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推薦|韓科明等:上下盤開採影響下斷層滑移失穩力學機制

2021-01-12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作 者

韓科明1,2,於秋鴿1,2,張華興1,2,李鳳明1

作者單位

1.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開採研究分院 2.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採設計事業部

研究背景

斷層是礦山開採活動中經常遇到的地質構造之一,斷層的存在破壞了巖層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一直以來都是影響煤礦安全開採的重要因素,比如衝擊礦壓、礦井突水、地表臺階式下沉等很多礦井災害都是因為開採造成斷層活化導致的。

2

摘 要

當工作面上覆巖層中含有斷層時,地表下沉規律與不含斷層時具有顯著差別。為了研究上下盤開採斷層滑移失穩力學機理,基於關鍵層理論建立了上下盤開採斷層活化力學模型,推導了斷層滑移失穩的判據,並結合數值模擬和相似模擬對上下盤開採斷層活化難易程度進行了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

① 相對於上盤開採,下盤開採斷層保持穩定除了滿足斷層帶巖體在斷層面不發生滑移外還需滿足斷層面不產生離層,下盤開採斷層保持穩定條件更加苛刻,下盤開採斷層更容易活化;

② 對於上盤開採,隨著工作面推進,淺部斷層帶巖體正應力逐漸減小,剪應力逐漸增大,深部斷層帶巖體剪應力和正應力都逐漸增大,說明斷層露頭處斷層帶巖體已經處於活化狀態,斷層帶巖體產生裂隙,應力逐漸鬆弛,而深部斷層帶巖體正在為活化蓄能,淺部斷層帶巖體超前深部斷層帶巖體發生活化;

③ 對於下盤開採,隨著工作面推進,淺部斷層帶巖體剪應力和正應力逐漸增加,深部斷層帶巖體剪應力與正應力逐漸減小,工作面推進長度較小時,斷層即活化;

④ 工作面推進過程中,下盤開採斷層帶巖體剪應力與正應力的比值為上盤開採的3 ~5 倍;

⑤ 上盤開採斷層活化時僅在斷層露頭處地表產生輕微裂隙,未形成明顯臺階,下盤開採斷層活化將在斷層露頭處產生明顯臺階下沉。

3

文中部分圖片

圖2 下盤開採關鍵層運動狀態

圖9 下盤開採距煤層底板241.5 m 垂直高度處的斷層帶巖體剪應力與正應力

圖11 上、下盤開採地表下沉曲線

圖12 上、下盤開採結束後斷層露頭處裂隙發育情況

來源:

韓科明,於秋鴿,張華興,等. 上下盤開採影響下斷層滑移失穩力學機制[J]. 煤炭學報,2020,45(4):1327-1335.

HAN Keming,YU Qiuge,ZHANG Huaxing,et al. Mechanism of fault activation when mining on hanging-wall and footwall[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20,45(4):1327-1335.

責任編輯:郭曉煒

編輯整理:劉暘

審 核:常琛

End

往期精彩

謝和平,吳立新,鄭德志:2025年中國能源消費及煤炭需求預測

錢鳴高,許家林:煤炭開採與巖層運動

袁亮:煤及共伴生資源精準開採科學問題與對策

康紅普,王國法,姜鵬飛,等:煤礦千米深井圍巖控制及智能開採技術構想

謝和平:深部巖體力學與開採理論研究進展

康紅普,尹丙鼎,高富強,等:中國煤礦井下地應力資料庫及地應力分布規律

聯繫我們

聯繫人:郭曉煒

電話:010-84262930-811

郵箱:guoxiaowei@chinacs.org.cn

網址:www.mtxb.com.cn

版權聲明:

