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過程中什麼情況引起淡水魚出血病?又該怎樣防治呢?

2020-12-06 騰訊網

淡水魚類出血病主要分為細菌性出血病和病毒性出血病,其中細菌性出血病在發生頻率和危害程度方面都遠遠高於病毒性出血病(如草魚呼腸孤病毒出血病等),所以這裡主要介紹淡水魚類細菌性出血病的情況。

淡水魚類細菌性出血病又稱為細菌性敗血症和暴發性出血病等,是我國淡水養殖危害種類最多、流行地區最廣、流行季節最長、造成損失最大的一種急性傳染病。

鯉魚、鯽魚、魴魚、鰱魚、鱅魚、草魚、黃鱔等多種淡水魚類深受其害,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流行此病。

流行季節從2月底至11月底,水溫在9~36°C ,尤以水溫在28C左右發病最為嚴重。

據調查表明,發病率為60%~ 100%,死亡率為10%~80%,發病嚴重的可達100% .因此該病造成的經濟損失十分嚴重。

細菌性出血病的主要症狀為:患病早期,從外觀觀察,病魚的口腔腹部鰓蓋、眼眶、鰭及魚體兩側呈輕度充血症狀,剖開腹腔,腸道內尚見少量食物;

隨著病情的發展,上述體表充血現象加劇,肌肉呈現充血症狀,眼眶周圍充血。

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紅腫,剖開腹腔明顯可見由於內臟器官(肝、脾、腎等)受到損害導致腹腔內積有黃色或紅色腹水,肝、脾、腎腫大,腸壁充血。

腸內充氣且無食物,鰓灰白顯示貧血,有時呈紫色且腫脹,嚴重時鰓絲末端腐爛。該病症狀表現多樣化,有時甚至肉眼看不出明顯症狀就死亡,是超急性感染。

淡水魚類細菌性出血病的病原菌是活的生物體,可以傳播,其過程是病原體從魚體或其他攜帶者中排出。

經一定途徑侵人易感魚體而形成新的感染,並在環境因子影響下,在易感魚體中不斷發生和傳播的過程。

在這一傳播流行過程中,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魚體三個環節。為有效預防和控制淡水魚細菌性出血病的發生和蔓延。

應做好3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防疫工作,管理好傳染源(包括病魚和病菌攜帶者);

二是切斷病菌傳播途徑,保持健康的水質和底質環境;

三是採取健康的養殖方式,保持養殖魚類體質健康。

對淡水魚類細菌性出血病的發生構成影響的因子非常複雜,以下僅把主要的影響因子作一介紹,以期有針對性地預防和控制細菊性出血病的發生。

(1)水環境

在一般情況下,魚類疾病是否發生,取決於病原、魚抗應激能力和水環境因素等三方面,這三者是密切關聯、相互制約的。

水是魚類賴以生存的外部環境,如果水質惡化,使其長期生活在惡劣環境中,會導致魚健康狀況下降,機體免疫系統紊亂,病原會乘虛而人。

因此,水質患化是誘發魚類患出血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影響水環境以致暴發魚細菌性出血病的因素有:

氨中毒。氨氮達到0.1~0.3毫克/升已經是使魚產生應激的水平。出現氛中毒後,在魚類血液中氨氣會與氧原子在血紅蛋白上進行競爭抑制。

從而造成組織缺氧,同時,血液中分子氨含量增高,魚類可能出現神經中毒症狀,嚴重者因缺氧死亡。

亞硝酸中毒。水中亞硝酸根濃度達到0.1毫克/開,即可引發亞硝酸中毒症。在魚類血液中亞硝酸鹽可促使血紅蛋白轉化為高鐵血紅蛋白。

高鐵血紅蛋白不能與氧氣結合,從而使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下降,一般稱之為「褐血病」。

微囊藻「水華」。魚池進人高溫季節後,微囊藻為主的有害藻類容易滋生泛濫,微囊藻死後,蛋白質分解產生羥胺、硫化氫等有毒物質。

影響了水質和魚類正常生長。微囊藻大量產生的條件主要有2個:一是連續晴熱高溫氣候; 二是水體呈鹼性(pH值8.8~10),造成水體含氮量高而缺磷。

魚類低溶氧症候群。低溶氧症候群起源於水體缺氧,但它是指因水體溶氧量的降低,隨之而產生的游離二氧化碳濃度的升高。

pH值的降低、亞硝酸根離子增加和各種其他因子與低溶氧相互作用的綜合情況。

在魚類受到低溶氧症候群應激時,魚類對氧氣的需求量增加,隨著魚類氧氣消耗量的增加,產生二氧化碳的量也增加,使得魚類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下降。

