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族歷史上選育的馬品種及其保護利用

2021-01-18 民族文化研究
哈薩克族歷史上選育的馬品種及其保護利用

格明古麗·木哈臺
(塔裡木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新疆阿拉爾843300)

摘要:哈薩克族是歷史悠久的遊牧民族,遊牧生活中培育過不少好馬種。哈薩克族歷史資料記載下來的馬種有阿熱和麻何馬、哈熱巴依爾馬、哈扎那提馬、歇科特馬、乃蠻馬、薩伍然馬、阿勒泰馬、伊犁馬、巴裡坤馬、豎巴爾馬、庫斯塔奈馬和佳別等。這些馬遺傳資源各有其經濟用途和優異特性,具有巨大的研究價值和經濟價值。

關鍵詞:哈薩克族;馬品種;保護利用

哈薩克族對馬品種的分類有自己的原則,外貌特徵上能看得上的馬不會兼用到遊牧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哈薩克族選擇馬時依據的外貌結構、步伐、性格等特徵來確定它的用途。因此哈薩克族選育的馬按各種用途分為結實力量型、騎乘型、速度型、慢步型、大走型、小走型、產奶型和產肉型。

哈薩克族遊牧歷史上培育過不少好的馬種,根據歷史資料記載下來的馬種有阿熱和麻何馬(Аргымак)、哈熱巴依爾馬(Карабайыр)、哈扎那提馬(Карабайыр)、歇科特馬(шектi жылксы)、乃蠻馬(Найман жылксы);產地命名的品種有薩伍然馬(Сауран жылксы)、阿勒泰馬(Алтай жылксы)(Токтабай Ахмет.2010)[1]、伊犁馬(Ιле жылксы)和巴裡坤馬(Баркп жылксы);以外貌特徵命名的品種有豎巴爾(бар жылкы)、庫克卡斯卡(Кк каска);以用途命名的品種有佳別馬(Жабы)。下面簡單的介紹一部分哈薩克族選育的馬品種,為以後選育或保護馬種做科學依據。

1 哈薩克族飼養的馬種及來歷

1.1 阿熱和麻何馬(Арымак)

歷史上哈薩克族培育馬時不會盲目的引進其他品種進行雜交。哈薩克族認為阿拉伯人和圖克曼人很會選育馬,因此哈薩克族在歷史上為了得到阿拉伯人和圖克曼人的公馬可以捨得一切,為此1895年研究馬歷史的Граф Гуттен-Чапский這樣說過「富裕的哈薩克族如果得到一匹阿拉伯公馬會很高興地贈送掉100隻羊和十幾匹哈薩克馬以及值錢的物品」[2]。

圖克曼斯坦是幾個世紀以來中亞名馬的選育基地,歷史上艾米日鐵米熱的圖庫曼人мiр Темiр)引進過5 000隻阿拉伯母馬,分發給土克曼部落。18世紀伊朗皇帝那得熱·鐵克(Надыр Теке)獻給圖科曼斯坦的特克(Teke)部落600匹母馬。1895年Вилькинс.А.И在研究中寫到最近500年內圖克曼斯坦兩次進行雜交改良本地馬種[3],他認為哈薩克馬雜交改良最合適的品種是阿拉珀馬(Арабиан)、哈拉巴河馬(Карабах)。哈薩克族渴望得到阿拉伯馬和土克曼馬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當時上層階級的可汗、部落領袖和英雄們都希望在自己的馬群內能選出駿馬。

阿熱和麻何(Арымак)這個名詞的形成是Фирсов.В在研究中寫到「哈薩克族在10-11世紀已經開始出現了阿熱和麻何這個名詞」,哈薩克族一般把阿拉伯馬、純血馬和蘇純血馬稱之為阿熱和麻何(圖1-B)[4]。

阿熱和麻何馬(Арымак)在1890-1892年俄羅斯獸醫們在圖爾蓋州(Торкай облыс)哈薩克族家畜進行統計登記時發現了14匹金黃色馬,金黃色馬一般多見於土克曼馬種,幾千匹哈薩克馬中發現幾十匹金黃色的馬就顯的尤為珍貴,但這足以證明哈薩克馬中存在駿馬血統。阿熱和麻何馬是哈薩克族特別喜歡的名貴馬,歷史上發生的很多事件都與阿熱和麻何馬有關。哈薩克族的阿熱和麻何馬在遺傳阿拉伯馬、土克曼馬的優良特點的同時,也遺傳了哈薩克馬在惡劣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故已形成了超強適應能力、適應粗放、耐餓能力、長距離耐力賽跑等特點[1]。

1.2 哈熱巴依爾馬(Карабайыр)

哈薩克族認為哈熱巴依爾馬是烏茲別克族的馬或中亞馬種。Я.Я.Полферов在1898年馬的研究中寫到「哈熱巴依爾馬(Карабайыр)是土克曼馬與哈薩克馬雜交後形成的,它的形成歷史是在哈薩克族與布哈拉(Бхаралыктар)、黑瓦人(Хиуа)開始交換生意時期,哈薩克族交換來的土克曼公馬開始的」。當時哈熱巴依爾馬主要分布在烏爾河流(Орзерi)北岸到東部額爾齊斯河(Ертгзерi)。在新疆博樂州和阿勒泰地區的哈薩克族中現在還能聽到哈熱巴依爾馬(Карабайыр)這個名稱[5]。馬業研究者們對「哈熱巴依爾」這個名詞進行過研究,Ю.Кологриво當初向哈薩克族諮詢該名詞的含義時,當時的人們認為「哈熱」是乾淨的意思,「巴依爾」是兄弟的意思。哈熱巴依爾馬遺傳了純血馬的高個、直腿和美頭,一般體高有154 cm,但是耐力方面不及哈薩克馬[6]。

