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篷劇場的奇幻漂流

2021-01-20 藝來藝往QAF




此平臺聚焦於兩岸表演藝術交流。一覽重要訊息、事件與報導,將提供以下主題單元:


・劇場現在式 TheatreNOW
・我的外漂時代 Outlanding TIMES
・劇場物「裡」學 What's IN Physics
・國外藝術家都是怎麼活的? IDEA Kit

・精釀臺灣 Brewing Taiwan



劇場物「裡」學 What's IN Physics








藝來藝往QAF × 劇場物「裡」學 001

文|洪瑞薇 資料提供|海筆子TENT16-18



通常得要預留一段不短的時間,去接近海筆子的那頂「特設帳篷」。以四月上旬剛剛發生過的這次行動來說,出了板南線尾端的捷運站之後,還得往山裡走上二十多分鐘,才能到達那個名符其實的、叫做「微遠虎山」的基地。




臺灣海筆子《蝕日譚》 於大直敬業二路旁草地   攝影 | 陳又維



在海筆子的概念裡,與其說帳篷劇是一種演出形式,更貼切的是做為一種行動的指稱(如同他們一再強調,「海筆子」並不是團體的名字,而是行動計劃的稱呼)。他們的行動通常發生在沒有門牌、難以述說的地點,也因此宣傳文案裡往往不是簡單列上某路某號就能了事,還必須附註冗長的路線說明和地圖,頗有一種邀約尋寶的味道。

 

 


很多時候必須踩過泥濘、逼臨河邊、翻進山裡,非常偶爾也有容易親近的時候,譬如在美麗華摩天輪底下的那一次。海筆子的帳篷雖然帶有觀照邊陲的性格,但其實並不是非得要搭設在荒僻的地方不可,也可以浮遊於城中,做為異質的突起物。可是這樣生性草莽的異物,要出現在高度治理的城市中心實在頗有難度(光是要找到一塊無用之地就很難,還得面臨法規限制、居民抗議等問題),因而往往不得不漂往城市的邊緣。



臺灣海筆子《黴菌市場》 於微遠虎山  攝影 | 謝承佐


曾有人說,環境簡陋的帳篷劇場,沒有一般劇場稱作前臺的那種過度空間(驗票後、進入表演廳前,可以買節目單、聊天交誼的地方)做為演出與現實的中繼,不過換個角度想,我們也可以覺得帳篷劇的前臺簡直大得不得了,前往帳篷的一整個漫長路途,就是從城市日常逃逸出去的儀式般過程。

 

對於參與帳篷劇行動的成員來說,儀式開始得比觀眾還要早三、四個星期——那是真真正正的體力活兒,由身至心的勞動場。從整地開始,眾人合力用一根根的木條搭起結構,運用許多三角形拼接出直徑12公尺、高6公尺的圓頂帳篷;有時也會配搭以鋼管組合而成的方型帳篷。

 


 臺灣海筆子《蝕日譚》 於土城彈藥庫 攝影 | 陳又維


不像一般劇組以專業分工,帳篷劇的所有成員幾乎無事不與,搭篷、守夜、製作道具、縫製戲服、輪班煮飯、排練演出⋯⋯合力使一切從無到有,再復歸於無。海筆子的所有行動堅持不收取任何官方補助,參與者不僅沒有報酬可領,還聯力貢獻經費和物資。

 

分隔帳篷劇場內外的僅僅只有一張薄薄的帆布而已,因而演出時內外部總會不停地相互越界。發電機的馬達運轉、不遠處的卡拉OK等,使得沒有麥克風的演員不得不採用能量全開的表演方式,時常看到唾沫橫飛的狀況。



臺灣海筆子《蝕日譚》 於土城彈藥庫 攝影 | 許斌


越是不穩固也就越是充滿了可能性。帳篷環境看似簡單卻是機關重重,舞臺可以前後移動和旋轉,頂部會突然蕩下幾座鞦韆,側邊有可以升降的電梯,連卡車都能夠整輛駛進場。地底的泥坑會突然冒出人來,連現代劇場懼用的水火也百無禁忌,甚至曾燒光了牆、掀翻了屋頂,讓帳中的人們突然發現自己裸露在外,落坐在真正的現實裡,與之詫然相對。

 

