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空雷射器追蹤地球冰蓋的融化

2020-05-02 十有九狗喜性孤冷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空雷射器追蹤地球冰蓋的融化

科學家對2003年至2019年格陵蘭和南極冰蓋的變化發表了新的分析。研究表明,融化造成的冰損失超過了降雪量的增加,導致此期間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4毫米。最近,我們有許多非常相似的報告。使之感興趣的原因是,它使用了致力於研究兩極的最高解析度衛星系統的數據-IceSat

  • 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冰流失加劇
  • 在南極發現的陸地上的最深點
  • 研究奠定了南極冰流失的關鍵思想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空雷射器追蹤地球冰蓋的融化

該系統將空間雷射器送入冰川和其他冰原上,以跟蹤其不斷變化的形狀。美國航天局(Nasa)現在已經發射了其中兩種高度儀。第一個是IceSat,在2003年至2009年之間運營;第二架是IceSat-2,於2018年安裝。周四的報告是將兩顆衛星的觀測結合在一起的首次嘗試。華盛頓大學冰川學家本·史密斯博士說:「我們基本上將這兩個獨立的任務變成了一個大型任務,以講述16年中發生的事情。」

「在如此長的時間範圍內工作,我們不必擔心看到與冰蓋的長期演變不太相關的短期行為,例如今年的降雪量是否比去年多「這16年給我們一個清晰的畫面,」他說。

分析的主要發現強調了氣候變暖的影響。格陵蘭島每年平均損失約200千兆噸(十億噸)的冰。南極洲每年平均減少約118千兆噸。一千兆噸的冰足以裝滿40萬個奧林匹克標準遊泳池。換句話說,在研究期間,兩個極地的冰損失總和(5,088吉噸)可能充滿美國的密西根湖。格陵蘭高海拔地區(高於2000m)的內部實際上正在積聚更多的降雪量,但這無法與海岸線周圍融化相提並論,在海岸線融化中,大氣和海洋溫度升高正在侵蝕冰川的表層和前沿。在該大陸的東部,由於更多的降雪,冰蓋的高度也在增加,但是由於西部融化,尤其是那些到達阿蒙森和貝靈斯豪森海域的冰川融化,冰蓋的增加卻被抵消了。Thwaites和Pine Island就是兩個這樣的冰川,它們的變薄趨勢最近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IceSat分析中的所有數字都與最近針對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Imbie報告有關。Imbie比較了許多不同的衛星數據集,以嘗試得出一個連貫的敘述。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空雷射器追蹤地球冰蓋的融化

新的IceSat研究與眾不同的一個方面是對南極冰架的詳細評估。這些是遍布整個大陸的冰川的漂浮突起,而伊比(Imbie)則不這麼認為。斯克裡普斯海洋學研究所的海倫·阿曼達·弗裡克(Helen Amanda Fricker)教授說:「南極洲西部約有三分之一的冰塊損失來自冰架。」

「這一點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冰架將滯留的冰塊留在後面,並且任何變薄都會使這種約束力減小。因此,正在發生的事情是南極西部的冰塊現在正更快地流入海洋。」三分之一的分數很可能被低估了。這是因為IceSat科學家在製作報告時只考慮了兩個任務都能看到的那些冰面。在隨後的幾年中,隨著一些冰架面積的減少,將會出現一些質量損失,這些損失只是從計算中被忽略了。Anna Hogg博士與歐洲衛星系統合作,後者使用雷達儀器測量冰蓋的形狀。新的IceSat任務的敏銳視野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說:「很高興看到IceSat-2的新型高解析度雷射可以像​​在羅斯冰架上那樣,窺視南極80m深的裂縫。」

「這些結果獨立證實了格陵蘭島和南極洲都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流失冰。將來,我們必須利用這場衛星數據革命來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推動偏遠極地地區變化的海洋和大氣過程。」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空雷射器追蹤地球冰蓋的融化