1.3 哈扎那提馬(Казанат)

哈扎那提馬(圖1)是哈薩克族比較喜歡的培育品種,它是哈薩克母馬與阿拉伯馬、阿哈捷金等名馬公馬雜交後代。哈薩克族一般培育哈薩克馬時不追問公馬的來歷,原因是哈薩克族認為哈薩克母馬與其他品種公馬雜交後,遺傳公馬的優秀性能的同時不會丟失自己的優良的性能[4]。歷史資料中也證實哈薩克族的哈扎那提馬(Казанат)是阿拉伯馬、阿哈捷金馬等公馬的後代[7]。

哈則木銀馬(鶴頸馬Казмойн)是哈扎那提馬的第三代,是哈扎那提公馬與哈薩克母馬雜交後形成的培育品種。主要特徵是頸部像鶴頸一樣彎曲、個頭高、腿部結實、小耳朵、大眼睛、外貌特徵比較接近土庫曼馬種,不適合騎乘用,這種馬後來沒有單獨的形成一個培育品種就被雜交滅絕[1]。

圖1 (К.Ахметжан圖畫)[1]
A.佳別馬(Жабы)B.阿熱和麻何馬(Аргымак)C.哈扎那提馬(Казанат)

1.4 阿達衣馬(Адай жылкысы)

據傳阿達衣部落遷移到曼格斯套州時,當地居住的土克曼特克部落(Теке)和易木德(Иомуд)部落當時處於互敵狀態。阿達衣人則利用這個機會最初站在特克部落這邊,幫特克部落打敗易木德部落。雖然阿達衣人為把易木德部落趕出曼格斯套州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土克曼特克部落不願意把好馬和美女送給其他民族,為了表示感恩送給阿達衣部落一匹駿公馬和一個美女。特克部落贈送的公馬的後代在阿達衣部落的馬群裡繁衍,形成了現在的阿達衣馬(圖2)。阿達衣部落流傳的俗話也證實這一點,如「特克部落有好馬和美女」。阿達衣部落以飼養哈薩克馬為主,當時土克曼人看不起哈薩克馬,把哈薩克馬形容成驢。哈薩克族這樣的口頭歷史當然也有它的歷史基礎,不管怎樣土克曼和哈薩克族在歷史上交往過,交往過程中兩個民族的馬種互相被雜交是歷史的必然性,這個我們沒必要懷疑[1]。

圖2 阿達衣馬(Адай)

阿達衣馬比起哈薩克馬的其他類型主要表現為比較乾燥、肉少等特點,平均體高146.6 cm、頭部肉少乾燥而長、平均頭長71.12 cm左右、額頭髮育良好、突出、大眼睛、直頭、鼻子稍微凹、背長而直、長頸、腿細、蹄小而硬,比較適合騎乘用[7]。歷史上哈薩克族利用阿達衣馬改良過哈薩克馬,1930年К.А. Овичнников的哈薩克馬選育工作方案是遊牧地區用阿達衣馬改良當地馬,而阿達衣地區利用土克曼馬改良阿達衣馬。他在研究中提到在馬格斯套州(Мангыс та)見到過不少相似阿哈捷金馬外貌特徵的馬種,體高在150~158 cm範圍內[8]。阿達衣馬中有個類型叫阿達衣青勁,這種馬個子高、清秀、長頸、腿直、圓蹄、尾毛稀少而短,這種類型主要是阿達衣馬與阿哈捷金馬雜交後的二、三代,這種類型的阿達衣馬是比較珍貴的[9]。

1.5 薩伍然馬(Сауран жылкысы)和薩伍然索伊馬(Сауран сойы жылкысы)

薩伍然馬是18-19世紀哈薩克族小玉茲在布凱宮繁育的馬種。М.Бабажанов在研究中認為該馬是哈薩克族小玉茲遊牧路過薩伍然(Сауран)地區時混進馬群的某個種公馬繁育的後代[9]。當時的公馬有著駿馬的特點,後來在布凱宮(Бкей ордасы)內培育的很多駿馬都是它的後代,現代哈薩克族流傳的「薩伍然索伊馬是美麗的駿馬」的美言。布凱時期最重視馬選育的人是堅戈爾汗(Жангiр хан),他跟其他哈薩克族皇帝一樣把馬業放在第一位。他為恢復在準噶爾戰爭中哈薩克族因遷移而丟失的阿爾赫麻何馬、哈扎那提馬、哈熱巴依爾馬的選育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下命令從中亞、高加索地區和俄羅斯引進種公馬,大範圍的進行選育工作,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如1830年堅戈爾汗送給俄羅斯尼庫萊皇帝兒子的白走馬在聖彼得堡得到了專家們的好評。堅戈爾汗時代每年都進行馬術比賽,俄羅斯等其他國家的馬業專家和養馬愛好者常來參加他們的活動。М.Бабажанов在1871年研究中寫到「堅戈爾汗時代馬業興隆,駿馬和草原馬之間雜交出來的後代可能是現在錫爾河流(Syrdar'ya)一帶的哈熱巴依爾馬」[10]。

