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篷劇紀錄片丨《大帳篷-想像力的避難所》臺灣巡迴放映

2021-01-20 流火帳篷


臺灣五地巡迴放映即將啟動

 

一臺貨車駛入廣場,從空地中搭建起巨大的帳篷。慢慢地,人們進場,在帳篷內豎耳聽著社會縫隙間,微弱到幾乎聽不見的聲音。演出之後,帳篷收疊,人們離開短暫的臨時舞臺,帶著帳篷內感受到的,莫以名狀的什麼,前往各自現實的生活,繼續行動與沉澱,默默等待下一次帳篷升起。


都市有魔性,人們各自為伍。臺灣海筆子帳篷劇,像是流傳在那些奇形怪狀的、搞藝術的、異議份子間的一則都市傳說。觀看《大帳篷-想像力的避難所 The Moving Tent 》,見證海筆子帳篷劇近十年的行動紀錄!親臨帳篷,用身體直接感受泥土、汗水交織的震撼!


本片紀錄了「臺灣海筆子」帳篷行動在臺發展的十年,及串聯於日本、北京等地的行動軌跡。1999年,導演陳芯宜剛結束首部劇情片《我叫阿銘啦》的拍攝,與朋友一同前往二重疏洪道觀賞由櫻井大造帶領日本「野戰之月」所進行的帳篷劇《Exodus出核害記》。


櫻井大造筆下魔幻寫實的劇情,演員們彷彿用盡最後一口氣立足場上的表現方式,令陳芯宜深受震撼。劇末,當帳篷背景被打開,臺北城景倏地映入眼帘,演員與火炬從河堤邊的荒煙漫草中走出時,那一刻的虛實交會,讓她至今無法忘懷。


《大帳蓬─想像力的避難所》紀錄了2004-2016年「臺灣海筆子」帳篷行動在臺的發展,及其後連帶至日本及北京等地的行動軌跡。隨著每一次計畫的發起與休止,櫻井大造與成員們對於帳篷劇場的思索、成員們生活與工作的變化,十年收摺為可以轉麵攤開重新思索的地圖。而拍攝過程中,陳芯宜也從保持客觀距離的紀錄者,逐漸轉變為投入帳篷行動的參與者,進入帳篷的勞動工作:包括搭建帳篷、製作舞臺、參與舞臺美術等。


在試著整理這十多年來的影像後,《大帳蓬─想像力的避難所》更像個引子,既是對內也是對外的行動叩問。因此在選擇影廳放映的操作外,藉由影片的推出,搭配規劃了多場講座與音樂會。


主題從帳篷的概念思考、共同實行的路徑及嘗試、長年關注的樂生療養院議題、帳篷文本等多方面開展,邀請相關領域的夥伴以及在地藝文工作者參與。


巡迴計劃將在臺北、臺南、高雄、花蓮、臺東等五地的戲院及替代空間映演,讓紀錄片的放映成為移動對話的廣場。



時間:1/7 (日)14:00

地點:in89駁二電影院(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5-1號,駁二藝術特區C1&C2倉庫)

嘉賓:黃孫權(中國美院客座教授) x 櫻井大造(帳篷劇編導) x 海筆子成員


時間:1/14 (日)19:00

地點:全美戲院 (臺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187號)

嘉賓:龔卓軍(臺南藝術大學副教授) x 櫻井大造(帳篷劇編導) x 海筆子成員


時間:1/18(四)19:00

地點:空總文化實驗室特設帳篷(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演出:大熊ワタ兒 x こぐれみわぞう x 鄭捷任

(限定贊助入席)


時間:1/27(六)14:00

地點:光點華山電影院 (臺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座談:林於立(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 x 櫻井大造(帳篷劇編導)


時間:1/28(日)14:00

地點:藝風巷(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90巷2號)

座談:陳芯宜(大帳篷導演) x 林欣怡(海筆子成員) x 神秘來賓


時間:2/3 (六)19:00

地點:光點華山電影院(臺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QA:陳芯宜(大帳篷導演) x 海筆子成員

 

時間:2/4 (日)14:00

地點:樂生療養院(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794號,樂生院-蓬萊舍)

座談:樂生療養院院民 x 何欣潔(樂生青年聯盟成員) x 謝一誼(紐約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


時間:3/3 (六)14:00

地點:半路咖啡(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269巷51弄9號)

