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技術引領全球!日本東芝豪言:2030年將創收30億美金

2020-10-20 環球過時

眾所周知,進入2000年以來,全球科技革命大爆炸,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信息革命概念的提出。前幾次革命都是在歐美西方國家發生的,但是這一次的信息革命,走在前面的是東亞兩強,一個是中國,另一個是日本,日本東芝的霸氣目標:2030年將在量子科技前沿領域創收30億美金,具體指的就是量子密碼學領域。

在量子通訊領域,中國走在了世界的前面。2016年8月16日,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中國在這個領域的領軍人物是中國的量子通訊首席專家潘建偉教授。

愛因斯坦曾形容量子通訊被稱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在量子物理的世界中,兩個或兩個以上處於糾纏態的粒子無論相隔多遠都能感知和影響對方的狀態,科學家們利用這一物理特性,成功的實現了量子通訊。

2017年9月29日,中國的這顆量子衛星讓維也納和北京這兩個相隔半個地球的城市之間的視頻會議成為可能,它以每小時29000公裡的速度划過夜空的時候,衛星像位於興隆的一個地面站發射了一個小數據包。四五十分鐘以後,衛星經過奧地利將另一個數據包發送到格拉茨市附近的一個站。

這些包是保護數據傳輸安全的加密密鑰,由衛星分配的密鑰被編碼成一種微妙的量子態的光子,任何想要攔截它們的想法都會瓦解這種狀態破壞信息並發出黑客存在的信號,這就表示它們比傳統的比特密鑰安全的多,它是目前唯一被證明,無法被竊聽絕對安全的保密通訊手段。

中國在這一領域走到了世界的前沿,隨著網絡安全已成為軍事國防前沿技術,量子加密通信需要先進的技術,在世界範圍內能涉足的企業屈指可數,日本東芝公司剛好這項技術也在全球數一數二。

眾所周知,日本東芝公司是曾經全球不可一世的日本家電巨頭,90年代,佔據著中國極大的市場份額,不管是冰箱還是洗衣機以及彩電,東芝製造的產品就是質量好的代名詞。而隨著中國國產品牌的崛起,一枯一榮,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中國製造正在悄然間取代在日本製造。