本平臺刊登的《煤炭學報》所有稿件均按照國家版權局有關規定支付了相應稿酬,《煤炭學報》享有稿件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本平臺所使用的圖片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煤炭學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論文推薦|朱廣安等:臨斷層孤島面衝擊危險與斷層滑移數值反演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創新點(1)針對臨斷層孤島工作面衝擊顯現頻發,系統地提出一種孤島工作面推進過程中採動誘發斷層滑移失穩的數值模擬方法。(2)確定了斷層滑移失穩的判定準則,總結了斷層滑移失穩與衝擊危險之間的關係。
  • 武漢巖土所深部開挖誘發斷層滑移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深部能源開採及地下工程(如隧道、巷道等)開挖過程中,圍巖應力場擾動誘發工程區臨近斷層/結構面失穩滑動,從而導致誘發地震或結構面巖爆的情況屢有發生。研究地下工程開挖誘發斷層滑動地震機理一方面有益於該類型突發災害的預測及防控,另一面能夠驗證實驗室觀測到的地震模式、並建立實驗室地震與自然界地震之間的聯繫。
  • 斷層影響下無煤柱自成巷圍巖運動及礦壓規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題目:斷層影響下無煤柱自成巷圍巖運動及礦壓規律作者:楊軍,付強,高玉兵,高海南,喬博文作者單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摘要:
  • 麻省理工《Acta Materialia》:滑移孿晶在相界面的變化!
  • 論文推薦|李波波等:考慮溫度、孔隙壓力影響的煤巖滲透性演化機制...
    通過試驗結果驗證其合理性,同時與其他模型(原始S&D模型、LU模型)進行對比,新建模型計算出的曲線與試驗結果更為貼合,能很好的反映不同壓差以及不同溫度下滲透率與孔隙壓力的指數函數關係,為煤層氣開採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
  • 李春元等:深部開採砌體梁失穩擾動底板破壞力學行為及分區特徵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共伴生能源精準開採北京市重點實驗室;3.,易溝通底板承壓水導升帶而誘發突水災害,故研究砌體梁失穩擾動底板破壞的力學行為可為實現礦山巖層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根據彈塑性力學理論分析了深部開採砌體梁失穩擾動底板破壞的動載源特徵,基於壓力拱及損傷力學理論研究了砌體梁失穩擾動底板壓剪破壞和卸荷破壞的力學行為,應用離散元軟體計算分析了不同採深下砌體梁失穩擾動底板的應力變化及變形破壞行為,結合採動力學全過程應力-應變曲線獲得了深部開採底板強擾動破壞的分區特徵,並應用深部開採微震監測數據進行了驗證。
  • 《煤炭學報》再有1篇論文入選!第五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公布
    于斌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16年3月發表在《煤炭學報》的論文「特厚煤層綜放開採大空間採場覆巖結構及作用機制」成功入選,截至目前,該論文在中國知網被引用次數100次,下載1197次。于斌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煤礦巖層控制與安全高效開採工程技術的研究。
  • 中美聯合研究晶格畸變和化學短程序對中熵合金變形機制的影響
    而對微觀和納米尺度機制的研究已經將MPEA的卓越性能與多種機制聯繫在一起。動態蒙特卡羅(MC)和晶體結構缺陷分析方法,從原子尺度揭示了了LD和CSRO對單晶(SC)和納米晶(NC)CoCrNi-MEA的變形機制和拉伸行為的影響,系統闡述了孿晶形成和湮滅機理,討論並總結了引入層錯和孿晶對材料塑性變形機制產生的作用。
  • 孿晶界對鎳基高溫合金的影響機制
    編輯推薦:通常在合金中引入更多的孿晶界可以顯著提升合金的服役壽命,然而多晶鎳基高溫合金中孿晶界則更易於誘發裂紋萌生和擴展。本研究首次在鎳基合金中發現低能共格孿晶界面可以作為強化相優先析出的界面,且此反常行為對材料的綜合力學性能有顯著影響。
  • 「論文集錦」「巷道圍巖控制」專輯2