1.6 布爾麻斯特克馬(Бор-мстек)

布爾麻斯特克馬是遊牧的俄羅斯牧民馬與哈薩克馬雜交的後代。哈薩克族一般把弱小的動物叫「布爾」(Бор),「布爾科密克」(Боркемк),是無優良祖先的意思。俄羅斯研究者們認為哈薩克族不喜歡把自己的馬與矮馬雜交,因此布爾麻斯特克馬一般在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邊境地區才能見到[8]。

1.7 佳別馬(哈薩克馬佳別類型)(Жабы жылкысы)

佳別馬實際上就是哈薩克土種馬,我們習慣稱它為哈薩克馬,在哈薩克斯坦也如此稱呼。佳別馬在哈薩克斯坦的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分布於哈薩克斯坦的西南、東南地區。佳別(Жабы)這個名詞在突厥民族語言中表示能搭載的意思[10]。佳別馬具有鬃毛和尾毛濃而長、身體結實、頸部和腿部短、容易育肥、耐力好、耐粗飼、耐餓、耐惡劣氣候等特點。在哈薩克族流傳的說法中把優秀的馬叫駿馬(арымак),比較難看、運動能力差的馬叫成佳別馬(Жабы),見圖3。

圖3 塞梅伊哈薩克馬(佳別馬)

1.8 阿勒泰馬(哈薩克馬山地類型)(Алтай жылкысы)

馬業研究者Ю.Н.Барминцев總結中亞馬品種研究者們В.О.Витт В.И.Цалкин等考古發現的馬骨骸研究結果,認為阿勒泰地區是高個頭馬種繁育的地帶,近代可能滅絕或已與世隔絕了。歷史資料證明阿勒泰地區(Алтай)、土克曼尼亞(Турiкмениия)、阿拉比亞(Арабия)等地區是駿馬的故鄉。哈薩克斯坦哈薩克馬歷史研究者Ахмет Токтабай認為成吉思汗侵略戰爭時代,從阿勒泰退出來的乃蠻部落、克烈衣部落把自己的馬種帶到薩熱阿日哈(Сарыарка)地帶,他認為蒙古國的巴彥烏列蓋科布多地區的馬屬哈薩克馬的阿勒泰類型,目前的數量有8萬匹左右[1]。阿勒泰馬主要分布阿勒泰山及蒙古國接壤的山區,阿勒泰馬屬於哈薩克馬的一個類型(圖4)。阿勒泰山的生態完好,風暴時森林的天然屏障能保護馬。早春把馬趕到阿勒泰山的南面,而秋天遷到山溝內過冬。阿勒泰馬是山地馬中最矮小的種。阿勒泰馬頭粗糙,頸短而粗,背寬而長,髖部肉厚,寬胸、腹部大、肋骨彎曲、體軀長而粗糙、腿短而粗。主色為棗紅色、青色、黑色、斑點色、花毛色、土黃色等。阿勒泰馬的工作能力比較強,能搭載體重40%的重量。放牧條件下青年阿勒泰馬容易育肥。夏季母馬晝夜平均產奶量8~10 L[19]。新疆阿勒泰地區的哈薩克馬也屬於阿勒泰類型,與伊犁地區、昌吉州哈薩克馬外貌特徵上存在明顯的差異。

圖4 2012-2014年拍攝新疆阿勒泰地區阿勒泰馬

目前讓人最擔心的是阿勒泰地區開始盲目的引進伊犁馬等種公馬開始與本地阿勒泰馬雜交,這促使哈薩克馬阿勒泰類型的滅亡。據我們調查:引進伊犁馬最早是阿勒泰地區哈巴河縣2003年引進過17匹伊犁種公馬在鐵熱克提鄉範圍內進行雜交,但近年開始哈巴河縣有個別的飼養戶開始引進伊犁雜種公馬雜交本地馬。布爾津縣禾木鄉2008、2009年前後從伊犁引進4匹公馬,2009年年底開始3匹伊犁公馬已先後死亡,剩下的一匹公馬在禾木馬場進行雜交利用。阿勒泰市、吉木乃縣、富蘊等近年也開始引進伊犁雜種馬和其他品種馬雜交本地馬。目前福海縣、青河縣阿勒泰馬比較純。因此阿勒泰馬的保護、整群和選育工作是刻不容緩的任務。

1.9 豎巴爾馬類型(或哈薩克斑點馬)(бар жылкы)

哈薩克豎巴爾馬是阿勒泰馬的一個類型。哈薩克族歷來通過毛色來分辨馬,一般牧馬人不去數馬,而通過毛色的特徵來知道那些馬在不在群內。哈薩克族相關毛色的詞語很豐富,為此19世紀末在託爾海州(Торгай облыс)工作的獸醫說過「哈薩克族相關毛色的詞語很多,沒辦法翻譯成俄語和歐洲國家的語言,很有必要做專門的研究」[11]。哈薩克族通過毛色的深淺大致把馬分成深色和淺色兩種,在此基礎上,以毛色的深淺和馬的獨特的特徵再來細分,哈薩克語關於種馬毛色和特徵方面的名詞翻譯成漢語比較困難,需要專門的研究。

