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進入2000年以來,全球科技革命大爆炸,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信息革命概念的提出。前幾次革命都是在歐美西方國家發生的,但是這一次的信息革命,走在前面的是東亞兩強,一個是中國,另一個是日本,日本東芝的霸氣目標:2030年將在量子科技前沿領域創收30億美金,具體指的就是量子密碼學領域。
在量子通訊領域,中國走在了世界的前面。2016年8月16日,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中國在這個領域的領軍人物是中國的量子通訊首席專家潘建偉教授。
愛因斯坦曾形容量子通訊被稱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在量子物理的世界中,兩個或兩個以上處於糾纏態的粒子無論相隔多遠都能感知和影響對方的狀態,科學家們利用這一物理特性,成功的實現了量子通訊。
2017年9月29日,中國的這顆量子衛星讓維也納和北京這兩個相隔半個地球的城市之間的視頻會議成為可能,它以每小時29000公裡的速度划過夜空的時候,衛星像位於興隆的一個地面站發射了一個小數據包。四五十分鐘以後,衛星經過奧地利將另一個數據包發送到格拉茨市附近的一個站。
這些包是保護數據傳輸安全的加密密鑰,由衛星分配的密鑰被編碼成一種微妙的量子態的光子,任何想要攔截它們的想法都會瓦解這種狀態破壞信息並發出黑客存在的信號,這就表示它們比傳統的比特密鑰安全的多,它是目前唯一被證明,無法被竊聽絕對安全的保密通訊手段。
中國在這一領域走到了世界的前沿,隨著網絡安全已成為軍事國防前沿技術,量子加密通信需要先進的技術,在世界範圍內能涉足的企業屈指可數,日本東芝公司剛好這項技術也在全球數一數二。
眾所周知,日本東芝公司是曾經全球不可一世的日本家電巨頭,90年代,佔據著中國極大的市場份額,不管是冰箱還是洗衣機以及彩電,東芝製造的產品就是質量好的代名詞。而隨著中國國產品牌的崛起,一枯一榮,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中國製造正在悄然間取代在日本製造。
俗話說的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畢竟日本東芝電子是一家國際大巨頭,有著深厚的技術底蘊,這家公司周一表示,到2030年公司將從其用於數據保護的先進加密技術中獲得30億美元收入,這家集團正努力尋找未來的新的增長點,特別是在量子科技、量子密碼學領域,要搶佔全球1/4的市場份額。日本東芝公司預測,隨著量子計算機的發展,全球量子密碼分發市場將在10年內增長至120億美元,東芝公司豪言:將佔有4分天下有其一,也就是全球市場30億美元的市場份額。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隨著全球在量子密碼學領域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國一騎絕塵,日本是否真能在這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呢?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