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病桂花魚分離出遲緩愛德華氏菌
發病桂花魚分離出遲緩愛德華氏菌出處:利洋水產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8-12-19 20:45:00 [病例473] 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一桂花魚養殖池塘,面積4.5畝,平均水深1.4米,配備2臺1.5kW的葉輪式增氧機(見圖1)。
-
鯽魚金鯧魚黃顙魚臺灣泥鰍等品種養殖大熱,應警惕哪些病害?這裡有...
高溫季節做好養殖管理、病害防控,尤其重要。為此本刊特邀幾位具有多年一線實戰經驗的病害防治高手為大家一一介紹金鯧魚、黃顙魚、鯽魚、臺灣泥鰍等品種高溫期的易發疾病、症狀及其防治方法。鰾點狀出血是鰓出血診斷的重要指標
-
警惕草魚出血病,混合感染危害大,預防先行是關鍵
草魚是我國重要的淡水養殖魚類之一,因其具有肉質厚嫩、味道鮮美、生長速度快、易養殖等特點而深受廣大消費者和養殖者的青睞,一直位於我國主要水產養殖品種的重要地位。其中草魚出血病是我國最早也是最全面系統研究的一種魚類病毒病(草魚呼腸弧病毒),自從1953年我國魚病工作者發現草魚出血病到現在已經半個多世紀,從近幾年現場調查和診斷結果來看,該病仍然是危害草魚苗種最嚴重的疾病,每年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
-
臺灣泥鰍要這樣養!
與普通泥鰍相比,臺灣泥鰍在生長速度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從寸苗(3-5cm)養至成魚(15尾/斤)只需3-4個月,因此,臺灣泥鰍逐漸受到廣東養殖戶的青睞,正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尤其在2013年種苗繁殖獲得突破性進展後,2014年臺灣泥鰍的養殖熱情異常高漲。
-
類立克次氏體和諾卡氏菌混合感染引起雜交鱧慢性死亡一例
類立克次氏體和諾卡氏菌混合感染引起雜交鱧慢性死亡一例出處:利洋水產 作者:雷燕等 水產養殖網 2015-10-29 09:51:00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勒流鎮一雜交鱧養殖池塘,面積8畝,水深2米,3臺增氧機(見圖1),2014年7月,過塘2-3兩的雜交鱧40萬尾,9月份分一部分到旁邊大塘中,目前該塘有雜交鱧13萬尾,規格0.5斤,塘中混養有大頭魚800尾。
-
黃顙魚暴發性出血病的防治技術介紹
黃顙魚暴發性出血病的防治技術介紹2013-04-15 14:4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中期換水跑進池塘內的麥穗魚、泥鰍、鯽魚也被感染,並出現死亡。 經診斷為暴發性出血病。 病因分析 1. 魚种放養不當。該塘為黃顙魚苗種養殖池,為第二年賣苗方便,未混養花白鰱水花;2012 年春天黃顙魚大苗價格較高,養殖戶盲目加大放養量, 致使塘內魚種結構不合理。
-
水產養殖過程中什麼情況引起淡水魚出血病?又該怎樣防治呢?
