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報!重要一天!中國在這個領域,做成了一件大事!獨家探秘→

2020-12-11 國際在線

2020年12月4日,一個應該載入世界核聚變史冊的日子。核聚變關鍵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首次放電,標誌著我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和運行技術。

中國「人造太陽」顯神威,相當於太陽芯部溫度的近10 倍!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

開發聚變能源是全球核聚變人一代代接力奔跑,致力於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而「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新一代磁約束聚變實驗研究裝置,它的等離子體離子溫度可達到1.5億度,相當於太陽芯部溫度的近十倍。

之所以把可控核聚變裝置通俗地稱為「人造太陽」,是因為它的原理和太陽發光發熱的原理一樣,都可以理解為兩個小質量的原子聚合成一個較大的原子,能夠釋放出巨大能量。開發聚變能源是全球核聚變人一代代接力奔跑,致力於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

像「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這種特殊實驗裝置,要實現核聚變反應,關鍵的幾個條件必須具備:燃料粒子首先要達到上億攝氏度的高溫;同時要有足夠多的燃料粒子在裡面反應,有相當高的密度,還要有足夠長的能量約束時間等。

為了完成這個實驗裝置,科研人員進行了一系列技術攻堅難題。60多名科研人員,做了上百次試驗,研製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內首臺大型立軸脈衝發電機組,不但讓安全性能大大提高,而且儲能大大提高,一臺機組就相當於一個30萬千瓦機組的供電容量,相當於一個中小型水電站。

立式脈衝發電機組研製成功了,但具體安裝又是一個難題。由於立式脈衝發電機組沒有飛輪,整個機組能量主要來自轉子,而這個轉子重達400噸,安裝精度要求非常高,偏差要小於0.05毫米。

誤差小於0.05毫米,相當於比人一根頭髮的直徑還要小。由於精度要求高,現場安裝人員總共拆裝了5次,不斷改進安裝工藝,最終才把轉子安裝到位。

安裝過程中難度最大的一個環節:15噸的真空室,要從8米高的地方,垂直落到線圈筒體的外徑上去。而這個真空室的內腔和線圈的外壁之間,只有幾個毫米的間隙,5米的距離,科研人員整整花了幾個小時。

安裝內部可拆卸線圈結構也非常複雜,安裝28顆50釐米長的螺栓,要求的偏差也是0.05毫米。他們第一顆螺栓,就花了半個月的時間。

「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中最核心的關鍵部件——真空室,體積大約40多立方米,高3米多,直徑5米多,核聚變反應時,氘和氚等離子就在裡面有規律運動。真空室的製造加工、焊接安裝等都有嚴格要求。其中真空度,要求達到類似外太空的環境。

由於真空室是一個全焊接式的不規則雙曲面結構,焊接點多、焊接長度長,總焊接長度2800米,焊接難度超乎想像。

35個國家共同推進核聚變項目,2025 年有望建成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

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是實現我國核聚變能開發事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依託裝置,也是我國消化吸收ITER技術不可或缺的重要平臺。

從2006年開始,由中國、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韓國、印度等七方共同合作建造可實現大規模聚變反應的實驗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項目,投入近50億美元,至今還在建設階段。我國陸續承擔了ITER計劃中大概9%的18個採購包製造任務,涵蓋了ITER裝置幾乎所有的關鍵部件。

在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實驗室,項目負責人李波已經在這條漫長的「人造太陽」之路上,走過了整整14年。團隊花了十多年的時間,才設計出了符合「人造太陽」運行環境的關鍵部件,光是全部推倒重來就經歷了三次。

採訪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很有感慨地告訴記者,這一系列的科研創新、攻堅克難,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國家重視基礎科研,科研院所自主創新。可以先拿科研經費,再自主立項搞科研。科研機制的創新管理還吸引了各國科研人員的到來。

全球核聚變科研人員共同意識到,核聚變是解決人類終極能源的發展方向,也是一個挑戰難度極大的科研技術難題,它需要世界各國加強合作,在人類共同命運的道路上,在星辰大海中去追逐全人類的能源夢想。

目前,多國合作共建的,世界上最大的實驗性託卡馬克反應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正在法國南部按計劃推進。35個國家組成了一個聯盟,共同推動 ITER項目,預計2025年左右建成。

半小時觀察:「可控核聚變」是利用核能的終極目標

目前我們常用的煤、石油、天然氣都屬於化石能源,且不說化石能源儲量有限,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汙染環境。