哈薩克族歷史上的英雄基本上都喜歡騎乘深毛色馬,特別是黑青毛馬。豎巴爾叵бар)在哈薩克語中是斑點的意思,斑點馬、黑青毛馬一向是比較受哈薩克族喜歡的毛色,所以歷史上形成過這兩種毛色的獨立的哈薩克馬類型,特別是斑點馬,一戶富裕的哈薩克族繁育數量曾經達到過1 500匹左右。哈薩克族把斑點馬分成16種,其中白色斑點馬、青色斑點馬和富裕斑點馬數量極少,所以很受喜愛[12]。

哈薩克族喜歡斑點馬在他們的很多民間詩歌中都有呈現[1],還有很多歷史人物也有過關於斑點馬的故事,如哈薩克族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阿拜的媳婦迪麗達是富人阿勒信巴衣的親戚。他們結婚後去看望阿勒信巴衣,阿拜問阿勒信巴衣想要他的斑點馬群,聽到阿拜的請求,阿勒信巴衣為難地說「斑點馬群給不了,我送給我的祝福」,聽了這句話的阿拜氣的一生中再也沒來看過他[13]。哈薩克族的英雄阿曼克裡德(Амакелдi)1918年與女友巴麗木訂婚時也曾駕四匹斑點馬的馬車[14]。哈薩克族歷史上阿布萊汗(阿布萊汗(1711-1781)1771年成為全哈薩克的大汗,這個時期是可汗的大批量斑點馬群連續到肯尼薩熱(Кенсары)的時期[15]。肯尼薩熱和柯爾克孜人戰爭的導火線也是斑點馬,當肯尼薩熱遷移到巴勒喀什湖(Балк)時,柯爾克澤的特耐部落(Тынай)和布勒克巴依部落(Блекбай)的馬賊們把一部分斑點馬群偷走,當斑點馬為眼珠子一樣珍惜的肯尼薩熱對此很生氣,他發誓要教訓柯爾克孜人[16]。

哈薩克族認為斑點馬對主人很真誠,並且很精明、超耐力、合群性強,但是繁殖性能較差。對於斑點馬的形成,Ж.Жансеiтов認為是白毛馬與其他暗色毛馬雜交後,長期的野外群牧過程中形成的類群。斑點馬在哈薩克斯坦東南地區和西南地區都有分布,但數量極少。新疆阿勒泰地區、塔城地區、伊犁昭蘇縣、新源縣和尼勒克等縣、昌吉州呼圖壁縣、巴州巴音布魯克草原等地有分布,全疆範圍內不到200匹,快瀕臨滅絕。欣慰的是塔城額敏縣、昌吉州呼圖壁縣、阿勒泰地區青河縣建立了兩個本地斑點馬合作社,而巴州和靜縣巴音布魯克鎮一位叫阿里木江的維吾爾族年輕人在巴音布魯克草原、伊犁州各縣、昌吉州、克州地區收集30~40匹斑點馬建立了斑點馬合作社,正在繁育階段。見圖5、圖6。

圖5 哈薩克斯坦1930年拍的哈薩克族斑點馬和前蘇聯馬業研究者Ю.Н.Барминцв檔案中的哈薩克馬斑點馬

圖6 2014年拍攝的塔城、阿勒泰地區新疆哈薩克族斑點馬

1.10 庫斯塔奈馬(Костанай жылкысы)

前蘇聯解放前在哈薩克斯坦庫斯坦奈州庫斯塔奈馬場、麻衣庫裡(Майкол)馬場及周圍的農場和七齊裡亞比洲(Челябi)的特若伊斯科(Троицк)馬場選育庫斯塔奈馬。主要是用哈薩克馬做母本,父本用蒙古馬、頓河馬、側特熱勒思科馬(Стрелецк)、奧爾洛夫馬和純血馬選育而成的。

庫斯塔奈馬選育過程中主要的飼養管理方式是圈養和放養結合。寒冷的冬天圈養,天氣好的時候放養,主要飼餵粗飼料和燕麥。夏天母馬和馬駒基本上放牧,用燕麥做補飼料。馬駒2~3月齡時開始飼餵燕麥,秋季斷奶後整個冬天舍飼,一個馬駒平均餵2~4 kg飼草及燕麥,公母分開飼養,過冬後夏季放牧結合補飼。1.5歲時開始鍛鍊準備參加比賽,比賽結果好的馬留作種馬。庫斯塔奈馬選育過程中沒採用近親選育,為了保證馬的質量採用遠緣雜交,1951年正式認定品種。

庫斯塔奈馬頭中等大、直頸、體軀中等長、耆甲高而肉厚、背寬、肩胛骨長、胸寬、腿部筋腱粗、距毛稀少、蹄圓而中等大、速度快、勁大、耐力好,主要用於騎乘。1948年叫巴裡斯(Бальс)的公馬1 200 m距離1′:14.4″跑完打破記錄。1969年那爾塔(Нарта)的母馬2 400 m距離2′:35″跑完。庫斯塔奈馬場的叫齊爾沃聶斯(Червонец)的公馬100 km距離4°:1′:5″跑完全程。這個公馬的後代叫別德哇亞(Бедовая)的母馬一晝夜走完286.2 km。叫則別刺(Зевс)的公馬可挪動456 kg重量,這個力量相當於土路上拉動9 120 kg的重量。

目前庫斯塔奈馬主要用於選育地方品種,分布在庫斯塔奈州、阿赫姆拉州和帕布拉達爾州。見圖7。

圖7 庫斯塔奈馬

1.11 庫素木馬(Кшiм жылкысы)

