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暫時不知道地球生命起源的真正過程是怎麼樣的,但是按照《進化論》的觀點,現在生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其實都可以找到共同的祖先,當然,也包括地球最智慧的人類。有很多人對《進化論》是持有質疑的態度的,比如說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朋友質疑稱,為什麼現在看不到猴子變成人類了?不可否認,我們地球生命確實是在進化,只是進化的過程很緩慢,進化的方向也不固定,所以我們一般很難直接看到某些物種在短時間內出現明顯的進化。現在科學家發現了一些生物確實是在進化的證據。
一般而言,在雙性繁殖的生物中,雌、雄個體是不同的,不同的生殖器官生長在不同性別的個體上,雌雄個體負責產生卵細胞,而雄性個體則負責產生精子,所以在缺乏雄性個體的情況下,雌雄個體一般沒法自我繁殖。但是也有一些情況是例外的,即有一些雌雄同體的情況。現在研究人員發現雌性鼴鼠長出「睪丸」。
來自馬克斯·普朗克分子遺傳學研究所的遺傳學家發現,為了適應殘酷的生存環境,有一些雌性鼴鼠進化出了一些睪丸,這些睪丸粘在卵巢上,使雌性鼴鼠變得足夠的「憤怒」來應對威脅,研究人員將其稱為「卵睪丸」。雖然地球上確實是存在雌雄同體的情況,但是雌性鼴鼠雖然長出了睪丸,但是它們不會產生精子,只是可以產生雄性激素。
這些雌性鼴鼠有2條X染色體,而不是X、Y染色體,所以為什麼這些雌性鼴鼠會長出睪丸,此前研究人員並不知道真相。研究人員假設,在這些雌性鼴鼠的某些特定基因中發生了基因變異,導致了這些雌性鼴鼠的表象也發生了變化,長出了睪丸。為了驗證這一個假設,研究人員對一些雌性鼴鼠進行了染色體改造。
通過與星鼻鼴鼠中發現的特定遺傳變化進行比較,研究人員發現與睪丸發育有關的基因區域翻轉了,還發現了控制雄激素合成的基因的兩個額外副本。研究人員表示,該基因的附加調控序列的增加,會導致雌性鼴鼠睪丸中產生的雄性激素增加。這個研究支持了研究人員的加速,即基因組的變化,是這些鼴鼠睪丸激素增加的原因。
當然,從目前的研究來看,這些雌性鼴鼠只是產生了雄性激素,並不具備自己產生精子的能力,所以,還是需要有雄性鼴鼠的情況下,才能進行繁殖。至於未來它們是否會進化出能夠產生精子的生殖器官,目前不得而知。因為進化的方向是隨機的,沒有人能夠預測或者控制它們的進化方向。
雖然很多人都不認可進化論的觀點,但是研究人員發現了很多進化的證據,前文提到的鼴鼠進化的情況,並不是特例,在我們人類身上,科學家也找到了進化的證據,我們確實是在見證進化的過程。這是什麼情況呢?
科學家發現,從19世紀開始,我們人類手臂上正中動脈保留下來的情況有所增加了,一般情況下,這一條動脈在人類出生8周左右就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另外2條新的動脈「橈動脈」、「尺動脈」。不過,現在越來越多人手臂上保留3條動脈:正中動脈、橈動脈和尺動脈。也就是說,這一條正中動脈消失的情況減少了。在19世紀80年代前後同時保留3條動脈的情況大約為10%,但是在20世紀以來,這一個情況的概率上升到30%,而現在在35%人的手臂上都發現了這一條動脈被保存了下來。對於這一個情況,研究人員認為這是我們人類在進化的例子,將其稱為「微進化」。
在我們人類身體上出現的進化,其實還有很多。相信很多朋友都拔過智齒,當然,也有很多朋友是沒有長智齒的。研究人員認為,原始時期,我們人類祖先在食用粗纖維食物(如樹根、樹皮等)時,需要依靠智齒來咀嚼幫助消化系統對這些粗纖維進行消化、吸收,不過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特別是火的發現與使用,我們的食物越來越精細了,不再需要咀嚼類似樹根、樹皮這些粗纖維食物。所以,人類的下顎體積變小,幾乎沒有智齒生長的空間,智齒也就慢慢開始退化,最後越來越少人長出智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