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杭州戲迷們有福了。
下午,曾摘得曹禺劇本獎的編劇伉儷餘青峰、屈曌潔出現在西溪天堂藝術中心,宣布新品牌峰劇場的誕生。他們所在的浙江允中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杭州西溪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進行籤約成立新公司,運營西溪天堂藝術中心。
不止這些,今後在這裡,你還能欣賞到搖滾老炮兒張楚與餘青峰跨界合作的自製劇《孤獨的人是可恥的》,沉浸於新年演出季、戲劇節。
「這個劇場我想了十年」
十年前,餘青峰就夢想擁有一座自己的劇場,可以紮下根來,沉下心來搞創作。
「我小時候就是在劇場長大的,小時候跟著我父親在劇團當副團長,上山下鄉,泡在劇團裡,我覺得那樣的日子是很快樂的。到農村去,到海島去,到鄉野去,那種日子非常美妙,坐在劇場側幕條,拉主胡的地方看戲,每一本戲我都可以倒背如流。我還可以打字幕,我跟老先生說你去喝酒去,我來打字幕,當時是手搖的幻燈片,不像現在電子屏幕的字幕機,那種日子很快樂,而且那種日子可以激發你很多原始的戲劇夢,所以我特別希望在杭州擁有一個自己能自由馳騁的劇場,那才是真正在做戲曲。」
這兩年一切都就緒了,餘青峰開始尋覓場地,走訪了五六個場地,不是被高額稅收嚇退,就是被質疑戲曲的觀眾緣。一個偶然的彩排機會,餘青峰邂逅了煥然一新的西溪天堂藝術中心。只用了一百多天時間,雙方就敲定了五年合同。
一個場地、兩個品牌。棲劇場是目前正在經營的,以話劇或小音樂劇為主;新品牌峰劇場以小劇場戲曲為主,目前已有《玉天仙》《薛郎歸》《香如故》《美人》四部黃梅戲。《美人》將在今晚作為慶賀演出進行首演。
每年兩個品牌的演出比例,峰劇場佔三分之二,棲劇場佔三分之一。劇場將於明年1月1日正式營業。
「真正把夢做好不容易」
戲曲的受眾在哪裡、我們到底要做怎樣的戲曲?這是餘青峰時常問自己的兩個問題,「否則我們的戲曲、我們的傳統文化會丟失得很徹底。」
「在中老年觀眾間我們做過一個調查,願意花100塊錢進劇場看戲曲的人,只有20%;願意花50塊錢看戲曲的,佔50%;願意花20元看的,70%;那麼免費進劇場看戲曲的呢,100%。」
餘青峰想做自己的小劇場戲曲,用小成本、小投入、小製作讓戲曲慢慢地回到老百姓當中去。「『小』並不意味著粗製濫造,要做精做美,要絞盡腦汁。」所以,峰劇場品牌目前的四部戲曲,餘青峰選擇了黃梅戲,因為普及性更強,不打字幕也能聽懂。
餘青峰對細節有著嚴苛要求,自然每一部戲曲的產出期也被拉長,少則半年,多則一年。儘管如此,餘青峰仍舊定了一年三部自製劇的目標,「原創自製劇才是我們的王牌。」
在籤約儀式中,餘青峰提到「追尋西溪風情、追尋杭州故事、追尋東方美學」,所以雷峰塔、蘇小小等杭州本地題材也是未來的創作素材。
「戲曲要擁抱時代」
今年,餘青峰收到一封長達5800餘字的來信,是一位上海紀錄片導演看完《薛郎歸》之後提筆寫下的。這位導演在信中提到:「在梨園界看來,只有戲好戲壞,戲裡戲外,甚至臺上臺下的功夫,師徒授業的道義,很少有人會質疑戲本身的內容和思想跨度,而《薛郎歸》讓我看到的其實是跳出梨園行外的思想考量」。因為工作關係,他看了許多遍《王寶釧》,他直言:「薛平貴試探的那段,我認為就是偏離了時代」。直到看完《薛郎歸》,他寫道:「演出了我心中積壓十幾年的疑惑,堅持,等待……它的立意真誠的趕上了時代,形式堅持了戲曲的本體。」
這封信給餘青峰很大的觸動,「戲曲要跟這個時代緊緊發生聯繫,然後跟這個時代的觀眾緊密發生聯繫。」
於是,不久的未來也將有與張楚、趙照等人的音樂劇聯動。餘青峰迴憶了與張楚一拍即合的場景:「我們倆偶遇在酒吧喝酒,張楚戴了頂帽子,我們旁邊有位客人盯著看了半天,特別激動叫道『你是不是張楚』?那個人大概三十多歲到四十歲的樣子吧,所以啊,張楚他們不就是那一代人的記憶嘛。」
未來,餘青峰還有一些規劃,第一個目標是1月的新年演出季;第二是在劇場前廳做文化沙龍;第三是在每年9月5日到10月5日辦一個戲劇節或藝術節,在5月辦一個流行音樂節,在每年的12月31日辦一個戲曲嘉年華。
(文中照片由西溪天堂藝術中心提供)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