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凍電鏡技術如何革新生物學
冷凍電子顯微鏡(以下簡稱「冷凍電鏡」)是結構生物學的重要研究工具、重要突破,其結構解析的解析度已從納米尺度進入埃尺度(即原子尺度),成為可以與X射線晶體學相媲美的結構解析方法。其中,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大大降低了結構解析的難度,提高了結構解析的速度。通過冷凍電鏡技術,研究人員可以揭示許多之前未能知曉的生物分子細節,幫助人們揭秘眾多的生物學現象。
-
攻克生物學半世紀難題,「阿爾法摺疊」精準預測蛋白質三維結構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日電 人工智慧(AI)再度發威,攻克了生物學領域一項重大難題:預測蛋白質如何從線性胺基酸鏈捲曲成3D形狀以執行任務。人體擁有成千上萬種不同的蛋白質,每一種蛋白質都包含幾十到幾百種胺基酸,這些胺基酸的順序決定了它們之間的作用,賦予蛋白質複雜的三維形狀,進而決定了蛋白質的功能。了解這些三維形狀有助於研究人員設計出能在蛋白質縫隙內滯留的藥物。此外,合成出擁有所需結構的蛋白質,還可以加快酶的研製進程,讓生物燃料領域受益。
-
冷凍電鏡單顆粒技術的發展、現狀與未來
Glaeser 於1974 年提出了冷凍電鏡技術,並且用於實驗研究。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冷凍電鏡技術已經成為研究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的強有力手段。冷凍電鏡本質上是電子散射機制,基本原理就是把樣品凍起來然後保持低溫放進顯微鏡裡面,利用相干的電子作為光源對分子樣品進行測量,透過樣品和附近的冰層,透鏡系統把散射信號轉換為放大的圖像在探測器上記錄下來,最後進行信號處理,得到樣品的三維結構。
-
重要作物染色質三維構象新特徵成功解析
原標題:重要作物染色質三維構象新特徵成功解析 山東農業大學李平華課題組和香港中文大學鍾思林課題組的合作研究團隊,日前在重要作物大基因組染色質研究領域獲得重大突破。近日,國際學術期刊《分子植物》發表了該項研究成果論文。
-
這位才畢業的90後國產科學家,破解人類基因之謎,攻克世界級難題
RNA剪接體工作原理由於剪接體的高度動態性,RNA剪接的清晰結構和複雜機理遲遲沒有被攻克,被公認為是結構生物學的世界級難題。2013年由於冷凍電鏡技術的突破,證實冷凍電鏡可以用於解析重要小分子的結構,這可以說為剪接體結構解析提供了技術支持。冷凍電鏡是用於掃描電鏡的超低溫冷凍制樣及傳輸技術,可實現直接觀察液體、半液體及對電子束敏感的樣品,如生物、高分子材料等。
-
新技術揭示人類基因組複製時的姐妹染色單體構象
新技術揭示人類基因組複製時的姐妹染色單體構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4 11:27:39 奧地利科學院Daniel W.
-
科學家開發基於新型化學交聯「平臺」的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
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3C和Hi-C)發現並解析出染色體在不同層級上,不同解析度(resolution)下的摺疊形式。現有的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依靠甲醛(formaldehyde)交聯蛋白與DNA,然而利用甲醛(formaldehyde)交聯DNA和蛋白的反應是可逆的,且交聯產物並不穩定。
-
開發基於新型化學交聯「平臺「的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
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3C和Hi-C)及其衍生技術(DNase Hi-C和Micro-C )發現並解析出染色體在不同層級上、不同解析度下的摺疊形式。現有的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依靠甲醛交聯蛋白與DNA,通過限制性內切酶或者DNase, Mnase對DNA進行酶切,再將空間上鄰近的DNA重新連接。將重連後的DNA文庫通過高通量測序,分析比對其來源並繪製染色質互作圖譜。
-
攻克生物學半世紀難題! 「阿爾法摺疊」精準預測蛋白質三維結構
近日,人工智慧(AI)再度發威,攻克了生物學領域一項重大難題:預測蛋白質如何從線性胺基酸鏈捲曲成3D形狀以執行任務。人體擁有成千上萬種不同的蛋白質,每一種蛋白質都包含幾十到幾百種胺基酸,這些胺基酸的順序決定了它們之間的作用,賦予蛋白質複雜的三維形狀,進而決定了蛋白質的功能。了解這些三維形狀有助於研究人員設計出能在蛋白質縫隙內滯留的藥物。此外,合成出擁有所需結構的蛋白質,還可以加快酶的研製進程,讓生物燃料領域受益。
-
冷凍電鏡技術為何能獲得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及其發展趨勢
