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據自然資源部消息,中國極地科考船「雪龍」號,在執行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任務期間,於北京時間1月19日上午10時47分,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區航行中,因受濃霧影響,在南緯69°59.9『,西經94°04.2』位置與冰山碰撞,碰撞時船速3節(約5.56千米/小時),船艏桅杆及部分舷牆受損。
消息一出,牽動了萬千國人的心。撞冰山!讓人們第一時間想到著名的「冰海沉船」——「泰坦尼克」號。所幸,後來 「雪龍」號發來的信息顯示,雖然船艏桅杆及部分舷牆受損,但無人員受傷,壓載水艙、油艙、主機及其他船舶動力設備、通訊導航設備運行正常。
圖片:經過現代化改裝的「雪龍」號極地科考船。
「雪龍」號是中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是由烏克蘭赫爾松船廠在1993年3月25日完成建造的一艘維他斯·白令級破冰船。中國於1993年從烏克蘭進口後按照中國需求進行改造而成。
"雪龍"號是我國目前唯一能在極地破冰前行的船隻,能以1.5節航速連續衝破1.2米厚的冰層(含0.2米雪)。但是,就算是擁有這麼強的破冰能力,見到冰山這樣的龐然大物,還是只能夠躲得遠遠的!
圖片:船隻撞冰山沉沒的最典型事例就是「泰坦尼克」號。
冰山,顧名思義就是一塊大若山川的冰!這座山一樣的冰往往來自於極地的冰川或冰架,在海洋中自由漂流。
我們知道,冰的密度約為917千克/立方米,而海水的密度約為1025千克/立方米,依照阿基米德定律,自由漂浮的冰山約有90%的體積其實是沉在海水表面下。我們看到的露出海面的冰山,其實往往下方有更加龐大的山體結構。所以,我們經常用冰山一角來形容看到的事物和真相往往只有一小部分。
圖片:船舶撞上冰山的示意圖。
冰山是極地航行中最大的危險,由於在低溫環境下,船舶的金屬強度會降低,所以想要用尖銳的船首去撞冰山是極度危險的。
我們不知道「雪龍」號撞冰山時候的情景是怎麼樣的,但是2016年俄羅斯拍攝了一部叫做《破冰船》的電影,卻給我們展示了即使是蘇聯暴力美學的大型破冰船,面對冰山也會感到恐懼和無助。
我們下面先來看影片中的最經典片段!
視頻:俄羅斯電影《破冰船》中面對的巨大冰山!
《破冰船》是俄羅斯的電影,講的卻是上世紀80年代的故事。電影中,一艘叫做「格羅莫夫」號的極地破冰船,突然遭遇到一座移動的冰山,最後船上眾人齊心協力通過冰山的故事。
屬於是有圓滿大結局的災難片。
圖片:俄羅斯電影《破冰船》。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這是一艘常規動力破冰船,而不是那些「恐龍」級的核動力破冰船。但是從該船噸位和尺寸來看,仍然是一艘大型破冰船。
不過,面對更加龐大的冰山來說,任何破冰船都必須謹小慎微,不可掉以輕心。
圖片:在浮冰區行駛的「雪龍」號破冰船。
近年來,隨著地球兩極的冰層融化,冰層下蘊藏的豐富資源成為各國爭相勘探的寶藏,這些資源的開採可能性越來越大。
各國對極地的爭奪戰也愈演愈烈,而要獲取這些遠離大陸架的冰下資源,就需要航程遠、自持力久、破冰能力強的破冰船以開展極地勘探考察和運輸補給行動。
在極地破冰船發展歷史上,俄羅斯無疑是具有絕對的領先優勢。無論是大型的核動力破冰船,還是常規動力破冰船,都在世界上排名首位,近年來還持續開工各種大型破冰船,對於北極的資源勢在必得。
圖片:俄羅斯「瓦良格」號大型破冰船帶領貨船行駛在北極航道上。
圖片:俄羅斯「新北極」級破冰船的設想圖,該船已經在建造。
中國目前「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已經下水,即將交付使用,核動力破冰船也在研究中。
其實,「雪龍」號撞冰山的事件或許會是好事,為我們並不多的極地航行積累豐富的經驗,而在撞冰山的處置過程中,對探測系統、船舶建造等都可以進行進一步改進和思考,這些經驗將反饋到新型破冰船的設計建造過程中。
圖片:中國「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已經下水,具有更好的破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