在放牧條件下,1930年烏拉爾州哈薩克母馬做母本,純血或雜交騎乘馬和奧爾洛夫馬做父本雜交,3~4歲時把比較好的公馬留種後,其他的公馬閹割後給軍方騎乘用。不合格的母馬則用來農業生產,3~ 3.5歲的母馬用來當繁殖母馬。雜種一代母馬和頓河馬雜交,主要方向是騎乘和快步。三元雜交獲得的後代進行選育後形成了庫素木馬(圖8)。

庫素木馬母馬活重達到460~480 kg,秋季育肥後的屠宰率達到53%~55%,母馬晝夜產奶量14~22 L。庫素木馬的頭與哈薩克馬的一樣大,但頸長,耆甲高。胸寬、胸部發達、肋骨圓形、背直而寬、圓尻,腿粗。毛色主要為棗紅色、慄色。

圖8 庫素木馬

1.12 伊犁馬(新疆哈薩克馬草原類型)(Iле жылкысы)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伊犁河流域是烏孫國的遊牧地。據《漢書·西域傳》記載:「其國多馬,富人至四五千匹。」足見當時伊犁牧馬業的規模。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後返回長安,烏孫王獵驕靡派使者送張騫回還,攜良馬數十匹獻給漢朝。十多年後,烏孫王派使者獻馬,向漢朝求婚,復以1 000匹馬為聘禮,漢武帝接受了烏孫王的請求,將江都王劉建的女兒細君公主出嫁烏孫。在當時,擁有大批的良馬對於漢朝加強軍事力量,同北方的匈奴作戰具有重要意義。漢武帝見到烏孫馬後,賜名「天馬」,並即興賦詩曰:「天馬來兮從西極,經萬裡兮歸有德。承靈威兮障外國,涉流沙兮四夷服。」這就是著名的《西極天馬》。此後,伊犁產的哈薩克馬便有了「天馬」的美譽。到了唐代中葉,西域的回紇向唐朝輸出馬匹,每年達到十萬匹之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哈薩克馬。清代乾隆皇帝為了鞏固西北邊防,在這裡設伊犁將軍府,建惠遠城,並在其周圍建立惠寧等八座衛星城,統稱「伊犁九城」。清廷在伊犁等地大辦馬政,建立多處馬場,培育良馬以供軍需。哈薩克馬是一種草原型馬種,頭中等大,清秀,耳短,頸細長,耆甲高,胸狹窄,後肢常顯刀狀和外向。

我國現代的名馬伊犁馬就是以哈薩克馬為母馬培育出來的。伊犁馬是在群牧飼養的條件下,通過長期雜交而育成的一個數量較大的品種。它以哈薩克馬為基礎,混入了俄國奧爾洛夫、頓河、布瓊尼以及土庫曼斯坦的阿哈捷金馬的血液而得來的。20世紀60年代後,伊犁馬的培育主要以頓河馬為主。現在的伊犁馬中,頓河馬的血液達到了50%以上。伊犁州昭蘇馬場自1992年以來先後引進了庫茲塔乃衣馬、阿哈捷金馬、阿拉伯馬、英純血馬等多個騎乘馬品種,採用多元雜交法培育騎乘馬(李海等,2013)。

目前伊犁地區有兩種伊犁馬,一種是以昭蘇縣、特克斯縣為主的新培育的新伊犁馬;第二種是以新源縣、尼勒克縣為主的沒被雜交的哈薩克馬伊犁類型(哈薩克馬草原類型)。國內認為伊犁馬已經被雜化,哈薩克克馬伊犁類型已不存在,對此筆者執否認的態度。據項目組調查:新源縣有10萬匹哈薩克馬,還有尼勒克縣基本上都是哈薩克馬。根據牧民的說法,最近30年80%以上的牧民沒進行過外來馬雜交(包括昭蘇馬)本地馬,因此不能斷定伊犁哈薩克馬已被雜化。見圖9。

圖9 哈薩克馬或伊犁馬(哈薩克馬草原類型)(2014年7月在新源那拉提草原拍攝)

1.13 巴裡坤馬(Баркл жылкысы)

巴裡坤馬產於新疆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分布於伊吾縣和哈密市。產區位於天山主脈與其一支脈相間的狹長天然地帶,海拔高1 650~4 296 m,氣候寒冷,植被較矮而稀疏,但草質良好,適於養馬,是新疆古老產馬區之一。

巴裡坤地區養馬歷史悠久,據《中國經營西域史》記載,在清朝隆年間,於巴裡坤創辦牧場三處,各養馬9 000餘匹,是蒙古族人的居住地,馬匹大多為蒙古馬。歷史上的養馬興盛時期,為巴裡坤馬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據《巴裡坤概況大事表》記載,1883、1914、1934年阿爾泰的哈薩克族人曾三次遷入巴裡坤,帶來阿勒泰馬。從以上史料分析,現在的巴裡坤馬是歷史上的當地馬與蒙古馬、哈薩克馬,經過長期的雜交繁育和風土馴化而形成的一個地方品種。目前巴裡坤馬的數量呈急劇下降趨勢,迫切需要保護和開發利用。

巴裡坤馬體質粗壯結實、頭較粗重、耳小、鼻孔大、眼大而有神、頸粗短、耆甲低寬、胸較寬深、前軀發育好、背腰短直、尻短斜、後軀腰尻結合較差、肩短稍立、四肢關節大、筋腱發育良好、蹄質堅實、被毛濃密、尾毛多。毛色多為騮毛、慄毛、青毛。見圖10。

