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散記:失落的農村

2020-12-05 騰訊網

潛山微生活

潛山人喜愛的網絡媒體

不知我祖上從哪一代開始做農民的,我只知道,我是生於農村長於農村的地道農民。說地道卻也不怎麼地道,由於長期在城市工作,導致現在既不會耕田犁地也不會播種收割,遠觀甚至分不清韭菜和麥苗,但是我對於農村,卻有著說不清的眷戀。

一、失落的田地

依稀記得小時候常常跟在大人後面去地裡幹活,拔草,播種,施肥……,由於機械化尚未普及,所有的工作都要人工來完成。年幼的孩子在田間地頭做點力所能及的事,累了便可以隨時休息。在地裡捉蚱蜢,穿成一串回家給貓咪美餐一頓,是孩子們最喜歡做的事。

農村的地都是承包到戶,這一塊是你家的,那一塊是他家的,中間只隔著一道田埂。大人們勞作的辛苦了,也會在田地邊抽一袋煙,跟一起勞作的其他村民嘮嘮家常。時而眉頭緊鎖,時而哈哈大笑,短暫的休息也變得有趣且格外令人期待。

如果誰家的田地被打理的寸草不生,那麼其他路過的村民便會交口稱讚,「看人家這地收拾的多好。」同時認為這是一戶勤快的人家。

現在,隨著國力的增強,生產力水平也普遍得到了提升。春種秋收都實現了機械化,除草施肥也實現了機械化,田間地頭再也看不到小孩子的身影,他們大多在家寫作業。勞作的人變少了,機器取代了重複性強的工作。北方的玉米秸稈禁止焚燒,收割機直接做到了秸稈還田,也就是粉碎了留在地表,等明年機器一翻便會與泥土混在一起。

之前需要繳納公糧的時候,農民辛苦耕種也沒幾個發家致富,後來流行進城務工,農民紛紛離開了土地。那幾年,有許多地直接晾荒,有的地裡甚至長了樹。近幾年,國家允許土地流轉出租,雖然租金不多,但總比荒蕪要好。包田大戶通常依靠機械,基本不用投入多少人力。田地裡再也看不到從前的人來人往。即使如此,在眾多農民眼裡,務農依然是又累又髒又不賺錢的工作,是沒有更好發展才走的下策。如果土地也有靈魂,應該會感到失落吧。

如今國家提出鄉村振興計劃,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土地能夠帶來更多收益。

二 、失落的村莊

在我很小的時候,村子裡的馬路都是土路,每到下雨天會泥濘不堪,晴天暴曬之下又會塵土飛揚。馬路上基本沒有汽車,年幼的我只是經常看到馬車和驢車。

我最最喜歡農村的夏天,孩子們可以撲蜻蜓,捉蚱蜢,長長的白天可以玩到很晚才睡。吃晚飯的時候一般會在院子裡,左鄰右舍也很少有圍牆,端著一碗飯去隔壁家吃,邊聊邊吃,吃完了拿著空碗回家休息。如今在城裡,左鄰右舍住了好幾年都沒說過幾句話,要是還敢拿著碗去鄰居家邊吃邊聊,估計十有八九不是被罵沒教養就是被認為腦子有病。

那時候沒有冰箱,夏天吃一碗井水浸過的打滷面卻會讓人覺得爽個通透。那時候沒有超市,但家家都有菜園,時令蔬菜應有盡有,真正是綠色純天然。那時候沒有空調只有蒲扇,母親怕孩子熱,有的時候搖扇子搖到半夜。那時候的農村,沒有豪華的房子,沒有像樣的電器,甚至沒有交通工具,但是卻有最重要的「人氣」。

如今的農村,柏油馬路修到了家門口,但一般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才會車來車往;家家戶戶都蓋了漂亮的房子,但卻只有老弱婦孺在裡面住,能進城的青壯年都想法子進了城。鄉村的夜,出奇的靜……

三 、 失落的農民

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們不能忘本。那時候實在太小,還不太明白「忘本」是什麼意思,如今細想,或許不能忘本的意思就是不要忘了自己是個農民吧。

農民離開土地進城務工,有多少為了尋夢?有多少為了生存?試問,除了一部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青年為了尋夢,有多少人只是單純為了生存呢?我想,比例一定不在少數。

教育資源從古至今一直是稀缺資源。物以稀為貴,農民大多沒有機會接觸到優良的教育,所以他們進城務工便又有了一個新稱呼「農民工」。他們缺少專業技能,一旦離開土地進了城,便只能做技術含量不高的工作。這些工作通常都是以出體力為主,很累並且報酬不高。五險一金對於農民工來說高不可攀,拖欠農民工工資更是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農民工,他們大多不懂法,要麼天真的以為法律可以解決一切問題,要麼倔強的認為法律什麼用處也沒有。前者一旦訴求沒有得到法律的支持便會迅速轉變成後者,進而演變出一系列的極端問題。好在如今國家已經越來越重視這部分問題,有了法律援助,有了調節中心,甚至在法律的制定上更加重視保護農民工的利益,比如「優先受償權」等等。

