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元等:深部開採砌體梁失穩擾動底板破壞力學行為及分區特徵

2021-01-21 煤炭學報


李春元1,2,張 勇2,左建平1,唐世界3,劉世峰3


1.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2.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共伴生能源精準開採北京市重點實驗室;3. 河南能源化工集團  焦煤煤業趙固(新鄉)能源有限公司


深部開採的強擾動附加屬性導致底板煤巖破壞加劇,易溝通底板承壓水導升帶而誘發突水災害,故研究砌體梁失穩擾動底板破壞的力學行為可為實現礦山巖層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


根據彈塑性力學理論分析了深部開採砌體梁失穩擾動底板破壞的動載源特徵,基於壓力拱及損傷力學理論研究了砌體梁失穩擾動底板壓剪破壞和卸荷破壞的力學行為,應用離散元軟體計算分析了不同採深下砌體梁失穩擾動底板的應力變化及變形破壞行為,結合採動力學全過程應力-應變曲線獲得了深部開採底板強擾動破壞的分區特徵,並應用深部開採微震監測數據進行了驗證。


結果表明:砌體梁失穩後,梁端煤壁端部及觸矸區域底板應力增高並形成了塑性屈服區和觸矸破壞區,兩者之間則形成了壓力拱形式的卸荷破壞區。


隨採深增加,底板塑性屈服區和觸矸破壞區的壓應力增量及卸荷破壞區的卸荷反彈力不斷增大,並使得底板巖體最大變形量在採深700m以淺時近似線性增加,而採深700 m 以深的深部開採卻表現為非線性突變增長。


深部開採高圍壓造成底板壓應力峰值及卸荷反彈力非線性增加,促使了擾動巖體由淺部脆性向深部延性的轉變,並導致其強擾動破壞的分區範圍擴大,變形破壞深度增加,深部開採底板的非線性強擾動破壞行為在底板淺部最突出。



作者簡介

李春元,男,1986年11月8日生,河南永城人,博士,註冊安全工程師,現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師資博士後。主要從事深部煤炭安全高效開採、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等研究工作,參與97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任務2項、省部級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1項,校企聯合橫向課題10餘項,曾榮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三等獎。在《煤炭學報》、《巖土工程學報》、《巖土力學》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餘篇。

研究方向

礦山壓力及控制及工程力學

主要成果

致力於深部煤炭安全高效開採、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採動裂隙演化及災害防治技術研究,建立了基於卸荷巖體理論的深部底板裂隙巖體卸荷損傷破壞模型,研究了基本頂失穩與頂底板裂隙擴展破壞的關係,提出了採空區瓦斯宏觀流動通道的高位鑽孔抽採技術,取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為煤礦高效、安全生產提供了一定技術支持。



砌體梁失穩擾動底板破壞力學模型



巖石試件壓剪破壞演化示意



底板卸荷應力分解示意



塑性屈服前巖石試件卸荷破壞演化過程



塑性屈服後巖石試件卸荷破壞演化過程



砌體梁失穩後底板垂直應力分布



塑性屈服區底板應力增量特徵



卸荷破壞區底板卸荷反彈力變化特徵



觸矸破壞區底板應力增量特徵



塑性屈服區底板壓縮變形特徵



卸荷破壞區底板反彈變形特徵



觸矸破壞區底板壓縮變形特徵



不同區域底板應力-變形曲線特徵



深部開採底板強擾動破壞分區模型



沿煤層走向採場頂底板微震事件分布



推進不同距離時頂底板微震事件數量特徵



沿煤層走向微震事件分布與採場相對位置剖面[23]