圖10 巴裡坤馬

2 哈薩克族傳統馬品種的保護與利用建議

從哈薩克族的馬品種形成歷史來看,曾經培育過不少優秀的馬遺傳資源,如今在哈薩克斯坦和中國的哈薩克族中遺留下來馬種沒有幾個,或已滅種,或被雜化。為此哈薩克斯坦著名的哈薩克馬歷史研究者Токтабай Ахмет在2010年出版的《哈薩克馬歷史》一書中說「目前新疆哈薩克族和蒙古國哈薩克族保留著哈薩克馬比較純的遺傳資源,因為1929-1931年從哈薩克斯坦逃亡的哈薩克族把自己的馬群一起帶走了,另外1960年的蘇聯公有制制度和胡茹歇比提(Хрущет)政策給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族的哈薩克馬帶來了滅種之災」[1]。這說明哈薩克族歷史上遺留的馬種只有新疆和蒙古國存有比較純的種群,因為哈薩克斯坦獨立後很多馬場私有化,馬場主要考慮經濟利益和個人的愛好,多飼養阿拉伯馬、英純血馬和阿哈捷金等引進名貴馬品種,對於哈薩克馬的保種存活沒人關心,因此造成了盲目的雜交和屠宰導致了哈薩克斯坦哈薩克馬數量急劇下降或被雜交。我國最近幾年開始重視馬業,而新疆各地馬養殖業最近5~6年開始引進國外的馬種或培育的伊犁馬改良本地馬,但這僅是個別的地區和縣城而已。如伊犁地區新源縣、尼勒克縣,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和昌吉州哈薩克族居住比較集中的縣市的哈薩克馬還是比較純,沒有進行大規模的雜交選育。所以在哈薩克馬各種類型還沒完全雜化或滅種之前,必須重視純種哈薩克馬各類型的提純復壯和選育保護工作。

近幾年國家和新疆地方政府投入研究經費用於伊犁馬和焉耆馬的發展,全疆範圍內開始興起引進伊犁雜種馬來改良地方品種馬,把雜交視為良種化,這可能致使優良本地品種優秀基因資源喪失。所以不能盲目雜交,必須通過專家論證後進行雜交選育。另外新疆日益增加的馬肉消費對於數量少的哈薩克馬等地方品種馬帶來滅種災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2年巴裡坤馬的統計數量還不到8千匹。

哈薩克馬各種類型培育已有千百年的歷史。是祖輩勞動人民歷代相傳,辛勤培育的結果,為我們流傳下來了極其豐富的寶貴的馬資源。改掉一個品種比較容易,育成一個品種是極其困難的。另外為了當前的經濟利益,提倡馬品種品系單一化,一窩蜂的搞速度馬,而不去注意馬品種的保種,一旦環境發生某種關鍵性的變化,而使這單一的馬品種品系可能會遇到毀滅性打擊,缺乏適應性好的遺傳基因種群;或者由於市場經濟要求上的變更,會因此感到缺乏預備的優良基因的馬種。所以我們要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去對待中國馬業的研究生產及選育工作,保留這類馬資源,並且要進一步選育,予以妥善的保存與發展。

參考文獻:

[1]Токтабай Ахмет.Казак жылкысынын тарихы.-Алматы:2010.-496б.

[2]Граф Гуттен-Чапский.История Лошади//ЖК.1895.№6.

[3]Вилькинс.А.И.Записки о лошадей Туркестана//ЖК.1875.№10.с.1-15.

[4]Фирсов В.Туркстан и Туркстанский пароды Лошадей.Опыт историко-типлогического исследо вания//ЖК.1895.№4.с.1-100,№5.с.1-44,№6.с.1-66,№7.с.1-7.

[5]Я.Я.Полферов.Лучшие народы Киргизской лошади-карабайыр//ЖК.1898.№2.с.126-135.

[6]Вилькинс А.И.Записки о лошадьиях Туркстана//ЖК.1875.№3.с.103-165.

[7]Шумков.И.В.Очерки киргизского коневодства Тургайской области//СХиЛ.1892.№4.с.317-345.№54. с.1-2334.№4.с.283-310.

[8]К.А.Овичнников.Табунное коневодства//Турды Темирского опытного сельхоз.станции.Вып.3.М. 1930.

[9]Бабаджанов М.Лошади и их испытание по внут.Кирг.Орде//ЖК.1871.№5-7.ЖО.1871.№6.с.11-12.

[10]Будагов Л.Сравнительный словарь турецко-татарских наречий Т.2.,СПб.1871.416с.

[11]Добросмыслов А.И.Коневодства и его значение для киргизсого нааселения Тургайской области. Оренбург.1894ю62с.

[12]Добыржанский Ф.К вопросу о наследовании мастей у киргизской лошади//Известия бюро по генетике и евгенике.Акедем.наук.Л.1927.№5с.116-131.

[13]Ахинжанов М.С.,Макарова.П.А,Нурмов.Т.Н,К истории скотоводсва и охотты Казахстане. Алматы.Гылым.1992.227с.

[14]Зейтeлы Н.Батырдын зайбы//ЕК.2004.14.

[15]П.олферов Я.Я.Лучшие народы киргизской лошад-аргмак//ЖК.1898.№12.с.135-145.