魚類處於低氧症候群環境條件下,生長減弱,組織受損或壞死,對傳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增強。

低氧症候群一般是由於光合作用不充足、浮遊生物大量死亡或水體上下不對流等因素引起的。

(2)飼料

在養殖魚類生長的過程中,有3個因素是至關重要的:,魚種質量、水環境和飼料,其中飼料質量對魚類生長和維持機體健康是極為重要的限制因子。

近年來,我國水產飼料工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正日趨走向成熟,但也存在著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因素。

這些因素不但直接影響魚類的生長,而且也可能構成魚類發病的誘因。

這些因素主要有:

個別廠家使用過期、黴變或氧化脂質的飼料原料,這類原料經分解所產生的醛酮、酸等物質,具有很強的毒性,從而損害魚類肝組織,造成瀰漫性脂肪變性及其他病變,影響肝臟功能和引發肝病。

個別飼料生產廠家在飼料中添加了過量激素或禁用促生長劑(如喹乙醇、甲基睪丸素等),並已發展到濫用的趨勢。

激素可以提高蛋白質同化作用、提高生長速度、降低餌料係數,但使用激素會帶來很多毒副作用,如養殖戶普遍反映的肉質鬆散、出血病、不耐運輸和越冬死亡等問題。

短期內添加激素魚體雖無明顯症狀,但長時間的蓄積則會發生中毒等一系列反應,如喹乙醇引起的出血病幾乎無法根治。

維生素缺乏症。維生素在魚類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免疫繁殖等生命活動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多數維生素在魚體內不能合成或不能足量合成,需要從飼料中獲得。隨著水產養殖集約化程度的提高,魚類的養殖環境趨於變差。

對魚類可能的應激會增強,使魚類對疾病的易感性和傳染性加強。因此,維生素的功能就不僅僅是滿足魚類的生長需要。

而應具有抗應激和促進免疫的功能,且飼料中的維生索含量與飼料係數是成反比的,飼料係數越低,則要求飼料中的維生素的含量越高。

由於水產飼料在加工、儲存和投餵等過程中維生素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水產飼料生產廠家在飼料加工的混料階段,就應加入強化數量的維生素,以有效避免魚類維生缺乏症的發生,提高魚類的免疫和抗應激能力。

(3)藥物或重金屬

有些藥物或重金屬中毒也會成為魚類出血病的誘因。這些藥物進人血液後並不影響紅細胞本身,而是影響血管的功能,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