相關焦點

  • 論文推薦|韓科明等:上下盤開採影響下斷層滑移失穩力學機制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開採研究分院 2.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採設計事業部研究背景斷層是礦山開採活動中經常遇到的地質構造之一,斷層的存在破壞了巖層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一直以來都是影響煤礦安全開採的重要因素,比如衝擊礦壓、礦井突水、地表臺階式下沉等很多礦井災害都是因為開採造成斷層活化導致的。
  • 湖南省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湖南科技大學召開
    > 11月21日,由湖南省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主辦,湖南省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巖石破碎與工程專業委員會、中南大學、湖南科技大學聯合承辦的湖南省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華銀國際大酒店舉行。 會上,圍繞巖石力學與工程智能化進程這一主題,來自各研究院所、高校以及業界企業共34位專家學者分別作學術報告,探討交流巖石力學與工程領域的研究成果。康紅普以「我國煤礦巷道圍巖控制技術發展及展望」為題,從煤巖巷道地質力學特徵出發,針對我國煤礦安全問題,詳細介紹了巷道變形與破壞特徵的原理和規律。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王宏偉——非靜水壓力條件下巷道圍巖破碎區應力分布特徵
    (2)研究了圍巖環向和徑向正應力隨巷道掘進的動態演化特徵,指出了圍巖沿縱向開裂破壞的主要形式,揭示了導致圍巖破碎區、塑性區和彈性區邊界應力產生不連續現象的機理。巷道圍巖應力狀態和破壞區分布範圍是研究巷道圍巖穩定性的重要課題,對於指導深部礦井巷道維護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目前針對巷道圍巖穩定性研究成果中僅僅區分了圍巖的彈性和塑性區域及其範圍,並未給出圍巖塑性屈服後進一步發生的破碎區範圍;而且,現有的鬆動圈理論是基於圍巖處於軸對稱均勻圍壓狀態下得出的結論,而對非軸對稱圍壓作用下的圍巖變形特徵鮮有報導。
  • 【5·3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能源科技專家團服務企業創新公益大講堂第六講——採礦巖層多尺度破壞力學
    本期能源科技專家團服務企業創新公益大講堂--採礦巖層多尺度破壞力學,由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院長左建平教授為我們分享。  左建平,教授,博導,現任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院長。曾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布朗大學訪學。一直從事深部巖體破壞力學基礎理論與控制技術研究。
  • 巖石-充填體組合模型力學特性及微裂紋演化特徵顆粒流模擬
    題目:巖石-充填體組合模型力學特性及微裂紋演化特徵顆粒流模擬
  • 《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專輯由陸軍工程大學方秦教授和北京理工大學陳小偉教授共同組織,包括13篇研究論文和綜述,涉及爆炸荷載作用下建築結構連續倒塌與淺埋管廊動力響應、強動載作用下混凝土和巖石損傷破壞分析的新方法、彈體侵徹動力學、深部非線性巖石力學等方面的內容。
  • 論文推薦|劉新榮等:含V型相交裂隙巖體的力學特性及破壞模式試驗
    重慶大學 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1研究背景巖石在各種地質作用下形成了大量的節理、斷裂等斷續裂隙,這些已經存在的各種裂隙對工程巖體新的裂紋萌生、擴展、貫通及巖體的最終破壞失穩模式起著重要的誘導作用。為了保障各種節理裂隙巖體工程的穩定與安全性,裂隙巖體強度破壞和裂紋擴展特徵成為巖石力學研究中的重要科學問題之一。