相關焦點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機構——詹森太空中心
    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休斯頓有一座著名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機構——詹森太空中心。它從1961年開始它負責協調管理美國的載人航天任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任務控制總部就是在這裡。從1965年雙子星4號以來所有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載人航空任務全部是由這裡指揮的。
  • 美國航空航天局開展太空垃圾回收研究
    美國航空航天局開展太空垃圾回收研究新聞中心-中國網 news.china.com.cn   時間: 2013-01-09   發表評論>>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如何將太空垃圾進行回收再利用,如果他們的研究得以成功,那麼未來太空垃圾將有望被製作成宇宙飛船輻射屏蔽罩而節約資源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布南極冰川融化程度照片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布了一段視頻,展現了冰川融化引起的氣候災難的規模。在2003年至2019年之間,衛星錄下了南極洲西部的冰川融化,這一過程造成海平面升高了14毫米,幾乎佔到了全球海平面上升總水平的三分之一。在南極洲的東部地區,冰川的數量在增加。由於全球變暖,南極洲每年大約融化1200億噸的冰,格陵蘭島每年融化約2000億噸的冰。
  • 南極洲冰蓋到底怎麼長?
    導語:美國航空航天局的一篇報導引起氣候學家的激烈爭論,小夥伴們不想知道點什麼嗎? 南極洲的一舉一動可不會讓人泰然處之,畢竟這片大陸的冰體能影響整個地球的天氣和海平面。供圖:美國航空航天局 撰文:Brian Clark Howard   南極洲的冰蓋是在收縮還是膨脹?這與全球海平面又有什麼聯繫呢?   這些問題隨著本月末在巴黎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談判的臨近而愈發熱門起來。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氣候學家最近發表了一篇報導,認為南極洲的冰蓋確確實實是在膨脹。
  • 第25太陽周期已經開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解釋
    在周二的一次媒體活動中,來自NASA和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的專家討論了他們對新太陽周期的分析和預測-以及太空天氣的上升將如何影響我們在地球上的生活和技術在太空中的太空人。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OAA)共同贊助的國際專家小組太陽周期25預報小組宣布,太陽最低峰發生在2019年12月,標誌著新太陽周期的開始。由於我們的Sun是如此多變,因此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聲明此事件。
  • 美國NASA表示格陵蘭和南極的冰蓋融化速度比90年代快了六倍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目前正在執行11個衛星任務,這些任務正在監測格陵蘭和南極冰蓋。這些任務表明,目前冰蓋的融化速度是1990年代的六倍。NASA還指出,如果融化趨勢持續下去,這些地區有望在2100年之前達到海平面上升的最壞情況。
  • 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中國和阿聯的三個前往火星的太空任務
    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中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三架新太空飛行器將升空前往紅色星球。這是因為在7月中旬和8月中旬之間,地球和火星處於相對位置,飛行器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到達火星。如果任務的發射按計劃進行,首個任務將於本周到期,那麼該太空飛行器將在明年年初到達。他們將加入到已經探測該星球的其他軌道器,著陸器和漫遊器的隊伍中。
  • 美國追蹤5萬片大型太空垃圾 平均每年墜落數百個
    中國的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在下周左右的某個時間內會再次進入地球大氣層,而天空一號的一些殘骸可能會留在地球近地軌道。天宮一號既不是第一艘,也不是最後一艘人類發射的又終止使用並可能留下殘骸的飛行器。
  • 研究稱格陵蘭冰蓋去年融化量創紀錄,平均每分鐘損失一百萬噸
    據英國《衛報》報導,此項研究論文發表在施普林格·自然旗下的學術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上。論文通訊作者、德國阿爾弗雷德·魏格納研究所的英戈·薩斯根(Ingo Sasgen)和合作者分析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的、衛星從2003年至2019年收集的格陵蘭島冰蓋質量的數據。
  • 研究稱格陵蘭冰蓋去年融化量創紀錄,平均每分鐘損失一百萬噸
