10月投產。  「把不鏽鋼產業帶回溫州,明顯不現實。」
  • 李商隱《夜雨寄北》:人生何如,如此悲涼
    我停了停,看著他的眼睛說道: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他看著我認真的表情,不像在開玩笑,很是疑惑。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唐.李商隱《夜雨寄北》「是這首嗎?」,他熟練背完後問我。「是的」,我答道。「這是李商隱寄給妻子的家書,怎麼會和殘酷絕望扯上關係?」,他更是疑惑。
  • 如果不是,是誰想搞死他?
    御史中丞李定最後出馬,舉了四項理由說明應當處蘇軾極刑。第一,蘇軾是個志大才疏不學無術的人。第二,蘇軾急功近利急於獲得高位,心中不滿乃譏訕權要。第三,皇帝對他非常寬容,但他死不悔改。第四,蘇軾的詩歌影響巨大,作為最有影響力的大V,他的詩文在全國產生了極壞的影響,搞亂了思想。 總之,蘇軾罪大惡極罪不容誅。
  • 蘇軾告別子由,獨騎瘦馬踏殘月,這首詩發自肺腑,更令人浮想聯翩
    苦寒念爾衣裘薄,獨騎瘦馬踏殘月。路人行歌居人樂,童僕怪我苦悽惻。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嘉祐六年(辛丑年),蘇軾被任命鳳翔籤判,前去赴職。弟弟被任命為商州推官,而其父則留京編修《禮書》,蘇轍將哥哥送至鄭州後,便回京侍父。開篇就顯得突兀,蘇軾說自己未飲已醉,昏昏沉沉,仿佛已隨弟弟馳返汴京。寂寞的歸途,你尚且可以繫念和陪伴家中的老父,而我奔波在異鄉,何以安慰心中的孤寂?
  • 元旦出行計劃自駕江南天路,藏在煙雨青山裡的神秘天路
    最近,北方大雪獨庫封了、青海下雪了,每年的12、1月,都不知道去哪裡自駕好。但你知道嗎?作為長三角的後花園安徽是個不錯的選擇。這裡有一條被譽為「江南天路」的自駕路線,青山綠水間隱匿了幾千年,被CNN譽為「中國最美的地方」,黑瓦白牆、小橋流水,令人充滿遐想。它就是皖南川藏線,又稱"江南天路,位於皖南318"。該公路線東起寧國市的青龍鄉,西至涇縣的蔡村鎮,沿途有原始森林、草原等等,是旅遊探險愛好者和攝影師的極樂所在。
  • 唐詩《夜雨寄北》背後李商隱和王晏媄的悽美愛情
    在我幾番慫恿下,終於註冊了自媒體平臺,把他成果分享給大家。連日來一篇篇內容豐富,有自己獨特立論的圖文,發布了出來。我這個崇拜他的師弟,每篇必讀,獲益匪淺。就在昨天(6月12日)新圖文:【《夜雨寄北》別解及其他】發布,我閱讀幾遍,覺得師兄的別解另闢蹊徑,很通暢。也引發了我的幾點思考,不吐不快,寫出來和師兄交流並分享給大家。
  • 上遊•夜雨丨《藏地心跡》讀書分享會講述援藏人背後的故事
    1月10日下午,在新華傳媒九龍書城裡,重慶市「五個一工程」獎、「十佳主題圖書」獲獎作品《藏地心跡》讀書分享會上援藏幹部馬穎教授朗誦的這首詩,感動了現場的所有人,獲得了陣陣掌聲。講故事:詮釋信仰,一部有擔當有力量的書援藏是國家戰略決策。對口援建昌都,是重慶的光榮使命。自1995年開始,重慶已派出九批援藏幹部,對口支援昌都建設。
  • 《夜雨寄北》為寄友的一條內證
    晚唐詩人李商隱的名作《夜雨寄北》,一題《夜雨寄內》。今人劉學鍇根據對此詩歷代版本異文的辨析,以及對李商隱大中年間梓幕行跡、其妻王氏卒於大中五年(851)等考證,判斷該詩詩題應為《夜雨寄北》,乃「寄給身居北方(當是長安)的某位親友」之作,並認為該詩最有可能作於大中七年。
  • 李商隱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鑑賞:本詩又名《夜雨寄內》,是一首抒情詩。「內」即內人,指詩人的妻子。一說本詩作於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間,其時詩人正在東川為節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他的妻子王氏已經去世,所以此詩應該是寄給長安友人的。今所存各本皆題為《夜雨寄北》,「北」指在北方的人,既可指妻子,又可指友人。就其內容判斷,以「寄內」之意理解還是相對貼切些,因為入梓州幕府與妻子逝世兩件事都發生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際,很可能是王氏逝世在前,詩人寫詩在後。因為交通閉塞,消息不通,以致如此。
  • 讀睡詩詞|冷鎖青山景苑乖,清香攝蝶落銀釵
    2020-11-24 20:46:34 來源: 讀睡詩社 舉報
  • 《夜雨寄北》,寄與誰人?
    在南宋時期洪邁編著的《萬首唐人絕句》裡,這首詩的題目為《夜雨寄內》,意思是詩是寄給妻子的。他們認為,李商隱於大中五年(851年)七月赴東川節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氏是在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隱過了幾個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訊。清朝時期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對此詩注釋中說「題一作《夜雨寄內》」。《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 關於雨的詩句:雨後曉行獨至愚溪北池
    《雨後曉行獨至愚溪北池》原文  宿雲散洲渚,  曉日明村塢。  高樹臨清池,  風驚夜來雨。  予心適無事,  偶此成賓主。  《雨後曉行獨至愚溪北池》鑑賞  詩人緊扣題目中的「雨後曉行」先概寫愚池周圍環境。
  • 私墳「禁新」力止「青山白化」回潮
    而與白石街道一樣,樂清各鄉鎮(街道)紛紛強力推進青山白化治理工作,加強對「三沿五區」視線範圍內墳墓的生態化整治,堅決禁止新建、擴建、翻新等違規行為,並以「零容忍」的態度禁止新建、翻新私墳,對轄區範圍內的新建私墳發現一處拆除一處。
  • 中印尼合作青山工業園區紀行
    新華社雅加達10月19日電 通訊:漁村改舊貌 鎳業煉新顏——中印尼合作青山工業園區紀行  新華社記者餘謙梁 周檬 鄭世波  「我生活在這個小漁村已經40年了,中國企業到這裡來投資的這3年,村裡發生的變化遠遠超過了前面3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