農民工之中有一些人頭腦活絡混成了人們口中的「老闆」,但也有大量的人混了半生依然還是人們口中的「農民工」。即使拿著微薄的薪水,他們依然選擇留在城市。還有一部分受過較好教育的人在大城市就職,有一份較豐厚的薪水,但是除去房租便所剩無幾。這部分人通常被稱作「漂」,例如北京的「北漂」……。這時候能不能在城裡買個房便成了關鍵,但是個人的力量有限,於是又順理成章的進入了「拼爹模式」,中老年農民工為了多賺錢給孩子買房更不敢回到農村,因為農村普遍的情況是就業崗位少薪水也少。

回想當初的自己,從農村來到城市。不知道紅綠燈中間黃燈的作用,不知道何為「逆行」,鋼筋混凝土的城市人來人往,卻令人覺得無比茫然和孤獨。若是遇到個心慈的房東便萬事大吉,若是遇到個手巧的房東,便會發現電錶走的奇快,一個月光點燈也要四五十度電。更不要說房東心情不好或看不順眼,那便意味著要搬家。每每搬家必定會丟失一部分東西,讓本來就捉襟見肘的生活更加捉襟見肘。如今日子久了,便也習慣了城市生活的規則,也明白了城市人並沒有那麼冷漠,並且城市人也同樣背負著巨大的生活壓力。再說了,往上數八代,怕沒幾個是城市人。

