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獨木衝浪」:小小原木的「奇幻漂流」

2020-12-05 閃電新聞

初冬時節,記者來到蕉城區洪口鄉,清澈的霍童溪水在此川流不息,向前奔去。溪水上,數名身手矯健的「獨木衝浪」表演者,正身處其中與激流奮力搏擊。他們手執竹篙,腳踩一根原木,沿著霍童溪疾馳而下。

與身下激流險灘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表演者們氣定神閒的神情,哪怕眼看著要撞上水中礁石,依舊能靠竹篙一次次地左撐右點、輕撥慢挑化險為夷。

一根小小原木,在水裡上下翻飛,和表演者一起歷經了場「奇幻漂流」。這個驚險刺激的項目,名為「獨木衝浪」。眼下,「獨木衝浪」寧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謝在軍、彭維飄,正趁著冬季休整期,和團隊裡的表演者為新編排的動作加緊訓練,為明年開春的表演做準備。

無土可耕造就「中華一絕」

「獨木衝浪」表演。受訪者供圖

「獨木衝浪」,又稱「站木」、「跳仝」,起源於洪口鄉莒洲村,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據乾隆年間縣誌記載,「尹三公」是此項絕技的始祖。

莒洲,古時稱古瀛洲,位於寧德霍童溪畔。村舍順溪依山而建,山水兼備,以其旖旎的風光聞名遐邇。早在1991年,著名作家冰心便為該村親筆題詞:「驚水瀛洲」。

據悉,明清時期這裡水草豐茂、商賈雲集,是寧德最繁忙的水道,松溪、政和、屏南、古田、壽寧等地的貨物均由此進出莒洲,銷往浙江等地。雖身為繁華鼎盛的水上商貿集散地,但礙於古莒洲惡劣的地理環境,當地人的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四面環石,無土可耕;一線溪河,彭謝度生。」謝在軍如是形容舊時的情景。

「獨木衝浪」表演。受訪者供圖

當時,村裡的男子大部分靠運送木材為生。但由於四面環山、陸路不通,加之水路狹窄,不利於舟船行走,砍伐下來的林木運出山極其不易,只能簡單紮成排,漂流而下。編織好的木排在溪水中遇到激流、礁石,時常途中散排。為了在湍急的河水中撿回一根根散落的木頭,久而久之,當地老一輩練就了單木為筏的本領。

可以說,正是因為先天的「無土可耕」,造就了莒洲人代代相傳的「中華一絕」——「獨木衝浪」絕技。

擦石穿行依舊「閒庭信步」

表演者在激流中表演「獨木衝浪」。池惟強 攝

霍童溪的莒洲段素有「九曲三十瀨」之說,流動的溪面下蟄伏著大大小小的暗礁。衝浪者需在亂石成堆的狹窄航道上,擦石穿行,臨灘而進。

在衝浪過程中,衝浪者雙腳踩在一根長6—10米,直徑20—30公分的漂浮原木上,雙腳拉弓步,上身略微趨前。無論浪峰波谷,濤怒湍急,一切的身體平衡都仰賴衝浪者手中那根長約5米的竹篙。

遠遠望去,獨木如箭出弦,兩岸的高山密林隨木頭的移動飛速掠過,頗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之感。衝浪者隨竹篙掉頭轉向,逶迤向前,腳下的原木仿佛長了吸盤與他們融為一體,甚是壯觀。可謂 「不管風吹雨打,勝似閒庭信步」。

「獨木衝浪」商標。受訪者供圖

談起與「獨木衝浪」絕技結緣時的場景,彭維飄說,小時候他住的村落依水而居,溪中戲水成了暑假時的休閒活動,在玩耍時,他常常看到老一輩站在木上「呼嘯而過」。當時,年僅7、8歲的他便好奇地把玩起水中的木頭,想學著大人那般在水裡乘風破浪。

