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考船在南極突撞冰山,24名隊員受困,鄰國直升機到達現場

2020-11-22 騰訊網

南極被我們稱為第7大陸,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被發現,唯一沒有人員定居的大陸,整個南極大陸被一個巨大的冰蓋所覆蓋,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陸,這裡雖然有著美妙的風景、萌噠噠的生物,但這裡也險象環生。世界多國在南極建立了大大小小的科考站,展開對這片大陸的探索。

北京時間1月19日上午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任務期間,中國科考船「雪龍」號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區航行中因為受到濃霧影響突然與冰山相撞,撞船時航速3節(約5.56公裡/小時),因為撞擊船艏桅杆及部分舷牆受損。24名科考隊隊員被困在南極了,雖然中國在南極建設的臨時基地可以禦寒,但生活用品僅夠維持到下個月月初。加上當時南極正處於夏季,基地附近可以作為飛機跑道的海冰都已經融化,飛機難以實施救援。

幸好當時韓國的科考船正在現場附近700米處,中方人員請求韓國科考船幫助,韓國出動直升機幫助中國科考隊隊員安全乘船。韓國「ARAON」號科考船將在2月4日將中方人員送到紐西蘭利特爾頓港,並將於2月9日重返張保皋站接回韓方科考隊48名隊員。

中方非常感謝韓國施以援手,在南極科考過程中,中方也曾多次幫助其他國家的科考隊。這次科考船撞冰山的事故很快在網上掀起了波瀾,有人詢問科考隊隊員是否成功脫險,希望他們能平安歸來。當然也有人質疑撞冰山是否是低級的操作失誤。對此中國第24次和28次南極科考崑崙站隊員的博主@雪中頌嘆回復稱:南極雖然已經不是探險時代,但是那裡依然危機四伏。