四 、願景

最近幾年,農村的生態越來越好了。北方農村可以看到各種候鳥,南方農村由於氣候溼潤,植被生長更是迅速。門口的梧桐樹會看到松鼠,野外還有野豬出沒。

但願將來,鄉村能夠有產業可以工作;但願將來,鄉村不但可以安放肉體也能安放靈魂;但願將來,城市可以反哺農村,讓鄉村人氣旺旺,不再失落。

相關焦點

  • 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 加快建設「數字鄉村」
    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 加快建設「數字鄉村」 2019年10月19日 13:28:47 來源:四川新聞網 通過農村金融服務系統、農村保險系統、農安質量溯源系統、農村有能機械系統全方位了解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情況。通過農村產權交易系統清楚明晰的展示全市農村產權入場交易和規範流轉的情況。另有農村電子商務系統、人居環境系統、惠民監測系統尚在探索開發之中。
  • 評論員文章 | 優先發展農業農村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來陝考察,強調要「紮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剛剛閉幕的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 農業農村部:到2050年,鄉村振興目標全面實現
    中宏網10月27日電 27日,在國新辦就「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主要成就等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總經濟師、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表示,鄉村振興已經實現良好開局,下一步,將紮實有效推進各項工作,確保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
  • 顧士雲|崇明地區農村喪葬習俗演變散記之五
    崇明地區農村喪葬習俗演變散記之五二千年後喪葬習俗的攀升與回歸二千年後的頭十年,崇明地區農村喪葬習俗在沒有引導、沒有節制的情況下,又經歷了新一輪的攀升,這種攀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喪事的周期有所延長。一般人家只要死者不是上午死的,都搞擱四朝。所以多擱一天,既有親屬想多看一天的心理要求,也有喪事夥倉過大,需要充分準備的客觀要求。
  • 調查顯示八成農村教師想留在農村?鄉村教師和城市教師壓力誰大?
    最近一則出自東北師範大學的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的報告顯示84.85%鄉村教師很滿意當下的生活狀態,83.46%的鄉村教師原因繼續在農村從教。很多農村教師直接在報導下面評論,如果不是因為沒有門路、沒有關係、沒錢疏通,有兩成農村教師願意留在農村算我輸。
  • 寧國市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寧國市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要求,圍繞「點上出彩、線上提升、面上改觀」的總體目標,紮實開展以「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動」為主要內容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連續6年獲得宣城市農村環境衛生考核中第一。 聚焦美麗,統籌鄉村建設。
  • 改善鄉村振興中青年缺席狀況
    在現代化進程中,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出現了「農村空心化」和「農民老齡化」的問題,在發展的一定階段開始反思城鄉關係、開展重振鄉村的政策實踐,也越來越重視青年人才的作用。鄉愁承載的是農村青年關於家鄉以及童年的溫馨回憶,也寄託著城市青年對于田園生活的想像。發達國家在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後,都出現過回歸鄉村的社會潮流,城市人湧向鄉村尋找昔日的鄉情、鄉味、鄉風,由此帶動了一些有著較好鄉村文化和自然稟賦的村莊去發展旅遊和民宿。伴隨城市中等收入群體成為鄉村旅遊的消費主體,他們當中的一些人開始轉向鄉村尋找新的生活方式。
  • 2020年全省農村建成嶺南特色美麗鄉村
    實現生態宜居,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  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生態宜居」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我省計劃,到2020年,全省農村公共衛生、基礎設施、人居環境、公共服務、社會事業、生態文明等方面建設有明顯進展,農民生活質量和文明素質有明顯提高,形成具有嶺南特色的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以新農村建設促環境整治  「垃圾靠風吹,汙水靠蒸發」曾是農村環境「髒亂差」的寫照。如今,這種情況在廣東的許多農村已一去不復返。
  • 讀書散記 7:清華新版《近代物理實驗》
    清華科學館清華大學「實驗物理教學中心」是大學一級實驗室,也是國家級示範中心。現在書稿已經排版,這裡把目錄和列入「讀書散記」,與各位分享。
  •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二論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億萬農民福祉,明確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重大任務,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7個方面的重大部署,為億萬農民描繪了一幅美麗鄉村的現代圖景,是振興鄉村的總綱領,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路線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就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 長春市雙陽區入選全國鄉村振興農村創新創業十佳優秀案例
    雙陽區委書記唐鐵生(左一)參加全國鄉村振興農村創新創業優秀案例發布活動  魯網10月28日訊  10月22日,在第26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上,長春市雙陽區入選全國鄉村振興農村創新創業十佳優秀案例,成為吉林省唯一入選的縣市區,長春市雙陽區委書記唐鐵生參加了優秀案例發布會。
  • 「減量控大」巴州農村、鄉鎮「紅黑榜」 開啟美麗鄉村行新篇章
    為進一步做好農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降低農村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率」「受傷率」「死亡率」努力實現「一個杜絕、一個零發生、兩個下降」工作目標。巴州交警支隊特此建立農村、鄉鎮「紅黑排行榜」制度,每月通報表揚紅榜,曝光懲處黑榜,並將相關問題抄送至上級部門,望各鄉鎮、高度重視。
  • 翔安區召開鄉村振興現場推進會 向「農業強」「農村美」「百姓富...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翔安以「統籌發展、重點推進、示範引領、創新突破」為工作思路,突出抓好現代農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鄉風文明培育、農村治理完善、農村民生提升等五大重點工作,持續提升市級示範村、省級試點村創建成效,鄉村振興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憲法進農村」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舉行「普法書架」揭牌儀式、發放普法讀物、法律知識有獎競答、農業普法微視頻微電影展播、提供法律諮詢服務……11月30日,農業農村部、司法部、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柳杜鄉成子村舉辦2020年「憲法進農村」主場活動,標誌著全國農業農村系統上下聯動舉辦的「憲法進農村」主題活動同時拉開帷幕。
  • 寧國市大力發展農村電商推動鄉村振興
    近三年來,寧國市農村電商交易額實現跨越式增長,由3億元增長到12億元,年均增幅高達27%,有力地助推了鄉村振興。  優化「網點」。推進「電商寧國」建設,出臺一系列提升農村電商產業水平、實現農村電商提質增效的政策,並將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創建及推進農村電商向縱深發展作為重點,加快完善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
  • 湖北鄉村振興21條舉措出爐,2050年建成農業農村現代化強省!
    湖北農村公路《意見》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到2050年,全面建成農業農村現代化強省。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強省全面建成。速覽!21條措施為湖北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 董倩·印象新農村丨葛家村:當藝術與鄉村碰撞
    最近,記者董倩受邀與寧波大學中國鄉村政策與實踐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們一起走進浙江一些鄉村走訪調研,探討「鄉村振興」的話題,並記錄下關於「美麗鄉村」的美好印象……  2019年,浙江寧海縣推動「藝術振興鄉村」計劃,邀請國內高校藝術專業的老師和大學生走進鄉村,嘗試用藝術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
  • 農業強 農村美 農民富——浦江縣鄉村振興改革創新及亮點工作
    葡萄種植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借力使力:「無中生有」搶先機。西部鄉鎮依靠環境整治後的綠水青山,無中生有,發展起一批民宿、體育休閒產業。3.上河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深度發掘農村產業業態,完善配套設施建設,以生態資源優勢引導上河村民宿農家樂等休閒旅遊業發展。
  • 彩色標線施工、青石板路鋪設……衢州柯城「四好農村路」鋪就鄉村...
    「白改黑」、彩色標線施工、青石板路鋪設,屬於溝溪鄉「四好農村路」範疇。「餘東村是有名的農民畫村,這次交通部門繪上的紅黃藍三原色,與農民畫村風格相契合,而且可以將沿路的各類旅遊景點串起來,帶動鄉村產業發展,實現富農惠民。」
  • 霑益區播樂鄉:「四個突出」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為進一步改善村莊人居環境,提升人民生活健康水平,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播樂鄉強化措施,上下聯動,「四個突出」,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在幹群同心協力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的過程中,形成人人愛護鄉村環境衛生的新風尚,塑造群眾共建和諧美麗鄉村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