導致滲血或出血,或引起血管壁彈性下降,血管脆性增加,硬化易破裂。可引起魚類血管通透性及彈性變化的礦物質有:硒、鉻、砷、銅、釩。

藥物正常使用可起到良好療效,過量使用時,不僅會產生耐藥性,還可能發生中毒反應。

許多藥物中毒病都可引起血管壁變性血管通透性增強。如氯黴索中毒,可抑制腸道細菌而影響維生素K的合成,使血漿凝血酶原降低,引起出血。

磺胺中毒,可抑制骨髓生長。白細胞、粒細胞及血小板鹼少,凝血酶原減少血管脆性增加,等等。

相關焦點

  • 湖北新洲地區草魚和花白鰱出血病的防治措施
    陳琦,湖北武穴市江堤路四海漁需店技術員(北京漁美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湖北新洲地區四大家魚養殖情況來看,當地大多以散戶養殖為主,很少規模化養殖,因此養殖面積比較小,一般一口池塘平均8畝左右,而且多數養殖戶年齡為40歲以上,年輕的都外出打工而少見留鄉搞養殖。
  • 淡水魚養殖淺談
    其次在水解過程中還會產生具有特定功能的功能膚,已經有實驗證明,魚鱗蛋白水解液具有抗氧化和降低血壓、降低血液總膽固醇、抗衰老等功效。淡水魚配合飼料投餵技術在養魚生產中,飼料投餵技術的高低直接影響飼料的轉化率及養殖效果,因此,掌握運用好飼料的投餵技術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直接關係到養殖的經濟效益。
  • 淡水魚養殖要注意水溫變化
    在消費的魚類產品中,消費量超過200萬噸的有鰱魚、鱅魚、鯉魚、鯽魚和草魚,這5類大宗淡水魚佔淡水魚消費量的70%以上。&nbsp&nbsp水是魚類賴以生存的基礎,養魚先養水,良好的水環境是實現水產養殖高產、高效的重要環節之一。而適宜的水溫不僅是魚類自身生長、繁殖及抵抗疾病等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影響水質的重要因素之一。
  • 複方磺胺嘧啶粉在團頭魴(鯿魚)出血病上的防治應用
    複方磺胺嘧啶粉在團頭魴(鯿魚)出血病上的防治應用出處:拜耳水產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6-07 08:39:00   團頭魴出血病是養殖戶對鯿魚細菌性敗血症的俗稱。常州寨橋地區是全國主要的商品鯿魚供應基地。針對鯿魚出血病發病迅速,治療困難和久治不愈等特點,在深入調查和多次實踐的基礎上,實現了部分發病魚塘能迅速控制死亡的效果。現將調查情況和防治措施總結如下。
  • 黃顙魚暴發性出血病的防治技術介紹
    黃顙魚暴發性出血病的防治技術介紹2013-04-15 14:4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該塘原為家魚苗種培育塘,未能清整便投放黃顙魚水花;並且放養前僅清除了野雜魚,未消毒。&nbsp&nbsp&nbsp&nbsp3.&nbsp水質管理不當。該塘平時為0.9&nbsp米,水位較淺。
  • 一天死200斤魚急壞養殖戶,養殖草魚種出血病,怎麼防治
    歡迎收看今天的養殖資訊,我是你們的老朋友「胡鄂養殖」,關注我為您分享一手的養殖資訊!草魚是我國四大家魚一種,近些年流行的草魚出血病讓很多養殖戶束手無策,得病池塘每天死魚達到200斤,造成了養殖的巨大損失,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下草魚出血病的預防、治療方法!草魚出血病的主要症狀草魚出血病是由「呼腸孤病毒科病毒」引起的疾病。
  • 水產養殖必須為知識的水產用藥知識和操作事項
    搞水產養殖必須為知識的水產用藥知識和操作事項 近年中國的水產養殖既得了長足的進步,不管是養殖品種還是養殖產量上,特別是在華南地區養殖品種多樣,品種往高檔方面轉移,用藥也發生了一些改變,與此同時,國家要藥理方面也做了一些改變了監管
  • 2018年自考《水產動物疾病防治》模擬試題及答案
    2018年自考《水產動物疾病防治》模擬試題及答案一、名詞解釋:(10分)回答正確每題1分。2.在疾病防治時,最高效的用藥方法是( )。3.生產中進行藥餌投餵的時間通常持續( )天。4.水腫是( )渚留過多的液體。5.生產上最為常用的一種微生物活菌劑是( )。6.寄生甲殼類可分為( )、( )和( )三類。7.魚苗放養的溫度變化最好不超過( )否則易引起疾病。
  • 2018年自考《水產動物疾病防治》複習試題及答案
    2018年自考《水產動物疾病防治》複習試題及答案一、名詞解釋:(10分)回答正確每題1分。1.梗死:2.繼發性感染3.敵害:4.血栓的形5.炎症:6.間接作用:7.水產藥物:8.健康養殖:9.副作用:10.肥大:二、填空:(10分)回答正確每空1分。1.藥物作用於機體,其基本作用表現為( )和( )。
  • 水產養殖過程中最常見的五類「毒瘤」
    水產養殖過程中最常見的五類「毒瘤」2015-07-28 16:2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北京水世紀生物公司其原理是:在白天藍藻進行光合作用時,pH上升到10左右,可使魚體硫胺酶活性增加,在硫胺酶作用下,VB1迅速發酵分解,使水產動物缺乏VB1,導致中樞神經和末梢神經系統失靈,興奮性增加,急劇活動。那有哪些防治方法呢?1.在夏秋高溫季節做好預防,可定期(10~15天)用大水面芽孢配合全效底改片,在晴天上午潑灑。