[16]Султан Кенсары Касымов в борьбе с каракиргизами(1845-1846)//РТ.1900.№2.

[17]齊·阿拉達爾,吾買爾江·艾孜木,Б.Бегимкупов,L.Cheng4,烏尼爾夫,格明古麗·木哈臺*.mtDNA遺傳揭示兩國哈薩克馬的母系遺傳關係.第十七次全國動物遺傳育種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13.

[18]Аноним о киргизской лошади//ЖК.1876.№1.

[19]Б.Р.кiмбеков.Жылкы шарущылгы.Костанау,2007.

Breeds,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Hazak Horses

GEMINGGULI·Muhatai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Tarim University,Alar 843300,China)

Abstract:Kazak's are nomads with a long history.A number of outstanding horse breeds have been documented,including Aerhemah,Harabyer,Hazanat,Naiman,Xekti,Cauran,Altay,Ile,Barkol,Xubar, Hostanay,and Jabe.These breeds are all characterized by their economy and specialization,which are apributes of great value to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Kazak;horse;breeds;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中圖分類號:S8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377(2015)02-0006-11

基金項目:新疆建設兵團國際合作項目(2011BC007)

作者簡介:格明古麗·木哈臺(1971-),女(哈薩克族),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動物遺傳資源保護及開發利用。E-mail:gmgl-113@tom.com