「木頭是圓的,在水裡還會打滑,我經常一站上去就掉進水裡。」回想起初學時的情景,彭維飄向我們娓娓道來,「可以說,練這項本領最難的就是在木頭上找平衡感。學得快的人最少也要一個夏天才能摸到平衡感。有的人找不到感覺,可能學了很久還不會。」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想練就「獨木衝浪」絕技,並非易事。「練習『獨木衝浪』,首先要學習遊泳,熟悉水性;再來必須練好馬步,加強腿部力量,待平衡感訓練過關後,方可上木。馬步大致分為三種:八字馬步、丁字馬步和虛步。」謝在軍說。其中,又因丁字馬步兼具穩定和靈活性,可以更好地應對水流,在實際表演中運用較多。

中斷十年意外「重獲新生」

西班牙友人「西客」來洪口探秘「獨木衝浪」。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隨著公路交通的發展,水路運輸在當地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加上洪口水電站的建設,古瀛洲村被淹沒在庫區。在水庫建設過程中,當地村民成為水庫移民,全村遷移至別處。代代相傳的「獨木衝浪」絕技,也隨古瀛洲一起沉入水底,銷聲匿跡。這一消失,便是十幾年。

2016年,當兵歸來的謝在軍回到村裡,心想著把祖輩失傳多年的絕技傳承下去。於是,在他的牽頭組織下,洪口鄉成立了「獨木衝浪」非遺保護協會,中斷十多年的「獨木衝浪」絕技因此重獲新生,回到大眾的視野。

「整個協會大約40多人,也有許多80、90後加入到隊伍中,最小的13歲。」謝在軍向我們介紹了協會近況,該協會在每年的暑假集中開設培訓班,教村裡00後的孩子熟悉水性、扎馬步等基本功,旨在讓這項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

因「獨木衝浪」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和操作難度,當地政府每年也會投入一定的經費扶持,試圖通過對「獨木衝浪」絕技的保護,喚醒人們對古瀛洲的回憶,加快促進洪口文旅產業發展。

「一人兩木」。受訪者供圖

歷經時光洗禮,如今的「獨木衝浪」逐漸褪去維繫生計的色彩,演變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表演藝術,發展出了「單人雙木、兩人三木、五人同木」等多種極具觀賞性的表演形式,大大豐富了表演內容,吸引了不少外地遊客前來觀賞。

目前,「獨木衝浪」已於2016年通過蕉城區級非遺申報,並於2018年通過寧德市級非遺申報。「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準備材料,把這項技藝繼續往上,向省級、國家級非遺申報。」談起「獨木衝浪」未來的發展,謝在軍言語間透露著自豪。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劉曉宇

