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有人抱怨太陽「懶惰且死氣沉沉」,天文學家警告我們趕緊離開

2020-07-13 諸葛小村姑

不要被假象給欺騙了,這裡的「懶惰且死氣沉沉」是相對於周邊50光年內的其它恆星而言的,我們應該感謝這種「懶惰且死氣沉沉」,同時要下決心逃離。(看下圖,太陽姐姐溫柔麼?)

居然有人抱怨太陽「懶惰且死氣沉沉」,天文學家警告我們趕緊離開

黃矮星的溫柔

從上面的紫外線動圖看,太陽絕不是題主口中的「懶惰且死氣沉沉」,而是十分活躍,畢竟質量為王的宇宙空間裡面,太陽這樣的恆星絕對不可能昏昏欲睡,看看它上面的日珥爆發,直接可以將灼熱物質拋到數十萬公裡的高度。這樣的高溫物質要是直接掃到地球,直接將地表的一切給氣化掉。

一個直徑130萬公裡,總質量200億億億噸的大傢伙,讓她保持「溫柔賢淑」實在是強人所難,事實上,所有的恆心內部都是一個暴虐的場所,依靠著強大的質量優勢,束縛著內部的狂暴的熱核聚變,每秒鐘有400萬噸的質量因為核聚變而轉變成能量,這種狀態持續幾十億年之後,必將打破平衡,導致災變發生。

居然有人抱怨太陽「懶惰且死氣沉沉」,天文學家警告我們趕緊離開

從恆星演化的赫羅圖上可以看到,太陽屬於黃矮星,而且處於相對平穩的中年時段,這樣的時段還可以持續大約30億年,是不是忒漫長?其實不然,我們要對「相對」這個概念要時刻警惕,可能太陽明天就打個噴嚏,直接掃蕩幾大行星。

屬實說,相對於褐矮星、紅矮星、藍巨星,太陽真的是太死氣沉沉了,天文學意義上來看,一億年來似乎沒什麼變化。紅矮星由於質量介於0.8-0.02太陽質量之間,內部的核聚變反應規模小,較小的質量有時候不能束縛核聚變的爆發,反而顯得更加撲朔迷離,有時候可以消沉幾億年,有時候可能在100萬年內閃耀幾百次,每一次閃耀,像地球這個級別的行星都要經歷一次洗禮,光照強度陡增100萬倍,表面溫度可能從零下183攝氏度,上升到20000攝氏度,相信任何一種生命都不願意呆在此處。

居然有人抱怨太陽「懶惰且死氣沉沉」,天文學家警告我們趕緊離開

藍巨星屬於玩的很嗨的一類恆星,它們的質量可能達到太陽的10-20000000倍,相對應的壽命可能是數億年或是800萬年左右,幾乎每天都在瘋狂地發生核聚變,在數百億公裡的範圍內,沒有生命存在的土壤,她們的壽命太短,屬於生命禁區。

文明的發展,讓我們對太陽敬而遠之

太陽作為一顆恆星,輻射能量和拋出高能粒子是她的使命,人類的工業文明、信息文明已經不得不面對太陽的暴虐脾氣,地球上空運行的數千顆人造衛星、地面的高壓配電系統、甚至是我們的手機、電腦等等,時刻都處於太陽高能粒子的爆轟之下,地球的磁場時刻在努力保護著我們,可是這個防護盾本身卻不是堅不可摧的,它也在變化中,有研究跡象表明,地球的南北磁極正在變換過程中,地磁南極可能變成北極,調整過程中,有一段時間的「空窗期」,也就是說,可能有幾十年甚至是幾百年沒有地磁,這是一個令人沮喪的問題,大規模的太陽耀斑爆發噴射出來的帶電粒子,可以長驅直入,在8分鐘內橫掃地球,讓絕大多數衛星失效,讓地球的電力系統癱瘓,手機成為垃圾。地球文明是如此的脆弱,人類還沾沾自喜。

這是自然規律,我們人類文明也是規律中的一個分子,沒有資格為太陽感到悲哀,作為一個文明的使命,生存才是最大的目標,在太陽發脾氣之前,盡一切可能發展機動能力,躲到木星這樣的大行星背後,為人類文明做好備份,才是關鍵。