    2019,44(2):409-418斷層破碎帶巷道底臌作用機理與控制技術.王軍,胡存川,左建平,等.2019, 44(06): 1690-1697軟巖回採巷道底臌破壞機制與支護技術文志傑,盧建宇,肖慶華,等.
  • 《Science Advances》:晶界阻礙位錯滑移,可以直接觀察到了
    結果發現,高、低角度晶界都會阻礙位錯滑移,這不僅僅源於幾何效應,也是晶界處局部結構穩定效應的結果,尤其是對於低角度晶界。研究結果表明,對於定量理解晶界位錯阻礙過程,需要同時考慮幾何效應和穩定效應。晶體材料的塑性變形受位錯滑移的控制。
  • 頂刊《Acta Materi》揭示熱處理對AM鈦合金力學性能的影響機制
    然而,熱處理導致是如何影響其機型性能的,目前學界對其對材料變形機制的理解仍然非常有限。 來自上海佳通大學輕合金研究所王樂耘特別研究員與曾小勤教授團隊利用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的APS光源的同步輻射衍射線站對由LPBF設備成型的SLM-Ti64樣品進行了原位拉伸實驗。通過分析樣品中不同衍射峰在材料屈服點附近的晶格應變,結合彈塑性自洽模型,測得α′相各滑移系的臨界剪切應力(CRSS)。
  • 頁巖氣開採誘發地震?這裡有四川和北美的差異
    例如,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的小型地震就是由廢水回注誘發的,已經發表了很多論文,美國地質調查局都承認這一結論。」但餘剛認為,這一情況並不適用於中國。中國的頁巖氣開採井場大都在山上,需要把水拉上去,成本很貴,不像美國那邊河流多,沒有什麼山,也不需要長途運輸,所以中國頁巖氣開採的用水都要嚴格控制,水要循環利用。
  • 新海綿的發現或助力深海開採 | Systematics and Biodiversity 論文推薦
    對於在深海區域開採金屬結核這項礦業開採活動,科學家們需要一種指標性的生物來衡量採礦活動對開採區域未來的影響。
  • 北航《Acta Mater》首次系統揭示晶粒尺寸對純鎂力學性能影響規律!
    系統的力學性能測試和詳細的微觀組織觀察表明,晶粒尺寸對純Mg的變形機制和宏觀力學性能具有重要影響。特別地,晶粒尺寸為0.65μm的超細晶純Mg在室溫準靜態拉伸速率下的延伸率高達60%以上,這是因為晶界滑移取代位錯滑移和變形孿晶,成為其主導的塑性變形機制。
  • 北航《Acta Mater》首次系統揭示晶粒尺寸對純鎂性能影響規律
    但是,鎂合金具有密排六方(HCP)晶體結構,在室溫變形條件下獨立的滑移系少,其室溫塑性變形主要由臨界分切應力最低的{0001}<11-20>基面滑移和{10-12}<10-11>拉伸孿晶承擔,導致其絕對強度和室溫塑性都較低,這嚴重阻礙了鎂合金作為高性能結構材料的廣泛應用。
  • 北航《Acta Mater》首次系統揭示晶粒尺寸對純鎂性能影響規律
    但是,鎂合金具有密排六方(HCP)晶體結構,在室溫變形條件下獨立的滑移系少,其室溫塑性變形主要由臨界分切應力最低的{0001}<11-20>基面滑移和{10-12}<10-11>拉伸孿晶承擔,導致其絕對強度和室溫塑性都較低,這嚴重阻礙了鎂合金作為高性能結構材料的廣泛應用。
  • 印度北側發現新斷層!大地震爆發可能性上升,人口稠密或引發災難
    而在大洋彼岸的亞洲,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兩位地質學家發現,印度以北存在一個古老的斷層系統,考慮到周圍人口的稠密度,可能引發毀滅性的災難。地質學家約翰·沃爾德隆(John Waldron)在論文中寫道:「我們在喜馬拉雅山脈腳下發現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斷層。新發現的斷層表明,喜馬拉雅山脈構造運動的邊緣比科學界先前認為的要向南推進40公裡。
  • 地學前沿||《Geology》2021年第1期論文導讀(下)
    因此,作者提出黎凡特南部地區山區土壤性質的劇烈變化是內蓋夫沙漠黃土堆積所導致的,並且豐富了黎凡特的生態環境並影響了早期人類的發展。大量的粗粒粉砂沉積為黎凡特南部獨特的可持續農業發展做出了貢獻,並將黎凡特孕育為「牛奶與蜂蜜之鄉」和文明的搖籃。
  • 斷層深井捕獲地震前兆 成果意義存在不同意見
    或許是由於不久前汶川地震的緣故,這篇論文引起了較廣泛的關注。一些人認為這是有關地震前兆研究的最新進展。「重要的是,對於這樣的地震前兆,我們有著清楚的物理學解釋;並且這些信號是可測量和可重複的。」論文作者、美國賴斯大學地球科學教授鈕鳳林告訴南方周末。不過也有專家指出,實際情況遠比論文中涉及的要複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