總之,進了帳篷就別想舒適安穩的待在位子上,至少會給蚊子貢獻幾個包;另一種「癢」則是劇裡那些怪奇的角色挑起的,一向沒有來由也不知去向、幽靈似的他們,任務是搔起我們遺落的記憶,更進一步是揭穿那底下痛的真貌。



臺灣海筆子《蝕日譚》 於大直敬業二路旁草地   攝影 | 許斌





「我一直將帳篷劇看作一種反省的形式。

不是個人層面的內省,而是共同體層面的反省的場。」

—— 櫻井大造


東京的「野戰之月」,北京的「流火」,臺北的「海筆子」,三個帳篷劇團同屬櫻井大造


在日本,始於60年代後半期的帳篷劇,主要有「紅帳篷(狀況劇場)」和「黑帳篷」。這些「帳篷的性質」是非常不同的,紅帳篷以成為「反近代的場」為目標,而黑帳篷則站在「民眾歡慶(革命)的場」位置上。


1972年櫻井大造和朋友成立了名叫曲馬館的帳篷集團,開始到地方巡迴演出。曲馬館在日本各地一邊旅行一邊演出,自命為當時流行的現代藝術風潮的敵人,演出地點有日本全國的農村、大都市的底層社會、學生與大學當局處於鬥爭狀態的校園等等。曲馬館走的是激進的底層主義路線。


1982年成立的風之旅團則與市民社會有一定的接點。它將三個源泉作為自己的存在基礎:第一是反天皇制。第二是底層社會(特別是山谷地區這樣的日僱傭工聚居區)。第三是與韓國民主化運動的連帶。 

 

1994年成立了野戰之月。不再長期旅行,主要以東京、廣島、北九州這三個城市作為演出地點。1999年首次在臺灣進行帳篷演出,促成了之後臺灣海筆子的成立。2002年劇團成員大幅度交替,改名為野戰之月海筆子。

 

2005年成立了臺灣海筆子。 


2007年,通過北京帳篷小組,野戰之月海筆子和臺灣海筆子實現了在北京的帳篷劇演出。在朝陽文化館前的五輪廣場和皮村,每天交替著進行了兩個帳篷團體的演出,以此為契機,北京帳篷小組開始嘗試自己的帳篷演出。2010年,以北京臨‧帳篷劇社的名義,在皮村進行了帳篷劇演出。2013年,改名為流火帳篷劇社。


櫻井大造:「帳篷劇的場域,是個人與集團的鬥爭場。是弱小的個人的聲音,與人類史層面的集團的沉默相較量的鬥爭現場。」


就像「海筆子」這個名字所暗示的,他們在邊緣的力量或許如水草一般微弱,但在太平洋的水域裡漂來漂去,在流動與連接中亦不乏堅韌的生命力。



從2016年開始,「臺灣海筆子」更名為「海筆子TENT16-18」,以2016年開始至2018年這三年間的創作和活動目標行動。企劃的名字「海筆子」不是集團的名字,而是行動的名稱。