居然有人抱怨太陽「懶惰且死氣沉沉」,天文學家警告我們趕緊離開

我們不能做「海底熱泉附近的蝦米」

現在的人類文明,仿佛遇到了精神瘟疫,在你儂我儂的背後,是爾虞我詐。人類還沒能夠擺脫原始的相互蠶食的境界,這源於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還處於初級階段,化學能源還是主體,可是化學能源的密度較低,利用率不高,並且化學能源的分布及其不公平,有的地方化學能源溢於地表,唾手可得(比如中東、委內瑞拉石油,有的甚至湧出地面了。),有的地方挖地幾千米,才只有幾塊煤炭。

人類文明目前基本上如同海底熱泉附近的蝦米一般,依附在能源地帶舒舒服服地過著小日子,體量大的國家靠著龐大的軍隊控制著能源產出地,讓她們的國民能夠肆意揮霍著為數可憐的化石能源。一旦耗盡,將會如同熱泉附近的蝦米、螃蟹,紛紛作鳥獸散,實際上就是等死。

居然有人抱怨太陽「懶惰且死氣沉沉」,天文學家警告我們趕緊離開

海底熱泉生物群落

可控核聚變不是無限能源,是逃跑必備

很多人天真地認為,掌握了可控核聚變,人類就會獲得近乎無限的能源,實際上,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區,原因是地球上可供使用的聚變材料實在是少的可憐。如果某國掌握了高效的核聚變技能,必將面臨更加殘酷的原材料爭奪。

上世紀研究過月球表面土壤,發現上面有數百萬噸氦3,人們以為可以自由應用,實際上是很難奏效的,仿佛月球上放置了成噸的高純度氦3罐子,等待人們去撈似的。實際情況是氦三分布在月球土壤之中,需要慢慢提純,開採費用大大超過了人類承受能力,而氦三在地球上的豐度讓人類感到絕望。

因此,我們可以認定,掌握可控核聚變,是人類逃離地球、跨出太陽系的必要手段,更多的科學實驗要在太空完成,而不是地面,其中木星軌道的戰略地位舉足輕重,這裡有豐富的高純度游離氫,同時,木衛二還是一個巨大的水庫。其戰略地位超過火星。

居然有人抱怨太陽「懶惰且死氣沉沉」,天文學家警告我們趕緊離開

新型材料是抵禦太陽暴虐和踏上宇宙徵程的保障

機會存在於細微之處。如今人類常用的鋼鐵、鈦合金等,在太陽的高能粒子面前基本上沒有抵抗能力,我們的衛星就是一個證明,經常有衛星莫名其妙地失去聯繫,就是因為這些衛星的核心設備遭到了太陽爆發出來的高能帶電粒子的襲擊,同時,太空中有來自其它遙遠星系的高能宇宙射線,這種情況,人們只能夠通過衛星備份來彌補,比如,美國的GPS,理論上27顆就可以完成組網,實際上,在軌的衛星有50多顆,需要大量的備份。

人類目前的載人太空飛行器,比如國際空間站,在軌時間二十幾年了,結構還是完整的,可是對於高能粒子的屏蔽能力已經下降了,不得不在幾年後宣布墜毀,原因就是材料不過關,無法抵擋宇宙粒子的轟擊。

因此我們需要在材料研究上更進一步,儘快找到輕薄、強度高的屏蔽材料,讓我們的太空戰至少可以維持200年,才能夠有效降低維護費用,讓人類能夠長期駐留太空,降低高能粒子對人類身體的傷害作用,要知道這些高能粒子可以輕易將人體的DNA鏈條擊碎,造成細胞變異。

居然有人抱怨太陽「懶惰且死氣沉沉」,天文學家警告我們趕緊離開


總結:

