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指大到4兩/條!臺灣老師傅首次披露臺灣泥鰍品種來源及選育歷程

2020-12-06 水產養殖網

從手指大到4兩/條!臺灣老師傅首次披露臺灣泥鰍品種來源及選育歷程

2016-11-30 20:4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農財寶典        瀏覽量: 3873 次 我要評論

臺灣泥鰍顧名思義,引自於臺灣,雖這一品種在國內養殖雖已漸成規模,但業界對這一「漂洋過海」而來,跟傳統土鰍體型差異巨大的品種確切來源,卻一直沒有明確說法,坊間多傳留的是諸如品種雜交、外國引進,甚至基因突變等說法。

「其實20多年前,經過一年半的養殖,這種泥鰍也是僅手指那麼大」,上世紀90年代初便開始在臺灣養殖和選育泥鰍的陳文欽,見證了這一品種二十多年間,從指頭大小到如今4-5兩一條的演變歷程。陳文欽回憶,其實臺灣泥鰍的來源,並不像傳說那樣複雜,臺灣當初養殖的泥鰍,其實也是從大陸引進,且比較常見的品種——大鱗副鰍。二三十年前,經過十幾個月的養殖,這種泥鰍在臺灣也只有手指般大小。

隨後,有部分臺灣養殖戶發現,養的泥鰍裡總會有一些個體較大,長速也較快的個體,一些養殖戶和繁育場,就把這些長速快、活力好、體型佳的留作親本,邊養邊選。在這種不間斷的「土」式選育下,個體大、長速快這些優良性狀得以保留下來,經過不斷優化性狀選育,泥鰍的個頭也越來越大。

「2001年左右,這個品種的泥鰍養6-8個月,基本已經可達到2兩/尾」,陳文欽表示,從那時起,臺灣養殖的泥鰍,個頭已經跟傳統的土鰍甚至是當初的大鱗副鰍,有了很大差異,但由於當時臺灣養泥鰍的人不多,所以並沒有引起廣泛的關注。

又經過10多年的選育,這種泥鰍6-8個月基本可達到3-4兩/尾甚至更快的長速。2013年前後,開始有苗場關注並「嗅」到這品種的商機,開始引進並推廣這一養殖周期短,體型大的泥鰍「巨無霸」。因其引自臺灣,又與普通泥鰍差異巨大,所以自引入伊始,大家都稱之為「臺灣泥鰍」。而這一稱謂,也一直沿用至今。

臺灣養戶減少至100多戶&nbsp堅持選育僅剩3家

與大陸日益壯大的養殖規模相比,「原產地」的臺灣泥鰍產業,卻由於島內養殖資源和消費市場限制,養殖規模不斷萎縮。據了解,目前當地養殖臺灣泥鰍的人,已經減少到了100多戶,面積只有1萬多畝。種苗需求的萎縮,也導致繼續堅持生產種苗和進行選育工作的人不斷減少。據了解,目前包括陳文欽在內,島內保持泥鰍選育的繁育場,僅剩3家。

雖然欣慰品種得以繼續持續發展,但對大陸近年來泥鰍繁育、養殖發展的興起,陳文欽也談了他的看法:從2013年興起至今,大陸短短3年間便湧現了數百家的「臺灣泥鰍」苗場,但並沒有幾家真正沉下心來進行泥鰍親魚選育,大多是抄近路、賺快錢,「泥鰍的種源很關鍵,如果不經過嚴謹的選育,很難保障原有的生長速度等優勢」。

陳透露,為了避免近親繁殖出現退化,他每年均需要從臺南去到屏東訂購約20%的泥鰍親魚替代原有儲備親魚(採用一年購進20%雄泥鰍、次年購進20%母泥鰍的輪換替代方式),親魚產下的小苗需要經歷三次的淘汰和篩選:水花3個月後進行第一次篩選:選擇約15%左右長速快、活力好的泥鰍放在專門的備選親魚塘繼續養(淘汰的85%放在專門的普通商品鰍塘進行養殖);備選親魚塘養至第六個月時再次進行篩選:選擇約65%生長快、體型好的泥鰍放在專門的親魚池繼續培育(淘汰的35%當普通商品鰍塘出售);在性成熟前還要進行最後一次篩選:選擇體型好、性腺發育正常的(最後一次選擇比例僅35%左右,淘汰的65%只能直接當普通商品鰍出售)。