相關焦點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 揚·馬特爾Yann Martel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引發「少年Pi的奇幻猜想」
    自從11月22日上映以來,李安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簡稱《少年派》)票房和口碑都一路走高。  截至目前,《少年派》已憑藉高口碑橫掃內地所有影評網站,豆瓣的評分更是達到了9.1分,比公認「神作」《蝙蝠俠6》的評分還要高。
  • iPhone7的奇幻漂流:落海漂流數百公裡,兩個月後竟成功物歸原主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李安導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劇中Pi因意外在海漂流多時後最終成功獲救,而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麼一個例子,不過這次的主角是:一臺iPhone 7。近日,臺灣高雄市一名孫姓人士在2018年11月於墾丁玩水時自己套著防水袋的iPhone 7不小心掉入海裡,在海裡「飄向北方」數百公裡後,所幸在12日被熱心民眾並送交警局,讓這臺在外漂流2個月的iPhone 7最終成功物歸原主。據臺灣媒體報導,桃園市大園分局潮音派出所在12日下午接到民眾前來報案稱在大園許厝港溼地岸邊撿到一隻iPhone 7手機。
  • 重慶:洪水中熊本熊的奇幻漂流
    又有認識它的網友表示:是另一隻原來,被衝走的熊本熊有兩隻,一隻已經成功上岸,另一隻順流飄到忠縣,而這隻飄到忠縣的熊本熊基本上和洪峰最高水位同步,下遊萬州、雲陽等地的朋友如果看到這隻熊,就意味著江水要退了熊本部長的奇幻漂流無助、弱小、可憐你可以稱它為報喜熊,也可以稱它為抗洪英熊,總之是欽定的退水吉祥物沒錯了熊本部長在此祝福大家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神奇的冒險旅程
    雖然故事中有許多漏洞,但因為場景多有玄幻色彩,故事更是離奇古怪,所以我便將這個奇幻漂流的歷程看作理所當然的科幻之作。那時我認為這部影片講述的是求生的渴望,人與猛虎友情的美好,以及面對危難時的勇氣。後來少年pi向調查人員講述故事的另一個版本的時候,我有了一種錯愕感,開始思考到底哪個故事才是真的,以至於我才漸漸明白,這部電影講述的其實遠不止這些。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信仰與獸性
    閱讀是人類獨有的享受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表裡兩個故事,表世界講的是派和老虎同坐一條船,裡世界卻講述了一個人吃人的海難,兩個故事不約而同地指向一個真相。想要解決這個疑問,我們首先從片名說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個不太準確的譯名,原著和電影都叫《Life of Pi》,所以它講的是對生命的感悟。前面說派就是老虎,而在影片中,派又和老虎有大量的對峙和衝突。這是為什麼呢?事實上老虎和派實際是欲望和理性的兩面,他們都是派。
  • 我的世界奇幻漂流168:絕美空島遇恐怖食人花!阿陽為愛奮不顧身
    我的世界奇幻漂流168:絕美空島遇恐怖食人花!15:40 來源:探索遊戲世界 原標題:我的世界奇幻漂流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派是如何生存過來的?電影還藏了一種結局
    這些作品的年代都已經漸漸久遠,而反觀李安近十年來的作品,最出名的應該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豆瓣上拿下了9.1的高分,而李安也憑藉這部作品,再次在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獎臺摘得「最佳導演獎」的獎盃,除了這個最實至名歸的獎盃,這部作品也同時在各大頒獎活動上獲得了多個獎項。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你細品,這是一部吃人的恐怖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是有李安導演的冒險劇情片電影,獲得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和第70屆金球獎等,還被《時代周刊》評為:「年度十佳電影之一」,豆瓣評分高達9.0分。當老虎走向叢林,也就意味著派的獸性消失了,他回歸到了人類文明社會,之後他編的與一隻老虎在海上同行漂流,是因為不敢去回憶那個殘忍的事實。「有時我們選擇相信的東西,更多是因為我們願意去相信」。人的本性裡面是有著獸性的,在絕境之時,內心猛虎就會出現,會放棄社會中的道德倫理,只為了活著。到了文明社會,內心的惡就會被壓制住。
  • 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隱喻美學分析
