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德·卡佛與他的編輯戈登·利什
提到愛荷華寫作坊,不免會提到這個地方出的最著名的作家——雷蒙德·卡佛。卡佛1963年到1964年在愛荷華寫作坊讀書時並不太出色,和約翰·契佛一起喝酒的時間遠多於上課的時間,小說更是隻字未寫, 不到一年便退學離開。儘管放浪形骸,劣跡斑駁,卡佛現在是寫作坊的傳奇。而在當時,他不能適應小城愛荷華中產保守的文化氣氛,雖然在安格爾的推薦下拿了1000美金一年的獎學金,但只修了12個學分,第二年就打算離開,回到朝思暮想的加州。1000美元在那個時代不是一筆小錢,當時在愛荷華小城可以買一座大房子。但這筆巨款居然留不住一貧如洗的卡佛,他寧可回到加州聖何塞去做辦公室文員。愛荷華寫作坊的MFA 學位要求60個學分,卡佛只完成了一個零頭。1973年秋季卡佛已經「寫出來了」,開始在全國文學雜誌上發表小說,他回到愛荷華母校做訪問學者。
卡佛寫作初期受到兩個愛荷華大學畢業的作家的影響,但真正讓他脫穎而出,聞名於世的卻是他的編輯戈登·利什。利什在美國普通讀者中的外號是「那個把卡佛一截兩半的人」(Carver Chopper)。被利什一刪刪一半甚至更多的作品基本上是卡佛早期的短篇小說,但也是他在文學界奠定極簡主義名聲的代表作品。當卡佛被出版界接受以後,他便不再讓利什刪他的作品。利什和卡佛這種編輯和作者共同創作的關係,最早於1998年被紐約時報的文學記者曝光——「極簡」的不是卡佛,而是他的編輯戈登·利什,極簡主義是被編輯刪出來的。
雷蒙德·卡佛
2015年卡佛的小說集《新手》在國內出版,《新手》被中國媒體稱為「《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談論什麼》的全本」。2018年卡蘿爾·斯克萊尼卡花10年心血所著的卡佛傳《當我們被生活淹沒》中譯本出版,隨著這兩部書,卡佛身後的人物戈登·利什也進入中國讀者的視野。《新手》中的短篇是利什沒有「染指」過的全版卡佛,出版後在美國評論家中的口碑並不高。《新手》的出版清楚地證明了利什的文學才能和眼光,他是造就極簡主義卡佛的最重要的那個人。
利什對卡佛的短篇小說的刪改到了什麼程度呢?卡佛的名作《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簡稱《談愛》)於1981年出版。該書的出版頗費一番周折,不僅書名從《新手》改為《談愛》,書中的17個短篇也經過編輯戈登·利什的大量刪改,超過50%的內容被刪去,最多的時候原文的70%被刪掉。鑑於極簡主義尤其是卡佛的小說對中國先鋒派的影響(見《花城》2018年第2期的《歐美小說極簡風——骯髒現實主義,閃小說與後啟示錄小說》),這兩部中文譯本的引進對中國讀者的震動極大。
戈登·利什的成就遠遠不止把卡佛的小說截一半,留一半。2013年他八十大壽前夕,英國《衛報》發文:「二十世紀的美國文學,在新人發掘,寫法上的原創和普及上,前五十年歸功於格魯特·斯坦因,後五十年歸功於利什。」斯坦因發掘並鼓勵了海明威、菲茨傑拉德、龐德等一批大師。利什的創意寫作課,培養了當代美國文壇的一大批人。他不僅是卡佛的貴人,也是許多現在活躍於文壇的一線的美國作家的伯樂和文學導師。
要談美國的創業寫作課的話,利什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他的小說寫作課的學生中傑出作家輩出,但也讓不少人精神崩潰。對文學天才的敏銳嗅覺,極高的藝術趣味,造就卡佛也造就卡佛同期的一批作家,還有不斷的性騷擾醜聞……這一切成就和劣跡都屬於戈登·利什,好幾部以創意寫作班為題材的小說中,教授跟學生發生曖昧就以他為人物原型。
戈登·利什