文章由「藝來藝往QAF」出品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可給公眾號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相關焦點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 揚·馬特爾Yann Martel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引發「少年Pi的奇幻猜想」
    自從11月22日上映以來,李安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簡稱《少年派》)票房和口碑都一路走高。  截至目前,《少年派》已憑藉高口碑橫掃內地所有影評網站,豆瓣的評分更是達到了9.1分,比公認「神作」《蝙蝠俠6》的評分還要高。
  • iPhone7的奇幻漂流:落海漂流數百公裡,兩個月後竟成功物歸原主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李安導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劇中Pi因意外在海漂流多時後最終成功獲救,而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麼一個例子,不過這次的主角是:一臺iPhone 7。近日,臺灣高雄市一名孫姓人士在2018年11月於墾丁玩水時自己套著防水袋的iPhone 7不小心掉入海裡,在海裡「飄向北方」數百公裡後,所幸在12日被熱心民眾並送交警局,讓這臺在外漂流2個月的iPhone 7最終成功物歸原主。據臺灣媒體報導,桃園市大園分局潮音派出所在12日下午接到民眾前來報案稱在大園許厝港溼地岸邊撿到一隻iPhone 7手機。
  • 重慶:洪水中熊本熊的奇幻漂流
    又有認識它的網友表示:是另一隻原來,被衝走的熊本熊有兩隻,一隻已經成功上岸,另一隻順流飄到忠縣,而這隻飄到忠縣的熊本熊基本上和洪峰最高水位同步,下遊萬州、雲陽等地的朋友如果看到這隻熊,就意味著江水要退了熊本部長的奇幻漂流無助、弱小、可憐你可以稱它為報喜熊,也可以稱它為抗洪英熊,總之是欽定的退水吉祥物沒錯了熊本部長在此祝福大家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神奇的冒險旅程
    雖然故事中有許多漏洞,但因為場景多有玄幻色彩,故事更是離奇古怪,所以我便將這個奇幻漂流的歷程看作理所當然的科幻之作。那時我認為這部影片講述的是求生的渴望,人與猛虎友情的美好,以及面對危難時的勇氣。後來少年pi向調查人員講述故事的另一個版本的時候,我有了一種錯愕感,開始思考到底哪個故事才是真的,以至於我才漸漸明白,這部電影講述的其實遠不止這些。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信仰與獸性
    閱讀是人類獨有的享受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表裡兩個故事,表世界講的是派和老虎同坐一條船,裡世界卻講述了一個人吃人的海難,兩個故事不約而同地指向一個真相。想要解決這個疑問,我們首先從片名說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個不太準確的譯名,原著和電影都叫《Life of Pi》,所以它講的是對生命的感悟。前面說派就是老虎,而在影片中,派又和老虎有大量的對峙和衝突。這是為什麼呢?事實上老虎和派實際是欲望和理性的兩面,他們都是派。
  • 我的世界奇幻漂流168:絕美空島遇恐怖食人花!阿陽為愛奮不顧身
    我的世界奇幻漂流168:絕美空島遇恐怖食人花!15:40 來源:探索遊戲世界 原標題:我的世界奇幻漂流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派是如何生存過來的?電影還藏了一種結局
    這些作品的年代都已經漸漸久遠,而反觀李安近十年來的作品,最出名的應該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豆瓣上拿下了9.1的高分,而李安也憑藉這部作品,再次在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獎臺摘得「最佳導演獎」的獎盃,除了這個最實至名歸的獎盃,這部作品也同時在各大頒獎活動上獲得了多個獎項。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你細品,這是一部吃人的恐怖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是有李安導演的冒險劇情片電影,獲得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和第70屆金球獎等,還被《時代周刊》評為:「年度十佳電影之一」,豆瓣評分高達9.0分。當老虎走向叢林,也就意味著派的獸性消失了,他回歸到了人類文明社會,之後他編的與一隻老虎在海上同行漂流,是因為不敢去回憶那個殘忍的事實。「有時我們選擇相信的東西,更多是因為我們願意去相信」。人的本性裡面是有著獸性的,在絕境之時,內心猛虎就會出現,會放棄社會中的道德倫理,只為了活著。到了文明社會,內心的惡就會被壓制住。
  • 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隱喻美學分析