座談:楊子瑄(海筆子、賤民解放區成員)x 海筆子成員


時間:3/4 (日)14:00

地點:溼地 venue(臺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107 巷 10 號 B1)

座談:王墨林(小劇場編導、文化評論家)x 龔卓軍(臺南藝術大學副教授)x 櫻井大造(帳篷劇編導)


時間:3/17(六)14:00

地點:裡山咖啡(臺北市中山區伊通街66巷17號)

座談:鍾喬(差事劇團團長) x 吳思鋒(劇場評論) x 海筆子成員


時間:3/10(六)14:00

地點:璞石咖啡(花蓮市明禮路8號)

座談:吳思鋒(劇場評論) x 冉而山成員 x 海筆子成員


時間:3/11(日)19:00

地點:橋 Chiao(臺東市中興路二段191號,臺東糖廠)

演出:廢人共耕團 x 海筆子成員 


點擊閱讀原文,關注《大帳篷-想像力的避難所》臉書專頁

獲取更多購票及活動信息

https://m.facebook.com/themovingtent/



演出丨9/14-18野戰之月《「憶記來未」的投石――救救我!》演出序文及演出信息

4月北京活動:流火帳篷work-CHOP/ 帳篷劇《續・小D列傳》的邀請

臺北丨海筆子TENT16-18《七日而渾沌死》櫻井大造序文


北京流火帳篷劇社的所有開銷均為成員自己承擔,為保持獨立運作,不接受商業/政府/社會機構的贊助,以「弱小的力量」堅持行動。活動均免費開放,只接受個人現場捐贈或微信讚賞。 