在上世紀80年代早期,Dubochet成功地實現水玻璃化(vitrifying water):快速地讓水冷卻以至於它在液態狀態時在生物樣本周圍凝固,從而允許生物分子在真空環境下保持它們的自然形狀。在這些發現之後,電子顯微鏡的每個方面都得到優化。2013年,電子顯微鏡實現理想的原子解析度。如今,研究人員能夠程式化地獲得生物分子的三維結構。
-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人類早期胚胎中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
首次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中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並發現CTCF蛋白對於早期胚胎發育中拓撲相關結構域(TAD結構)有著重要調控功能,為進一步揭示人類胚胎發育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人類的DNA如果拉成一條直線約有2米長,然而細胞核的直徑卻僅有5微米至10微米,近期研究發現DNA可以通過有序的摺疊組成不同的拓撲結構域,最終形成染色質的高級結構。
-
冷凍電鏡解析人源蛋白酶體26S在降解底物過程中的七種中間態構象
冷凍電鏡,是用於掃描電鏡的超低溫冷凍制樣及傳輸技術(Cryo-SEM),可實現直接觀察液體、半液體及對電子束敏感的樣品,如生物、高分子材料等。樣品經過超低溫冷凍、斷裂、鍍膜制樣(噴金/噴碳)等處理後,通過冷凍傳輸系統放入電鏡內的冷臺(溫度可至-185℃)即可進行觀察。
-
Cell:人源Dicer與Dicer-pre-miRNA複合體的冷凍電鏡結構
人源核酸內切酶Dicer蛋白一直沒有獲得高解析度三維結構的主要原因有幾點:1、人源核酸內切酶Dicer蛋白約為220 kDa,對於運用晶體學來獲得三維結構來說,分子量比較大,很難結晶;2、對於運用單顆粒重構的方法來獲得高解析度三維結構來說,其分子量又相對較小;3、核酸內切酶Dicer蛋白三維結構呈L型,沒有對稱性,在冰中分布多為長條型,襯度低,分布不均勻,有優勢取向,對單顆粒三維重構形成了很大的技術障礙
-
地錢中TCP家族轉錄因子活性與染色質三維構象變化相關
-
中國蛋白質3D高清照片仰賴進口透射式電鏡 核心技術待攻克
是什麼卡了我們的脖子——我們的蛋白質3D高清照片仰賴舶來的透射式電鏡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本報記者 張佳星5月29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博士生張森森的蛋白樣品9時準時在液氮環境下進入冷凍電鏡。幾天後,埃(10-10)級精度的蛋白質「高清3D彩照」將出爐。研究人員可以「直視」單個蛋白質的分子結構,並解出生命運轉機理。
-
何川任兵等聯手開發基於新型化學交聯「平臺」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
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3C和Hi-C)及其衍生技術(DNase Hi-C和Micro-C )發現並解析出染色體在不同層級上、不同解析度下的摺疊形式。現有的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依靠甲醛交聯蛋白與DNA,通過限制性內切酶或者DNase, Mnase對DNA進行酶切,再將空間上鄰近的DNA重新連接。將重連後的DNA文庫通過高通量測序,分析比對其來源並繪製染色質互作圖譜。
-
何川等合作開發基於新型化學交聯"平臺"的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
責編丨兮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3C和Hi-C)及其衍生技術(DNase Hi-C和Micro-C )發現並解析出染色體在不同層級上、不同解析度下的摺疊形式。現有的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依靠甲醛交聯蛋白與DNA,通過限制性內切酶或者DNase, Mnase對DNA進行酶切,再將空間上鄰近的DNA重新連接。將重連後的DNA文庫通過高通量測序,分析比對其來源並繪製染色質互作圖譜。
-
東方糧倉攻克米糠保存技術難題
記者近日從東方糧倉有限公司獲悉,該公司在全國率先攻克新鮮米糠無法長期保鮮的技術難題,將米糠的保質期從4—6小時延長到10個月,經專家鑑定,該項「低溫擠壓酶解穩定化全脂米糠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並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據悉,該公司科研人員採用自主研發低溫擠壓反應器,併集合生物技術、酶解技術,首次實現了對現有傳統米糠穩定技術上質的突破,目前已獲3項國家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