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帳篷劇裡,
語言是一個個有型的個體,
可以製造出場域,
燈光創造了空間,
音樂創造了時間,
舞臺是演員演戲的依託,
舞美是和人一起生活的黴菌。
--櫻井大造
上次,我們分享了《竹穹之歌》(點擊「閱讀原文」可以聽到),這次是專門為北京流火創作的《流火之歌》,2013年的《賽博格•堂吉訶德》的觀眾應該還記得。今年4月,臺灣海筆子臺灣海筆子TENT16-18的帳篷演出《七日而渾沌死》也唱了這首歌。我們今天還想告訴大家,為什麼叫「流火」呢?
註:所有的歌曲版權都屬於帳篷劇所有,禁止在非帳篷劇的場合使用。如果你喜歡這些音樂,來看帳篷劇的時候就能聽到啦~
《流火之歌》
創作於2013年《賽博格•堂吉訶德》,也是流火的主題曲之一
作詞:周瓚(北京流火成員)
作曲:李昀(臺灣海筆子成員)
天空灰濛濛 月亮無影蹤
鏡子藏起 霧霾遮大地
死火的精靈夢見了我們
山川皆靜默 四海波濤急
羽翼展開 大風卷黑夜
野草的歌聲刺穿了堅冰
從那歷史的巨樹 繁茂的根系
貧瘠的泥土
啊 今夜流火閃現
啊 未來如隕星划過
2013年,北京流火的演出《賽博格·堂吉坷德》海報
為什麼叫流火呢?
山谷是東京「野戰之月」的起點,1994年夏天,紀錄片《山谷·以牙還牙》(曾經在北京和上海進行過放映)的導演山岡強一在拍攝過程中被右翼黑社會刺殺。詩人米山將治得知山岡死訊時寫下的悼詩題為《野戰之月》。從此,有了東京「野戰之月」帳篷劇團。
北京流火的名字,和臺灣海筆子(「水筆子」是臺灣一種生長在水中的植物)的名字一樣,誕生於抓鬮。2013年1月13日,在呼家樓的一家烤鴨店飯館,流火成員每個人在紙上寫下自己喜歡的字,然後抓鬮。當然,不是一下子就抓到了「流火」兩個字。根據抓出來到字,大家又展開聯想,周瓚想到了魯迅說過的「寄意寒星」,孫柏想到了詩經裡的「七月流火」,《詩經豳風》:「七月流火,
其實,那天除了「流火」的誕生,流火還做了一件事情--悼念2012年12月底突然去世的阿部幹雄先生。阿部先生為2010年北京的帳篷劇演出幫了很多忙,我們至今還記著他認真的翻譯和爽朗的笑聲。他生前喜歡吃烤鴨,胡冬竹在告訴大家噩耗的郵件裡說,她的媽媽還記得阿部先生吃烤鴨的樣子,說:「胖翻譯官阿部真是喜歡烤鴨,但又特別斯文,一邊害羞地吃,一邊掩著嘴,真是家教好的孩子...」
可惜,阿部先生沒有辦法知道後來誕生的「北京流火」,我們還想把這首《流火之歌》送給阿部先生~~
仲裡效 攝
延伸閱讀
攝影丨仲裡效:在踱步的盡頭,於幻夢的邊緣
北京丨兩種相遇之間的帳篷:《流火·十月譚》演出報告
下次你來看帳篷劇的時候
歡迎來帳篷和我們一起歌唱~~
點擊「閱讀原文」可聽到《竹穹之歌》
微信號:流火帳篷 ID: liuhuotent
#識別二維碼,關注北京流火#
北京流火
2007年秋,櫻井大造率日本野戰之月及臺灣海筆子在北京搭起帳篷,進行帳篷演出《變幻伽殼城》,隨後成立北京帳篷小組。
2010年8月,北京臨•帳篷劇社在皮村演出了第一個在地原創的帳篷劇《烏鴉邦2》。
2013年7月,更名後的北京流火帳篷又創作了第二出帳篷劇《賽博格•堂吉訶德》。
2015年10月,北京流火在小毛驢鄉土學園進行了一次小型帳篷演出《流火•十月譚》。
2016年7月,北京流火將帶來一場新的帳篷試演,敬請期待。
如果你對北京流火和帳篷劇感興趣,
請給我們留言或者郵件聯繫
liuhuotent@163.com
轉載請聯繫公眾號取得許可
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