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增三位中科院院士

2020-12-06 大眾網

  □紫金山/金陵晚報記者 陳曦

  11月28日,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2017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16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此次南京有三位教授正式成為中科院院士,分別來自南京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南京理工大學。

  據了解,39歲的清華大學教授顏寧未能入選。在此前157名候選人名單中,顏寧以膜蛋白結構生物學專業分屬生命科學和醫學部。顏寧也是157名候選人名單中最年輕的一位。

  南京大學

  郭子建

  1961年10月出生。教育部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現任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曾任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00-2010)。1994年獲義大利國家博士學位,1994年至1996年在英國倫敦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6至1999年分別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英國愛丁堡大學做訪問學者和研究員。1999年4月回國,在南京大學配位化學研究所擔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1] 目前或曾任Chem. Soc. Rev.,Dalton Trans., J. Biol. Inorg.Chem., J. Inorg. Biochem.,Met-al-Based Drugs, Chin. J. Chem.,《化學學報》,《高等學校化學學報》,《中國科學:化學》,《科學通報》,《無機化學學報》等刊物的編委或副主編。

  2016年9月郭子建教授獲義大利化學會與Luigi Sacconi基金會聯合頒發的2016年度「Luigi SacconiMedal」,表彰其在生物無機傳感及金屬藥物領域的貢獻。

  南京航空

  航天大學

  郭萬林

  現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納米科學研究所所長,納智能材料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機械結構力學及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長期從事新型功能材料與器件、飛機結構抗疲勞斷裂設計方面的理論難題和關鍵技術的研究。建立了低維材料結構力-電-磁-熱耦合的物理力學理論體系; 在宏觀工程環境中發現了流-固界面邊界運動生電、氣流生電和蒸發生電效應,突破了經典雙電層動電理論。建立了飛機結構三維疲勞斷裂理論、攻克了飛機結構三維損傷容限關鍵技術,成果被系統地用於飛機型號研製,解決了型號研製急需。

  在 Nature Nanotech.、NatureCommun.、PRL、Adv.Mater.、JACS、Nano Lett.、JMPS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400多篇,多次被選為封面,被SCI收錄287篇、篇均被引20次,SCI他引5148次;2014、2015、2016年連續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21項,授權8項。

  南京理工大學

  芮筱亭

  博士,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歐洲力學學會會員、江蘇省「333」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芮筱亭是德國Hannover大學客座教授,Stuttgart大學客座教授,發表論文190多篇,SCI、EI、ISTP收錄80篇,出版專著5部,主持完成國家和部委級重點科研項目20多項。

  芮筱亭獲第七屆中國圖書獎、解放軍圖書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7項、其他省部級科技獎勵17項,申請發明專利14項,培養博士後、博士、碩士30多名。

推薦閱讀

  • 百度新聞是一款致力於熱門資訊頭條、語音閱讀播報的APP。專業權威的百度搜索技術,您可以在這裡隨意搜索各種新聞、資訊、百科。研發個性化算法,讓您在有限時間裡,讀到最想看、最需要的新聞資訊。語音技術實現情感語音播報新聞,讓您在開車、健身等,需要解放雙眼雙手場合,也能盡情收聽新聞資訊。[詳細]

  • 11月28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國科學院官網獲知,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2017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16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詳細]

  • 試點工作將在北京、河北、吉林、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湖北、廣東、海南、四川、重慶開展,為期兩年,分步實施。」杜萬華表示,通過道交一體化改革,及時引導當事人運用道交一體化糾紛解決模式,糾紛解決全流程公開、陽光化處理,更透明、更權威。[詳細]

  • 11月的重慶進入了冬天的節奏,昨天上午9點多,銅梁區六順花園小區一棵黃葛樹下的簡易早餐攤,陳淑梅老人正在收拾餐具、打掃衛生。」  2015年6月,陳淑梅夫妻倆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授予「中國好人」榮譽稱號;同年,夫妻倆被重慶市委、市政府授予「誠實守信道德模...[詳細]

  • 在昨天舉辦的故宮「文化+科技」國際論壇上,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院長在主題發言中透露,「故宮開放面積明年要超過80%」。論壇舉辦同時, 故宮博物院與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共同宣布成立「故宮博物院—騰訊集團聯合創新實驗室」,並現場揭幕。[詳細]