正是這種嚴謹持續的選育方式,陳文欽的泥鰍苗質量好,表現穩定,其100餘畝的繁育塘,每年繁育10億尾左右的泥鰍水花,佔據了整個臺灣鰍苗的半壁江山。

相對於大陸「過山車」式的產業發展,臺灣的種苗——養殖——銷售環節都十分有序。由於產業發展多年,市場供求也趨於穩定,臺灣泥鰍的種苗及商品鰍價格,都十分穩定,如臺灣的泥鰍苗(水花)價格始終固定在每100萬尾水花1萬臺幣(約2160元人民幣),鰍苗價格維持了20年不變。商品鰍方面,目前2兩/尾左右規格的塘頭價在130臺幣/斤左右(約28元人民幣/斤)。

老師傅轉戰大陸&nbsp賣最貴的泥鰍苗

2013年開始,大陸臺灣泥鰍熱興起,種苗需求火爆,一些大陸苗場赴臺灣需找臺灣泥鰍的專家尋求合作,當中就有不少人找到陳文欽。但當時考慮到來回處理兩邊事務交通問題,合作並沒有最終敲定。

後來,廣州市華軒水產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軒也委託朋友聯繫上了他,一方面兩人育苗理念上志同道合,另一方面廣州能直飛臺灣,而自己兒子剛好也在廣州工作,所以雙方很快便確定合作。經檢驗檢疫局批准和備案,當年7月,張軒便順利地從臺灣引進了首批2000斤種鰍,陳文欽也來到廣州,進行選育孵化。


陳文欽(圖中站池子上者)在廣州向養殖戶講解臺灣泥鰍養殖技術。

因要不斷從臺灣引進優質親本和選育,加上堅持高質量路線,導致生產成本也遠高於很多直接購買商品魚取卵孵化的苗場,所以華軒和陳文欽生產的泥鰍苗,也一直堅持高價路線。2013年剛開始推出臺灣泥鰍苗時,就賣出0.5元/尾的行業最高價,即便到了現在數百上千家苗場湧入,行業普遍定價0.03-0.08元/尾時,他們依然能賣到行業最高的0.15元/尾。

「臺灣以前也有二三十家泥鰍苗場,但在不斷的優勝劣汰下,現在也只剩下3家」,正是堅持質量,讓陳在行業的優勝劣汰中,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為保證質量,陳文欽和華軒合作的臺灣泥鰍苗,總量一直控制在2000萬尾以內,陳覺得,依靠低價搶市場,並非長遠之計,做苗就要做最好的,要成為行業標杆。在市場上積累的良好口碑,使幾個飼料集團紛紛上門和他們合作,共同推廣優質泥鰍苗和飼料。

「目前多數「臺灣泥鰍」繁育場均存在泥鰍親本退化、近親繁殖、繁育技術缺乏、操作流程缺乏規範等問題」,陳文欽擔憂,當前種苗的問題,很快會波及養殖環節,原來抗逆性強、發病少、生長快等優點不再那麼明顯。像目前,就已經有不少養殖戶反饋現在的「臺灣泥鰍」長速越來越慢,病害越來越多。綜合考慮下,華軒和陳文欽還計劃,利用已有水產種源進口資質,繼續從臺灣直接進口臺灣泥鰍原種親魚進行選育、銷售,從原來只提供優質臺灣泥鰍種苗,嘗試也向市場提供優質臺灣泥鰍親本,為更多的臺灣泥鰍養殖戶提供優質種苗和種源。