    據英國《衛報》報導,此項研究論文發表在施普林格·自然旗下的學術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上。論文通訊作者、德國阿爾弗雷德·魏格納研究所的英戈·薩斯根(Ingo Sasgen)和合作者分析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的、衛星從2003年至2019年收集的格陵蘭島冰蓋質量的數據。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開發的獵戶座太空飛行器已完成了關鍵測試
    用於執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阿耳忒彌斯一號任務的獵戶座太空飛行器,在美國俄亥俄州梅溪站所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熱真空實驗室成功完成長達數月的模擬太空環境系統等級測試。上述測試旨在模擬太空飛行器在前往月球和返回地球途中將遇到的各種環境條件。 空中巴士航天探索部門負責人Andreas Hammer表示:「今天是阿耳忒彌斯一號登月計劃的重要裡程碑。我們向我們的客戶,歐洲航天局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證明了在來自歐洲10個國家多家公司的支持下,由我們在不萊梅的工程師設計和製造的歐洲服務模塊能夠滿足太空惡劣條件下的需求。
  • 南極洲下有巨大的地幔柱,這解釋為何冰蓋是如此不穩定
    圖片版權:NSF/Zina Deretsky根據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在被稱為「瑪麗·伯德」的區域下面可能有地幔柱。這種地熱熱源的存在可以解釋在被單下發生的一些融化,以及為什麼它今天不穩定。它還可以幫助解釋在過去的氣候變化時期是如何迅速坍塌的。這項名為「南極南極地幔柱對冰層基礎條件的影響」的研究最近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雜誌:固體地球》上。
  • 正加速融化的格陵蘭島的冰蓋會不會從地球上消失?
    德國研究者在最近一期自然期刊旗下的《通訊-地球與環境》發文稱,去年,格陵蘭島的冰蓋融化達到創紀錄的5320億噸,相當於全年以平均每分鐘100萬噸的速度在融化。,面積200多萬平方千米,相當於6個日本,位於北美東北部,卻是北歐國家丹麥的屬地。
  • 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冰都融化,地球將會是什麼樣子?
    一段可怕的視頻顯示,氣候變化威脅著世界的沿海地區,如果所有的冰蓋都融化,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據《國家地理》報導,持續燃燒化石燃料和產生溫室氣體可能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216英尺。融化的冰蓋釋放的水足以完全淹沒倫敦、威尼斯、巴塞隆納和歐洲的布魯塞爾。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洞察火星」的任務
    地震波受到它們穿過的物質的影響,這給科學家們提供了一種研究地球內部結構組成的方法。火星可以幫助團隊更好地理解包括地球在內的所有巖石行星是如何形成的。「這是地球上最年輕的構造特徵,」JPL的行星地質學家馬特·戈倫貝克說。「事實上,我們在這個地區看到搖晃的跡象並不令人驚訝,但這很酷。」
  • 美國航天局發現人造「太空屏障」正推離範艾倫輻射帶
    發表在最新一期《空間科學評論》上的研究報告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範艾倫探測器發現了一個人造的「太空屏障
  • 美國航空航天局概述了到2024年月球上第一個女人的計劃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萊登斯汀(Jim Bridenstine)在周一下午(美國時間)發表講話時說:「這280億美元代表著阿提米斯計劃未來四年登陸月球的相關費用。此後,又有五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女航天員加入了他們的行列,這些太空人於今年早些時候畢業。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任何最新的太空人能及時滿足2024年首次登陸任務的飛行標準。
  • 南極西部冰蓋融化速度驚人
    根據伯德科研工作站的記錄,半個世紀以來全球氣溫呈現上升的趨勢,如果南極西部冰蓋全部融化,那麼全球海平面將上升至少3.3米,約為11英尺,圖2中顯示的是伯德科研工作站所監測的南極區域,顏色深度代表了升溫的幅度,可以看出南極洲西部較周期區域而言升溫非常明顯。當然,要使南極冰蓋全部融化的進程可能需要幾個世紀,但這意味著全球沿海城市和低洼區域遲早會面臨威脅。
  • 美宇航局衛星監測發現,16年來全球冰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這麼高
    科學家們說,自2003年以來,南極洲和格陵蘭島,冰蓋不斷縮小,融化的冰塊導致海平面上升了14毫米。 這項研究過程中,使用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先進的地球觀測衛星,該衛星從冰面上反射雷射脈衝,以幫助測量格陵蘭和南極冰蓋在16年內的變化。
  • 全球氣候變暖加速-格陵蘭島冰蓋的損失速度快於預期
    冰蓋的流失率已從上世紀90年代的每年330億噸增加到最近十年的每年2540億噸,30年內增長了7倍。 這項評估由利茲大學的Andrew Shepherd教授和美國宇航局加利福尼亞噴氣推進實驗室的Erik Ivins博士領導,得到了歐洲航天局(ESA)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