太陽的「死氣沉沉」給人類文明發展維持著一個寬鬆環境,但這樣的環境可以隨時終止,人類不該在這段時間內迷失自我。宇宙環境給文明的寬鬆期,都是一種魅惑手段,真正的所謂「文明過濾器」,實際上就是文明本身。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說,我們的太陽是一顆懶惰無聊的恆星
    我們大多數人並不會把這些詞跟太陽——這顆熾熱的等離子體聯繫在一起,它使我們所知道的生命成為可能。但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就像太陽一樣的恆星而言,我們的太陽有點懶散。在本周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我們的太陽與369顆被認為類似於我們太陽系中心的恆星進行了比較,這些恆星需要20到30天的時間在其軸上旋轉,同時具有可比性的化學成分、質量、年齡和表面溫度。
  • 火星上真的有標語,恫嚇太空人離開嗎?天文學家說:沒有的事
    比如,科學家們探測火星,竟然發現火星表面寫有恐怖的標語,還帶有恐嚇的味道,讓人看罷後不寒而慄,但天文學家卻表示懷疑。究竟是什麼可怕的標語呢?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火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也是我們最熟悉的一顆行星。科學家們觀察發現,火星和地球有太多的相似之處,比如它們和太陽的距離相近,兩顆星球都有著相似的自轉斜角和自轉周期。
  • 最勤奮的「點燈人」,最懶惰的大多數|《小王子》教給我們的道理
    他有一份工作,在太陽下山的把燈點亮,在太陽出來的時候把燈熄滅。讀過《小王子》的人都知道,所有星球上的人都是在隱喻成人世界。企業家隱喻一心鑽到錢眼裡的人,國王隱喻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帶高帽者隱喻自卑而虛榮的人。點燈人呢?他隱喻著我們大多數,既勤奮,又懶惰的大多數。
  • 天文學家:或許以前我們有兩個太陽
    我們的太陽或許曾經有過一個雙胞胎兄弟,太陽系就像《星球大戰》中塔圖因所在的星系一樣是一個「雙星」系統。你可以想像那個時候的情形嗎?《星球大戰》中的場景哈佛大學教授阿維·勒布和天體物理學學生阿米爾·西拉傑近日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提出了這個理論,他們認為我們的星系最初有兩個太陽
  • 天文學家發現太陽死亡後,我們的地球仍有一線生機?
    關於太陽系的形成,天文學家們也同樣認為:起源於一團彌散在星際空間的氣體塵埃雲,在經過它自身引力的作用之後發生坍縮從而形成的。對於太陽系的探索,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那就是當有一天太陽死亡,我們所生活的地球能否有一線生機?天文學家們在白矮星的周圍找到了類太陽恆星的屍體,在中子星的周圍找到了超新星的殘骸,在褐矮星的周圍找到看了流產恆星正在形成的證據。
  • 庫克居然還是位天文學家?
    而很少有人知道,天文學在他的生活和探險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航海期間庫克觀測到了多次金星凌日和水星凌日、日月食、月掩星(包括一次月掩土星)和彗星。他能嫻熟地利用天文觀測來確定所在地點的時間、經度和緯度,這對航海而言是極為重要的。
  • 心理學:《少有人走的路》5,天性懶惰是阻礙心智成熟最大的障礙
    人類懶惰的天性,是阻礙我們走向心智成熟的最大障礙。只有那些能夠首先克服懶惰的天性,然後其他的阻力才能迎刃而解,最終走向心智成熟和自我完善;如果我們無法克服懶惰的天性,其他條件就算完美無缺,我們也無法實現心智成熟之路。
  • 天文學家發現,有一群外星小行星正在圍繞著我們的太陽運轉
    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所謂停止過,天文學家經常能夠在太空之中發現許多有趣,甚至令人感到震驚的事實。而就在上周,有兩名天文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19顆環繞太陽的外星小行星。這一切足夠令人感到驚訝。而小編今天就要和你談談這一群小行星的信息。
  • 天文學家發現,有一群外來小行星正在圍繞著我們的太陽運轉
    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所謂停止過,天文學家經常能夠在太空之中發現許多有趣,甚至令人感到震驚的事實。而就在上周,有兩名天文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19顆環繞太陽的外星小行星。這一切足夠令人感到驚訝。而小編今天就要和你談談這一群小行星的信息。這些小行星從何而來?
  • 獵戶座太陽三胞胎:「胎盤」結構不一般,讓天文學家很著迷
    但最讓人稱奇的卻是,這個新生嬰兒的太陽,並不孤單,它居然是由3顆恆星一起組成的恆星系統。持續觀測的數據和光線畫面的明亮變化,天文學家「還原了這個獵戶座的新生恆星三胞胎的大致情況:「胎盤」中,不僅包含了3大恆星,其中兩顆相互鎖定相隔大約1個天文單位(就是地球到太陽的距離),而第三顆則在8個天文單位外,圍繞這對恆星,進行對調式環繞軌道旋轉。
  • 這幾個星座的女生,雖懶惰,但有人愛,有人寵,一輩子都會享福