  • 小皺紋大變形-膜基系統多倍周期失穩形貌演化規律|SCPMA研究論文
    軟物質表面失穩現象,尤其是薄膜/基底系統表面起皺行為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例如皮膚皺紋、大腦溝回、風乾水果和花葉形貌等;現代工業中,柔性膜基系統失穩行為在表面自清潔、防汙損、形貌偽裝和微納米斑圖成形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然而,如何定量預測並連續追蹤後屈曲非線性失穩模態中的多重分岔轉變仍是一項挑戰。
  • 《煤炭學報》2020年第7期「煤炭安全高效綠色智能開採地質保障...
    煤礦安全高效生產地質保障、④煤礦智能化綠色開採地質保障4個階段。焦養泉,王雙明,範立民,等再論含水層富水性評價的「富水性指數法」曾一凡,武 強,杜 鑫,等基於集對分析-可變模糊集耦合法的砂巖含水層富水性評價韓承豪,魏久傳,謝道雷,等邢東礦深部帶壓開採底板突水特徵及控制技術王朋朋,趙毅鑫,姜耀東,等基於GWO-Elman神經網絡的底板突水預測施龍青,張榮遨
  • 論文推薦|陳登國等:基於錨固力學效應巷道圍巖穩定性分析
    (2)針對錨杆施加預緊力引起的容重變化,計算出在錨固承載層範圍內的切向應力,根據靜力平衡方程求得錨固承載層作用下的等效支護力,通過力學分析,從而更加直觀地反映出錨杆對巷道圍巖支護的作用。(3)基於上述所求得錨杆的等效支護力,分析了錨杆長度、間排距、預緊力三者對等效支護力和巷道圍巖變形破壞的影響,並通過FLAC3D數值模擬加以論證。
  • 力學趣談:斷裂力學是破解結構低應力破壞的金鑰匙
    進一步研究證明,裂紋的存在,引起飛機結構發生低應力破壞,通行的設計準則遇到極大挑戰。這個研究孕育了斷裂力學的誕生,並促進了其快速發展。到1957年,美國科學家歐文(G.R.Irwin)提出應力強度因子的概念,從此線彈性斷裂力學基本建立起來。斷裂力學誕生並用於結構設計後,源於裂紋引發的災難事故大大減少,可見斷裂力學是破解結構低應力破壞的金鑰匙。
  • 向地球深部進軍 | 可燃冰的探測與開採
    地球深部為人類生存發展提供了絕大部分的資源和能源,是維繫萬物繁衍的物質基礎,是重大自然災害(地震、火山等)產生的根源。地球深部的物質運動和能量轉換與社會經濟發展、人類生存安全息息相關。然而,由於地球深部充斥著堅硬的巖石、處於高溫高壓極端環境,人類對地球深部的認知還非常膚淺,遠沒有達到對太空和深海的認識程度。
  • 向地球深部進軍|可燃冰的探測與開採
    地球深部為人類生存發展提供了絕大部分的資源和能源,是維繫萬物繁衍的物質基礎,是重大自然災害(地震、火山等)產生的根源。地球深部的物質運動和能量轉換與社會經濟發展、人類生存安全息息相關。然而,由於地球深部充斥著堅硬的巖石、處於高溫高壓極端環境,人類對地球深部的認知還非常膚淺,遠沒有達到對太空和深海的認識程度。
  • JGR:陸相頁巖細觀力學各向異性及破裂面粗糙度特徵
    國內外諸多學者針對頁巖力學特性的研究表明,頁巖的力學各向異性是其固有屬性,對頁巖油/氣開採過程中井壁的穩定性和儲層改造的力學響應有直接影響。然而,目前已有研究多集中於海相頁巖,且主要是基於宏觀尺度(> 10 mm)或是微觀尺度(< 0.1 mm)的力學試驗,而對於細觀尺度(0.1–10 mm)的頁巖力學行為研究較少,這使得不同尺度之間的頁巖力學特性難以建立直接、連續的聯繫。
  • 淺析砌體結構抗震措施[抗震鑑定]
    地基不均勻時,可能會發生結構一端倒塌而另一端不倒;屋面為預製板的結構,混凝土梁與橫向承重牆體振動不一致,搭在上面的預製板容易脫落;樓梯間、女兒牆以及其它平立面上的突變部位,在地震作用下也容易發生倒塌。2.裂縫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砌體房屋縱向窗間牆部位較易發生剪切破壞而出現斜裂縫,之後在地震的反覆作用下,牆體同時還受到拉壓、扭轉、彎折作用而產生交叉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