  微信號:流火帳篷 ID: liuhuotent  

  #識別二維碼,關注北京流火# 

 北京流火 


2007年秋,櫻井大造率日本野戰之月及臺灣海筆子在北京搭起帳篷,進行帳篷演出《變幻伽殼城》,隨後成立北京帳篷小組。

2010年8月,北京臨•帳篷劇社在皮村演出了第一個在地原創的帳篷劇《烏鴉邦2》。

2013年7月,更名後的北京流火帳篷又創作了第二出帳篷劇《賽博格•堂吉訶德》。

2015年10月,北京流火進行了帳篷試演《流火•十月譚》。

2016年7月,北京流火進行第二次帳篷試演《「螞蟻」城中村·考》。

2017年4月,北京流火進行了帳篷work-CHOP及帳篷演出《續·小D列傳》。


如果你對北京流火和帳篷劇感興趣,

請給我們留言或者郵件聯繫

liuhuotent@163.com 


轉載請聯繫公眾號取得許可

歡迎轉發

相關焦點

  • 鍾喬談臺灣帳篷劇(上):黴菌雖被排除,絕不被廉價利用
    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認識了日本帳篷劇的櫻井大造。透過魯迅在阿Q自傳中傳達出的「超克民眾性的絕望」,關注他在臺灣、南韓、大陸北京所展開的帳篷劇行動,自1999年至今,已有將近20年時間!只是這「特殊」,帳篷劇的櫻井大造如何面對及處理呢!他日後說:「這是決定他留在臺灣做帳篷劇的重要原因。」我想,這是挑戰下的一種回應。怎麼說呢?恰是因為在帳篷虛構的真實世界,總有日本天皇的幽靈參與進世界核武的競技中,而這位歐幾桑觀眾也在真實世界的虛構中,向從來不曉得如何面對殖民主義現代化產生批判意識的臺灣社會,高聲喊出了「天皇萬歲」。
  • 演出(更新)丨日本野戰之月2018帳篷劇 演出序文及信息
    今年一月,以海筆子TENT16-18作為主體,在臺灣的三個城市上演了《世界是一匹陣痛的獸》。接下來五月,以流火帳篷劇社作為主體,在北京的兩個地點上演了《小D・返故鄉》。六月,在東京的明治大學,以野戰之月劇團和丸川研究班共同作為主體,舉行了持續四年來的第四次試演會《「異蛤託部」的鑰匙》。七月,在韓國濟州島江汀村,以ムン小組作為主體,舉行了「帳篷Work-chop2」。
  • 音樂丨《流火之歌》(為什麼叫「流火」~)
    --櫻井大造 上次,我們分享了《竹穹之歌》(點擊「閱讀原文」可以聽到),這次是專門為北京流火創作的《流火之歌》,2013年的《賽博格•堂吉訶德》的觀眾應該還記得。今年4月,臺灣海筆子臺灣海筆子TENT16-18的帳篷演出《七日而渾沌死》也唱了這首歌。我們今天還想告訴大家,為什麼叫「流火」呢?
  • 帳篷劇場的奇幻漂流
    ,不過換個角度想,我們也可以覺得帳篷劇的前臺簡直大得不得了,前往帳篷的一整個漫長路途,就是從城市日常逃逸出去的儀式般過程。臺灣海筆子《蝕日譚》 於大直敬業二路旁草地   攝影 | 許斌 「我一直將帳篷劇看作一種反省的形式。
  • 城市講座城市的想像空間:關於帳篷行動的對談
    2007年,櫻井大造領導的帳篷劇於初臨北京時,帶來了關於東亞城市紳士化和貧民窟化過程的戲劇表現。之後的幾年時間裡,北京的帳篷行動一直在探觸這一表現的界線,遊擊在城市邊緣用想像力重新佔領被剝奪的貧困領土。這次對談,我們將探討帳篷劇為城市提供的爭奪想像空間的場所,也不迴避它在這個告別革命的「特色」社會主義國家遭遇的種種困局。
  • 櫻井大造:帳篷劇就是要用虛構把虛構本身的虛構性暴露出來
    櫻井大造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說,帳篷劇可以被看作是日本特有的一種形式,它興起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日本的社會環境中,現在回看,應該被定義為一種採用現代主義的方式來表達反叛的途徑。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當時還是早稻田大學一名學生的櫻井大造開始參與帳篷劇,至今已有45年。
  • 演出丨(最新)北京流火試演會《「螞蟻」城中村·考》7月9-10日
    帳篷試演會 《「螞蟻」城中村·考》序文 櫻井大造/文   童菲薔/譯   韓冰/校繼去年十月試演之後,今年北京流火將再次獻上一場「帳篷試演會」。:東京野戰之月                    臺灣海筆子TENT16-18導演/編劇:櫻井大造翻譯:韓冰、童菲薔、申源演員:許雅紅、張巍、申源、韓冰、董靖、李君蘭、郝若菁、陶虹屹、龍娃、童菲薔、馮婧、孫柏、楊禮榕、吳亭儀
  • 櫻井大造:我們處於後現代社會末期,像擠壓變形的跑道沒有出口
    當被問到,這種有抗爭又不乏詩意的風格是帳篷劇的特徵還是他的帳篷劇的特徵,櫻井大造打趣地說:「現在做帳篷劇的應該只有我一個人了。」櫻井大造不僅堅持在日本做帳篷劇,還把帳篷劇帶到了臺灣、韓國和北京。2007年,他第一次在北京演出帳篷劇。在當時的朝陽文化館前的五輪廣場和皮村,每天交替進行《變幻伽殼城》的演出。
  • 太崆動漫全球巡迴放映會走進紐克麗畫廊(Gallery Nucleus)
    上周末(當地時間5月12日), 太崆動漫北美巡迴放映會最新一站, 來到迪士尼、皮克斯、漫威等動畫巨頭多年來新片交流活動指定場地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阿罕布拉(Alhambra)市的紐克麗畫廊(Gallery Nucleus),舉辦短片公映研討及籤售活動。
  • 【今日放映12.19】金馬最佳紀錄片導演見面《街舞狂潮》+科幻巨作《獨立日》