    摘 要: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由加拿大作家揚·馬特爾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該片獲獎無數,導演李安憑藉此片獲得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導演,本文將以此電影為研究對象,對其隱喻美學進行分析。運用內容分析的方法,從命名中的隱喻美學﹑圖像中的隱喻美學﹑影像敘事中的隱喻美學三個方面進行解析。
  • 比可見光強百萬億倍:一群光子的奇幻漂流
    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將會看到更多更高能的光子漂流到我們地球。撰文 | 王善欽光,是我們無比熟悉的概念。物理學家告訴我們,光是由無數光子組成的。比如我們眼睛可以看到的的可見光就是可見光光子組成的。宇宙中還有各種不可見的「光」,它們也由能量各異的光子構成。
  • 塑料瓶的奇幻漂流:海洋塑料垃圾那麼多,它們最終去了哪裡?
    塑料瓶的奇幻漂流:海洋塑料垃圾那麼多,它們最終去了哪裡?其中一個瓶子共漂流了約611公裡,耗時51天。此外,只要有人將瓶子拾起並將SIM卡插入手機,研究人員就能獲得最終位置。正是因為SIM卡的存在,實驗也遇到了一些障礙。研究人員計劃在SIM卡上存儲的數據不超過100兆字節,因為每次上傳到手機發射塔最多只需2千字節。但是,有的卡已積累了300兆字節的數據。
  • 「心有猛虎 細嗅薔薇」—觀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感
    借這句詩來表達經典影視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合適不過了。這是一個十分美麗卻又憂傷的故事。被大家稱為「Pi (派)」的印度少年,父親是一位商人,經營著一座動物園。母親是一位柔美睿智的女性。父親給派灌輸的是理性、規則、生存的認知,母親則引導著派內心的情感與信仰的成長。
  • 寧德「獨木衝浪」:小小原木的「奇幻漂流」
    一根小小原木,在水裡上下翻飛,和表演者一起歷經了場「奇幻漂流」。這個驚險刺激的項目,名為「獨木衝浪」。眼下,「獨木衝浪」寧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謝在軍、彭維飄,正趁著冬季休整期,和團隊裡的表演者為新編排的動作加緊訓練,為明年開春的表演做準備。
  • 冰山奇幻漂流記
    冰山的壽命長短不一,長的可能漂流十幾年,短的一兩年內就沒了蹤跡。冰山從南極隨著洋流最遠能漂到南緯40°的洋面上,有的冰山每天運動的距離為四五十公裡。1992 年至今的南極冰山運動軌跡顯示,大部分冰山都會進入威德爾海。加速冰川入海的「塞子」對抗全球變暖的「同盟」幾百年來,南極半島東部的冰架一直在變薄。最近幾十年中,冰架斷裂事件發生得更加頻繁。
  • 鍾喬談臺灣帳篷劇(上):黴菌雖被排除,絕不被廉價利用
    比較可惜的是,在冷戰封鎖的國際因素下,當年,雖曾力邀中國大陸的劇場工作者共同參與,卻一直沒有落實的機會。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認識了日本帳篷劇的櫻井大造。透過魯迅在阿Q自傳中傳達出的「超克民眾性的絕望」,關注他在臺灣、南韓、大陸北京所展開的帳篷劇行動,自1999年至今,已有將近20年時間!
  • 3000公裡:一個塑料瓶的奇幻漂流
    最近,科學家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發表研究指出,進入河流的塑料瓶可在數月內漂流3000公裡。為了追蹤塑料瓶的源頭以更好地解決汙染問題,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者艾米麗·鄧肯和她的同事們利用GPS和衛星技術追蹤了25個塑料瓶。鄧肯等人使用的衛星追蹤手段與動物研究者追蹤海龜行跡的手段類似。「如果(這種方法)可以追蹤海龜,為什麼我們不能追蹤塑料瓶?」鄧肯表示。
  • 帳篷劇紀錄片丨《大帳篷-想像力的避難所》臺灣巡迴放映
    觀看《大帳篷-想像力的避難所 The Moving Tent 》,見證海筆子帳篷劇近十年的行動紀錄!親臨帳篷,用身體直接感受泥土、汗水交織的震撼!隨著每一次計畫的發起與休止,櫻井大造與成員們對於帳篷劇場的思索、成員們生活與工作的變化,十年收摺為可以轉麵攤開重新思索的地圖。而拍攝過程中,陳芯宜也從保持客觀距離的紀錄者,逐漸轉變為投入帳篷行動的參與者,進入帳篷的勞動工作:包括搭建帳篷、製作舞臺、參與舞臺美術等。
  • 去三亞旅遊,探索失落的亞特蘭蒂斯,徜徉在奇幻的水世界中
    去三亞旅遊,探索失落的亞特蘭蒂斯,徜徉在奇幻的水世界中一說到三亞,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就是椰林樹影,碧海白沙吧,但實際上來到三亞不一定就非要去海灘遊玩,這裡也有很多好玩的樂園,如果你來到三亞,一定要去亞特蘭蒂斯海洋奇幻王國去暢玩一番,絕對會讓你流連忘返的
  • 夏天來杭州徑山,除了雙溪漂流遊徑山寺,還能帶娃露營溯溪嬉水
    本次出行地是位於杭州市餘杭區的雙溪村,雙溪是杭州老底子有名的漂流地。如果覺得我今天要推薦的是雙溪漂流,那就錯咯~今天來點不一樣的。具體是什麼新玩法請往下看~8:00 出發,準備露營食物本次主題是夏日溯溪打水仗,還有河邊露營。早早出發搶佔一個露營最佳位置是很重要的哦~出發前先採購點中午的口糧,準備食物真的是想到了小時候去春遊秋遊前的情形,有些小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