  • 敘利亞外交部28日說,敘政府代表團確認將於29日抵達瑞士日內瓦,參加新一輪敘利亞問題日內瓦和談。敘通社當天援引敘外交部的消息說,在與俄羅斯方面溝通後,敘利亞政府決定參加新一輪敘利亞問題日內瓦和談,敘常駐聯合國代表賈法裡擔任和談代表團團長。[詳細]

  • 此前被稱為「亮瞎眼」的土豪共享單車——酷奇單車無法退還押金事件,有了新進展,也許能讓基本上已經認栽的消費者看到另外一種解決途徑。●今年5月初,酷奇單車進入杭州市場,最早是綠色車身藍色座椅的輕暢版,6月初推出「土豪金」版本,在功能上還多了個充電裝置,...[詳細]

相關焦點

  • 兩院新增院士揭榜 新當選的兩院院士你了解多少?
    上海11位科學家當選兩院新增院士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2019年新增院士揭曉,上海共有11位科學家當選。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分別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常進,東南大學崔鐵軍、段進,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王金龍。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分別為南京大學任洪強、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張佳寶、南京醫科大學沈洪兵、江南大學陳衛、國防科技大學第六十三研究所姚富強。
  • 中科院新增61名院士:16位外籍、2位諾貝爾獎
    11月28日,兩年一度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公布結果。其中,今年共產生中科院院士61人,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4.1歲,最小年齡46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及其以下的佔91.8%。
  • 加拿大工程院2020年新增院士名單公布 新增16位華人院士
    當地時間6月15日,加拿大工程院(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CAE)發布了 2020年52名新增院士名單,其中包括50位院士,兩位外籍院士。
  • 中科院院士楊經綏已加盟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中科院院士楊經綏已加盟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澎湃新聞記者 石鳴 2019-09-23 09:50 來源:澎湃新聞
  • 山東大學新增一位院士錢逸泰至此已有5位院士
    山東大學新增一位院士錢逸泰至此已有5位院士 王原 苗坤 報導
  • 我國年齡最小的三位院士,兩位是江蘇人,一位是浙江人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院士的年齡一般都比較大,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根據統計,今年新當選的中科院院士平均年齡為55.7歲,新當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平均年齡更是達到58歲。但是,並不是所有院士的年齡都很大,那麼,我國現有院士中,哪三位院士年齡最小呢?
  • 我國有一個省份,出了219位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你家鄉嗎?
    蘇州最近,中國科學院了新增院士644 南京市 22人;南京是六朝古都,最著名的江南貢院就坐落在金陵夫子廟,南京籍院士也不少!5 揚州市 17人;揚州自古就是文人薈萃,商賈雲集的歷史名城,揚州籍院士也不會少。6 鎮江市 16人;鎮江是歷史文化名城,民國時候江蘇省會。
  • 張景中院士工作站 中科院南京分院微生物STEM實驗室落地金地未來
    當日,南京金地未來學校舉辦了「張景中院士工作站」、「景中數學實驗室」、「中科院南京分院微生物STEM實驗室」、「世錦賽冠軍姚勇擊劍青少年培訓基地」、「中國南京奧帆帆船俱樂部青訓基地」、「江蘇省管樂學會小號專業委員會音樂人才培訓基地」、「江蘇省弦樂學會大提琴專業委員會音樂人才培訓基地」掛牌儀式。
  • 2016-2020年各高校兩院院士、國家三大獎等排名統計
    高校評估,兩院院士人數、國家傑青、國家三大獎都是及其重要的加分項!而2020年,是十三五結束之年,同樣對國內高校來講也是個極為重要的一年,在過去的五年裡,各高校在兩院院士、國家傑青、國家三大獎表現如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史上最全整理:大數據揭秘55位陝西院士
    2、院士的平均年齡有多大?55位陝西兩院院士,有7位已經去世,分別是中科院學部委員楊鍾健、段學復、高鴻和高景德,中科院院士田在藝,中國工程院院士雷廷權和徐乾清。37位擁有博士學位的陝西院士中,博士畢業於蘭州大學的院士最多,有3人,分別是中科院院士陳發虎、嶽建民和種康,這三位院士的本科、碩士和博士都畢業於蘭州大學。畢業於國外高校的17位院士,佔37位擁有博士學位的院士的45.9%,佔55位院士總數的30.9%。
  • 中國科大蘇州研究院-中科院南京土壤所
    10月13日,中國科大蘇州研究院-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功能農業支撐技術聯合實驗室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行揭牌儀式,揭牌儀式由中國科大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副院長黃建華主持。這是國內首家專注於功能農業支撐技術研究與應用的實驗室。
  • 「中科院專家走進海安」活動現場,為啥來了多名工程院院士?