在中共中央關於「十四五」規劃的建議中,已經將新能源列為要加快壯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了尋找到一種既清潔又可持續的能源,世界各國也不約而同地把未來的能源發展方向放在了「可控核聚變」,這是利用核能的最終目標。

有科研人員孜孜不倦地奮戰, 我們期盼著,終有一天,可控核聚變能夠成為改變人類社會的清潔能源。

監製:陳永慶

記者:劉朝暉

本文編輯:張藝菲、孫菁

相關焦點

  • 喜報!重要一天!中國在這個領域,做成了一件大事!獨家探秘
    核聚變關鍵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首次放電,標誌著我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和運行技術。中國「人造太陽」顯神威,相當於太陽芯部溫度的近10倍!開發聚變能源是全球核聚變人一代代接力奔跑,致力於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
  • 中國在這個領域,做成了一件大事
    導讀:近日,核聚變的關鍵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是我國目前最好的磁約束聚變實驗研究裝置,其等離子體離子溫度可以達到1.5億度,相當於太陽芯部溫度的近十倍。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的實驗裝置是很特殊的。
  • 中國「人造太陽」顯神威 相當於太陽芯部溫度的近10倍
    喜報!重要一天!中國在這個領域,做成了一件大事!獨家探秘→2020年12月4日,一個應該載入世界核聚變史冊的日子。像「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這種特殊實驗裝置,要實現核聚變反應,關鍵的幾個條件必須具備:燃料粒子首先要達到上億攝氏度的高溫;同時要有足夠多的燃料粒子在裡面反應,有相當高的密度,還要有足夠長的能量約束時間等。為了完成這個實驗裝置,科研人員進行了一系列技術攻堅難題。
  • 中國幹成一件大事,美國NASA第一時間回應,卻沒有一句祝賀的話
    作者:樂宇近日,有一件大事的發生,刷爆了世界各國的朋友圈,那就是中國的這個消息一經發布,美國的航空航天局(NASA)第一時間就在其官方推特上進行了回應,不過卻沒有一句祝賀的話,只是稱中國開始加入美國和蘇聯的行列,並且還希望中國與全球共享探月數據。
  • 中國突然宣布一件全球矚目的大事,同時,美國相形見絀
    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召開,來自全世界包括數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數百位科學家都出席了這個論壇,而在這個論壇上中國突然宣布了一件全球矚目的大事而且報導中還提到中方呼籲各國在新冠疫苗研發、氣候變化和人類健康等領域進一步展開合作,而且就在10月30日前一天,中國共產黨通過了將科技創新置於國家發展戰略核心的計劃,同時,報導指出,中方不僅認為科技競爭是未來大國競爭的一個重要特徵,還將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 獨家帶你探秘量子科研「四川隊」
    這使得原本小眾的「21世紀尖端科技」走入公眾視野,36隻概念股總市值一天增加200億元。量子是什麼?我們能利用量子理論做什麼?「高深莫測」的量子科技令人好奇。四川在線記者遍訪四川量子科研團隊,推出策劃「神奇的量子科技」。四篇文章為你揭秘量子科技,獨家探秘四川量子科技研究與應用。
  • 川航的一件「大事」
    根據報導,主要有兩件大事。 第一件事:9月9號,出席在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的民航科技創新示範區項目開工儀式。 其實最重要的應該還是「時刻資源」。 這個情況可以和川航同在一個梯隊的廈航、海航比一下。 今年搞好這個「大事」,將為川航未來多年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 美國噩耗連連,中國與10國又辦成了一件大事!杜特爾特:感謝中國
    11月27日,中國與10國又辦成了一件大事!據新華社報導,11月27日,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27日上午在廣西南寧開幕。在開幕式上,包括寮國、菲律賓等8位外國領導人發表視頻致辭。其中,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在致辭中感謝了中國。杜特爾特表示,這一重要年度盛會對加強中國與東協各國多邊關係至關重要,在我們共同面臨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挑戰和不確定性的當下尤其如此。
  • 對中國科學來說,這是一件大事!
    (一)對中國科學來說,這真的是一件大事!我甚至覺得,這一事件的歷史意義,或許過10年、20年後,我們會看得更加清楚。正如諾貝爾獎對世界的影響,肯定不是在1901年,而是在很多年之後,乃至於今天。這就是中國「科學探索獎」的創立。
  • 對中國科學來說,這是一件大事