利什1934年出生於紐約長島。少年時代因為患嚴重的牛皮癬在同學中被孤立。這種皮膚病扭轉他早年的文學機緣,比如在紐約上州住院治療皮膚病期間,還是少年的他跟詩人赫頓·克魯斯(Hayden Carruth)交上了朋友,這位大詩人給利什最早的文學啟蒙,並把當時先鋒文學雜誌《巴黎評論》介紹給這個小朋友。因為熱帶氣候對皮膚病的緩解,利什結婚後從紐約搬家到亞利桑那州。在那裡他接受了正規的大學教育,畢業後在加州舊金山拿了教師執照,並找到中學教師的工作。這個時候他加入了「舊金山文藝復興運動」,參加編輯西岸的文藝雜誌《繭評論》(Chrysalis Review),《繭評論》的主編離開後,利什接任,不久《繭評論》變身為《西部創世紀》雜誌,利什任主編。那些年他認識了舊金山諸多文人——包括《飛躍瘋人院》作者肯·克西,詩人傑克·吉爾伯特,「垮掉的一代」代表人物艾倫·金斯堡,寫《在路上》的克魯亞克。利什的家變成當地文人聚集之地。1963年他被任職的高中開除,公立高中開除文化人的消息上了當時美國的新聞頭條,利什出了小名。下一個工作是在Menlo Park(也就是現在矽谷的核心地帶)附近的一家IBM 的子公司做編輯和媒體主任。這時他認識了在近旁當文員的卡佛。在利什的編輯刪改努力下,卡佛的幾個短篇小說登上了全國性的文學雜誌,隨後也進了最佳小說的年選,卡佛成為吸睛指數最高的文學黑馬,當時評論家還沒有從家具設計行業借來「極簡主義」這個審美標籤,利什把他推出的這批作家都統稱為「新小說」。
卡佛的成功,讓利什信心大增。在默默無名的情況下,靠許諾或者說是忽悠《時尚先生》雜誌的出版人而當上了這本雜誌的小說主編,利什再度回到東岸的精英媒體圈。《時尚先生》(Esquire)是以美國精英男士為主要讀者群的高級時尚雜誌,但它同時也是美國純文學出版重鎮。美國的老牌雜誌比如《紐約客》《花花公子》《名利場》《時尚》《時尚嘉麗》《流行》都有品位極高的純文學小說和詩歌版,與海明威、菲利普·如斯、厄普代克、梅勒、普拉斯等所有一線作家都有發表關係。這種時尚雜誌出版文學和嚴肅新聞報導的傳統一直保留到現在。所以說《時尚先生》的小說主編是一個重要的文學出版位置。1969年到1977年,利什沒有空許約,他出版了理察·福特、辛西婭·奧賽克、唐·德裡託、波友爾(T. Coraghessan Boyle)、雷蒙德·卡佛、巴裡·漢娜等重要作家的短篇小說,自己也晉身成為美國文學界很有名氣的「小說上校」。
……
作 者
簡 介
凌 嵐
生於江蘇南京,現僑居美國。中短篇作品散見於《江南》《北京文學》《青年文學》《山花》等雜誌期刊,曾被《小說月報》《思南文學選刊》《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刊》《中華文學選刊》等轉載,入選年度短篇小說排行榜。曾出版隨筆集,詩集和翻譯作品。
《花城》2020年第2期目錄
中篇小說
敦煌招生錄 / 張生
恐低症 / 胡性能
分泌 / 彭思萌
短篇小說
蕩寇志 / 馬拉
八個飛翔的故事 / 李浩
夏日 / 趙志明
花城關注
本期關鍵詞:親密關係
欄目主持人:何平
父母 / 淡豹
旅行家 / 淡豹
本期點評:田野、民族志(個人志)和小說 / 何平
詩歌
鮮花寺 / 雷平陽
散文隨筆
一個人要遇見多少荒蕪才算夠 / 雍措
花城譯介
欄目主持人:高興
部分獲救者名單/[愛爾蘭]丹尼爾·麥克洛弗林 著、葉麗賢 譯
思無止境
三十年,四重奏——新生代作家四人談
/畢飛宇、李洱、艾偉、東西、張清華(主持)
紀錄片
文學好像不在,但又無處不在
——中央電視臺紀錄片《花城》訪談實錄 / 莫言、溫晨(導演)
域外視角
美國的創意寫作班:從寫作坊到教程時代 / 凌嵐
關注《花城》雜誌
獨立精神 人文立場 新銳主張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