    翻看與會嘉賓名單,交匯點記者發現,除了6名中國科學院院士以及中科院59家院所的上百名專家外,還有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來自國內27所高校的專家教授參會。吸引這麼多院士專家齊聚一堂,海安憑什麼?「其實從第六屆『中科院專家走進海安』開始,參加活動的就不局限於中科院的專家了。」海安市市長於立忠介紹,2014年海安牽手中科院舉辦首屆「中科院專家走進海安」活動,6年來,先後有70個中科院項目紮根海安,為該市解決數百個技術難題。
  • 2015新增兩院院士名單公布 浙大4位在職教授入選
    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12月07日訊(記者 吳俏婧)12月7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分別公布2015年新增院士名單。浙江大學物理學系教授羅民興、地球科學學院教授楊樹鋒、建築工程學院教授陳雲敏3位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陳純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目前,浙大教師中共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8人。
  • 發生在南京大學的故事:諾貝爾獎獲得者與中科院院士之間的互相吹捧
    1988年,在南京大學舉行過一次理論化學培訓班,筆者作為南大在讀博士生參加了部分接待工作。培訓班開幕式上,由高鴻先生致歡迎詞。高先生先介紹了李遠哲的學術成就,然後話鋒一轉:「李遠哲先生不僅學術上造詣很深,而且心繫祖國,時刻記住他的根。前幾年,我訪問伯克利的時候到他家去做客。沒進家門,就聽見錄音機裡傳來悠揚的一條大河波浪寬的歌詞。」
  • 戎嘉餘院士在南京大學開講「生物進化與環境」通識課
    戎嘉餘院士在南京大學開講「生物進化與環境」通識課 2016-03-07 南京分院 【字體:大 中 小】   3月3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科院院士戎嘉餘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以
  • 安慶籍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教授王業寧逝世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王業寧逝世「南京大學」微信公號2月26日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凝聚態物理學家和教育家、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王業寧,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2月22日18時在寧逝世,享年93歲。王業寧院士1926年10月14日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市,1945-1949年就讀於中央大學物理系。自1950年開始在南京大學物理系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 清華都沒有專職數學院士!中科院啟動院士增選,數學院士名額大增
    「大樹成長營」查閱相關資料發現,目前中科院院士按照學部來增選,包括數學物理學部、化學部、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地學部、信息技術科學部和技術科學部,其中將數學學科與物理合在一個學部,但長期以來,數學領域的院士相對較少。中科院院士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總名額在70位左右,從近三屆數學領域的增選的院士來看,人數並不多。
  • 沈志勳的美國院士含金量有多高? 僅次於諾貝爾獎
    全美溫州博士協會最年長博士林多樑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史丹福大學物理系教授沈志勳  溫州網訊 美國國家科學院近日公布2015年新增院士名單,畢業於溫州二中、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物理系教授的沈志勳赫然在列。但你是否知道,美國院士與中國院士有什麼不同?美國院士怎麼選出來的?到底有多少「含金量」?
  • 失蹤奇案:27年前,中科院院士在南京憑空消失,最終結果如何?
    近年來在我國也出現了一些神秘失蹤的案件,例如1980年在羅布泊中神秘失蹤的中科院院士彭加木,搜救人員進行了4然而在1993年,在我國的南京,又有一位中科院院士神秘地失蹤了。而這一次的失蹤案似乎並沒有那麼的簡單。
  • 這些牛人都曾「落選」中科院院士,院士是怎麼評出來的?
    近日,中科院新增院士名單公布,在157名院士候選人中,有61名學者成功當選中科院院士。在世界膜蛋白結構生物學領域,頗有盛名的39歲年輕美女科學家顏寧遺憾落選,目前,顏寧已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講席教授。其實,曾經落選中科院院士也不乏一些我們所熟知的「牛人」,例如:袁隆平:從小我們就是知道,袁隆平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對我國的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然而袁隆平曾經三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來卻成了美國科學院院士。為什麼袁隆平評不上國內的院士?當年的討論可謂非常激烈,而袁隆平本人卻看得很淡,認為:當院士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