淡水魚類出血病主要分為細菌性出血病和病毒性出血病,其中細菌性出血病在發生頻率和危害程度方面都遠遠高於病毒性出血病(如草魚呼腸孤病毒出血病等),所以這裡主要介紹淡水魚類細菌性出血病的情況。
-
鰱鱅魚敗血症(花白鰱暴發性出血病)的防控方法
鰱鱅魚敗血症(花白鰱暴發性出血病)的防控方法出處:水花魚 作者:劉文俊 水產養殖網 2020-09-16 08:44:00二.病原花白鰱敗血症,又稱為暴發性出血病,其病原體比較複雜,往往是病毒和細菌乃至寄生蟲的複合感染的結果,以細菌感染的居多。
-
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耐藥小刺頭啟發抗菌新思路
,相比之下,同屬的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就有點小透明了。18種菌種,3種有致病性(鼠疫、假結核和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其中,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最易感染。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革蘭氏陰性小桿菌,有毒菌株多呈球桿狀,兼性厭氧菌,適宜pH7~8、22-30℃的環境,但在0-4℃ 也能生長繁殖,在冷藏冰凍食物中常見,引發耶爾森氏菌病(Yersinosis),「冰箱病」的一種,人畜共患。
-
臺灣老師傅首次披露臺灣泥鰍品種來源及選育歷程
「其實20多年前,經過一年半的養殖,這種泥鰍也是僅手指那麼大」,上世紀90年代初便開始在臺灣養殖和選育泥鰍的陳文欽,見證了這一品種二十多年間,從指頭大小到如今4-5兩一條的演變歷程。陳文欽回憶,其實臺灣泥鰍的來源,並不像傳說那樣複雜,臺灣當初養殖的泥鰍,其實也是從大陸引進,且比較常見的品種——大鱗副鰍。二三十年前,經過十幾個月的養殖,這種泥鰍在臺灣也只有手指般大小。
-
志賀氏菌和細菌性痢疾有何聯繫
話說,志賀氏菌怎麼這麼厲害,一下子感染了這麼多人,悄無聲息地潛伏在人們的飲水中,偷偷地藏在陰影裡,看起來那麼神秘。志賀氏菌到底有什麼特點,和細菌性痢疾有什麼關係?我們平時應該怎麼預防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志賀氏菌的相關內容。
-
今年臺灣泥鰍養殖業三大趨勢 後市價格堪憂
「養殖臺灣泥鰍種苗投入大,今年養殖臺灣泥鰍種苗每畝就能省幾千塊錢」,佛山沙頭大健魚苗水產有限公司董事長譚健標舉例,按今年苗價下降0.15元/尾來算,5萬尾的密度下每畝就能省7500元的苗種成本,「魚苗價格的下降,對養殖戶而言肯定是好事。」 市場需求的帶動下,各地打著能提供正宗臺灣泥鰍苗種旗號的苗場也越來越多。
-
四大家魚養殖戶如何才能標本兼治,遠離出血病
四大家魚養殖戶如何才能標本兼治,遠離出血病出處:根源水產 作者:李家文 水產養殖網 2016-06-21 22:45:00記得我進入水產終端的時候,就有經銷商告訴我,四大家魚出血病是百分之一萬要發生的,我當時內心非常不服氣,但沒有作聲。我相信發生出血病一定有其發生的原因,只要消除這個因,出血病這個果自然就沒有了。
-
科學家發現miRNA和效應蛋白在植物與病原微生物戰役中的新功能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互作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郭惠珊團隊發現miRNA和效應蛋白在植物與病原微生物戰役中調控免疫和抑制免疫的新功能,並詳細解析了它們的作用機制。 「生長與防禦的權衡(tradeoff)」是植物協調生長與抗逆的平衡。在植物的免疫機制中,免疫受體R蛋白識別病原效應蛋白誘發的免疫反應和小分子RNA(siRNA/miRNA)介導的RNA沉默是兩種重要的防禦途徑。
-
帕金森氏症可能是腸道微生物「惹的禍」
這一發現可能帶來全新的帕金森氏症治療策略。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先培育出了兩組過多生成阿爾法-突觸核蛋白的實驗鼠,這種蛋白被認為是帕金森氏症的「罪魁禍首」之一。兩組實驗鼠的唯一區別是一組擁有完整的腸道菌群,另一組是無菌實驗鼠。
-
納米科學:志賀氏菌在細胞膜中利用稱為「內吞作用」的物理力!
納米科學:志賀氏菌在細胞膜中利用稱為「內吞作用」的物理力!引起志賀氏菌腸道疾病的細菌使用利用細胞膜中的物理力的毒素。雖然難以阻擋,但是可以利用相同的力來對抗納米粒子。由EPFL聯合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現在報告了一種先前未知的感染途徑的發現,這種感染途徑是導致志賀菌病的細菌,這是一種以血性腹瀉為特徵的腸道傳染病。在新發現的機制中,志賀氏菌利用由細胞自身質膜波動產生的通用力。這項工作發表在ACS Nano上。
-
傳播鼠疫和巴爾通氏體等病原的罪魁禍首-跳蚤 [Friederike Krämer 教授]
櫛首蚤屬於蚤科,是寄生在犬貓身上最重要的跳蚤種類。這些疾病包括巴貝西焦蟲病、利氏曼原蟲病、埃立克希體病以及心絲蟲病等。很多報導介紹了先前非疫區出現了以前從未發現的新病原體,例如惡絲蟲屬或立克次氏體所引起的疾病。我們在關注那些能傳播大量犬媒介性疾病(CVBD)的蜱、蚊子和白蛉的同時,同樣也要關注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