    影片敘事節奏、剪輯都非常棒,導演蘇哲賢今晚將在現場與觀眾交流,機會難得,5點售票,票價20元。街舞狂潮的劇情簡介 · · · · · ·  這是一部關於兩個街舞世代的紀錄片   「34歲了,還是尬吧!尬到我贏為止!」舞齡17年的阿倫這麼說。對他而言,街舞就是他的生活,街舞就是他的血液。
  • 吃貓調查紀錄片《三花》系列放映交流會
    國內首部吃貓調查紀錄片《三花》系列放映交流會北京放映會暨「如何利用現有法律禁吃貓肉」討論專場分會主辦方:地點: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報告廳主持人:張丹(中國動保記者沙龍)嘉賓:郭可(艾未未工作室)朱茜(蘇州流浪動物救助者、偽造衛生許可證舉報人)安翔(律師,中國現行動物保護法律彙編作者)上海放映會暨
  • 中國紀錄片赴英國參加展映 講述中國人真實生活
    中新社米爾頓·肯尼斯三月十四日電(記者 李鵬)五部來自中國的紀錄片十四日起在英國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上展映,向英國電影人與觀眾講述真實的中國生活。  二○○七年英國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在最年輕的城市米爾頓·肯尼斯和最古老的城鎮牛津兩地同時舉辦,主題為「記錄真實的世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一百多部影片參展。  參展影評題材廣泛,電影節還特別設置了環境、城市、空間和中國等單元,進行相關研討。在環境單元,將重點放映《藏羚羊》的短片,來自可可西裡的反盜獵隊員也應邀出席電影節,宣傳藏羚羊保護活動。
  • 「中國大媽」、帳篷戲與東北寓言:講述時空碎裂下的中國故事
    廣場舞大媽,櫻井大造帳篷戲,東北城市故事——這些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課題一鍋端出來討論,或許是學術會議機制的勉強撮合,但這些問題的聚合,又不全屬天馬行空,而確真在某種程度上彼此貫通,串聯起中國的過去、當下與未來。它既使我們突然驚詫自身所處時代的複雜性,也同樣觸碰到文化研究方法論上的難言之隱。
  • 假想類遊戲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富於想像力的頭腦很少會感到無聊。動用想像力的寶寶更容易面對不同的選擇做出抉擇,想像力能為他們提供更多想像活動的機會。 A:1.寶寶的想像力發展與年齡有關 寶寶想像力的發展與他的年齡有著密切的關係。2.假想遊戲是想像力發展的重要標誌 寶寶想像力主要體現在他的假裝遊戲中,他的假裝遊戲越複雜,說明寶寶的想像力越豐富,相反,假裝遊戲越簡單,寶寶的想像力就越貧乏。
  • 假想遊戲可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富於想像力的頭腦很少會感到無聊。動用想像力的寶寶更容易面對不同的選擇做出抉擇,想像力能為他們提供更多想像活動的機會。   想像力發展進程   Q:寶寶想像力發展的進程是怎樣的?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3歲以上的寶寶想像力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因此,他可能將一個簡簡單單的盒子想像成快艇、小動物的家、魔術盒,或者其他我們根本想都不會去想的東西。   2.假想遊戲是想像力發展的重要標誌   寶寶想像力主要體現在他的假裝遊戲中,他的假裝遊戲越複雜,說明寶寶的想像力越豐富,相反,假裝遊戲越簡單,寶寶的想像力就越貧乏。
  • BBC紀錄片丨烹飪造就人類嗎·放映會@SS虹口分舵
    SS虹口分舵第005期策劃/子旋關於本片本部紀錄片是BBC地平線系列推出的一檔以探討烹飪對人類進化演變起到何種影響為命題的紀錄片。關於本系列地平線系列節目是BBC播出時間最長的老牌節目,通過大膽前衛的現場試驗與嚴謹精密的科學態度,探討從一些最根本最有趣最難以回答的問題。
  • 臺灣失守後,蔣介石選擇的避難所是哪,義和團為何只殺231個洋人
    臺灣失守後,蔣介石選擇的避難所是哪,義和團為何只殺231個洋人 蔣介石在中國近代歷史當中,可謂是風雲人物。蔣介石在最終的大決戰當中,無奈輸給共產黨,最終只能夠敗守臺灣。
  • 紀錄片丨《自然:超級魚類 The Natural World Superfish》,一條魚如何看待人類?
    點擊視頻觀看↓↓推薦閱讀:BBC · 紀錄片丨《懷胎九月 The Nine Months That Made You》紀錄片丨《人類消失後的世界 Life After People》BBC紀錄片丨《隱秘王國 Hidden Kingdoms》BBC · 紀錄片丨《託爾斯泰的煩惱
  • 志願軍被俘2萬多人,其中有1萬4千人去了臺灣,他們的最終結果如何?
    網絡圖片 臺灣方面在放映節目的時候,也放映了國民黨方面的宣傳片,臺灣的代表團還借著表演和放映電影的時候,向戰俘們發放宣傳材料,然後演講,向戰俘們發出邀請
  • 美國的核輻射避難所
    中國網新聞10月12日訊 美國《空軍》雜誌發表約翰•科雷爾的文章,簡要介紹了冷戰期間美國建造核輻射避難所的計劃。為了能夠在核武器的攻擊下保持生存,美國的家庭在後院中建造了地下避難所。在農村的農場中,甚至還有奶牛的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