    摘 要: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由加拿大作家揚·馬特爾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該片獲獎無數,導演李安憑藉此片獲得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導演,本文將以此電影為研究對象,對其隱喻美學進行分析。運用內容分析的方法,從命名中的隱喻美學﹑圖像中的隱喻美學﹑影像敘事中的隱喻美學三個方面進行解析。
  • 比可見光強百萬億倍:一群光子的奇幻漂流
    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將會看到更多更高能的光子漂流到我們地球。撰文 | 王善欽光,是我們無比熟悉的概念。物理學家告訴我們,光是由無數光子組成的。比如我們眼睛可以看到的的可見光就是可見光光子組成的。宇宙中還有各種不可見的「光」,它們也由能量各異的光子構成。
  • 塑料瓶的奇幻漂流:海洋塑料垃圾那麼多,它們最終去了哪裡?
    塑料瓶的奇幻漂流:海洋塑料垃圾那麼多,它們最終去了哪裡?其中一個瓶子共漂流了約611公裡,耗時51天。此外,只要有人將瓶子拾起並將SIM卡插入手機,研究人員就能獲得最終位置。正是因為SIM卡的存在,實驗也遇到了一些障礙。研究人員計劃在SIM卡上存儲的數據不超過100兆字節,因為每次上傳到手機發射塔最多只需2千字節。但是,有的卡已積累了300兆字節的數據。
  • 「心有猛虎 細嗅薔薇」—觀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感
    借這句詩來表達經典影視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合適不過了。這是一個十分美麗卻又憂傷的故事。被大家稱為「Pi (派)」的印度少年,父親是一位商人,經營著一座動物園。母親是一位柔美睿智的女性。父親給派灌輸的是理性、規則、生存的認知,母親則引導著派內心的情感與信仰的成長。
  • 冰山奇幻漂流記
    冰山的壽命長短不一,長的可能漂流十幾年,短的一兩年內就沒了蹤跡。冰山從南極隨著洋流最遠能漂到南緯40°的洋面上,有的冰山每天運動的距離為四五十公裡。1992 年至今的南極冰山運動軌跡顯示,大部分冰山都會進入威德爾海。加速冰川入海的「塞子」對抗全球變暖的「同盟」幾百年來,南極半島東部的冰架一直在變薄。最近幾十年中,冰架斷裂事件發生得更加頻繁。
  • 3000公裡:一個塑料瓶的奇幻漂流
    最近,科學家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發表研究指出,進入河流的塑料瓶可在數月內漂流3000公裡。為了追蹤塑料瓶的源頭以更好地解決汙染問題,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者艾米麗·鄧肯和她的同事們利用GPS和衛星技術追蹤了25個塑料瓶。鄧肯等人使用的衛星追蹤手段與動物研究者追蹤海龜行跡的手段類似。「如果(這種方法)可以追蹤海龜,為什麼我們不能追蹤塑料瓶?」鄧肯表示。
  • 動物界中的衝浪高手,太有意思了
    於是擔任衝浪與立式單槳衝浪教練就開始到哪都帶著——在車上、在街上,還有在腳踏車後頭的拖車上。「山羊其實是遊泳好手;我想一般人並不知道這點,」說。想當然耳,自然界中不是只有家畜才會衝浪:有些野生動物如河馬、鱷魚、鴨子和海豚等,都是天生的衝浪高手。
  • 什麼是原木,原木家具和實木家具的區別?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材質風格的家具,其中實木家具最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說到實木家具,很多人都想問,原木和實木是一樣的嗎?紅木是什麼木?金檀木是黑檀嗎?等等一系列問題~一提到實木家具,各種問題層出不窮,那麼原木家具和實木家具之間到底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 雪龍號船長的奇幻漂流:「魔鬼西風帶」搜救馬航
    8月6日,現代快報記者與「雪龍」號船長王建忠、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綜合處處長夏立民面對面,聽他們講述自己在南北極的「奇幻漂流」。
  • 因火山形成的島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此取景,還不來看看!
    著名奧斯卡導演李安拍攝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是在這裡拍攝的。蘭嶼島是位於西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也是臺灣省蘭嶼地區最南端的火山島,它的基巖主要是三世紀海底火山噴出物的火成巖,全島被珊瑚礁環繞,怪石聳立,風景秀麗,熱帶風光,該島以盛產蝴蝶蘭而聞名,因此得蘭嶼島。
  • 一棵聖誕樹漂流了14天 物流公司解釋弄丟會賠償
    我的聖誕樹奇幻漂流了麼?」昨天,鄭先生打進本報《浙中城市》熱線89111111向我們訴苦。 一棵聖誕樹漂流了14天配送流程把小夥伴們都驚呆了鄭先生有個女兒叫甜甜。甜甜是鄭先生的心頭肉,他經常在網上給女兒買這買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