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假象給欺騙了,這裡的「懶惰且死氣沉沉」是相對於周邊50光年內的其它恆星而言的,我們應該感謝這種「懶惰且死氣沉沉」,同時要下決心逃離。(看下圖,太陽姐姐溫柔麼?)
從上面的紫外線動圖看,太陽絕不是題主口中的「懶惰且死氣沉沉」,而是十分活躍,畢竟質量為王的宇宙空間裡面,太陽這樣的恆星絕對不可能昏昏欲睡,看看它上面的日珥爆發,直接可以將灼熱物質拋到數十萬公裡的高度。這樣的高溫物質要是直接掃到地球,直接將地表的一切給氣化掉。
一個直徑130萬公裡,總質量200億億億噸的大傢伙,讓她保持「溫柔賢淑」實在是強人所難,事實上,所有的恆心內部都是一個暴虐的場所,依靠著強大的質量優勢,束縛著內部的狂暴的熱核聚變,每秒鐘有400萬噸的質量因為核聚變而轉變成能量,這種狀態持續幾十億年之後,必將打破平衡,導致災變發生。
從恆星演化的赫羅圖上可以看到,太陽屬於黃矮星,而且處於相對平穩的中年時段,這樣的時段還可以持續大約30億年,是不是忒漫長?其實不然,我們要對「相對」這個概念要時刻警惕,可能太陽明天就打個噴嚏,直接掃蕩幾大行星。
屬實說,相對於褐矮星、紅矮星、藍巨星,太陽真的是太死氣沉沉了,天文學意義上來看,一億年來似乎沒什麼變化。紅矮星由於質量介於0.8-0.02太陽質量之間,內部的核聚變反應規模小,較小的質量有時候不能束縛核聚變的爆發,反而顯得更加撲朔迷離,有時候可以消沉幾億年,有時候可能在100萬年內閃耀幾百次,每一次閃耀,像地球這個級別的行星都要經歷一次洗禮,光照強度陡增100萬倍,表面溫度可能從零下183攝氏度,上升到20000攝氏度,相信任何一種生命都不願意呆在此處。
藍巨星屬於玩的很嗨的一類恆星,它們的質量可能達到太陽的10-20000000倍,相對應的壽命可能是數億年或是800萬年左右,幾乎每天都在瘋狂地發生核聚變,在數百億公裡的範圍內,沒有生命存在的土壤,她們的壽命太短,屬於生命禁區。
太陽作為一顆恆星,輻射能量和拋出高能粒子是她的使命,人類的工業文明、信息文明已經不得不面對太陽的暴虐脾氣,地球上空運行的數千顆人造衛星、地面的高壓配電系統、甚至是我們的手機、電腦等等,時刻都處於太陽高能粒子的爆轟之下,地球的磁場時刻在努力保護著我們,可是這個防護盾本身卻不是堅不可摧的,它也在變化中,有研究跡象表明,地球的南北磁極正在變換過程中,地磁南極可能變成北極,調整過程中,有一段時間的「空窗期」,也就是說,可能有幾十年甚至是幾百年沒有地磁,這是一個令人沮喪的問題,大規模的太陽耀斑爆發噴射出來的帶電粒子,可以長驅直入,在8分鐘內橫掃地球,讓絕大多數衛星失效,讓地球的電力系統癱瘓,手機成為垃圾。地球文明是如此的脆弱,人類還沾沾自喜。
這是自然規律,我們人類文明也是規律中的一個分子,沒有資格為太陽感到悲哀,作為一個文明的使命,生存才是最大的目標,在太陽發脾氣之前,盡一切可能發展機動能力,躲到木星這樣的大行星背後,為人類文明做好備份,才是關鍵。
現在的人類文明,仿佛遇到了精神瘟疫,在你儂我儂的背後,是爾虞我詐。人類還沒能夠擺脫原始的相互蠶食的境界,這源於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還處於初級階段,化學能源還是主體,可是化學能源的密度較低,利用率不高,並且化學能源的分布及其不公平,有的地方化學能源溢於地表,唾手可得(比如中東、委內瑞拉石油,有的甚至湧出地面了。),有的地方挖地幾千米,才只有幾塊煤炭。
人類文明目前基本上如同海底熱泉附近的蝦米一般,依附在能源地帶舒舒服服地過著小日子,體量大的國家靠著龐大的軍隊控制著能源產出地,讓她們的國民能夠肆意揮霍著為數可憐的化石能源。一旦耗盡,將會如同熱泉附近的蝦米、螃蟹,紛紛作鳥獸散,實際上就是等死。
海底熱泉生物群落
很多人天真地認為,掌握了可控核聚變,人類就會獲得近乎無限的能源,實際上,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區,原因是地球上可供使用的聚變材料實在是少的可憐。如果某國掌握了高效的核聚變技能,必將面臨更加殘酷的原材料爭奪。
上世紀研究過月球表面土壤,發現上面有數百萬噸氦3,人們以為可以自由應用,實際上是很難奏效的,仿佛月球上放置了成噸的高純度氦3罐子,等待人們去撈似的。實際情況是氦三分布在月球土壤之中,需要慢慢提純,開採費用大大超過了人類承受能力,而氦三在地球上的豐度讓人類感到絕望。
因此,我們可以認定,掌握可控核聚變,是人類逃離地球、跨出太陽系的必要手段,更多的科學實驗要在太空完成,而不是地面,其中木星軌道的戰略地位舉足輕重,這裡有豐富的高純度游離氫,同時,木衛二還是一個巨大的水庫。其戰略地位超過火星。
機會存在於細微之處。如今人類常用的鋼鐵、鈦合金等,在太陽的高能粒子面前基本上沒有抵抗能力,我們的衛星就是一個證明,經常有衛星莫名其妙地失去聯繫,就是因為這些衛星的核心設備遭到了太陽爆發出來的高能帶電粒子的襲擊,同時,太空中有來自其它遙遠星系的高能宇宙射線,這種情況,人們只能夠通過衛星備份來彌補,比如,美國的GPS,理論上27顆就可以完成組網,實際上,在軌的衛星有50多顆,需要大量的備份。
人類目前的載人太空飛行器,比如國際空間站,在軌時間二十幾年了,結構還是完整的,可是對於高能粒子的屏蔽能力已經下降了,不得不在幾年後宣布墜毀,原因就是材料不過關,無法抵擋宇宙粒子的轟擊。
因此我們需要在材料研究上更進一步,儘快找到輕薄、強度高的屏蔽材料,讓我們的太空戰至少可以維持200年,才能夠有效降低維護費用,讓人類能夠長期駐留太空,降低高能粒子對人類身體的傷害作用,要知道這些高能粒子可以輕易將人體的DNA鏈條擊碎,造成細胞變異。
太陽的「死氣沉沉」給人類文明發展維持著一個寬鬆環境,但這樣的環境可以隨時終止,人類不該在這段時間內迷失自我。宇宙環境給文明的寬鬆期,都是一種魅惑手段,真正的所謂「文明過濾器」,實際上就是文明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