雖然現在南極考察各方面的安全保障和國際合作能力都很強,正是因為如此考察隊員很容易放鬆警惕,正是因為如此,我國在35年的南極科考中都把安全放在首位,一直沒有發生大的事故。這次雪龍號撞冰山所幸有驚無險,但事故肯定也是與考察隊的謹慎和安全意識有關,雖然南極是一個充滿兇險的地方,但是中國絕不會退縮。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雪龍號科考隊員談船上生活:一天四餐 果蔬十分缺乏
    已經第30次隨船的南極考察隊大洋考察隊隊長矯玉田則代表隨行的科考隊員們表示,現在船上的科考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工作生活狀態都很好,希望後方的親人同事放心。  據隨船的科考人員介紹,目前參加南極科考的共有254人,本次隨船的101人中除了工作人員外,科考隊員有一部分去長城站,另一部分負責我國在南極建立新的考察站的選址工作。
  • 「雪龍」號破冰船與冰山碰撞 韓國幫助撤離中國一科考隊全員
    上周六(1月19日),搭載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的「雪龍」號破冰船與冰山碰撞,所幸人員無人員受傷,且除了船艏桅杆及部分舷牆受損外,船舶動力和通訊導航設備均運行正常,目前已經駛離阿蒙森海冰山密集區,返回島嶼。
  • 中國科考船撞冰山!雪龍號受濃霧影響發生碰撞 雷達發現不了?
    很多人以為,撞上冰山這種大型目標只能發生在上個世紀初那種缺乏有效雷達的年代,然而實際上,就在北京時間的1月19日10點47分,我國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在執行它的第35次南極考察時,因為濃霧等因素的影響,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區與冰山發生碰撞事故。所幸由於航速較低,並未造成人員傷亡。
  • 雪龍號淪為鐵達尼號同樣是撞冰山,中國科考船小意思
    全網追蹤】   說到撞冰山,腦海中自然而然浮現出知名的沉船事故,鐵達尼號撞到陵蘭冰蓋破碎下來的冰山,致使船頭到船中部受損,五間防水艙進水,上千餘人同鐵達尼號葬身至海底。近日,我國科考船雪龍號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區也撞上了冰山,相信很多人都認為中國雪龍號也要同鐵達尼號結局一般,沉沒在深海之中,然而雪龍號是幸運的,不僅沒有成為「泰坦尼克第二」,而且也沒有發生人員傷亡,船體也無大礙,與鐵達尼號悲慘結局相比,雪龍號像是有了免疫冰山傷害的神秘護盾一般,目前已經恢復了走航,繼續執行考察任務。
  • 南極科考船"雪龍號"租用直升機失事墜海
    圖:南極科考船"雪龍號"租用直升機失事墜海記者從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獲悉,我國「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即將配備一架卡莫夫(卡32)直升機--「雪鷹」,目前已經從俄羅斯購買入境,正在深圳進行試飛,不久將進行正式交接手續。
  • 面對最後的資源寶庫,中國科考隊員用命擠進了南極圈
    集全國之力拼一把為了有資格分享南極的資源,國家決定不惜代價建立科考站。當時國家南極科考團長郭琨臨危受命,帶領科考隊員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但是很可惜,由於技術受限,加上其他國家的打壓,我們的長城站只是建立在了喬治王島上。從地圖上看,長城站並不在南極圈內。
  • 聚焦中國極地科考35年:親歷「冰山翻身」致命危機
    這是中國第13次南極考察隊隊長兼首席科學家陳立奇曾親歷的一場南極「冰山翻身」的致命危機。南極的危機四伏,是時時刻刻的。年輕的第31次南極考察隊員李航,將他在南極經歷的500天生活記錄了下來,他在書裡寫道:「這裡是南極,沒有意外才算得上意外。」2015年5月24日,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區正式進入極夜,太陽將有兩個月不再升起。這是李航第一次在南極越冬。
  • 南極科考「雪龍號」直升機墜毀 機骸已找到 1人失蹤
    4月12日11時20分,南極考察船「雪龍號」在上海外高橋碼頭停靠時,「雪龍號」租用的哈飛「直九」直升機,在轉場離開「雪龍號」時,從「雪龍號」起飛1分多鐘後失事墜入江中,機組4人中3人獲救,1人失蹤。記者從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獲悉,失事墜江的 「直九」直升機3名獲救的機組人員目前無生命危險,1名失蹤機組人員目前仍下落不明。
  • 雪龍號撞冰山牽動人心,破冰船為何撞不過冰山?一部影片看了都懂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據自然資源部消息,中國「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在1月19日上午10時47分,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區航行中,在南緯69°59.9』,西經94°04.2』位置與冰山碰撞,碰撞時船速3節(約5.56千米/小時),船艏桅杆及部分舷牆受損。原因是海上濃霧影響了觀察。