收稿日期:2015-01-07,

修回日期:2015-01-19


相關焦點

  • 中國三大名馬,蒙古馬都排不上?
    在上世紀中央媒體和官方話語中,與河曲馬、伊犁馬並稱為中國三大名馬的三河馬,其一度瀕臨滅絕的窘境,映照了新時代下中國本土馬出路之艱難。三河馬在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上擁有百年育種史,三河馬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初的俄國馬。
  • 外媒拍中國哈薩克族:世界上最後的金雕狩獵民族
    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7日報導,由哈薩克族捕獵協會主辦的捕獵活動在中國西部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交界雪山區域舉辦,該活動目的在於傳承傳統族人狩獵實踐技能。中國哈薩克族人是世界上僅存的坐在馬背上用金雕狩獵的民族。由於訓練和掌控金雕必須遵循一系列古老且嚴苛的方法,現代的金雕獵人越來越稀少。
  • 潘鳳榮堅守35年選育優良櫻桃品種
    從事櫻桃新品種選育及栽培技術研究35年,潘鳳榮從一個初出茅廬的普通大學生,成長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大連市勞動模範、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甜櫻桃育種和栽培學科帶頭人,她讓小小的櫻桃成為引領數十萬農戶致富的大產業。    甜櫻桃是我國重要的名特優稀果樹樹種,是改革開放以後快速發展起來的特種經濟林果和高檔果品,市場及栽培者對不同熟期、不同用途的櫻桃品種有著迫切的需求。
  • 地方馬種動態│阿勒泰馬不停蹄,雙節期間馬匹登記、鑑定工作忙
    2019年阿勒泰地區大力現代馬產業發展,成立阿勒泰地區馬產業領導小組,與中國畜牧獸醫學會馬學分會深度合作,共同完成《阿勒泰地區現代馬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近日《全國馬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的印發,更加堅定了阿勒泰地區保護、開發和利用好阿勒泰馬這一寶貴資源的決心。
  • 上帝抓起一陣風,世上就有了阿拉伯馬
    由於貝都因人注重血統的純正性,所以直到今天,很多阿拉伯馬的血緣譜系還可追溯到「沙漠品種」時代。還有一種說法,純種阿拉伯馬的起源和先知穆罕默德有關,傳說他精通馬性和育種知識,並將良馬比作戰爭中的利劍。穆罕默德在馬匹選育中力求完美,還把馬匹選育作為所傳教義的內容。
  • 寧強馬:西南馬的代表品種之一,如今卻瀕臨滅絕
    根據統計資料,寧強馬數量最多時達4724匹,隨著社會的發展,役用馬匹需求驟減,寧強馬數量也隨之減少。2017年,農業部《全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十三五」規劃》將寧強馬認定為瀕危品種。根據畜禽品種瀕危程度的確定標準,寧強馬品種資源已屬於「瀕臨滅絕」的狀況。
  • 珠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盧邁新:選育新品種,不遺餘力推動羅非魚產業...
    選育良種助力產業發展漁農朋友讚譽「珠江所的盧教授是及時雨」,不僅僅是因為他在羅非魚健康養殖和病害防控上不斷貢獻最佳解決方案,還在於他為產業的發展選育優良品種,滿足市場需求。「從質量安全上看更勝一籌,『粵閩1號』的整個選育過程中,與其它羅非魚品種選育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不用藥物轉性,這在種質上確保了不會存在藥物(甲基睪丸酮)殘留。」「品種好不好,主要由市場選擇,金杯銀杯不如養殖戶的口碑。」看到自己辛苦選育的新品種獲得市場認可,盧邁新說,「感覺很開心,這麼多年的辛苦努力沒有白費,選育出能贏得養殖戶和市場認可的魚,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 阿拉伯馬,一段關於美麗與高貴的歷史
    儘管它們那獨特的頭頸部剪影第一次出現在3500多年前的古埃及壁畫上,但卻是阿拉伯沙漠中的貝都因人將它們選擇、繁育、保留、延續,周而復始,最終創造出今天擁有最純正血統的「阿拉伯馬」。另外,阿拉伯馬的蹄子相當結實,這幫助它們更自在地在沙石路面上奔跑。阿拉伯馬不光外形精緻漂亮,因其骨骼堅實、背部較短,它們的身體十分強健。在缺乏食物和水的情況下,阿拉伯馬背負較重的騎手長途跋涉的例子數不勝數,從這就能看出阿拉伯馬的身體素質是多麼好了。
  • 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族大學生語言狀況調查
    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族大學生語言狀況調查  閆新豔,王靜  (新疆師範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54)  摘要:哈薩克斯坦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獨立後推行的第一部《語言法》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
  • 我國地方馬種介紹:大通馬
    大通馬(Datong horse)因產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內大通河流域而得名,曾用名浩門馬,屬挽乘兼用型地方品種。
  • 新時代的奮鬥者潘鳳榮:堅守33年選育十多個優良櫻桃品種
    新時代的奮鬥者潘鳳榮:堅守33年選育十多個優良櫻桃品種 作者:曲宏 2018-04-23 02:54   來源:遼寧日報
  • 馬的品種大全——馬的分類及常見品種詳解
    世界上最古老、血統最純正的三個馬種是:阿拉伯馬、汗血馬以及蒙古馬。這三個馬種算是血統最純正的「祖宗馬」了,其他的馬種都是由這三種馬在漫長的時間中,逐步的雜交、演變、再雜交、再演變一步步的形成的!另外還有一種極為重要的馬種,英國的純血馬(Thoroughbred)。
  • 臺灣老師傅首次披露臺灣泥鰍品種來源及選育歷程
    ,但業界對這一「漂洋過海」而來,跟傳統土鰍體型差異巨大的品種確切來源,卻一直沒有明確說法,坊間多傳留的是諸如品種雜交、外國引進,甚至基因突變等說法。「其實20多年前,經過一年半的養殖,這種泥鰍也是僅手指那麼大」,上世紀90年代初便開始在臺灣養殖和選育泥鰍的陳文欽,見證了這一品種二十多年間,從指頭大小到如今4-5兩一條的演變歷程。陳文欽回憶,其實臺灣泥鰍的來源,並不像傳說那樣複雜,臺灣當初養殖的泥鰍,其實也是從大陸引進,且比較常見的品種——大鱗副鰍。二三十年前,經過十幾個月的養殖,這種泥鰍在臺灣也只有手指般大小。
  • 湖北將建國內首個高端種豬選育示範基地,用克隆保護種質資源
    種豬素有「豬晶片」之稱,種豬選育處在生豬養殖金字塔體系的頂端。1月4日獲悉,湖北省農科院與湖北勁豹雄豬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將聯合共建國內首個高端種豬選育示範基地,利用克隆技術,搶救性保護一批珍貴、瀕危的地方豬種種質資源;同時,開展種豬改良育種研究,快速培育、擴繁優良種豬新品種,打破發達國家對頂級種豬市場的壟斷,破解我國生豬產業「卡脖子」難題。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國和消費國,擁有全球最大的豬肉市場。
  • 「康普森第一期「全國畜牧基因組選育培訓班」隆重開班」
    目前,國內多數畜牧業企業都還處於「憑經驗」養殖、育種的「粗獷式」經營狀態,新技術應用率低下導致養殖成本高、品種選進展育緩慢等問題普遍發生。而選育優良品種的家畜正是目前是畜牧養殖行業技術的痛點和難點。因此本次的「全國畜牧基因組選育培訓班」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重視和積極響應。
  • 馬術俱樂部經常使用的馬的品種
    1、阿拉伯馬體形優美,體格中等,結構勻稱,頭較短,頸長形美,背腰短而有力,地球上最古老的馬種。阿拉伯馬對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並且它對世界歷史的影響也是巨大的。人類結束了以馬代步的大規模民族遷徒和戰爭後,用阿拉伯馬優秀的血統培育出了各種適合品種。
  • 內蒙古馬品種資源豐富 馬匹存欄量居全國第一
    內蒙古馬品種資源豐富 馬匹存欄量居全國第一 原標題:   新華社呼和浩特10月10日電(記者李雲平)記者10日從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獲悉,截至目前,被譽為「馬背民族搖籃」的內蒙古自治區馬匹存欄量達84.8萬匹,居全國第一。
  • 康普森 | 新產品專欄【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平臺建設】
    種質資源普查收集不全,喪失風險加大保存保護乏力,鑑定評價缺失數據共享機制不暢,開發利用不足......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平臺建設項目數據互聯互通自動化處理     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平臺建設項目依靠康普森現有的技術模塊和強大的資料庫,根據客戶不同需求,搭建個性化農業作物、畜禽種質資源利用和保護平臺,實現種質資源數據互聯互通、實時共享、自動化處理,同時,提供保種方案策略,助力地方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推進我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
  • 江西農業大學選育的優質稻「泰優871」通過國家超級稻品種認定
    江西農業大學選育的優質稻「泰優871」通過國家超級稻品種認定  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了「2020年度超級稻確認品種的通知」,新確認11個超級稻品種。江西農業大學選育的優質雜交稻「泰優871」榜上有名。
  • ...國產翼龍-2無人機、酶、無膜棉品種選育、新冠病毒、滄龍新物種
    「火星衝日」、國產翼龍-2無人機、酶、無膜棉品種選育、新冠病毒、滄龍新物種 2020-10-11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