  • 我國現行水產養殖動物使用國標獸藥的種類
    目前農業部已批准的水產養殖用藥包括抗微生物藥、中草藥、抗寄生蟲藥、消毒劑、環境改良劑、疫苗、生殖及代謝調節藥共7類,通過評審並在農業部第1435號公告、第1506號公告、第1759號公告和第1960號公告及201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中予以公布的水產用藥物共104種,並明確了在水產養殖中應用的對象。
  • 這5類淡水魚,年消費量200萬多噸!這個水產大省池塘養殖或將迎來新...
    這5類淡水魚,年消費量200萬多噸!這個水產大省池塘養殖或將迎來新的發展大機遇!2019-01-13 20:5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養殖網        瀏覽量: 40968 次 我要評論 我國的水產品消費中,魚類佔50%以上。
  • 警惕草魚出血病,混合感染危害大,預防先行是關鍵
    草魚是我國重要的淡水養殖魚類之一,因其具有肉質厚嫩、味道鮮美、生長速度快、易養殖等特點而深受廣大消費者和養殖者的青睞,一直位於我國主要水產養殖品種的重要地位。通過對市場患病草魚病原診斷分析發現,多數疫情塘口的草魚存在細菌與病毒混合感染的情況(見圖2)。可以說明草魚養殖病害由傳統的「老三病」(赤皮、爛鰓、腸炎等)發展為草魚「新三病」即細菌性併發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膽綜合症等。草魚「新三病」給養殖生產帶來更大危害,發病後造成草魚大量死亡。
  • 調查發現,遲緩愛德華氏菌是臺灣泥鰍出血病的重要病原
    調查發現,遲緩愛德華氏菌是臺灣泥鰍出血病的重要病原出處:利洋水產 作者:肖洋 水產養殖網 2016-12-16 22:00:00 從2011年開始,在珠三角地區開始有部分養殖戶嘗試養殖臺灣泥鰍,因其投入少、長速快、養殖周期短、技術門檻低、價格高等特點逐漸吸引了人們的注意。
  • 水產養殖專業描述
    一般包括在人工飼養管理下從苗種養成水產品的全過程。廣義上也可包括水產資源增殖。水產養殖有粗養、精養和高密度精養等方式。粗養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種,完全靠天然餌料養成水產品,如湖泊水庫養魚和淺海養貝等。精養是在較小水體中用投餌、施肥方法養成水產品,如池塘養魚、網箱養魚和圍欄養殖等。
  • 水產養殖中的「水」有什麼用?
    海水養殖PH值一般應控制在7.5~8.5之間,淡水養殖PH值一般應保持在6.5~9.0之間。水中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各種化學變化均能引起PH值的變化,PH值的變化對魚蝦和水質均有很大影響。 (三)氨(NH3)--水產動物的隱形殺手 氨由水產動物排洩物(糞便)和底層有機物經氨化作用而產生。
  • 水產養殖中的常見中草藥介紹及圖譜(一)
    隨著水產養殖病害的日趨嚴重,養殖中所使用的漁用藥物的種類和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抗生素、促生長劑、殺蟲藥等的大量使用,既危害人類健康,又汙染環境。所以,無殘留、無汙染的中草藥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
  • 四大家魚養殖戶如何才能標本兼治,遠離出血病
    四大家魚養殖戶如何才能標本兼治,遠離出血病出處:根源水產 作者:李家文 水產養殖網 2016-06-21 22:45:00李老師的手寫筆記:我大學畢業時做水產加工出口,期間遭遇抗生素危機,好幾個出口品種被國際市場打壓,有的甚至徹底垮掉,好多老闆傾家蕩產,有的還付出了生命。看到抗生素泛濫造成的傷害,從此,我成了反抗人士。2013年,我回到家鄉,一直思考做點生態的事業,也許是機緣巧合,我選擇了加入根源,推廣健康、安全、高效的生態養殖觀念。
  • 我國人工養殖鱘魚的疾病防治方法
    我國人工養殖鱘魚的疾病防治方法出處:中國水產養殖網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6-09 22:51:00隨著其野生資源的減少,人工增殖及人工養殖相繼出現了。據報導,我國已開展人工繁殖和養殖的品種有中華鱘、史氏鱘,還有從國外引進的匙吻鱘、北美短吻鱘、俄羅斯鱘、美國高昂鱘以及雜交鱘等,水產業者普遍看好鱘魚的養殖前景,通過不同的渠道投入資金,進入人工繁殖和養殖的行列。隨著鱘魚在池塘、網箱、湖泊和水庫中的成功養殖,我國正形成一個人工繁殖和養殖鱘魚的熱點,疾病防治的研究是當務之急。
  • 養殖水產類,選擇這幾種淡水魚也許會給你帶來致富之路
    養殖業包括陸地養殖和水產養殖,其中水產養殖有海水和淡水養殖兩大類,而淡水養殖業是目前養殖業中比較熱門的一個項目。今天我們說的就是淡水魚養殖,想靠養殖水產類賺錢,那麼養殖什麼利潤比較高呢?選擇養殖這幾種淡水魚也許會給你帶來致富之路,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