  • 一圖看懂|中國極地科考船"雪龍"號怎樣到達南極
    (原標題:一圖看懂|「雪龍」號怎樣到達南極)
  • 深藏功與名!張國立曾冒死炸冰山 救南極科考船立二等功
    榮獲個人二等功    近日,共青團中央公眾號在文章中曝光了1988年張國立救南極救科考船並立下二等功的事跡,並讚揚張國立:「低調的人能成事。」   文章稱,1988年,張國立在拍攝記錄南極科考的電視劇《長城向南延伸》時,遭遇巨大冰崩,他冒著生命危險炸開了浮冰,科考船成功脫困,張國立榮立集體一等功和個人二等功。   文章最後對張國立表示高度讚揚:「這個時代向來不缺高調沒實力的人,缺的是那些低調卻有實力的人。起碼,張國立實至名歸。」
  • 我國首艘民間科考船從舟山首航南極,掌舵的是一對夫妻
    這是我國首艘由民間籌資購買的破冰船,掌舵的張昕宇、梁紅夫婦帶領50多名隊員,於當天下午從這裡出發挺進南極洲。船隻面貌外廓長80.70米、寬度17.22米的破冰船,總裝載量1900噸,其破冰能力在全世界破冰船船中排名前十。記者發現,船上除了裝載一艘小艇,裡面還有一架16米長的直升機。這是一艘從國外購入的破冰船,包括修理在內,投資已達上億元。
  • 雪龍號撞冰山後發了個抖音…
    北京時間1月19日上午10時47分,「雪龍」船在執行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任務期間,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區航行中,因受濃霧影響,在南緯69°59.9',西經94°04.2'位置與冰山碰撞,碰撞時船速3節(約5.56千米/小時),船艏桅杆及部分舷牆受損。
  • 俄客船南極遇險 中國科考船「雪龍」號救援受阻
    據新華社電聖誕前夜,載有74人的俄羅斯客船「紹卡利斯基院士」號在南極冰區遇險,正航行在南大洋的中國極地科考船「雪龍」號25日全速前往救援。27日24時,兩船距離僅6.1海裡。然而由於天氣狀況的持續惡化,「雪龍」號被迫決定停止破冰前進,原地待命,等待天氣轉好後繼續救援行動。
  • 澳科考隊員急需醫療救護撤離南極 中美聯合伸出援手
    《澳大利亞人報》網站12月20日刊發題為《中國和美國共同幫助救護澳大利亞南極科考隊員》的報導稱,儘管地緣政治關係緊張,但在美國的協助下,中國正在幫助一名患病的澳大利亞科考隊員從南極撤離。報導稱,一名出現健康問題的澳大利亞南極科考隊員正被嘗試送回塔斯馬尼亞州首府霍巴特,這是一次可能需要花費數周時間的複雜行動。
  • 俄羅斯客船被困南極 中國科考船火速營救
    聖誕前夜,一艘載有74名人員的俄羅斯客船「紹卡利斯基院士號」因天氣狀況驟然惡化,在南極洲沿岸被厚冰困住動彈不得。在南極進行第30次南極科考的「雪龍」號改變航向,經過50多個小時、600多海裡的航行,於27日抵達遇險船密集浮冰區。
  • 中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I極地中心·雪龍號
    中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雪龍」號是中國最大的極地考察船,其中 「雪」意味著南極的冰雪世界,「龍」代表中國。雪龍號自首次航行以來,創下了中國航海史上多項新紀錄。作為雪龍2號前輩的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已在南極工作了二十多年。它是中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承擔著物資補給運輸、科考隊員交替、南北極大洋調查等三大任務。雪龍號肩負重任,說起其由來,卻頗為不易。
  • 中國「雪龍號」受困南極 美「北極星號」加入破冰
    最新加入的是美國「北極星」號破冰船,「幾乎擁有世界最強破冰能力」的「北極星」號5日從澳大利亞出發,前往南極營救被厚冰圍困的中國「雪龍」號和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科考船。「雪龍」號此前成功完成對「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上52名受困乘客的救援,卻使自己陷入浮冰圍困之中。
  • 張國立和中國首次東南極考察隊隊員們與南極中山站現場連線
    我帶有當年在南極考察用過的帽子,帽沿上方標有南極地圖,兩側是「中國」二字。小葉子認為是不可多得的實物,提醒我別忘了在現場展現。她更矚目《川江號子》,請李國華現場重唱,來一次多年前的情景回放。02隊友相逢格外親進一步交代背景:我們八位曾同在一個英雄集體——中國首次東南極考察隊。1988/1989年度,116名全體隊員經過奮爭,使中國在南極大陸擁有了第一座考察站——中山站。
  • 中國極地科考船「雪龍」號,難忘的一次極地大營救
    為尋訪當年「雪龍」號極地大營救那段歷史,2019年10月,我踏上南極。遠遠的,白茫茫中,五星紅旗格外耀眼。中國長城科考站站長劉雷保在凜冽的寒風中迎接我們。白、藍、墨,是這裡的底色。去掉繁華,大美至簡。陽光下,巨大的冰川幽藍,神秘莫測。南極大美,卻也大險。在這裡,你會邂逅最原始的美麗,也會遭遇最艱難的險境。