    現代星座大多由古希臘傳統星座演化而來,而我們通常的則是十二星座,即黃道十二宮,是太陽在天球上經過黃道的十二個區域,包括白羊座、金牛座、雙子座、巨蟹座、獅子座、室女座、天秤座、天蠍座、人馬座、摩羯座、寶瓶座、雙魚座,蛇夫座也被黃道經過,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在1928年規範星座邊界後,黃道中共有13個星座。
  • 前所未有,霍金警告並不管用,天文學家開始在太空中尋找外星生命
    天文學家將首次用28個巨型射電望遠鏡掃視整個太空,以此來尋找外星生命的跡象,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外星文明探索——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簡稱SETI)。
  • 哥白尼,一個為太陽正名的天文學家!
    哥白尼想一想,那個時候歐洲中世紀的所有人都認為他們生活的地球是全宇宙的中心點,突然有一天,有一個人站出來說:不,不是那樣的,我們的地球是圍繞著太陽轉的!我們可以想像,當我們自己堅信的東西被人突然打破的那種驚詫,那種憤怒,那種無可奈何。就好比有人告訴你,你日常吃的飯是不對的,你不應該吃飯才是對的,你聽到這話的驚詫和反撲。(舉一個例子,純屬玩笑)
  • 讓你吃得輕鬆的餐桌轉盤,竟然有個英文名,叫「懶惰的蘇珊」?
    新冠肺炎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很多權威媒體就一直在討論分餐制與合餐制的問題,我們今天講的中餐餐桌轉盤,應該能很好的解決這塊的問題,也是一直解決方案。中式餐桌的轉盤估計大家都不陌生了,優點是讓人不用站起來傳菜或夾菜。讓你大跌眼鏡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中式餐桌轉盤,或許是舶來品,而且竟然還有特有的英文名字。
  •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 70倍太陽質量
    原標題: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 70倍太陽質量劉繼峰研究員在發布會上介紹迄今最大恆星級黑洞的發現及研究相關情況。 根據質量不同,黑洞一般分為恆星級黑洞(100倍太陽質量以下)、中等質量黑洞(100倍至10萬倍太陽質量)和超大質量黑洞(10萬倍太陽質量以上)。其中,恆星級黑洞由大質量恆星死亡形成,是宇宙中廣泛存在的「居民」。理論預言銀河系有上億顆恆星級黑洞,但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僅在銀河系發現約20顆恆星級黑洞——而且都是通過黑洞吸積伴星氣體所發出的X射線來識別、質量均小於2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
  • 觀測太陽,天文學家的重要任務
    太陽活動的可能引發氣候變遷,影響人類生存!它所釋放出的帶電粒子或強輻射可能擊壞衛星和危及太空人的安全,還可能干擾電離層,影響短波通訊,更強的時候,還會干擾到地球磁場,大規模地破壞輸電網絡!研究太陽,是現代天文學家一項重要的職責,它關係到人類的生存與安全。張洪起,就是這樣一名專門研究太陽的人,他現任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國家天文臺懷柔太陽觀測基地和國家天文臺空間太陽望遠鏡項目的首席科學家。
  • 霍金呼籲儘快登月 再次警告百年內必須離開地球
    網易科學訊 6月21日消息,據BBC報導,早在今年5月份,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教授(Stephen Hawking)就曾發布「世界末日」預言,警告人類必須在100年內離開地球。
  • 英天文學家警告謹慎尋找外星人 避免遭不良攻擊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英國天文學家警告說,聯合國和各國政府應參加尋找外星生命的活動,以免科學家聯繫到不懷好意的外星人
  • 太陽到底是氣體、液體還是固體?都不是,答案居然是這個!
    太陽到底是氣體、液體還是固體?都不是,答案居然是這個!我不知道你是否考慮過一個問題:太陽是固體還是液體還是氣體?有人會說:它應該是固體吧嗎?氣體如何聚集成球?不會消失嗎?有些人可能會說:它怎麼散走?萬有引力在太陽質量的尺度下遠遠超過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能想像的級別,氣體也不會丟失所以太陽應該是一種氣體。但是,小編很遺憾地告訴這些人這些陳述是不準確的,事實上太陽的狀態是一種完全不同於眾所周知的固液氣體的狀態,稱為等離子態,也稱為等離子體。
  • 天文學家警告:350年都沒遇到過,2017冬至將是最可怕的一天
    但今年佔星學家警告今年的冬至會發生可怕的宇宙事件,這是名副其實的「最黑暗的一天」了,這是不是意味著小編要吃不到今年的餃子了……Neil Spencer(佔星、天文學家)稱從1664年太陽首次進入摩羯座時,幾小時后土星同樣開始變換,太陽和土星形成了一排,在過去350年裡從沒有發生過,這一系列的轉變會帶來可怕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