1.來源:農財寶典;
2.作者:農財寶典-新漁網記者&nbsp李航&nbsp賴就強;
3.農財寶典水產版微信號:ncbd0000。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臺灣泥鰍要這樣養!
    文/圖 通威特種水產研究所 劉雪兵、陳效儒、張璐、米海峰、孫瑞建、李傑    臺灣泥鰍是大陸泥鰍與臺灣本土泥鰍的雜交品種,肉質細嫩鮮美,深受人們喜愛。與普通泥鰍相比,臺灣泥鰍在生長速度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從寸苗(3-5cm)養至成魚(15尾/斤)只需3-4個月,因此,臺灣泥鰍逐漸受到廣東養殖戶的青睞,正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尤其在2013年種苗繁殖獲得突破性進展後,2014年臺灣泥鰍的養殖熱情異常高漲。
  • 今年臺灣泥鰍養殖業三大趨勢 後市價格堪憂
    2013年下半年至今,在市場需求的帶動下,生產臺灣泥鰍苗的繁育場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雖然生產繁育的苗場眾多,但據各苗場反映,2014年開春後各大小苗場需求依然火爆,臺灣泥鰍養殖規模將繼續迅猛增長。​  ​  大量養殖戶不斷湧進,一度使一些養殖戶擔憂後續行情而選擇觀望。但2014春節後苗場推動的一波成魚價格漲潮,除了使這部分養殖戶加緊投苗,還引來了更多養殖戶對該品種追捧。
  • 調查發現,遲緩愛德華氏菌是臺灣泥鰍出血病的重要病原
    調查發現,遲緩愛德華氏菌是臺灣泥鰍出血病的重要病原出處:利洋水產 作者:肖洋 水產養殖網 2016-12-16 22:00:00 從2011年開始,在珠三角地區開始有部分養殖戶嘗試養殖臺灣泥鰍,因其投入少、長速快、養殖周期短、技術門檻低、價格高等特點逐漸吸引了人們的注意。
  • 臺灣羅竹芳教授成功選育具抗白點病毒草蝦 欲重振臺灣草蝦王國榮景
    臺灣羅竹芳教授成功選育具抗白點病毒草蝦 欲重振臺灣草蝦王國榮景2015-08-28 21:4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成功大學        瀏覽量: 2295 次 我要評論
  • 泥鰍只能吃?這家公司培育觀賞品種玩出大產業
    原標題:泥鰍只能吃?這家公司培育觀賞品種玩出大產業 重慶商報-上遊財經首席記者 鄭三波 說起泥鰍,無人不曉,但說起穿龍袍的泥鰍,知道的寥寥無幾,吃過的人更是屈指可數。梁平一家農業開發公司投資300萬,培育出顏色基因穩定的穿「龍袍」的泥鰍,俗稱「金龍鰍」,遠銷美國、新加坡、廣州等地,市場供不應求。
  • 臺灣海峽隧道建成 兩小時可以到臺灣
    北線被專家一致看好  建設臺灣海峽通道的設想,最早由清華大學21世紀發展研究院臺灣海峽隧道論證中心主任吳之明於1996年提出。此後,海峽兩岸及海外專家先後舉行了4次研討會,進行了大量科學論證。 1998年在廈門召開的首屆研討會上,與會學者不但提出了修建「海峽隧道」的巨大經濟利益,更提出4條設計路線:平潭—新竹線、南日—苗慄線、晉江—南投線和金門—嘉義線。當時,吳之明等人認為,該工程主要阻力可能來自政治及資金因素,但為了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還是應該儘早規劃。
  • 臺灣六十個農業新品種落戶粵東南澳島
    中新社汕頭一月十四日電(李怡青 許國 蔡雪佳)粵東南澳島致力開展對臺農業交流合作,積極引進臺灣農業新品種,有力地促進海島農業科學技術的提高。近幾年來,這個海島縣累計引進臺灣的名優水果、海水蔬菜、海養藻類三大類的農業新品種超過六十個,已有十多個品種在海島全面推廣種植。
  • 臺灣青棗全套栽培技術(收藏版)
    臺灣青棗又稱臺灣甜棗,是由印度毛葉棗經多代改良選育而成的優良水果品種。其果大、核細、肉脆清甜,營養價值高,深受消費者喜愛,同時具有早結豐產、適應性強等特點,固種植效益良好。認識臺灣青棗植物學特性臺灣青棗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是典型的熱帶和亞熱帶旱生植物樹種。
  • 鯽魚金鯧魚黃顙魚臺灣泥鰍等品種養殖大熱,應警惕哪些病害?這裡有...