俗話說的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畢竟日本東芝電子是一家國際大巨頭,有著深厚的技術底蘊,這家公司周一表示,到2030年公司將從其用於數據保護的先進加密技術中獲得30億美元收入,這家集團正努力尋找未來的新的增長點,特別是在量子科技、量子密碼學領域,要搶佔全球1/4的市場份額。日本東芝公司預測,隨著量子計算機的發展,全球量子密碼分發市場將在10年內增長至120億美元,東芝公司豪言:將佔有4分天下有其一,也就是全球市場30億美元的市場份額。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隨著全球在量子密碼學領域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國一騎絕塵,日本是否真能在這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東芝計劃2030年在量子密碼學領域實現30億美元收入
    財聯社(上海,編輯 周玲)訊,日本東芝公司(Toshiba Corp)北京時間周一(19日)表示,其目標是到2030年,公司將從用於數據保護的先進加密技術中獲得30億美元的收入。這是該公司尋找最新增長動力所做的努力。
  • 日本東芝目標:2030年在量子密碼學領域佔有全球1/4市場
    日本電子巨頭東芝公司周一表示,到2030年,公司將從其用於數據保護的先進加密技術中獲得30億美元收入。日本東芝公司預計,隨著量子計算機的發展,全球量子密鑰分發(QKD)市場將在10年內增長至120億美元,東芝將佔有全球四分之一以上的市場份額。 隨著網絡安全已成為軍事國防的前沿技術,量子加密通信需要先進的技術,在世界範圍內能涉足的企業屈指可數,該公司希望利用全球對先進加密技術的需求。
  • 07年全球低溫多晶矽TFT LCD面板產值可達70億美金
    依據DisplaySearch最新針對低溫多晶矽TFT LCD的研究指出,2007年全球低溫多晶矽(LTPS,Low Temperature Poly Silicon)的面板產值可達70億美金, 佔所有TFT LCD產值840億美金的8%,由於低溫多晶矽持續而穩定的在手機,數位相機等小尺寸的面板不斷的增長,加上有機發光二極體平面電視(O
  • 中國養了28頭「吐錢巨獸」,一天創收4億美元,引來不少國家效仿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的GDP總量達到了99.1萬億元,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雖然我國GDP比不上美國以及多數發達國家,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經濟發展為全球經濟做出巨大貢獻,2018年我國GDP全年增速為6.6%,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貢獻率達到30%。
  • 日本將於2030年完成「全球海底深度地圖」繪製
    2018年2月20日,在東京舉行的特別活動中,日本基金會主席Yohei Sasakawa宣布日本基金會大洋深度圖(GEBCO)海底
  • 引領全球人工智慧革命的20家公司
    據諮詢公司麥肯錫2017年的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公司對人工智慧的支出總計260億至39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資金(約200億至300億美元)是由谷歌母公司Alphabet、IBM和微軟等科技巨頭投資的。
  • 聯合國報告:2030年全球人口將達85億
    聯合國17日發布的一份報告稱,預計到203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85億;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7億。但未來數十年內人口增速將減慢。  這份名為《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的報告稱,未來30年全球新增人口中約半數集中在九個國家:印度、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剛果(金)、衣索比亞、坦尚尼亞、印度尼西亞、埃及和美國。
  • 【日本海洋能源開發】(1)「海明」和「巨鯨」引領全球技術開發
    日本環境省於2012年9月公布了在2030年之前使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佔3成時的目標値。該值是以技術開發加速為前提估算得出的。海上風力為800萬千瓦,波力及潮流為150萬千瓦。 資料2將上文所述的NEDO估算數値按各個電力公司的轄區進行了分配。擁有遼闊海域的東京、九州及衝繩潛力較大,波力在東北地區具備較大潛力。海流方面,北海道、北陸及中部地區潛力較大。
  • 日本「彩電之父」發力中國市場 百年東芝高端首秀一戰成名?
    60年,1960年其生產了日本第一臺彩色顯像管電視機,作為日本「彩電之父」,早已是家喻戶曉的日本家電品牌。 東芝電視的品牌高端印象,不僅源於其數十年屹立市場形成的歷史積澱,更在於他一度是技術與品質的代名詞: 先看技術。模擬時代,東芝電視便早早針對各國不同的電視制式推出產品,從而將品牌推向全球,進入數字時代,更率先採用數字模式,先於其他廠家,進行了數位電視研發。
  • Nature解析中國AI現狀,2030年能引領全球嗎?
    中國巨大的人口總量幫助人臉檢測技術快速進步。中國不僅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看起來也即將成為經濟總量最大的國家。在人工智慧領域,中國似乎也想引領世界。2017 年,中國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設定了以 2030 年為期限的 AI 發展目標。
  • 日本的半導體實力不容小覷
    耀眼的日本廠商 多年來,日本在發展功率半導體方面一直不遺餘力。據日本媒體最新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正準備為致力於開發新一代低能耗半導體材料「氧化鎵」的私營企業和大學提供財政支持,METI將為明年留出大約2030萬美元的資金,預計未來5年的投資額將超過8560萬美元。 對於技術的追求以及資本推動下,日本在功率半導體領域一直擁有強大的實力。
  • 聯合國:2030年全球人口將是這個數
    中國新聞網聯合國17日發布的一份報告稱,預計到2030年,
  • 2030年將大規模產業化?燃料電池三部曲:市場分析、產業分析、玩家...
    產業周期:2017 產業元年,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產量達到千輛  1)全球  從 1968 年第一輛氫燃料電池車問世到 2018 年,累計銷量 6475 輛,50 年銷量僅 6000 臺。  超過 50% 的氫燃料電池車在加利福尼亞州售出,其餘銷量中日本佔了大部分  豐田氫燃料電池車銷量在全球氫燃料電池車總銷量的佔比超過 75%  2)中國:從示範考核、應用擴展,到燃料電池客車成套商業化  2008 年奧運會示範,2010 年國外新加坡示範,2011—2012 年聯合國
  • 抱團應對行業寒冬,日本核電三巨頭或將全面整合核電業務
    關於擺在眼前的燃料業務整合,他表示「為了減輕負擔,如果能以合作的形式運作,將朝這個方向考慮」,事實上承認了正在推進協商。但他並未談及具體的計劃和時間表。由於國內能源資源匱乏,日本約有84%的能源需求依賴進口。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核電一直是日本能源行業的基石。福島事件之前,核電滿足了日本國內30%的電力需求。
  • 2030年中國將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 提升全產業鏈技術水平
    2030年中國將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 提升全產業鏈技術水平 2020-12-16 10:29:26 來源:新華網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15日表示,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
  • 半導體「人才戰」往事:巨頭瘋狂挖角,失一人損10億美金
    據說當日本三菱得知三星將開發晶片產業時,該公司CEO直接表態說,韓國太窮,不適合發展半導體產業。1983年,歷經多年艱苦努力,三星的首個晶片工廠落成,並很快開始量產64位晶片。然而這一產品卻大幅落後於當時日本的技術,僅相當於日本廠商5年前的產品。更加倒黴的是,三星還遇到了半導體價格史無前例的暴跌。
  • 全球農機巨頭ACGO1億美金押注中國農業
    11月23日,愛科在江蘇常州的新工廠正式啟動,首年投入為1000萬美金,愛科高級副總裁兼東歐與亞洲地區總經理Hubertus告訴記者,愛科計劃將來在中國市場投入1億美金,用於廠房擴建、購置土地等方面,使中國成為其在全球的生產銷售基地。
  • 中國頁巖油儲量全球第三 2030年產量目標可實現
    (原標題:中國頁巖油儲量全球第三 2030年頁巖氣產量目標可實現)
  • 《全球核能產業發展藍皮書(2017)》即將問世:全球核電產業發展面臨...
    但所有國家的核安全監管當局都不能保證超過40年服役期的反應堆一定能得到延期。全球核電巨頭遭遇經營危機由於技術問題、工期拖延以及大規模成本超支,日本東芝旗下的西屋公司爆發了嚴重的財務危機。債務總額高達98億美元,2017年3月已在美申請破產保護。
  • 日本將於2030年完成海底深度地圖繪製
    月20日,在東京舉行的特別活動中,日本基金會主席Yohei Sasakawa宣布日本基金會大洋深度圖(GEBCO)“海底2030項目”全面投入運營。該項目已於2017年6月5日至9日,在紐約聯合國海洋會議上正式啟動,並計劃於2030年完成全球海底深度地圖繪製。 覆蓋全面的海底地圖可以有效地防止汙染、保護海洋環境、預測海嘯波的傳播,並有助於報告潮汐和海浪行動研究。另外還有助於搜索和救援行動,例如MH370馬航事件。 然而,目前在全球大部分海洋中仍然缺少詳細的海底測深數據,即海底地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