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女士(化名),20多歲,家住餘杭區五常街道八方城,這裡酒店式公寓居多,有85%的房子都被出租出去。
作為業主,這半年以來,她一直被周邊噪音幹擾,已經3次打110報警求助。
//
凌晨三四點還有嬉笑聲
經常被吵醒,都快神經衰弱了
//
盧女士說,自己是2018年搬進來的,住在4樓,從去年開始,樓上就經常傳來噪音,今年過完年之後,情況越來越嚴重。
她找物業了解過,自己旁邊和樓上的房間都被業主出租了,用作日租房。
「那些房客進進出出的,特別是半夜,聲音特別響。」盧女士說,如果住的是正常上班族倒還好,但日租房常常換人,有些是來旅遊的,有些是來找工作的,晚上經常傳出拖拉桌椅的聲音和鞋子上木質樓梯的聲音,有時凌晨三四點,甚至還有打麻將、嬉笑的聲音,「我根本沒法好好休息,經常被吵醒,都快神經衰弱了!」
這半年來,盧女士先後向餘杭區公安分局五常派出所報過三次警,民警也到現場調解溝通,和物業、社區也都商量過這個情況。
盧女士覺得,民警和社區確實都盡力了,調解過好幾次,但對方始終不配合,問題就這麼一直拖到現在,沒法解決。
民警到房裡,查看桌角發出的噪音大不大,並拍下視頻。
//
日租房前臺工作人員表示
這事還是得問「老闆」
//
今年,杭州市公安局選派50歲以上民警下基層。7月初,52歲的民警顧守剛來到五常派出所,入駐這個社區。
到社區第一天,顧守剛就從社區聽說了盧女士的問題。
第二天,他上門走訪了物業,聯繫了盧女士和日租房一方,進一步了解情況。
經過溝通,他得知,盧女士附近的幾間日租房都是一位姓薛的姑娘從業主處租來,再轉租的,來住宿的基本都是年輕人,酒店式公寓隔音較差,到了晚上,如果發出一些噪音,確實可能影響到隔壁住戶。
此前社區調解過多次,為什麼解決不了?
盧女士可能屬於比較敏感型的,對噪音環境的要求比較高,日租房做不到,問題就一直拖著,沒法解決。
顧守剛和日租房前臺的工作人員也溝通過,但對方答覆,這事還是得問「老闆」,自己做不了主。
//
民警約上三方到社區商談
初步就房間整改達成一致
//
要解決這個事,就得坐下來好好談一談。上周四,顧守剛約了盧女士、小薛、物業三方到社區商談,「大家都是鄰居,相處最重要的就是互相理解,很多事情,需要雙方換位思考,各讓一步。」顧守剛先開了口。
「我也不是說要幹擾他們做生意,就是希望能為我考慮一下,我每天晚上睡不好,真的很難受。」盧女士說,「日租房的住客經常變換,流動性很大,我以前也曾委託物業上門溝通,但今天說過了,明天又換一批人,問題依然存在。」
盧女士提出兩點要求,一是日租房能在房間和樓梯上都鋪上地毯,降低走路和上樓的響聲;二是在桌椅下墊上軟墊,消除拖拉家具時發出的聲音。
小薛的態度也蠻好,她表示,噪音的問題,物業確實也找她反映過多次,她也能理解盧女士的苦惱,願意在能力允許的範圍內,儘可能對房間進行整改完善。
當時,大家聊得還蠻融洽,也初步達成了一致。
//
雙方又出現新分歧
給日租房鋪地毯,錢誰出?
//
不過,前天,顧守剛再次去小區走訪時,聽說又有了新的問題——雙方因為購買地毯出資的事,又有了一些分歧。
盧女士說,回去之後,小薛就發消息,要求她出900多元錢買地毯,她本來提出,等地毯鋪好以後,自己一起去看了再轉錢,但對方不同意,要求她直接付錢,她覺得沒法接受,「本來他們擾民就過分了,不整改還要問業主要錢,這肯定說不過去的。」
小薛也有些委屈,她說,自己是去年開始做日租房生意的,在八方城一共租了十幾個房間,其中三個分別在盧女士家的隔壁和樓上,每間房月租金要付三四千元,做的也是小本生意,除了自己租的房間,整個小區用來出租的房間有兩三百間,其他房間都沒有遇到過問題,只有盧女士多次反映噪音嚴重。
在小薛看來,盧女士的要求有些太高了,哪怕是長期固定的住客,也不可能不發出一點噪音。不過,她也說,「那既然來找我了,肯定是有困擾,我也能體諒,願意想辦法解決的。」
小薛說,鋪地毯聽起來簡單,但除了購買地毯的費用,其實後續的打理、清潔也很麻煩,要增加很多人工成本,她願意承擔一部分的費用,但購買地毯的錢,她認為應當由盧女士分擔。
顧守剛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糾紛雖小,但要徹底解決,還是得花時間和精力。
為了儘快解決問題,顧守剛兩頭做工作,溝通了不下10次。經多方協調做工作,小薛已經把地毯鋪上了,桌子椅子腳上的軟墊也包上了,費用問題,小薛也沒再問盧女士要。
至此,一起讓人困擾的噪音糾紛終於解決。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來源:都市快報
編輯:劉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