    鯽魚金鯧魚黃顙魚臺灣泥鰍等品種養殖大熱,應警惕哪些病害?這裡有一份實操防治手冊!2017-05-04 23:1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前沿        瀏覽量: 6390 次 我要評論 文/&nbsp水產前沿雜誌實習編輯&nbsp李齊財進入5月,氣溫、水溫上升,魚類攝食量增加,與此同時,病害高發。
  • 大陸擬將臺灣朵麗蝶蘭等納入農業植物品種保護目錄
    新華網臺北6月9日電(記者林甦 張勇)大陸主管部門正在研究將臺方關切的朵麗蝶蘭、枇杷、芒果、番木瓜等品種納入農業植物品種保護目錄這是新華社記者從首次兩會協議執行成果總結會上獲悉的。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8日在會議結束後,詳細介紹了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的執行成效。他說,大陸主管部門自2010年11月22日起受理臺灣方面提出的專利、商標及動植物品種優先權申請。截至今年3月,受理商標優先權申請12件,其中3件商標已享有優先權;受理專利優先權申請684件。
  • 臺灣葡萄柚都有什麼品種
    臺灣紅寶石葡萄柚葡萄柚也叫西柚,品種相當多,目前我們國內種植的主要品種有南非西柚,美國雞尾葡萄柚,臺灣甜葡萄柚,臺灣紅寶石葡萄柚等!皮紅肉紅的為南非西柚,臺灣紅寶石葡萄柚兩個品種,皮黃肉黃的是美國雞尾葡萄柚,臺灣甜葡萄柚兩個品種!我們市面經常見到的是南非西柚,非常酸而且苦!下半年超市看的的果皮非常紅的是臺灣紅寶石葡萄柚!其他兩個品種估計基本都在大城市或者沿海城市才有在銷售!
  • 我們小時候吃的泥鰍,到底可以長到多大呢?
    而最近炒作上天的臺灣泥鰍,其實就是大鱗副泥鰍的地域種。長到半斤左右還是沒有問題的。一斤稱10條,這在水產市場上已經屬於很大的泥鰍了。注意:實際上現在廣泛佔領市場的,其實是體型短粗的大鱗副泥鰍,真正的泥鰍反而比較少見。
  • 臺灣郵包藏活蜈蚣福建被截 或為新興寵物
    原標題:臺灣郵包藏活蜈蚣福建被截 或為新興寵物  中新網福州7月21日電(李永東 張羽)福建檢驗檢疫局21日披露,近日,該局郵檢現場查驗人員在對來自臺灣的入境郵件進行查驗時,發現一個郵包X光機影像異常。開包檢查發現內有6隻黑色、有透氣孔的塑料瓶,每隻瓶子裡各裝有1條長約13釐米的活蜈蚣。
  • 臺灣烏龍茶系列之烏龍品種
    臺灣的烏龍不是原生種,各種品系都是來自閩南或閩北。「烏龍」指的是差的製法,也是品種。與大陸把所有半發酵茶都稱為烏龍茶不同,在臺灣,大部分的半發酵茶,學界均稱之為「包種茶」,而市面上俗稱的烏龍茶,學界稱謂「半球形烏龍茶」,這種說法是以製法以及外形來區分的。
  • 臺灣著名天文攝影家陳培堃首次來廣州交流
    臺灣著名天文攝影家陳培堃首次來廣州交流 2006年05月14日 14:04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 他山之石:臺灣那邊也興放生但為啥零誤傷
    2016年4月16日訊,近日,北京懷柔區湯河口村大規模放生狐狸事件引發了人們的關注,相關話題也引起網友的熱烈討論。在佛教盛行的臺灣,長期以來民間素有放生習俗,據坊間調查,每年至少有750次宗教放生活動。但本有「放棄殺生,解救物命」之意的放生,在現實中也時因操作不當而出現反效果。
  • 臺灣好受了!這回真被「放鳥了」
    中秋團圓節,邀戰友和家人嘗嘗我們老漢味——武漢老師傅秘方湯底熱乾麵!
  • 高鐵跨越臺灣海峽,先填兩座人工島?
    最近披露的「十三五」規劃草案,赫然出現了要「建設北京至臺北高鐵」的提法,讓全國人民猝不及防。而北京至臺北的高速公路,也就是納入國家規劃多年的G3,也「趁機」再次被提上日程。福建平潭綜合試驗區黨工委書記張兆民在兩會期間放出風聲,說京臺高速技術上已經沒有問題。 高鐵跨越臺灣海峽,中國真的做好準備了嗎?人類改變地球面貌的能力究竟達到了什麼水平?
  • 農村野生的泥鰍,最大能長到幾斤呢
    到家以後我爸爸把泥鰍放在稱上稱了一下,足足有一斤二兩重,也是我到目前為止人生中見到的最大的泥鰍。後來,當我和這位老人聊天時,老人告訴我,因為我們這裡的水含有豐富的營養,所以這條河裡的泥土會變得很大,這位老人說他小時候就抓到了一斤半,這也是我們地區最大的泥鰍。事實上,野泥鰍的壽命一般為三到六年,其中少數可以存活十年以上,它們屬於淡水魚壽命相對較短的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