    (一)對中國科學來說,這真的是一件大事畢竟,我們這個國家還不算太富裕,我們在基礎科研、核心技術上還有不少短板。過去這幾年,我們就看到,一些西方政客就利用我們的短板,對中國各種抹黑、卡脖子,意圖遏制中國的發展。怎麼辦?
  • 這7個地方 要幹一件大事
    沒想到,中國有一天,可以在同一水平線上加入國際高新科技產業競爭的賽道。 回顧一下50年以來,中國衛星發展的腳步:1970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 1999年,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宇宙飛船——「神舟」。 2003年,楊利偉乘坐神舟5號飛船完成了我國首次載人飛行,實現了千年「飛天夢」。 2020年7月,財經界都知道一件大事——衛星北鬥錘死了獐子島造假事件。
  • 遠古時期的漫威宇宙發生過幾件大事,每一件都對漫威電影很重要
    後來,情節變得更加有趣,因為人類的誕生,宇宙中的生物已經注意到了,然後是在神盾局特工,伊諾的不朽。他們也注意到了這個星球。然後,他們將自己的血液注入原始人類,並進行實驗。然後這些實驗人員成為第一代異人族. 這是克裡人的特殊說明。它們是高度發達的古代物種。其中一個部族,也很好戰,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克裡人還讓月經隊長親自觀察人們是如何進化的,這直接造就了第二代驚喜隊長。
  • 3月23日,中美各發生了一件大事
    (一)2020年的這個春天,可能是人類進入21世紀後最不尋常的一個春天。3月23日,北京和華盛頓都已春意盎然,櫻花盛開,但人們的心情是大不一樣的。這是歷史性的一天,中美各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一天,相當多中國人,終於有了一種輕鬆的感覺。因為中央最新的判斷,確實讓人大舒了一口氣。
  • 關鍵時刻,中美各發生了兩件大事!
    每一件大事,都帶有很多個最,都必將載入歷史,讓無數後人咂摸感嘆! 閒話少敘,直入主題。 美國第一件大事,川普發表了最重要一次演講。 這不是我說的,這是川普親口說的:這是我做過的最重要的演講。 確實非同尋常。
  • 我國未來至少發生3件大事,每一件都足夠驚豔
    important}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花幾十年的時間終於發展到如今的規模,雖然比西方國家起步晚,但是中國在大多領域都排在世界前列。讓西方意外的是,我國甚至在一些領域已經實現了反超,西方國家內心雖有不甘,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崛起已成事實。
  • 獨家直播|地球漫遊計劃:探秘全球最高洞廳
    「地下有什麼」系列直播聚焦千姿百態的中國地下洞穴,在專業探洞人員的協助下,我們將為你呈現最真實,最震撼的「地下中國」。8月3日(下周一)10:00,地球漫遊計劃「地下有什麼」系列直播第一站——重慶武隆,全網獨家直播,為你探秘世界第一洞廳——二龍口洞。話說二龍口洞有多厲害?
  • 中國樓市偷偷幹了一件大事!
    11月以來,順周期成了整個市場最火爆的存在,化工、有色、煤炭……你方唱罷我登場,股票漲不停,商品漲不停。疫情之下,經濟復甦可以理解,可即便中國經濟反彈最猛的二季度,也沒出現過類似的情況,看著順周期如此火爆,整個中國好像火力全開,都在衝衝衝!經濟向好,股票上漲是好事,可問題來了,這爆發性的需求到底從哪來的?
  • 520,計量界將發生一件大事!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2018年11月16日,看似平淡的一天,計量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國際單位制中的『千克』『開爾文』『安培』『摩爾』的定義被改變了。」中國計量院院長方向說。他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參加了在巴黎舉辦的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這次大會通過了「修訂國際單位制」的決議。
  • 中國又有新動作了,2021年上半年將幹一件大事,全球期待不已
    據了解,中國的探月工程在近期圓滿結束,根據環球時報消息,中國即將又有新動作。中國計劃在2021年上半年幹一件大事,全球都對此期待不已。中國空間站建造計劃中國的航天事業相較於其他西方國家起步較晚,直到上世紀90年代左右中國的航天技術才正式進入第二梯隊。隨著蘇聯的解體,美俄兩國在航天領域達成了驚人的一致,開始計劃研發國際空間站。
  • 中國河北再次傳來喜報!難纏沙漠被成功治理,印度人:什麼情況?
    世界之大,真是無奇不有,如今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在許多領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和突破,說到土地退化,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土地退化一直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很多國家都面臨著同樣的「挑戰」,中國率先實現了土地退化零增長,確實讓人驕傲,今天我要說的是中國河北再次傳來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